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自幼愛寫字,足足寫滿十八缸水才成為了書法家

2021-01-08 小梅講歷史

大書法家王獻之是名人王羲之的兒子,他的父親非常的看重自己的兒子,從小就很耐心的教育他,他被自己父親深深的影響著,自幼就苦苦的練習自法,每天都堅持著寫字。

有一天,年少的王獻之還在專注著練習字法,他的父親王羲之在後面盯著他寫字,看了有很長的時間,王獻之入迷到沒有一絲的察覺。就在這時,王羲之一把抓住了兒子的筆端,然後就猛的用力提起,結果把兒子的手也給提了起來。這王獻之非常的震驚,因為自己寫的好好的,怎麼會發生在這樣的事?還有就是父親什麼時候來的?我怎麼不知道啊,萬萬沒想到父親會來抓他的毛筆,搞不懂這是為什麼!兒子雖然不懂,但是王羲之可高興壞了,因為毛筆並沒有讓他抽出來,這就說明了兒子寫字是什麼的專注,認真,就算自己不在這裡,他一樣可以好好練字!兒子寫字的態度,寫字的心態,十分的優秀,王羲之高興的不得了!他認為兒子以後的成就絕對在自己之上,為了此事,還特別的獎勵了他一番!  

隨著王獻之的長大,字的確有了很多的長進,但是卻沒有做到持之以恆。這一天,王獻之一如既往了練習了很多字,裡面有一個 「太」字被他落下了一個裡面的「點」,他沒有發現,直接放下了手中的筆走出了書房去玩了,當父親閒來無事看到了兒子的書案,照例首先要看一看他寫的字怎麼樣,當他看到了這個疏漏的時候,直接提筆把這一「點」給補了上去。

沒多久,王獻之玩累了,就回到了書案,完事他就拿著這些字去讓母親來評價一下,也就是誇獎自己一下!當母親看完了之後細聲細語的說道:「不錯,有很大的進步了,但是還透漏著一些你的稚嫩,你的這個 『點』,我怎麼看都像是你父親寫上去的!怎麼回事?」

說完了以後,她的手指直接指著那個「太」字。王獻之上前去看,直接就發現了這不是自己寫的!經過回想,他突然發現這個字自己寫錯了,頓時臉紅了,肯定是父親給自己補上的!從剛開始的驕傲,到現在的蒙羞,讓他頓時有了決心,一定要好好寫字,不能再馬虎了。王獻之通過自己的決心,把自家的十八口大水缸裡的水給寫的一乾二淨,然後成為了一代大書法家。

王獻之自幼愛寫字,足足寫滿十八缸水才成為了書法家。每天更新歷史故事,喜歡的點擊關注吧!

