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嗎?

2021-01-12 史海春秋

近幾年來,因為《鬼吹燈》等小說及其衍生出來的電視劇、電影形成了一個大IP,儼然風靡一時,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去關注。大家在看書、電視劇或者是電影時都會想到底有沒有摸金校尉這些門派。因為從事盜墓這一行的人,不僅違法,還違背了社會風序良俗,所以他們都是不顯於人們面前的,進而人們會感到他們很神秘。但是,是人都有好奇心,所以人們都會忍不住去探究,那麼我們今天就聊一聊歷史上的盜墓者都是些什麼人,他們都有些什麼事。

影視劇中的摸金校尉

首先,我們要先明確一件事,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是不是確有其事。事實上,他們最早見於東漢末年陳琳寫的《為袁紹檄豫州》。他在檄文中說:「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這就是這兩個名稱的由來,也是最早有記載的地方。這上邊說曹操設置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盜墓掘冢的原因是為了籌集軍費,也是最早的官盜由來。

事實上盜墓者在歷史上分為官盜、散盜。官盜就是由政府軍隊、軍閥進行大規模挖掘,而他們挖掘的也大多數是帝王陵墓。而散盜,也就是民間的盜墓者一般挖掘的都是小墓,最多就是諸侯陵或王陵。

事實也是如此,歷史上大規模盜掘帝王陵的多數都有官方背景。而民間散盜則分為南北兩派,南派以長沙土夫子為首,北方則分為洛陽幫、西安幫,這些地方都是有大量的陵墓存在的。南方地區土夫子的絕活是嘗土辨代,而北方盜墓者則是以使用洛陽鏟為主。下面說兩個故事說一說這兩派的佚事。

在1972年發掘長沙馬王堆代侯漢墓時,一個考古工作者聽一個擔土的老農說這是個漢墓,他還不以為然,但是等到墓葬打開後,他大為驚詫,果然被老農說中,一打聽才知道老農以前是土夫子。

影視劇中的摸金校尉

在1929年,南京考古研究所所長衛聚賢在野外看到盜墓賊用一種工具很快將墓葬打開,他大為驚訝,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這種工具叫做洛陽鏟,是洛陽人李鴨子發明的,它不僅可以打盜洞,還可以辨土層,於是他就將洛陽鏟引入到現代考古當中。

說了這些後,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官盜吧。最早的官盜應該是西漢末年的赤眉軍,他們將西漢帝王陵幾乎盜掘一空;下來就是曹操,設置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發掘墓葬;再下來就是比較著名唐末軍閥溫韜,將唐朝帝王陵幾乎盜掘一空,除了武則天和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因為每次他去盜掘,乾陵附近都會風雨大作,下得他不敢挖了;後來還有元朝的國師楊璉真迦將南宋帝陵盜掘一空,還洩憤似的對帝陵大肆破壞;還有就是民國時的孫殿英在1929年盜掘清東陵,將慈禧普祥裕定東陵和乾隆的裕陵盜掘一空,還有同時期的陝西軍閥黨玉琨發盜掘春秋墓發掘出大量青銅器導致國寶外流,還有李品仙盜掘楚王陵。

