人文齊魯|老舍在濟南的演講:談小說論幽默聊美國

2021-01-11 齊魯網

老舍一生顛沛流離,在齊魯大學教書時,名滿省城,除教書寫作之外,經常應校內外各團體之邀發表演講。老舍的演講精彩動人,每每爆笑全場。老舍的演講內容涉及廣泛,並不限於文學,常因聽眾場合不同而異。比如《國民性之幾種缺點》、《今日中國女子應有的態度》,乃至《美國人民生活及其性情》等題目都曾講過。

文|李耀曦

1930年10月24日,老舍應濟南青年會之請前往發表演說。從現有資料看,此當為老舍到濟南後所做的第一場公開演講。

濟南青年會位於普利門外,二大馬路東首路北,是基督教的外圍組織,但它並不直接發展教徒,而是以開展社會公益活動來擴大影響。比如開設民眾識字夜校,英文補習班,組織文藝演出,出版《濟南青年》雜誌等。邀請學者名人演講,亦為其常設活動之一。

老舍(前排左二)與《齊大月刊》編輯部同仁的合影。

老舍主編的《齊大月刊》11月10日出版第1卷第2期,以《餘博士、舒先生演講忙》為題刊登了有關此次演講的消息。「本校社會學系主任餘天庥博士,暨國學研究所文學系主任舒舍予先生,於近中連應各方面之約請,擔任演講,甚形忙碌。計餘博士於近10日中在齊魯大學國際友誼會暨醫學院各演講一次。舒先生於24日在青年會演講一次,題為《文學的創造》;28日在第一中學演講一次,題為《幽默》,聞二君之演講,俱受聽眾歡迎雲。」

青年會的名人演講,前來聆聽者甚眾。當時省立一中圖畫教員桑子中,就曾聽過老舍在青年會的演講。其在《我記憶中的朋友老舍先生》一文中說:「老舍是知名人士,濟南的聞人。記得有一次在青年會講演,會場裡早已座無虛席,旁聽席上也無立身之地。講演要結束時,他說了一個笑話:從前有個老太婆很怕死,因此就忌諱說『死』字,遇到『死』字便改說『喜』字,某某人『死』啦,她就說某某人『喜』啦,最後老舍大聲歡呼,祝賀這個會永遠不『喜』。語音剛落,掌聲四起,笑聲滿場,聽眾們個個喜笑顏開,心情舒暢,邊談邊笑中步出了會場。」可惜,桑先生沒在文中說明他是何時在青年會聽的演講,老舍演講題目又是什麼。

老舍與關友聲合影於千佛山下。

老舍在青年會發表演講不止一次。濟南書畫家關松坪在其手札日記中還提到1933年11月下旬老舍在青年會的一次演講。日記雲:「十一月廿日晴:早晨舒老師把介紹文華登錄稿子的文,親自送來。作的實在好,面面俱到,筆下異常生動。真是老師得意傑作。老師走了,我給友聲送去……胡耳山也在那裡,談起舒老師在青年會演講,中外人士熱烈歡迎。演詞異常精彩,人人感動……」

日記中所說「文華登錄稿子的文」,即老舍為關氏兄弟所作《介紹兩位畫家》一文,於1934年發表於《文華》第45期。當時關松坪家住城裡鞭指巷,老舍不辭勞苦親自登門送稿,足見兩人交情非同一般。文中所提「胡耳山」,為濟南書畫篆刻家,直到上世紀60年代初還活躍於濟南畫壇。

老舍之所以多次去青年會演講,除本人為基督教徒外,恐與總幹事張達忱的力邀不無關係。張氏既為濟南青年會創始人,又是齊大校董事會的董事。

1930年老舍應濟南社會各團體之邀的演講,還有公立學校濟南鄉師與省立女中。

去濟南鄉師演講為12月12日下午。濟南鄉師位於北園白鶴莊,校園與省立第一師範分校一牆之隔。當年臧克家考入省立一師時,入學就讀即在北園白鶴莊。臧克家曾在回憶文章裡描述過白鶴莊校址周圍環境的優美:滿眼是稻田,處處是流水,湖田裡荷葉田田,紅花萬頭攢動。

濟南鄉師創辦於1929年8月,設特科與本科各一個班,每班40人。老舍來此演講,學校才招了兩屆學生,在校生不過200人左右。老舍此次演講的題目為《師範生與國民性之改造》。老舍乃北京師範畢業,做過多年中小學教員,可謂這些學生的老前輩,現身說法,自然有很多話可講,也必定講得幽默風趣。

關於這次演講,《齊大月刊》沒有刊登消息,消息為齊大學生刊物《齊大旬刊》第1卷第10期所披露。題為《舒先生餘博士先後去鄉村師範演講》,其雲:「12日下午,舒舍予先生應北園鄉村師範學校之約前去講演《師範生與國民性之改造》;次日,餘天庥博士亦應約去講《鄉村教育》。二君對於各本題極有研究,故講起來津津有味,滔滔無窮,極受聽眾之歡迎雲。」

