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慈欣《三體》之前,老舍先生寫的「擼貓文」,帶領中國科幻衝擊...

2020-12-04 騰訊網

有個段子流傳很久也很廣,說老舍先生當年幾乎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

傳說那還是在1968年,老舍先生進入諾獎文學獎的終選名單,並在內部投票中,拿到了最多票數,第二名是川端康成。

結果諾獎有規矩,只頒發給在世的人,這才讓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撿了便宜。

後來證明,老舍先生和諾貝爾文學獎之間,真的是個段子。

從2003年開始,諾貝爾基金會以50年為限,開始解密頒獎相關檔案,所以,1968年諾獎檔案,從2019年1月開始,已經官網可查。

根據現在解密的諾獎檔案來看,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總數為83人,進入終選名單的是法國小說家安德烈·馬爾羅(Andre Malraux)、英國詩人奧登(W.H. Auden)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當然,沒拿到提名,絲毫無損老舍先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而實際上,在那個年代,先生確實具有世界級影響力!

無論是《四世同堂》還是《駱駝祥子》、《茶館》,都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但讓先生名揚世界的,卻是他早期刊行的小說,而且還是科幻小說——《貓城記》。

老舍先生是滿洲正紅旗人,他本名舒慶春中的「舒」姓,原是滿族八大姓之一的「舒穆祿氏」。

1924年秋季,25歲的老舍遠赴英國,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華語學系,擔任華語講師,教導英國人學習中國語言和古典文化。從那時起,老舍正式開始文學創作。

1930年老舍先生回國,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

而就在老舍先生回國前兩年,1928年5月,日本製造了濟南慘案,駐山東日軍殺入濟南城,燒殺搶掠,瘋狂屠城。他回國後不久,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中國時局風雨飄搖,就在這一年,老舍先生創作了《貓城記》。

當時他33歲風華正茂,可是國家已經羸弱不堪。

老舍先生一生愛貓,他大概養過5隻貓,還寫了很多「擼貓文」,比如小學課本裡的《貓》,還有《小麻雀》、《一天》、《貓的早餐》等等。

據說,當時作家們都喜歡養貓,唯獨魯迅先生是著名的「仇貓」人士。魯迅先生認為貓「這種動物大抵狡猾,而且兇殘」,在《狗·貓·鼠》裡,他講得比較詳細,一是討厭貓抓到獵物要盡情玩弄,有種「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二是覺得貓和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魯迅先生和貓,我們就說這麼多,這是另外一個故事線,有時間再聊。

儘管老舍先生愛貓,但是,他在《貓城記》裡寫的貓,卻完完全全是另外一個樣子。

《貓城記》的貓,是一群半貓半人、長著貓臉的外星人。

當時小說主人公「我」,正飛往火星探險,中途不幸遭遇事故,飛機墜毀在貓人國。於是,「我」就被貓人國的喵星人俘獲,成為一名星際囚徒,開始貓城大歷險。

在《貓城記》裡,愛貓的老舍先生,寫了不少喵星人的缺點,比如懶惰不愛勞動、不講衛生、不愛洗澡、性格孤僻等等,而貓城裡充滿了矛盾和混亂,也是當年的時代縮影。

《貓城記》出版後,被翻譯成各國文字,其中就有瑞典文版。

雖然諾貝爾獎受到全世界矚目,但是,其中的文學獎以英語文學為主,實際上做不到世界化。漢語文學在諾獎裡,是非常吃虧的,一是因為語言障礙和東西方文化差異,二是就算中文小說被翻譯到國外,能夠出彩的少之又少。

老舍先生的《貓城記》卻是例外中的例外,不但被翻譯成多國文字,而且在不同國家裡都很受歡迎,像前蘇聯出版的俄語單行本,發行量達到70萬冊。

因此,傳說老舍先生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非常合情合理,這也是對於中文小說的一種希冀。

現在我們說起科幻小說,必說劉慈欣和他的《三體》,大劉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其實,這裡必須有老舍先生的名字,在近90年前,他已經讓中國科幻小說破圈,走向全世界。

PS:前面說了諾貝爾基金會堅持保密原則,為頒獎檔案設定了50年保密期。

有興趣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小文,諾貝爾獎是如何從始至終不公開、不透明的,戳下面標題即可:

