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成為2016年的熱點IP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三打白骨精電影》、新版《大話西遊》、《大唐玄奘》等多部影視作品讓西遊記成為全年的「屏霸」。
而作為「孫悟空代言人」的六小齡童更是在年初搶佔各種「頭條」,#幫六小齡童上春晚#一下成了網絡熱搜,在猴年春晚的舞臺上,人們都希望能夠看到這位藝術家的身影。最近,一場關於《西遊記》的理解又讓六小齡童走上風口浪尖。
這件事的起因,是恰逢《龍珠》三十周年,手遊《龍珠激鬥》的上線喚醒了《龍珠》熱潮。而六小齡童在一次採訪中評價《龍珠》為「髭毛乍鬼」,隨後便有網友知乎疑問爆出,引發出粉絲站隊口水戰,從各個維度對《龍珠》、《西遊記》原著、86版《西遊記》進行剖析。
而另一些用戶則認為六小齡童並沒有刻意攻擊《龍珠》,只是表達了個人見解而已。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酵,雙方在網絡上的爭論越來越大,知乎大神、知乎大熊、思想聚焦等微博大號將話題引燃至微博,目前轉發數已經突破5萬,評論數超過1萬,甚至出現了人身攻擊的現象。
「用戶情感共鳴」——經典IP能夠一戰的最大籌碼
事件發展到這一步,再討論誰對誰錯沒有多大意義。其實類似《西遊記》這樣的經典IP是可以通過不同的演繹方式呈現出不同的形態。
而在整場爭論中,六小齡童和《龍珠》的粉絲都是在各說各的,意圖強調自己的價值,在不同的次元和世界裡闡述自己的觀點,對於對方的次元和表達的價值體系並不了解。但是跳出問題本身,這場爭論的發生與發酵卻很有趣。
眾所周知,不管是86年《西遊記》還是《龍珠》,都已經是有「三十歲高齡」的老IP了。相比《琅琊榜》《小時代》這些熱門IP,它們在社交網絡上很少有官方或者自發的陣地,粉絲為什麼還是會第一時間對事件做出反應,乃至形成大規模爭論?
筆者認為原因有二。首先,能形成熱議,根本原因還是經典IP本身的價值。
IP實質就是經過市場驗證的用戶情感承載,或者是說在創意產業裡面,經過市場驗證的用戶需求。「用戶情感共鳴」是這個概念裡的核心元素,它不僅僅是一種符號,而是智慧財產權和創意產業裡面代表的情感。86版《西遊記》與《龍珠》系列都有著30年的歷史,都積累了大量的口碑與粉絲,這種經典IP只要一些話題或是事件引導便可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
其次,更重要的是,經典IP在大眾視野內的激活,需要一定的契機。
小六齡童通過自己精湛表演塑造了一個嫉惡如仇、充滿能量的中國式「超級英雄」,到了農曆猴年這個節點上自然會讓人想起他,因此在今年的猴年央視春晚上,人們都呼籲讓這位藝術家再度飾演美猴王;《龍珠》三十年來一直在持續推出新的產品,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也響應「號召」推出了《龍珠激鬥》這款移動端遊戲,再度喚醒了粉絲與玩家對龍珠世界的探索。
在如今的移動網際網路的碎片化時代,用戶習慣越來越「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文化創作的時間壓力是越來越大,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信息的即時交互,如果利用好就會發現時代帶來的正面意義遠大於暫時的衝擊,通過即時反應,創作者的內容更容易真正成為基於用戶情感共鳴的IP,並產生更大的影響力,而且過程的效率要高得多。
也就是說,86版《西遊記》與《龍珠》系列這種已經通過市場驗證的用戶需求,如果操作得當,利用符合潮流趨勢的方式去開發,是可以讓這種經典IP煥發活力的,因為所謂的「用戶情感共鳴」是客觀存在的。
經典IP價值普遍被低估
相比於一些新IP,一些創世經典經過多年的沉澱與發酵,能夠接觸到用戶的觸點要多於前者,能夠衍生出的產品形態也會多於前者,創造者或開發者利用自己的理解對於經典IP的內核進行延展,從而形成屬於自己的粉絲或是固定用戶。
換言之,類似西遊記這樣的經典IP儘管不如《琅琊榜》、《小時代》這樣的新晉IP可以快速引爆,但卻擁有著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甚至可形成IP體系,通過不同人的開發可以形成全新的IP,同樣可以做爆款。
去年的《大聖歸來》創造了9.56億元的票房成績,演繹了一個英雄歸來的故事,從而問鼎去年的動畫片票房冠軍,成為了「現象級」的作品;周星馳的《大話西遊》、《西遊降魔》塑造了一個充滿了愛恨情仇的西遊世界。
而《龍珠》,雖然日本漫畫家鳥山明在構建《龍珠》世界觀中借鑑了《西遊記》的一些元素,但現在的衍生作品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龍珠IP體系。在30年的時間內都在不停地生產不同類型的產品,《龍珠》、《龍珠Z》兩部動漫以及一些單機遊戲已經成為粉絲心目中的經典,到了今年又推出了動漫《龍珠超》、手機遊戲《龍珠激鬥》,在龍珠30年的節點上再度引爆粉絲們的熱情。
不光是《西遊記》,同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也是一個可以持續創造價值的經典IP。唐國強塑造的諸葛亮成為傳世經典,以至於後人所塑造的諸葛亮多少都會有他的影子;日本的光榮公司製作的三國題材遊戲,每每發行都會成為玩家們追捧的熱門遊戲,儘管玩家們玩來玩去就是三國的故事,但是通過核心玩法的升級與劇情的深化,每一代都會帶來全新的體驗。
類似的情況,在金庸、古龍的經典武俠小說中都出現過,其實,一個故事價值內核可以通過不同人的理解形成不同的體系,從而受到追捧,這是很多新IP難以做到的,因為內容創作需要時間來發酵與升華,畢竟「用戶情感共鳴」並不等同於「知名度」。
目前,影視和遊戲的IP開發已經進入了工業化階段,很多熱門IP資源處於被爭奪的狀態。而很多經典IP似乎少人問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的價值是被低估了。如何開發經典IP,利用其天然的「用戶情感共鳴」,並在合適的契機下讓它們走回大眾視野,是值得從業者繼續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