濟南鄉師

當時濟南鄉師的校長為鞠思敏。由鞠之性情風範來看,必是親赴齊大校園恭請並一路陪同前來的。鞠思敏在濟南教育界有「山東蔡元培」之稱,濟南鄉師在其掌校期間,有「紅色鄉師」之稱,因為教員與學生中都有地下黨員。曾任中共地下省委組織部長,後被逮捕親歷韓復榘大堂審案的趙建民,就是鄉師的學生。老舍在50年代談長篇小說《大明湖》創作時曾說,裡面還寫了一位共產黨員呢。當時老舍來演講未必知道誰是共產黨員,但「紅色鄉師」之說,肯定是耳聞過的。

老舍到省立女中演講在去濟南鄉師之前,為11月28日。省立女中其址原為清末景賢書院,省立女中初中高中部皆有,當時約有三四百名學生。校長為蘇鬱文,抗戰中山東公立中學近三千名師生流亡四川綿陽,蘇為國立六中第二分校校長。老舍在省立女中演講,《齊大旬刊》刊登在第1卷第9期上,題為《老舍先生去女一中演講》。其雲「十一月二十八日,本校國學研究所國文學系主任舒舍予先生應本市省立女子第一中學之約,前去講演,講題為《今日中國女子應有的態度》,講詞甚長,凡一小時之久,詞意精確,條理井然,極受聽眾之歡迎。」

除濟南青年會外,老舍曾多次前往演講的地方,便是濟南第一中學。當時濟南一中分為省立初中與省立高中,兩校一牆之隔,共在一個大院。此大院原為民初山東高等政法學堂,位於圩子牆永綏門外,杆石橋東首路北,距齊大校園不算遠。當時一中前後幾任校長均是山東教育界的頭面人物,一中國文教員中在齊大國文系兼課者也不乏其人,老舍多次應邀來此演講,與上述因素不無關係。

前面已經提到,1930年10月28日老舍曾前往第一中學演講,講題為《論幽默》。其實1932年5月還有一次,此消息登在6月1日《齊大旬刊》第2卷第25期上,題為《舒舍予教授去第一中學講演》。其雲:「5月23日本校中國文學系教授舒舍予先生應省立第一中學之約前去講演,題為《中國國民性之幾種缺點》,歷時四十分鐘,洋洋數千言,說理透闢,引證確鑿,所舉幾種缺點極能發人猛醒,故一般聽講者自始至終均能全神貫注,側耳細聽雲。」

而據當時高中學生劉國俊回憶,1933年秋天老舍還曾應新上任的高中校長宋還吾之請,前往一中校園發表演講。老舍此次演講談的是文藝創作問題。老舍一登臺便顯示出他的幽默天賦。劉先生在晚年回憶文章中說:「他在未講正題以前,先說了幾句幽默的話,他說:『我一進學校大門,看到二門左右各懸一塊招牌,上聯是『讀書不忘革命』,下聯是『革命不忘讀書』。我不知道,你們是上午讀書下午革命呢,還是白天讀書晚上革命呢?』一句話說得同學們哄堂大笑。」(見濟南一中校友回憶錄中劉國俊《濟南高中瑣憶》)。

原來,當時學生鬧學潮猶如家常便飯,此起彼伏。1932年春至1933年初就接連爆發三次學潮。學潮中學生們暴打了前來視察訓導的省教育廳督學馬汝敏。學潮中學生們曾上街遊行,並先後到省政府與省黨部請願,鬧得滿城風雨。老舍雖非這場「革命」的親歷者,但不會不上街,不會不看報紙,自然親見親聞也不會少。那麼,老舍對學潮持何種態度與立場呢?那句引得哄堂大笑的開場白,其實已表露無遺了。後來的人生經歷及「文革」中的結局,則佐證了老舍是有先見之明的。

老舍在濟南期間的演講,更多的還是在齊大校內。

齊大原有一個文學研究會,由各院系學生中文學愛好者組成,但因缺乏良師指導,並不經常活動。老舍來後又活躍起來。1931年2月27日文學研究會全體會員於齊大辦公樓招待室集會,議定簡章。文學研究會於3月17日晚,在齊大柏根樓333大教室,舉辦首次公開演講大會,顧問老舍應請發表演講,講題為《何為世界文學》。《齊大旬刊》雲「聽眾極見踴躍。」5月10日文學研究會又舉辦首次文學研討會。兩名學生在會上分別作了《滑稽的文學》與《文學的生命》的報告。報告畢,會員群起討論,最後由顧問老舍進行評點並勉勵了一番。見於記載的還有,1934年2月24日,老舍在柏根樓333教室發表演講,講題為《我的創作經驗》。