這些盜墓者不僅破壞了文物,也將這些墓葬中蘊藏的文化也破壞了,這些行為是極其惡劣的,所以我們國家才大肆打擊盜墓行為。

喜歡的觀眾請點關注,或者是有觀眾想知道那些歷史佚事的請在評論區留言,作者會寫專門的文章答覆的。

相關焦點

  • 搬山道人,卸嶺力士,摸金校尉和發丘將軍有何區別?歷史上存在嗎
    因此在中國古代還真就出現了專業的盜墓賊,他們用專業的手段去探索帝王的陵墓,並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手段和專業的手法,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主要分為四大類:摸金校尉,卸嶺力士,發丘將軍和搬山道人。那麼這四個流派真實存在嗎?
  • 《鬼吹燈》裡面出盡風頭的摸金校尉,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尋龍分金看纏山, 一重纏是一重關, 關門如有八重險, 不出陰陽八卦行」。在《鬼吹燈》小說及改編的影視劇裡,天下的盜墓門派分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發丘將軍、卸嶺力士四個門派。其中,摸金校尉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胡八一、王凱旋、雪莉楊三人就是「摸金校尉」。
  • 四大盜墓門派之首的「摸金校尉」,在歷史中真的存在嗎
    四大盜墓門派之首的摸金校尉在歷史中真的存在嗎? 看過盜墓類小說的都知道,盜墓分為四大門派——摸金校尉、發丘天官、搬山道人、卸嶺力士。
  • 發丘中郎將是啥?為何《鬼吹燈》中只有摸金、搬山、卸嶺三派?
    發丘中郎將是啥?為何《鬼吹燈》中只有摸金、搬山、卸嶺三派?《龍嶺迷窟》這部網劇在昨晚上終於迎來了會員大結局,相信很多人都是已經一睹為快了吧?這部劇就像是一個標杆作用一樣,讓後面很多改編劇都跟著樣的步伐走,這部劇的爆火也是預料之中,當然了看完《龍嶺迷窟》你是不是有很多疑問?為啥在《鬼吹燈》當中只講述摸金、搬山、卸嶺三派?傳說中的發球中郎將去哪裡了?在古代盜墓門派當中實際上是有四個,這也是東漢末年曹操在軍中所設立的一個官職。
  • 歷史上真的有摸金校尉嗎?不光有,曹操還靠他們籌集了三年軍餉!
    摸金校尉,《鬼吹燈》裡面四大盜墓門派之首,以技術含量高、規矩多著稱。進入墓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東南角方向點上一支蠟燭;如果聽見公雞打鳴、蠟燭熄滅就必須趕快出去,身上不能帶走一物;進過的墓室絕不可再進第二次;如遇同行,則遵循先來後到的原則分享明器。反正摸金行當,規矩甚多,神乎其神,令人嚮往。
  • 古代的摸金校尉真的有影視劇裡那麼神嗎?
    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的一個盜墓門派,據史料記載,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在曹操的手下有一支專門從事盜墓的軍隊,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用。摸金校尉盜墓主要依靠觀風水、辨氣象,以《易經》為宗旨,以定位古墓的穴位。
  • 《鬼吹燈》歷史上的摸金校尉,與「雞鳴燈滅不摸金」的典故,你知道...
    《鬼吹燈》這部小說的靈魂便是摸金校尉,描寫了盜墓三人組的傳奇生涯,這部小說有的地方是杜撰的,有的地方卻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天下霸唱這個人實在是個奇才,將虛實混雜在一起,給人一種置身其中的感覺,就有人評價過這本小說:其細節描寫之精細,史事之考究,如果作者沒有親身經歷過,根本就不可能寫出來。
  • 《鬼吹燈》中曹操設立摸金校尉,那你知道其他三大門派的來歷嗎
    因為「真實」所以「真實」除此之外,小說中講述的「雮塵珠」、「古墓」、「地理位置」、「山河流域」以及「盜墓門派」,也都是按照真實的歷史故事進行改編的。也讓這部網文在觀感上顯得更加的寫實。其中最吸引大家的地方,便是故事主線提到的盜墓四大門派:摸金校尉、發丘天官、卸嶺力士、搬山道人。
  • 歷史上真有摸金校尉嗎?沒那麼神奇,只是袁紹激怒曹操的手段
    隨著神秘的摸金校尉在危機四伏的地宮中冒險,尋找前人留下的各種寶藏。而摸金校尉也成了很多「盜墓粉絲」的理想職業,當然只有在夢中才能幻想片刻。摸金校尉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史學界也一直存在紛爭,而在我看來,摸金校尉極有可能存在,但沒有小說中那般高調。什麼是摸金校尉?