相關焦點

  • 與王羲之並稱二王的王獻之,寫滿了「十八缸水」仍然不及父親?
    作為王羲之的兒子之一,王獻之有書法大成的父親,還有長期受到薰陶感染的母親和兄弟,要在這種情況下在書法方面重新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其實是很難的。他要頂住壓力,還要在風格方面找到屬於自己的,要更加勤奮,要面臨時間上無法逾越的鴻溝。
  • 臨沂名人王獻之的故事 十八缸水墨書風流
    王獻之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   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王羲之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
  • 王獻之《鴨頭丸帖》,吃個藥吐個槽怎麼就成書法名作了?
    王獻之從小就體弱多病,是個「藥罐子」。——我不是王家的保健醫生,為啥我會知道?因為王獻之的書法作品中,有很多都跟吃藥治病有關。在《腎氣丸帖》中,王獻之告訴朋友,腎氣丸效果不錯,十劑一療程才會有療效。在《江州帖》中,王獻之提到自己胛痛。在《消息帖》和《疾不退帖》中,王獻之說自己頭項痛。
  • KnowArt|張振鵬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其四完結篇
    知道書畫|張振鵬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其四完結篇豎圖局部或又謂降自南朝,始有銘志埋之墓中,大令時未應有之。此又不然。漢謝君墓磚云:「元和三年五月甲戌朔,謝君造此墓磚。」又武陽城東彭亡山之巔,石窟中有漢章帝建初二年張氏題識三所,洪氏《隸釋》雲。
  • 「中國第一重筆書法家」王懷忠,毛筆淨重45斤,舞起來虎虎生風
    重筆書法家王懷忠王懷忠,江蘇人氏,出身寒門,自幼喜愛書法,幼年臨習王羲之、顏真卿等知名晉唐名家法帖,日積月累,筆耕不輟,逐漸有了一定的書法功底,十裡八鄉多少有了一點名望。重筆書法家王懷忠寫的「龍」可能是單純的寫點春聯沒有多大意思了,王懷忠開始尋思琢磨一點新鮮的花樣,可是從哪下手呢?
  • 自幼被截肢,用嘴苦練書法30年,小楷堪比二王,專家:寫得一般
    自幼被截肢,用嘴苦練書法30年,小楷堪比二王,專家:寫得一般。有一位書法家他的書法道路十分勵志,他在年幼時因為一場事故,雙手不得已被截肢,後來失去雙手的他用嘴苦練書法30年,最後終成一位知名的書法家,我說的這位勵志書法家就是張文佑。
  • 一瓶子水不響,半瓶子水亂晃,閃著智慧的光
    這個世界無邊無際,小孩子也能成為孔子的師傅。也正是孔子能把小孩子當成師傅,所以才增長了洞察天地萬物的智慧,成為了一代「聖人」。孔子相對於項來說,剛開始有些輕視,也就是「半瓶子水亂晃」,但認識到自己知識有限後,馬上變成了「一瓶子水不響」的狀態,所以後面通過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思考,知識不斷精進,對後世產生了無限的影響。
  • 他寫字最像王羲之,卻為啥排名進不了民國書法家的前十位?
    清末至民國時期,中西交流,激烈對撞,思想界發生「五千年未有之大變」。書法藝術也蓬勃興盛,吐故納新,出現了許多學養深厚著名書法家,與今天的書法成就相比,他們的書法功底超出今人不是一點半點。啟功書法在眾多民國書法名家中,大多數人都認為白蕉是寫字最像王羲之的書法家。可是在民國書法家的排名之中,白蕉卻基本上排不進前十位。相比之下,被白蕉所鄙視的康有為,排名在大多數情況下卻超過白蕉。
  • 王獻之《保母帖》居然有這麼多名家題跋!
    王獻之《保姆貼》,傳說是王獻之在二十二歲的時候,為他家的保姆所書寫的一篇墓誌。此帖不僅文辭精妙,其書法更是絕妙至極,深得《蘭亭集序》之精髓。結構上安排得十分嚴謹,通篇神採飛揚,這也算是王獻之書法的代表作品了。
  • 跟著書法大師學寫字,看看「書聖」是如何教初學者寫毛筆字
    這個問題自古以來眾說紛紜,既然我們不清楚,那為何不去看看那些留名千古的書法大師,他們的教學之道呢?王羲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被世人盛譽為「行書第一人」。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在教兒子(王獻之)寫字時是怎麼樣的呢?有人可能會猜,行書那麼厲害肯定從行書教起咯。
  • 書法家寫春聯送祝福~
    一縷墨香,一對春聯傳承千年福祉新春之際貼上一副對聯喜氣又吉祥寫春聯、貼福字是春節的傳統習俗。「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當春節將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嶄新的春聯,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豔。
  • 「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龐中華:邊唱歌邊寫字好快樂
    【現場聲】硬筆書法家 龐中華  哇,唱著寫著,寫著唱著,好快樂呀。  【解說】邊寫字、邊唱歌,還拍攝視頻上傳到社交平臺上與網友分享,這樣的生活被龐中華形容為「快活」。日前,記者在北京見到了硬筆書法家龐中華,他的字帖曾在上世紀80年代紅極一時,是許多人學生時代的記憶。
  • 雲南著名書法家史永剛:用漢字的美 寫春城的花
    已是雲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作品享譽國內外的他,不曾有絲毫懈怠,數十年如一日「遁入書門」,用墨筆下漢字之美,書寫著春城之花。寧蒗縣城 懵懂少年的書法故事生於1964年的史永剛,原籍吉林白城,兩歲時隨父母支援邊疆來到雲南麗江寧蒗縣。彼時,他的父親是中國第一批自蘇聯進修回國的高級技工,也是第一批會開汽車的中國人。
  • 別人家的水草缸怎麼這麼好看,而且還是養滿七彩的缸!
    別人家的水草缸已經怎麼這麼好看,而且還是養滿七彩的缸!今天非常不開心,原因是在Facebook上看到了下面的這個缸,足足有8米長,坐在沙發上一抬頭放眼望去全都是缸而且養的還是七彩。當然更不開心的是承載起這口巨缸的豪宅,沒有羨慕嫉妒,只有恨。
  • 重慶88歲著名書法家李逸野,因不滿醜書當道,專程寫退書協聲明
    雖然我們如今很多人都習慣用鋼筆或者籤字筆寫字,但書法圈中依舊有著很多大師級別的人物,只是由於時代的改變,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卻也是真假參半,有些人不過沽名釣譽罷了
  • 經常寫字真能練好書法嗎?如何寫得一手好字?
    經常寫字不能練出一手好字,就是能夠,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要大的多,嚴格意義上說幾乎不可能。一方面書法經過數千年的大浪淘沙,已經基本形成經典到無以復加大地步,在魏晉時代就已經成熟。我們作為一名普通的人,無論如何天才或聰明,也不可能有五千年大浪淘沙傳承下來的經典菁華高明。
  • 王獻之真的對原配情深義重嗎?恐怕不盡然
    在那段歷史中,從一開始後,皇族就漸趨式微,以琅琊王氏為首的「王謝袁蕭」之首四大家族勢起,盤根錯節把持朝政。一說這琅琊王氏,不少小夥伴們應該對王獻之耳熟能詳,他與表姐郗道茂的愛情悲劇可謂聞者傷心,見者流淚。特別是他多次拒娶公主的「義舉」,贏得後世情聖讚譽。奈何最終抵不過皇權最大,忍痛休妻,令無數聽眾淚如雨下。可惜接下來無情的小編就要揭穿王獻之始亂終棄的渣男本質。首先,不「悔」只「憶」。
  • 師古負俗,美在自然 | 著名書法家杜敬義做客《師傅在上》
    他小時就覺得家家戶戶門上的對聯字很好看,尤其是看到父親為鄉親們寫的春聯,他決心長大也能成為受鄉親們愛戴的寫春聯高手。他把父親的毛筆字作為第一本「字帖」來臨寫,父親也自然成了他的書法啟蒙老師了。在父親的細心指導下,他的寫字入門很快。上中學後,他意外得到一本《柳公權字帖》,對於痴迷書法的他自然是如獲珍寶,有閒就臨,有地就畫,從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