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祖父讀過幾年私塾,在村子裡,算是有文化的人了。祖父特別喜歡寫對聯,每年到了春節的時候,村子裡的人家就會請祖父寫上幾副對聯。那大紅的對聯貼在大門上,紅紅火火的,渲染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祖父每寫好了一副,總是對著對聯,輕輕吟誦著。聽著從祖父口中吐出來的那朗朗上口,對仗工整的對聯,我感到祖父很了不起。
那對聯,一邊一幅,就像是人的兩條腿,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大步向我們走來,好豪邁啊。每寫好一副對聯,祖父總是對人一邊用手比劃著,一邊細心地講解道:「這是上聯,這是下聯。上聯要貼在大門的左邊,下聯要貼在右邊,不能貼反了;貼反了,人家看到了是要笑話的。」
來人邊應承著,邊高興地拿著對聯走了,可出門不大一會兒,就又回來了,那人訕訕地對祖父說道:「我忘了哪幅是上聯,哪幅是下聯了。」
祖父笑了笑,就又講了一遍。那人索性左手拿著一幅,右手拿著一幅,說道:「這下忘不了了。」
看著那人一手拿著一幅對聯走出屋子,祖父微笑著,那笑容,就像村子裡盛開的野菊花,婆娑、逶迤……
在祖父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對聯吟誦中,我漸漸長大了。每當走過人家門口,看到人家大門上的對聯,我總喜歡吟誦一番。有時,人家大門上的對聯貼的時間長了,少了一二個字,我會站在那冥思苦想一番,想猜出那缺失的一二個是什麼字。看對聯,猜缺字,這成了我孩提時的一個愛好。
祖父曾語重心長地說:「實際上,上聯的每一個字,都對著下聯的每一個字;下聯的每一個字,與上聯的每一個字都是相對應的,押韻對仗平仄都要工整,意義十分深遠。如果下聯的每一個字總是自以為是,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那就不能成為一副完整的對聯。」
從此,我對對聯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它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博大和深邃。
那年春節,祖父九十歲了,他給我寫了他生前最後一行字:莫下聯走丟上聯,一撇一捺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