老舍(左)與曹禺在美國耶魯大學

老舍演講並不限於文理學院,醫學院也曾多次請老舍前去演講。見於《齊大旬刊》記載的,1930年11月4日,老舍應醫學院師生之請,以《中國小說》為題發表演講。1931年5月中某日,老舍還應醫學院33級學生之請,在廣智院作了題為《美國人民生活及其性情》的演講。老舍為何以此為題演講?原來,齊大各院系教授之中,留美博士甚多,僅文理學院的老舍同仁中就有六位。或許正是這個原因,老舍以濟南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文博士》,即安排了小說主人公文志強為「留美哲學博士」。

[責任編輯:楊凡、徐紅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老舍與濟南書畫家的翰墨情緣
    老舍戲言「濟南山水充名士」,乃因其為當時的社會名流濟南聞人,常有報刊記者聞名前來造訪。所謂「籃裡貓球盆裡魚」,是指當時舒宅小院裡奼紫嫣紅一片草木蟲魚無所不備,而且老舍還養了一隻小胖貓為之取名「貓球」。貓球是只小母貓,十分活潑可愛,老舍寫作之餘常逗它玩。他那部備受左翼人士抨擊的寓言式小說《貓城記》,其靈感即由貓球小姐身上生發而來。
  • 作家老舍與濟南書畫家的翰墨情緣
    此為省立一中美術教員桑子中送給老舍夫婦的新婚賀禮。此外還有關松坪、關友聲兄弟所贈松小夢國畫山水。當年老舍與這些濟南書畫家們多有交往,並結下了深情厚誼。  □李耀曦濟南山水樂安居  爸笑媽隨女扯書,一家三口樂安居。濟南山水充名士,籃裡貓球盆裡魚。  這是老舍居濟期間題在一張「全家福」照片上的打油詩。
  • 在劉慈欣《三體》之前,老舍先生寫的「擼貓文」,帶領中國科幻衝擊...
    ,而且還是科幻小說——《貓城記》。 老舍先生是滿洲正紅旗人,他本名舒慶春中的「舒」姓,原是滿族八大姓之一的「舒穆祿氏」。 1924年秋季,25歲的老舍遠赴英國,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華語學系,擔任華語講師,教導英國人學習中國語言和古典文化。從那時起,老舍正式開始文學創作。 1930年老舍先生回國,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
  • 《貓城記》:老舍最另類的小說,地球人誤入火星貓國的歷險記
    這是老舍小說《貓城記》中的片段,地球人因飛機失事而誤落在火星,見證了貓國文明以及它滅絕的全過程。關於老舍我們熟悉的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作品內容大多立足於現實世界,取材於市民生活,刻畫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
  • 老舍的北京,道不出的愛(1)
    《秋實——紀念老舍誕辰120周年之四》(套色木刻) 金銳作品1954年老舍在丹柿小院。《面子問題》手稿。老舍在青島。《四世同堂》手稿。老舍題扇面詩。老舍與夫人胡絜青在家中。1946年在美國講學的曹禺與老舍(左)。老舍在書房寫作。
  • 來濟南佛慧山縱觀泉城美景
    老舍先生說濟南的秋和冬是不好分的,秋睡熟了點便是冬… 12月3日,壹粉「風之物語」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組雪後初霽濟南佛慧山景色優美的圖片與大家分享
  • 從華東大學、齊魯大學開始,講解山東大學百年校史
    山東大學前身是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在濟南創辦的官立山東大學堂,隨著社會的變革,學校曾有過停辦、搬校、合併等多次變革,期間合併、拆分的曲折歷史不可勝數,本篇只從華東大學和齊魯大學兩所大學與山東大學的淵源和聯繫講起。
  • [每日閱讀]解讀老舍的《鄰居們》
    老舍短篇小說的特點,還在於他使用的一些具體的寫作手法。這些手法或許不僅僅是針對短篇小說而言的,但由於短篇小說本身的特性,以及這一時期老舍對短篇小說體裁的偏愛,使老舍把這些技巧運用得恰到好處。  完整地看《櫻海集》等集子,我們會發現絕大部分作品都可稱得上「人物素描」,小說的主旨基本以刻畫人物為中心。塑造人物形象,是老舍創作時最為關心的問題。
  • 濟南第二中學校長林昭軍一行來齊魯師範學院交流訪問
    3月13日,濟南第二中學校長林昭軍,副校長李偉一行來齊魯師範學院交流訪問。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林松柏會見了訪問團一行,校長辦公室、團委、教務處、國有資產管理處、山東省中小學師訓幹訓中心負責人參加了會見。
  • 冰涼初雪搭上熱氣泉水 比老舍寫濟南的散文還美
    12月14日,濟南久違的初雪終於期盼來了。護城河裡剛剛噴湧出來的泉水,冒著熱氣,與初雪搭配在一起,如同仙境,讓濟南市民真正感受到了冬天的味道。著名文學家老舍先生的散文《濟南的冬天》,就曾描寫泉水護城河中熱氣騰騰的場景。
  • 齊魯晚報 -微報紙-2020年06月16日