相關焦點

  • 劉慈欣作品《三體》火到了什麼程度?作者被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2015年8月22日,在遙遠的美國,傳來了一個讓國內振奮的消息:"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憑藉長篇小說《三體》榮獲了有著"科幻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共有三部,而獲得雨果獎的,是該系列小說的第一部。對於獲獎這件事,國內的科幻迷們興奮不已。
  • 劉慈欣:打麻將輸800塊錢,為戒賭開始寫小說,結果寫下《三體》
    說起《三體》,大家應該都聽過,2015年這本科幻小說榮獲第73屆世界科幻小說大會雨果獎。美國前總統看過《三體Ⅰ》後專門發郵件給作者催更,天體物理學家李淼專門針對《三體》寫過一本書《三體中的物理學》,中國科幻作家王晉康說「我看了不止一遍,我很喜歡。」還有小米品牌創始人雷軍、360董事長周鴻偉,包括騰訊集團老闆馬化騰等等國內著名人物都是「三體粉」。
  • 劉慈欣:建築科幻文學王國
    厚重的歷史,險峻的關隘,動人的傳說,英勇的事跡,偏遠的位置,現代的工業……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這些既美麗又荒涼,既篤實又縹緲的存在,在劉慈欣眼中是那麼科幻,那麼令他神思飛揚。《科幻世界》,幸運之神1999年春,在一個煦陽暖照的日子,劉慈欣從自己之前寫的作品中遴選了5篇小說,仔細列印出來,郵寄給了《科幻世界》雜誌。
  • 《三體》不僅僅是科幻小說,還是劉慈欣對一種生活方式的詮釋
    一、劉慈欣 與「科幻小說」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政府加強「科技興國」宣傳、科技事業不斷發展,出現了諸多有利科幻創作的條件;同時以科技工作者為主的創作隊伍逐漸更新,一些從科幻迷中分離出的精英化讀者也成長為作家,而劉慈欣就是其中的一員。
  • 打牌賭錢輸太多,最終被逼得寫小說!劉慈欣:寫《三體》只為戒賭
    提起劉慈欣,在中外科幻迷心中那都是要挑大拇指讚嘆的人物。對於中國科幻迷來說,他的《三體》系列小說將中國科幻拉高到了世界級水平,在歐美、日本熱銷,堪稱是文化輸出。對於歐美的科幻迷來說,他的科幻小說雖然故事背景恢弘壯麗,卻著眼於小處,向內探索,講述了人類在巨大變革危機時代的愛恨情仇,將人性放置在了浩瀚的宇宙之下,上演了一出人類史詩。一小一大的反差,實在讓人忍不住叫絕。劉慈欣其實從小就對科幻有興趣,父親出差給他帶了一本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從此開啟了劉慈欣對於科幻的熱愛和嚮往。
  • 劉慈欣《三體》榮獲雨果獎,卻被女權主義攻擊?網友:人紅是非多
    談到科幻小說家劉慈欣,更多的人會想到《流浪地球》和《三體》,《流浪地球》改編的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的無限潛力。雨果獎,可以說是「科幻界的諾貝爾「,在15年,劉慈欣也是第一次獲得這個獎項的亞洲人。而且《三體》更讓劉慈欣獲得了雨果獎。Hugo獎,被稱為「科幻界的諾貝爾」,在15年中,劉慈欣也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人。
  • 《三體》版稅1300萬,版權卻廉價讓出,劉慈欣:不轉讓書賣不了
    科幻世界雜誌社幾乎在一瞬間換了新的董事長,這位董事長的到來,結算了劉慈欣的全部費用,還將劉慈欣留了下來。2009年,劉慈欣開始不斷拋出自己手中科幻作品的版權。包括他一直給予厚望的《三體》版權。那一年,大劉已經46歲。已經半百之年的他,無奈的將《三體》版權轉讓給了張番番和其妻子宋春雨。2014年,張番番與遊族影業達成合作。
  • 劉慈欣憋了20年這口氣咽下去了!《三體》令中國文化高價值輸出
    近日,美國網飛(Netflix)宣布將把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三部曲改編成劇集,《權力的遊戲》兩位主創親自操刀,劉慈欣本人也將擔任顧問。這一消息也讓眾多科幻迷喜上眉梢:《三體》宇宙,這次真的成了!1999年,劉慈欣的兩部科幻作品《鯨歌》和《微觀盡頭》發表在了《科幻世界》上,隨後他又獲得了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科幻世界》把2000元稿費寄到他的單位,電工拿著這筆巨款躲著領導同事,偷偷請其他獲獎的作者吃了一頓火鍋。他的獲獎作品叫做《流浪地球》,而他,就是劉慈欣。
  • 中國科幻破繭之路:從葉永烈到劉慈欣,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上個月,中國科幻作家的先驅,著名傳記作家、科普作家葉永烈去世,引起了人們的回憶。在這些回憶中人們注意到,葉永烈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有兩部,一部是其大量參與編寫工作的《十萬個為什麼》。另一部則是中國最早的科幻作品之一《小靈通漫遊未來》。然而,科幻作品在中國,似乎一直處於相對小眾的地位,直到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巨作《三體》獲得了科幻領域殿堂級獎項雨果獎。
  • 吳京資助《流浪地球》6000萬,《三體》得雨果獎劉慈欣卻拒絕出席
    離開了科幻以後,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理工男。1、娘子關電廠的工程師劉慈欣寫小說向來很低調,在出名之前,他所工作的娘子關電子廠,基本上沒人知道他寫小說。有些同事從雜誌上看到了他的小說,還興衝衝的告訴他:「這個寫小說的跟你名字一樣!」劉慈欣只是笑笑,然後騎著自行車去接自己的女兒放學。