  • 摸金校尉是否真的存在過?翻開史書,讓我們尋找答案!
    盜墓文化最近30年在流行文化中逐漸興起,美國拍攝的《印第安納瓊斯》系列、《古墓麗影》系列、《國家寶藏》系列電影,為觀眾創造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古墓世界。主人公一般不是為了錢財而參與探險,卻往往在探險的過程中運用知識和智慧解開一道道謎題,最後將埋葬在地下的財富奉獻世界。
  • 看夠了摸金校尉 7月25日《盜墓尋龍》揭秘神秘盜墓派「發丘」
    一部打破傳統視角的盜墓題材、由新晉熱門青年演員何索領銜主演的電影《盜墓尋龍》,將於7月25日在優酷正式上映,帶領觀眾揭秘盜墓四大門派之一、消失數百年的「發丘派」。發丘派掌門人又稱作「發丘中郎將」,東漢後慢慢沉寂,而在明朝憲宗年間中郎將高家族人突然絕跡江湖,成為江湖上一大謎團。
  • 鬼吹燈:摸金校尉究竟為何「雞鳴燈滅不摸金」,難道真會詐屍
    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中郎將。也有稱「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各門派都有各自的行規,門派弟子須遵照規矩進墓探寶。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摸金的雛形始於戰國時期,摸金門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比較注重技術。而曹操設立摸金校尉一職,專門用來掘墓取寶,補貼軍餉,固有摸金門弟子又被稱為摸金校尉。
  • 它有什麼功能和象徵意義呢
    在三國混戰時期,曹操因為軍隊資源的匱乏,而特設了一支專門挖掘古墓,並將其裡面的物資倒賣替換成其所需的資源。而這一支特殊的隊伍,它們分別是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可以說,摸金校尉就是曹操創建的,所以他可以說算的是摸金校尉的始祖。為此,他還專門讓人打造並賜予了摸金符和發丘印來作為這支隊伍中兩個級別的象徵物品。而摸金符,它就是倒鬥門派摸金門專門用來在幹這行當時用來闢邪用的。
  • 鬼吹燈之怒晴湘西摸金校尉的口訣是什麼 尋龍訣講的是古墓風水
    鬼吹燈之怒晴湘西摸金校尉的口訣是什麼 尋龍訣講的是古墓風水時間:2019-01-22 12:42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鬼吹燈之怒晴湘西摸金校尉的口訣是什麼 尋龍訣講的是古墓風水 大家期待已久的鬼吹燈之怒晴湘西已經和大家見面了,搬山、卸嶺、摸金、發丘是天下霸唱作品中的四大門派
  • 鬼吹燈之怒晴湘西摸金校尉的口訣是什麼 尋龍訣說的是什麼
    大家期待已久的鬼吹燈之怒晴湘西已經和大家見面了,搬山、卸嶺、摸金、發丘是天下霸唱作品中的四大門派,搬山、卸嶺兩個派系首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心裡還是很期待的,潘粵明飾演的陳玉樓大氣沉穩,幹練果決,還透著股痞氣,不愧是卸領一脈之魁首。與搬山一派結盟攜手入瓶山,下墓、打怪開啟綺麗、刺激的探險之旅。
  • 他是現實版摸金校尉,死前說出了生前最大遺憾:沒盜秦始皇陵
    文/格子道歷史「不啻摸金校尉,何殊發丘中郎。括盡前朝翰墨,搜窮歷代彝章。」近年來,隨著眾多盜墓電視劇的上映,關於摸金校尉的傳說越來越多,也讓世人對於摸金校尉這一特殊群體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摸金者,實為盜墓,竊取墓中的寶貝,他們以此為生,屬於讓人嗤之以鼻的行業。
  • 兩千年前,此人盜墓盜出今影視鏡頭,一男一女躺在石床上不肯死去
    我們今天說的摸金校尉這個典故,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據說,曹操在軍中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官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郎將是武官名,加個「中」字,即可面見皇帝。中郎將大約是管理皇帝禁衛軍的武官。「發丘」好理解,即掘墓。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這兩個官名加起來,就能把他們的職責說得一清二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