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員林家商書畫篆刻聯展 老中青三代同場較勁

2021-01-07 華夏經緯網藝術

華夏經緯網4月2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彰化員林家商書畫篆刻聯展,由退休文書組長張懷仁,現職國文老師李蕙岑與該校三年級學生顏婕羽,老中青3代同場較勁,展出超過80件的書、畫、篆、刻作品,將從今起一連展至5月15日,員林家商校長陳定宏說,因為疫情暫緩校慶活動,改舉辦小型具有傳承意義的聯展,歡迎鄉親一同共襄盛舉。

彰化員林家商書畫篆刻聯展,老中青3代同場較勁。(吳建輝攝)

主展人張懷仁表示,因為學校圖書館主任林家楨,希望他可以「回娘家」與後輩一起舉辦書法展,剛好時逢校慶,所以找了幾位墨友,一起來共襄盛舉,「員家人書畫篆刻聯展」就是這樣應運而生。

高三學生顏婕羽國小二年級在媽媽的建議下開始學習書法。(吳建輝攝)

李蕙岑老師說,讀中文系的人對琴棋書畫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想寫一手好字,因緣際會下拜師張懷仁老師,至今已經5年多,這些年在老師的帶領下,也不斷突破自己,跟老師學習書法不只是學書法,老師的豁達與大氣,也是她追隨的典範。

彰化員林家商書畫篆刻聯展,展出超過80件的書、畫、篆、刻作品。(吳建輝攝)

高三學生顏婕羽說,國小二年級在媽媽的建議下開始學習書法,上高中後開始跟李蕙岑老師寫書法,很開心有機會可以跟這麼多前輩一起參展,讓她覺得相當榮幸,未來也會追隨所有前輩,繼續往更高的書法之路前進。

員林家商校長陳定宏說,舉辦小型具有傳承意義的聯展,歡迎鄉親一同共襄盛舉。(吳建輝攝)

校長陳定宏表示,員林家商68年周年卻碰上疫情,所以暫緩相關校慶活動,但是美感與藝術源自生活,藉由員家人書畫篆刻聯展,讓員家的莘莘學子,在藝術的薰陶下,洗滌師生心靈,也為這緊張的防疫期間,帶來一點喘息的空間。

