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險當中的健康險和醫院醫療有一定關聯的,
比如,什麼樣的健康情況下,可以買保險,
或者,發生什麼樣的就醫情況,保險可以賠付,
兩者是息息相關的。
和兩個客戶溝通,恰巧兩位都是醫護人員,
在保險從業者看來,醫護人員對於一些風險,
感受應該會比較深,畢竟在他們的工作環境中,
生老病死殘這種「自然規律」風險,並不會少見。
但,
他們對保險的認知,還比較淺的(實話實說)。
這很正常,每個人了解到的信息不同,
個人理解自然就不同了,沒有對錯。
所以,下面就拿和兩位客戶的對話,
來個完整的敘述吧。
二、第一位客戶:
以前就在網上買過保險,
因為膽結石疼需要做手術處理。
不知道保險能不能報銷,所以讓我幫忙看看。
保單檢視看到:
買的是一張百萬醫療險保單(住院責任),
膽結石住院,是在報銷範圍內的,
但有免賠額1萬元的理賠門檻,
那社保報銷之後,就剩下2-3千塊的自費了,
自然就用不到這個醫療險咯。
然後,客戶就說:額~好吧。以為能報。
第二位客戶:
方案呈現中,對於我建議的醫療險提出異議,
TA覺得目前所在的醫院,
患者住院的一般費用,
都是在1萬塊錢左右,
社保報銷後,也沒剩多少了,
所以醫療險沒什麼必要。
我是怎麼回復TA們的呢?
以上截圖來源:國家醫療保障局網站
《2019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三、以上截圖所看,2019年次均住院費用,
在11888元,社保報銷75.6%,
個人自費24.4%。
也就是說,大部分住院的人群,
平均自己掏的醫藥費在3-4千元左右。
兩位客戶的看法,也是基於這個數據得來的。
這幾千上萬元的風險,
百萬醫療險的作用就好像不那麼大。
但我還是建議第一個客戶繼續持有TA的保單,
第二位客戶,至少先買一份百萬醫療險兜底。
因為,在保險從業者看來,
問題關鍵就在「平均」這兩個字上面。
很多都是「被平均」了。
也就是說,客戶看到的是幾千上萬的小風險,
我們看到的是幾十萬上百萬的風險,
所以看法自然有不同的地方。
就像深圳每年公布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一樣,
如2019年月平均工資:127757元,
你的收入「被平均」了嗎?
是超過了,還是低於呢?
四、回到醫療險問題上,
我們建議客戶買醫療險,
害怕不是這種「被平均」的醫療費用,
而是超出了這些平均費用之後,
到底是多少費用呢?誰都不知道。
所以,至少買個百萬醫療險(基礎險),
原因是:
1、在醫生讓去大醫院再檢查下的時候;
2、在醫生讓去大醫院尋找治療方案的時候;
3、在大病面前,可以享用保險公司綠通的功能;(專門導診、專家問診、專家手術、墊付功能等等)
4、預防幾萬到幾十萬的高額醫療費用;
5、避免考驗人性的時刻。(錢多與少、救與不救的思考)
乖,在大病面前,
拿著自己的社保卡、商業險保單,
想著就是幾萬塊花銷範圍能承受,
剩餘交給社保和保險公司來負責的心態,
從容淡定地走出去,
找更好的醫療資源來面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