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同事聊天,她說你看我媽太沒有福氣了,我現在啥事也沒有了可以光伺候她了,可她卻走了。。。
一時竟不知道怎麼安慰她,說起我們一位同事,外科主任才五十多一點,前幾天也去世了,前段時間的某一天在我們科室做檢查,我們都不會知道那是最後一次見面。
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不論你是什麼身份、職位,你是大夫當然也不例外,前幾天同事的母親也是我們醫院的,查出來胰腺癌——癌症之王,如果確診的話半年估計都堅持不了。
同事笑稱你看闌尾炎還算事嗎,這幾天不知道是天氣的原因還是吃的不合適,又有點隱約地疼,今年的查體也還沒有做,下周把這個事一定去完成。
今晚又繼續看陶勇的《目光》,其中講到他的幾個特殊病號,一個小朋友兩歲的時候查出來視網膜母細胞瘤,父子兩個人邊治療邊在北京流浪,住過橋洞子也在地鐵站發過傳單,在十幾歲的時候病情失控不得已還是把眼球摘掉了,父子倆十幾年的求醫生涯中,最讓人佩服的是孩子徹底失明後,竟然學會了盲文,孩子最終去了一所盲校繼續深造,父親在醫院做了全職護工,一家人的生活逐步進入軌道,也看到了希望。
面對困難,每個人的表現各不相同,生老病死更是誰也繞不開的話題。
希望是能夠堅持生活下去的理由,無論是什麼境遇下,只要感覺到前方還有希望,人就有了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