相關焦點

  • 西泠名家 百歲壽星顧振樂先生書畫篆刻作品展
    5件書法作品率先垂範,不到兩個月時間,活動得到來自松江寺院法師和廣大書畫藝術家共計77位作者積極響應、真情參與,120餘件優秀的書畫、篆刻、油畫作品陸續傳遞到我們的手上,如輕盈鴻羽卻滿載著藝術家的心聲,在這特殊時期,一件件藝術作品以網絡微信展覽的形式舉行12期展出,表達菩薩十二大願的普世精神。
  • 詔安書畫藝術的源流和發展
    所以,詔安在60-70年代,也就是文革前後時期,各類性質的書畫展覽總是斷斷續續地出現,一部分書畫愛好者更是半公開地從事書畫創作。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進行了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工作,詔安的書畫藝術界同全國各地一樣,迎來了文藝復甦的春天,出現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強的百苑芳菲,多元並進的喜人局面。
  • 益陽老中青三代花鼓戲「八筒牌子」傳承人「團圓」在舞臺
    春節益陽迎春花鼓戲大舞臺上演了一場特殊的大「團圓」,益陽老中青三代花鼓戲「八筒牌子」傳承人同臺表演,迷倒了觀眾。三代人背後的故事和情感令人感動、感佩—— 「團圓」在舞臺益陽花鼓戲三代傳人同臺獻藝。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薇 老中青三代傳承人的特殊「團圓」益陽花鼓戲又稱益陽楚劇,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流行於湖南益陽、南縣、沅江、桃江等地。清道光、鹹豐年間,益陽已有「大興班」活動,其主要唱腔為「八筒牌子」和「益陽川調」。「八筒牌子」由儺腔、宗教音樂和其他風俗音樂演變而來,是益陽花鼓戲重要的代表性花鼓曲調之一。
  • 「杏花飄香」劉新恩、張永乾、史彥鵬、田立勝、白蓮書畫聯展開展
    10月24日,由太原市杏花嶺區委宣傳部、杏花嶺區文聯、太原美術館主辦,由杏花嶺區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承辦的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杏花嶺區建區二十周年「杏花飄香」——劉新恩、張永乾、史彥鵬、田立勝、白蓮書畫聯展在太原美術館隆重開展。
  • 兩岸青少年創意族譜聯展 在三坊七巷開幕
    N本報記者 之光/文 包華/圖  2011年兩岸城市青少年創意族譜聯展昨天上午在福州三坊七巷宗陶齋舉行,福州、臺北兩地小學生用手中的畫筆,畫下了自己的族譜, 「同根同述說源情相牽」的兩岸關係。  兩岸城市青少年創意族譜聯展此前已舉辦兩屆,分別在福州、臺北舉行。
  • 篆刻46個小知識,你都知道嗎?
    璽印的起源或說三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代已出現,在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表徵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 金石永年--榮寶齋在線迎新春篆刻名家專場正式上線!(專場名家作品欣賞)
    入展第六屆全國篆刻藝術展;第二屆全國隸書展;第三屆全國扇面藝術展;首屆全國手卷書法展;第六屆全國現代刻字藝術展;紀念長徵勝利七十周年展;傅山誕辰紀念展;2009年應邀參加全國當代篆刻名家邀請展。吳英昌篆刻取三代吉金之斑駁,漢玉之遒爽,古璽之奇詭,磚文之荒率,雜糅各體,用於鳥蟲印,形成了不衫不履,空靈自在的面貌,形式上不與人同,格調上直追秦漢。
  • 飛馳環球2020環球文化藝術盛會暨宣和迎新春書畫聯展在北京隆重舉行
    、環球公益在線協辦支持的飛馳環球2020環球文化藝術盛會暨宣和迎新春書畫聯展活動在北京市豐臺區世界花卉大觀園隆重舉行。;國家軍需動員中心主任、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顧問韓忠貴、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原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張文懷;武警軍樂團原政委、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張業軍;原中央講師團辦公室主任王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原武警特種警察學院教授(大校)、著名軍旅書法家:王大川、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職業教育中心主任雍剛、國務院辦公廳行政司原工會主席、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顧問白雁、中國文化信息協會中醫藥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譚建新
  • 《最美逆行者》發片花,陳數、巍子、韓雪、肖戰等老中青三代演員出演
    老中青三代實力派演員傾情出演,致敬每一位戰疫英雄!
