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一下,只要扎對地方或者扎得多了,竹籤絕對能扎死人,但是韓信卻不是竹籤扎死的。題主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肯定是看了關於劉邦和韓信的約定三不殺:見天不殺、見君不殺、見鐵不殺。這段話出自哪裡,我還真不知道,反而是電視劇中常用此情節來博人眼球。說的是劉邦建立漢朝之時,為了能籠絡韓信這位兵法大家,也是為了答謝韓信的功勞。劉邦曾和韓信約定,見天、見君、見鐵,都不會殺他。但是劉邦穩固了朝堂之後,又擔心韓信勢力太大,以後會造反,苦於當初的約定,無法對韓信下手,只能剝奪韓信的王位削弱他的勢力。
而韓信對劉邦打壓自己也有所不滿,就和人約定造反。等到劉邦出去平亂時,劉邦的老婆呂后得知韓信也參與造反,就準備殺了他。但是呂后考慮到劉邦當時和韓信的約定,又怕韓信不上當,所以和丞相蕭何一起想了個計策。呂后讓蕭何把韓信騙到長樂宮鍾室,並安排提前埋伏的武士抓住韓信,讓人用布條把韓信捆住,呂后又讓宮女用竹籤把韓信扎死。這就成功避免了所有的約定,宮殿中不見天,劉邦不在長安,又是用竹籤殺死的。這也是韓信被竹籤扎死說法的由來,聽起來很悲慘,但是這不是正史,只是出自演義之中的情節。實際上韓信的死法比這還要悲慘。這段情節除了劉邦和韓信的約定,以及韓信的死法,別的和正史是一樣的。
韓信真正的死因是在長樂宮鍾室中被抓,後被處以五刑而死。根據《漢書》記載,韓信是被先用刀刺面額,再用墨塗,然後割鼻,斬左右腳,用竹板打死他,斬下頭懸掛木上,在鬧市中把他的骨肉剁成肉醬。其中誹謗罵人咒罵的,又要先斬斷他的舌頭。而根據史書記載,韓信再臨刑前,說過:我後悔沒有採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這句話罵了呂后和蕭何,又有大逆不道的嫌疑,所以韓信行刑前還被斬斷了舌頭。韓信的死,可以說把能受到的酷刑都嘗試了一遍。其實這也不是呂后對韓信有多大的恨意,或者說故意折磨他。根據漢初律法規定,但凡要誅三族的,這樣的流程就必須走一遍。
呂后想殺的不止是韓信,還要殺韓信三族以絕後患,所以韓信才會死得如此悲慘。至於為何是長樂宮?漢初時,皇帝的宮殿是未央宮,皇后的宮殿則是長樂宮,肯定是要把韓信帶到長樂宮呂后的地盤的。為何是鍾室?當初呂后和蕭何定下的計策,是以劉邦打了勝仗已經回來,群臣都在祝賀,騙韓信過去祝賀。而鍾室則是古代掛編鐘的屋子,進入鍾室聽聽音樂胡鬧一下,也符合劉邦大勝的樣子。韓信的死,解決了劉邦的一塊心病。當劉邦平亂回到長安之後,聽到韓信死了,表現的是既高興又憐憫。韓信,一代兵仙,最後見證的是劉邦的飛鳥盡良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