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建平
晚上讀書,《君子文化的當代價值》(錢念孫、胡發貴主編)。學者說,君子文化是傳統文化的制高點,是傳統文化的融匯點,是傳統文化的落腳點。君子人格是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
學者考證,「君子」一詞早在西周時期已經流行,主要是對執政者和貴族的專稱。《說文》曰:君,尊也。這是一個會意字,在字形上,從尹從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發布命令。「君」本指發號施令,「君子」則是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而在道德的意義上,則指人格高尚的人。
由此,我想到了三個成語:天下熙熙,終日乾乾,文質彬彬。
天下熙熙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出自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意思是說天下人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指普天之下芸芸眾生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
熙熙,釋義是溫和歡樂的樣子;熱鬧的樣子。
終日乾乾
終日乾乾,是指整天自強不息,勤奮努力。《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唐杜甫《愁坐》詩:「終日憂奔走,歸期未敢論。」《紅樓夢》第九二回:「自從司棋出去,終日啼哭。」劉半農《學徒苦》詩:「奔走終日,不敢言苦!」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出自《周易·乾》,意為朝夕戒懼。是說君子不僅要整天自強不息,勤奮謹慎;而且一天到晚都要心存警惕,好象有危險發生一樣,才能免除災禍,順利發展。
《周易·文言》: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文質彬彬
文質彬彬,意思原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出自《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就是說質樸超過文採就會粗俗,文採超過質樸就會虛浮,文採和質樸搭配得當,然後可以成為君子。
彬彬,釋義是文質兼備貌,後引申為文雅貌。
天下熙熙,終日乾乾,文質彬彬
普天之下,芸芸眾生為了各自利益而奔波,君子也不例外。有所不同的是,君子終日奔走,不敢言苦,整天自強不息,勤奮努力,從早到晚都心存警惕,好象有危險發生一樣,這樣才能免除災禍,順利發展。天下熙熙,輝光日新。當一個人剛健篤實,溫文爾雅,文採和質樸搭配得當,然後就可以成為君子。
(黃建平,2020年4月2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