  • 際會蘭亭 | 全國第三屆書法篆刻提名展——陶殿甲
    但就其對後世影響,書法文化卻更勝一籌,成為今天三月三風情的主題,蘭亭也成為舉世公認的書法聖地,這恐怕是當年王羲之他們所始料未及的。由此衍生出的「蘭亭雅集」成為當代書壇精英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凝聚了遷客騷人、文人志士的情懷,更是人們記錄情感的重要途徑。自此,雅集的形式豐富多彩起來,融入書畫詩集之中。在人類所有的文字中,只有漢字超越了工具性而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
  • 2016光華堂藝術中心師生書畫作品展
    三位專注的觀眾篆刻課: 以石膏板印章、石頭印為主進行篆刻訓練創作。初級以臨摹漢印、明清流派印為主;高級以理解嘗試現代流行印風,篆刻創作為主。理解和把握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圍棋課:從簡單規則、行棋方法、接觸戰鬥到死活常型、盤序知識、布局收官。全面了解圍棋知識文化,養成天地陰陽概念。宏觀大局意識,知進而能退,張弛且有度!
  • 【名家題賀】盛世同慶七十華誕·全國十省市青年書協網絡書法聯展
    》雜誌、《中國書法在線》、《中國書法家論壇》、《中國書法家網》、《今日頭條》邀請名家:【序 言】歲在己亥,金秋十月,盛世華誕,普天同慶,群賢匯聚,謹以國粹翰墨、古風雅樂、虔敬之心,致敬於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全國十省市青年書協網絡聯展
  • 讀愷風先生篆刻作品
    他的繪畫作品,曾多次入選「福建版畫展」;他的書法作品,被評為「閩都十老書法家」之一;他的篆刻作品,在中國老年書畫大賽中榮獲銀獎。  愷風出生於1926年,福州市人。其祖輩數世儒醫,家藏書畫捲軸頗豐。本文只談其篆刻藝術。  篆刻是藝術性和實用性相結合最完美的藝術形式之一,無論是官璽還是私印,方寸之間,變化萬千,其中既有書法修養,又有繪畫布局,這需要治印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生活積澱、高超的刀法駕馭能力。愷風首先是書畫家,具備紮實的書法功力和藝術感悟力,同時又有嫻熟的雕刻技能,所以他的篆刻作品結構嚴謹,刀法流暢,既有情趣,又有意境。
  • 「老中青」三代主播同臺獻藝,2020年MOMO巡樂會順利收官
    藝寶寶直播蓄勢多年,今年連續參加3 場巡樂會都取得亮眼成績,還獲得了知名音樂人一博團隊量身定製的單曲。當晚,藝寶寶驚豔現身,有了前兩場巡樂會和歌手汪蘇瀧、GAI 同臺合唱的經歷,她的表演更從容沉穩,現場深情演唱了個人單曲《一個人的後來》,音樂人一博多次稱讚她的表現:「聰慧有悟性,熱忱且認真。」
  • 丁輔之書畫:筆意工致,韻味清雅
    幼承家學,並從小受父輩督責,耳濡目染刻苦治學,對詩文、書畫、篆刻、古文字、鑑藏等有較深的造詣。嗜甲骨文,嘗以甲骨文撰書楹聯編成冊,又喜篆刻,名印金石,代有收羅,尤以西泠八家印作為多。 丁輔之才華橫溢,詩、書、畫、印無所不涉、無所不精,並在民國時期享有很高的聲譽。
  • 北京京劇院老中青三代飆戲,現代京劇《許雲峰》雲首演9.9元!
    劇本創作上,主線更加簡明、劇情更加豐富、人物也愈加鮮活;表演上,除了借鑑話劇藝術現實主義的表演方法外,更有「老中青」三代同臺「飆戲」;舞臺呈現上,舞美、燈光、服裝、造型通力合作,打造視覺盛宴。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增強舞臺表現力和感染力,劇中還創造性地融入了多種音樂曲風,可謂亮點頻頻。
  • 2020全國兩會獻禮藝術家★中國書畫印名家徐雄關藝術展評
    中國近代書畫大師的成功之路,都是沿著書畫並舉的研學道路上而最終集大成者,這就是中國書畫藝術給世界帶來美的共鳴。徐雄關的書畫印藝術追求,真是以金石為發端,他始終高揚金石精神大旗,鑄就他奮進和高邁的精神。同時,他得益於詩書畫印的融通觀念,形成了書畫印互通互進,從而獲得全方位的突破,形成了那種雄渾鬱勃,剛健豪放的藝術審美取向。
  • 故宮第三代摹印傳人沈偉離世 曾在故宮餵貓種菜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22日電(任思雨)6月15日,故宮第三代摹印傳人沈偉離世,年僅55歲。據了解,故宮摹印是「三代單傳」,北派篆刻的代表人物金禹民,也是新中國故宮博物院摹印的開創者。金禹民只收了一個徒弟劉玉,而沈偉也是劉玉培養的唯一徒弟。  沈偉的一名同事告訴記者,沈偉很隨和幽默,沒有一點架子,願意與年輕人交流交朋友,對工作也是一絲不苟。
  • 「陳鄧藩籬擺脫來」,「自我作古空群雄」 ——吳昌碩的篆刻藝術
    他在《西泠印社記》中道: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與印不一日離,稍知其源流正變。可見吳昌碩諸多藝術中,他對印學用功最深。中國篆刻藝術,春秋戰國時即有,多銅印,工匠鑄鑿而成。元末王冕始創用花乳石為印材,開文人從事篆刻藝術且自篆自刻之始。清代篆刻有兩派,其一是丁敬開創的「浙派」,取法秦漢印璽,並吸收何震、朱簡等人之長,以切刀法刻印,方中有圓,蒼勁質樸。後人多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