    她說,當時企業正處於困境,加之年前談好的訂單受疫情影響停滯了,加處罰款無異於雪上加霜,企業面臨破產。  「帳戶裡一分錢沒有,連我自己的房子都抵押出去。晚上一宿一宿睡不著,體重從140斤一下掉到120斤,我甚至產生了極端想法。」回想當時的處境,陳秀玲在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面前不禁哽咽落淚。
  • 知名媒體人與母校二三事 百年齊魯風華正茂
    2020年10月18日,是我的母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130歲華誕。來自世界各地校友代表、社會各界人士齊聚美麗的泉城濟南,慶祝齊魯醫院130歲生日。
  • 齊魯晚報 -微報紙-2020年11月05日
    「精心甄選的參加第三屆進博會人文交流活動的山東企業,絕大多數是擁有非遺技藝的老字號品牌。」魏子傑說。例如青島啤酒、東阿阿膠、德州扒雞、周村燒餅等,老字號企業與城市發展有著極深的淵源,是人們認可的城市象徵。濟南野風酥的糖酥煎餅和魯味齋的扒蹄、濰坊瑞福油脂的崔字牌小磨香油、青州隆盛的清真糕點、濟寧的玉堂醬園和廣育堂等等,在百年傳承當中融入了民俗風情成為城市的一部分。
  • 書房給貓留貓洞,老舍也是愛貓的「鏟屎官」
    史寧提道,在老舍年輕的時候,因為生計、社會環境等原因,他一直處在不停遷徙的生活狀態之中:從北京到英國,從英國回到北京,又去了濟南、青島、武漢、重慶等地,後來還去了美國,晚年時候葉落歸根回到北京。北京是老舍一生的起點,也是終點。因為老舍特殊的生活經歷,在很多城市都建立有老舍紀念館。比如山東濟南有老舍故居,青島有駱駝祥子博物館,重慶北碚有四世同堂紀念館。
  • 徐坤《八月狂想曲》等獲得第四屆老舍文學獎
    中新網1月26日電  第四屆老舍文學獎頒獎儀式26日在北京市文聯禮堂舉行。徐坤的《八月狂想曲》、葉廣芩的《豆汁記》等作品獲獎。  2011年1月26日(臘月二十三)是老舍先生112周年誕辰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北京老舍文藝基金會承辦的第四屆老舍文學獎頒獎儀式在北京市文聯禮堂舉行。
  • 老舍與貓的那些事兒!
    老舍,原名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樸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 名家談寫作|林斤瀾:世界上的小說,都從短篇開始
    人道、人性、人格、人文……這些人字號事物,都是只從社會生活裡產生。文學手段再現也好,表現也罷,都是針對這些事物,並把這些事物擺弄在審美裡。真正的文藝,總是借著形象感動讀者,起潛移默化的作用,讓人想得更多、更大、更遠,也就是有內涵,有較大的容量。那麼說,小說就是要大了,要寫大事件、大場面、大人物、大自然……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小說就是要說小,好的小說是從小裡見大。
  • 人文齊魯|陳美林:用半生解讀《儒林外史》的偉大
    他聲明不講授小說、戲曲,讓我承擔。從此,我就走進古代文學研究的領域。不過,創作的夢想我並沒有完全放下。當時不少古代戲曲作品印行不廣,學生讀不到原作,課堂講授就有隔閡。我想到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李漁的《風箏誤》都有人改為小說,莎士比亞、莫裡哀等劇作家的作品也曾被改編為小說,並且成為風行一時的名著。因此,我也改寫了一些雜劇和傳奇,以滿足教學所需。
  • 《不成問題的問題》點映 導演用電影將「老舍」照進現實
    原標題:導演用電影將「老舍」照進現實   梅峰(左)、張超   老舍先生的作品在話劇舞臺上常見,但在電影銀幕上不太多,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就改編自老舍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說,該片將於21日全國公映。
  • 齊魯晚報 -微報紙-2020年11月27日
    ,大眾報業集團齊魯晚報·齊魯壹點2020中臺戰略發布暨齊魯新媒體黨建智庫成立儀式在濟南舉行,標誌著媒體深度融合邁出重要一步。  11月26日,在山東省委省直機關工委、山東省委黨校、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山東省檔案館、山東社會科學院等單位支持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發起成立齊魯新媒體黨建智庫。14位學者受聘首批齊魯新媒體黨建智庫專家。  與會嘉賓還共同見證了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與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濟南公共運輸集團、新華網客戶端、字節跳動、浪潮集團等合作夥伴的合作協議籤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