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作者瑞·達利歐,華爾街投資大神、對衝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飽含人生經驗和工作原則等。全書基本上以作者親身經歷引出原則感悟,從生活原則到工作原則,似乎更像一本人生指導書。當然,是以作者本人所經歷和認可的角度,至於原則是否符合所有人,還需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判別。書中很多原則和道理,值得收錄學習。
關於成敗,英雄總是會至少經歷一次極大的失敗,這將考驗他們有沒有韌性東山再起,以更大的決心和更多的智慧繼續戰鬥。也是經歷了極度的大挫敗後,才能刺痛靈魂深處的神經,在思維上或認知上做出改變或提升。瑞·達利歐也是投資市場大挫敗後悟出自己思維方式的可能一直並不是符合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的,最後從「我是對的」的思維模式轉變為「我怎麼知道我是對的」。找到其他獨立思考者,特別是那些與自己看法不同的人,認真的交流甚至辯論後,才會知道原來自己想的也未必就是對的。
大多數的成功者也都有過一些慘痛的失敗,能讓他們得到深刻的教訓,最終走向更大的成功。賈伯斯回顧1985年被自己創辦的蘋果解僱時說:「那是一劑苦藥,但我猜患者需要它。有時生活會給你當頭一棒。不要失去信念。我確信推動我不斷向前的唯一動力,是我喜歡做的事。」而作為普通人,若你也曾經歷過大慘敗,不要失去信念。
關於交易,瑞·達利歐每當在市場上開始一筆交易,都要把自己決策的標準寫下來。交易後,回顧標準的效果怎樣。所有了不起的投資者和投資策略都是有弱點的。在弱點呈現時就失去信心是一種常見的錯誤,在有效時過於迷戀也一樣。輕浮的人跟著感覺走,做出情緒化的反應,過於熱門的一擁而上,冷門的則馬上放棄。只有明智的人在經歷各種沉浮時都始終盯著穩健的基本面。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解現實是如何運行,以及如何應對現實。把生活當作一場遊戲,面臨的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需要破解的謎。理解現實,接受現實,做一個超級現實的人。
自然的一項根本法則是,為了贏得力量,人必須努力圖片極限,而這是痛苦的。痛苦加反思才能收穫進步。如果能經歷過失敗,努力去突破極限,到達更高一層境界的時候,會發現,原來只是因為之前境界低所以才覺得之前包圍著的東西令人頭疼,但其實並沒有那麼糟。
對待外界事物,做到頭腦極度開放,學會讓自己保持極度開明的心態,允許他人指出自己可能忽略的東西。自我意識障礙和思維盲點是人的致命缺陷。誠懇的認識到自己也許並不知道最好的解決辦法,能處理好「不知道」才是重要的。
說到一點感覺很有道理:每個人的大腦都有兩部分--層次較高的邏輯部分與層次較低的情緒部分。稱之為兩個你,它們會爭奪對於一個人的控制權。
步入新境界的三點:
找到、接受,並學會如何應對你的弱點;
更喜歡周圍的人對你坦誠,而不是隱瞞對你的負面看法;
展現真實的自我,而不是強行把弱點偽裝成優勢。
通過5個步驟,獲得成功:
有明確的目標;
找到阻礙你實現目標的問題,並不容忍問題;
準確診斷問題,找到問題根源;
規劃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
做一切必要的事來踐行這些方案,實現成果。
只要頻繁反覆練習,你幾乎可以養成任何習慣,產生自控力。好習慣幫助實現「較高層次的自我」,壞習慣由「較低層次的自我」控制的。
有原則其實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還是自律的堅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