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要告訴大家一個悲傷的消息
儘管專家組全力救治,但
9日在惠東海域發現的受傷瑞氏海豚
還是在昨日上午7時離開了這個世界……
(救治受傷瑞氏海豚事件的始末,請戳↓↓↓
受傷瑞氏海豚現身惠東海域 目前正在救護
在惠州海域受傷的瑞氏海豚病危!專家組全力救治…)
目前,瑞氏海豚屍體已被運送至位於惠陽區平潭鎮的市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將進行科學研究,並製作成標本用於科普宣傳。
受傷的瑞氏海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於9日上午,在惠東港口大澳塘海域被發現,市海洋與漁業局及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迅速趕到,會同潛水愛好者嘗試把受傷的瑞氏海豚引導至深海未果。當晚,為防止擱淺,工作人員將海豚救起,隨後轉移至廣東省水上野生動物救護基地——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救護。
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開展24小時觀察救護工作,並邀請中山大學、中科院深海所、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等單位的專家,組成救護專家組前往現場開展救護工作。
「雖經專家組全力救治,受傷瑞氏海豚還是於13日上午7時許死亡。」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中科院深海所將採集海豚內臟、肌肉等樣本進行科學研究,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將聯合中山大學製作瑞氏海豚標本用於科普宣傳。
昨日下午,標本製作工作已經在進行,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完成,製作時主要是去除骨骼上的油脂,要反覆浸泡。
值得一提的是,專家組在10日晚上曾對瑞氏海豚進行了體檢(含B超檢查),並採集了呼吸孔和血液樣本。檢查結果顯示,受傷瑞氏海豚為成年雄性,體長2.51m,當時已極度消瘦,遊動緩慢並側傾,體表兩處陳舊性壞疽,一處已生蛆。B超結果顯示肺部有病灶,左肺較嚴重,前額發現積液。血液學檢查結果顯示,海豚處於病危狀態。
△ 此前曝光圖片可以看到海豚頭部傷比較深,能看到紅色的肉。
救護期間,專家組對瑞氏海豚的外傷進行了處理,肌肉注射抗生素,灌服了淡水和保護胃腸藥物。同時,救護人員多次投餵鮮魷魚、活蝦、八爪魚等食物,但海豚並未食用。經過多方努力,最終還是沒能挽回這頭瑞氏海豚的生命。
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瑞氏海豚一般生活在水深超過200米海域,正常情況不會在近岸活動,我國擱淺救護成功的案例極少。本次救護行動為我國瑞氏海豚擱淺救護積累了經驗。
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工程師提醒,市民和遊客在處理鯨豚擱淺事件時,請勿拖拽胸鰭、尾鰭等部位,避免導致其骨折、脫臼等,並且不能立刻將其推回大海。發現鯨豚擱淺後,應第一時間打電話報告漁政部門。
如果擱淺鯨豚還活著,在可能的情況下把它們翻到背部朝上的位置,清理呼吸孔的堵塞物,並用海水使它們的身體保持溼潤,但要避免讓水進入鼻孔。同時,現場人員請勿圍觀,動作和聲音儘量輕柔,人類出現會讓擱淺的海豚感到緊張和害怕。
此外,在實施救助之前要牢記人的安全是第一位,鯨豚是野生動物,可能攜帶各種病菌。此外,即使已經擱淺,其尾鰭也具有很大的殺傷力,在救助的時候要確保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