  • 《三體》中的英雄類型與劉慈欣的絕望寓言
    科幻小說是一個天然造就各種極端情境的文類,但像《三體》這樣具有鮮明存在主義意蘊的作品卻不多。我們需要追問的是,劉慈欣為什麼在當下寫出這樣一部作品? 《三體》在當代中國的文化語境中意味著什麼,對我們又有何啟發?《三體》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而當我們試圖從整體上把握劉慈欣的科幻創作時,更是不可能繞開「英雄」這個關鍵詞。
  • 網飛將製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劉慈欣擔任製作顧問
    > 9月1日,中國著名作家劉慈欣的科幻作品《三體》三部曲的版權方三體宇宙和遊族集團與全球最大付費流媒體平臺網飛共同宣布,已達成協議將聯合開發製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原著作者劉慈欣與英文譯者劉宇昆
  • 《三體》廣受好評,被問想得諾貝爾獎嗎?劉慈欣:拿到就「毀」了
    劉慈欣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小說第一人」,他的代表作《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不僅受到讀者和媒體的讚譽,也是第一部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兩項國際大獎的中國科幻小說。毫不誇張地說,他一個人就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科幻小說《三體》可以說是劉慈欣最輝煌的傑作之一。
  • 劉慈欣寫了《三體》後沒出名,10萬就賣掉了版權,如今少賺10個億
    最近遊族網絡的董事長林奇被投毒而死,讓許多人又一次關注到《三體》這部書。2015年《三體》拿到了國際科幻雨果獎,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三體》確實是中國有史以來最高水平的中國科幻小說,可以說也是第一部具有世界水平的中國科幻小說。
  • 劉慈欣隱忍20年華麗綻放!《三體》令中國文化高價值輸出
    《三體》作為劉慈欣的科幻代表作、國內科幻小說的頂尖作品之一,其魅力和影響力已經不用大書特書了,其全球總銷量超過2000萬冊的數字就是證明。在前段時間,美國Netflix(網飛)宣布要將《三體》三部曲改編成劇集,而且將由《權利的遊戲》的主創親自改編,原作者劉慈欣也將擔任顧問。這一消息也讓許多《三體》粉絲高興壞了,看來這次「《三體》宇宙」真的可以成功!
  • 翻譯劉慈欣的《三體》之前,劉宇昆就想探討人類的情感能否被計算
    華裔、哈佛大學精英、程式設計師、律師、世界三大科幻小說獎獲得者、《三體》小說英文翻譯……41歲的劉宇昆有多重身份,但除了非常看重的丈夫和父親角色外,其實很難用簡單的詞語把他概括。他11歲移民美國,用英文寫作,是美國科幻界有名的作家,小說中會穿插艾米麗·狄金森的詩。
  • 軼事:因沉迷《三體》,歐巴馬發郵件給劉慈欣催更,他看後給刪了
    軼事:因沉迷《三體》,歐巴馬發郵件給劉慈欣催更,他看後給刪了,哈哈!1999年6月,《科幻世界》雜誌上出現兩篇作品,名為《鯨歌》和《微觀盡頭》。同年,作者憑藉《帶上她的眼睛》得到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它們的作者便是劉慈欣。從1999年開始發表作品後,他又接著創作了許多的中短篇小說,2006年1月,發表《山》時。
  • 中國科幻著作《三體》三部曲全套英文版問世
    原標題:中國科幻著作《三體》三部曲全套英文版問世新華社上海8月21日專電(記者許曉青、塗一帆)備受矚目的中國科幻著作《三體》三部曲的全套英文版21日亮相上海書展。此舉標誌著長達近4年的「三體」系列英文版出版工程基本完成。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三體3——死神永生》英文版於21日起在中國首發。
  • 中國科幻巨作《三體》是怎麼封神的?
    《三體》是憑什麼可以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的科幻文學提升到世界水平?首先《三體》不是無根之木,《三體》中所有故事的內在邏輯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依託。在《三體2》中三體艦隊殺向太陽系,在巨大的外部威脅下,整個人類的變化以及面對威脅的反應,你都可以在近代中國史中找到影子。
  • 劉慈欣的《三體》,常常打破常規思維的人,你的無畏來源於無知
    儘管離《三體》最後一本出版已經過去七年了,但《三體》的熱度卻仍在持續升溫。甚至在兩周前,歐巴馬來中國參加活動首次見到劉慈欣時,便迫不及待地當面"催更"。然而,這位世界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得主、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開創者,卻對每經影視坦言,他至今都沒想明白到底為什麼《三體》能達到這樣的影響力……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進行,天文學家葉文潔在其間歷經劫難,被帶到軍方絕密計劃"紅岸工程"。葉文潔以太陽為天線,向宇宙發出地球文明的第一聲啼鳴,取得了探尋外星文明的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