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開撕《七龍珠》:被忽視的經典IP

2020-11-25 驅動之家

《西遊記》成為2016年的熱點IP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三打白骨精電影》、新版《大話西遊》、《大唐玄奘》等多部影視作品讓西遊記成為全年的「屏霸」。

而作為「孫悟空代言人」的六小齡童更是在年初搶佔各種「頭條」,#幫六小齡童上春晚#一下成了網絡熱搜,在猴年春晚的舞臺上,人們都希望能夠看到這位藝術家的身影。最近,一場關於《西遊記》的理解又讓六小齡童走上風口浪尖。

這件事的起因,是恰逢《龍珠》三十周年,手遊《龍珠激鬥》的上線喚醒了《龍珠》熱潮。而六小齡童在一次採訪中評價《龍珠》為「髭毛乍鬼」,隨後便有網友知乎疑問爆出,引發出粉絲站隊口水戰,從各個維度對《龍珠》、《西遊記》原著、86版《西遊記》進行剖析。

而另一些用戶則認為六小齡童並沒有刻意攻擊《龍珠》,只是表達了個人見解而已。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酵,雙方在網絡上的爭論越來越大,知乎大神、知乎大熊、思想聚焦等微博大號將話題引燃至微博,目前轉發數已經突破5萬,評論數超過1萬,甚至出現了人身攻擊的現象。

「用戶情感共鳴」——經典IP能夠一戰的最大籌碼

事件發展到這一步,再討論誰對誰錯沒有多大意義。其實類似《西遊記》這樣的經典IP是可以通過不同的演繹方式呈現出不同的形態。

而在整場爭論中,六小齡童和《龍珠》的粉絲都是在各說各的,意圖強調自己的價值,在不同的次元和世界裡闡述自己的觀點,對於對方的次元和表達的價值體系並不了解。但是跳出問題本身,這場爭論的發生與發酵卻很有趣。

眾所周知,不管是86年《西遊記》還是《龍珠》,都已經是有「三十歲高齡」的老IP了。相比《琅琊榜》《小時代》這些熱門IP,它們在社交網絡上很少有官方或者自發的陣地,粉絲為什麼還是會第一時間對事件做出反應,乃至形成大規模爭論?

筆者認為原因有二。首先,能形成熱議,根本原因還是經典IP本身的價值。

IP實質就是經過市場驗證的用戶情感承載,或者是說在創意產業裡面,經過市場驗證的用戶需求。「用戶情感共鳴」是這個概念裡的核心元素,它不僅僅是一種符號,而是智慧財產權和創意產業裡面代表的情感。86版《西遊記》與《龍珠》系列都有著30年的歷史,都積累了大量的口碑與粉絲,這種經典IP只要一些話題或是事件引導便可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

其次,更重要的是,經典IP在大眾視野內的激活,需要一定的契機。

小六齡童通過自己精湛表演塑造了一個嫉惡如仇、充滿能量的中國式「超級英雄」,到了農曆猴年這個節點上自然會讓人想起他,因此在今年的猴年央視春晚上,人們都呼籲讓這位藝術家再度飾演美猴王;《龍珠》三十年來一直在持續推出新的產品,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也響應「號召」推出了《龍珠激鬥》這款移動端遊戲,再度喚醒了粉絲與玩家對龍珠世界的探索。

在如今的移動網際網路的碎片化時代,用戶習慣越來越「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文化創作的時間壓力是越來越大,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信息的即時交互,如果利用好就會發現時代帶來的正面意義遠大於暫時的衝擊,通過即時反應,創作者的內容更容易真正成為基於用戶情感共鳴的IP,並產生更大的影響力,而且過程的效率要高得多。

也就是說,86版《西遊記》與《龍珠》系列這種已經通過市場驗證的用戶需求,如果操作得當,利用符合潮流趨勢的方式去開發,是可以讓這種經典IP煥發活力的,因為所謂的「用戶情感共鳴」是客觀存在的。

經典IP價值普遍被低估

相比於一些新IP,一些創世經典經過多年的沉澱與發酵,能夠接觸到用戶的觸點要多於前者,能夠衍生出的產品形態也會多於前者,創造者或開發者利用自己的理解對於經典IP的內核進行延展,從而形成屬於自己的粉絲或是固定用戶。

換言之,類似西遊記這樣的經典IP儘管不如《琅琊榜》、《小時代》這樣的新晉IP可以快速引爆,但卻擁有著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甚至可形成IP體系,通過不同人的開發可以形成全新的IP,同樣可以做爆款。

去年的《大聖歸來》創造了9.56億元的票房成績,演繹了一個英雄歸來的故事,從而問鼎去年的動畫片票房冠軍,成為了「現象級」的作品;周星馳的《大話西遊》、《西遊降魔》塑造了一個充滿了愛恨情仇的西遊世界。

而《龍珠》,雖然日本漫畫家鳥山明在構建《龍珠》世界觀中借鑑了《西遊記》的一些元素,但現在的衍生作品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龍珠IP體系。在30年的時間內都在不停地生產不同類型的產品,《龍珠》、《龍珠Z》兩部動漫以及一些單機遊戲已經成為粉絲心目中的經典,到了今年又推出了動漫《龍珠超》、手機遊戲《龍珠激鬥》,在龍珠30年的節點上再度引爆粉絲們的熱情。

不光是《西遊記》,同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也是一個可以持續創造價值的經典IP。唐國強塑造的諸葛亮成為傳世經典,以至於後人所塑造的諸葛亮多少都會有他的影子;日本的光榮公司製作的三國題材遊戲,每每發行都會成為玩家們追捧的熱門遊戲,儘管玩家們玩來玩去就是三國的故事,但是通過核心玩法的升級與劇情的深化,每一代都會帶來全新的體驗。

類似的情況,在金庸、古龍的經典武俠小說中都出現過,其實,一個故事價值內核可以通過不同人的理解形成不同的體系,從而受到追捧,這是很多新IP難以做到的,因為內容創作需要時間來發酵與升華,畢竟「用戶情感共鳴」並不等同於「知名度」。

目前,影視和遊戲的IP開發已經進入了工業化階段,很多熱門IP資源處於被爭奪的狀態。而很多經典IP似乎少人問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的價值是被低估了。如何開發經典IP,利用其天然的「用戶情感共鳴」,並在合適的契機下讓它們走回大眾視野,是值得從業者繼續思考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為何六小齡童德高望重,卻越來越不招待見?網友:被高估太多!
    為何六小齡童德高望重,卻越來越不招待見?網友:被高估太多!在四大名著中,最廣為流傳的當屬《西遊記》,作為很多讀者心目中的經典之作,即使被無數次翻拍搬上熒幕,但在世人心中最經典的孫悟空當屬六小齡童老師飾演的。
  • 珍貴老照片:年輕時的赫本風華絕代,六小齡童與猴子合影
    珍貴老照片:年輕時的赫本風華絕代,六小齡童與猴子合影 (珍貴老照片:年輕時的赫本風華絕代,六小齡童與猴子合影) 圖為1950年,奧黛麗·赫本坐在一個涼椅上曬太陽
  • 六小齡童說猴戲:在我家猴子是我們的第一個老師
    圖①:六小齡童近影。  六小齡童工作室提供。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是大家心目中最接近原著的美猴王。其實六小齡童的表演之所以那麼傳神,源自他紮實的猴戲功底,按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真正要演好孫悟空,就要學習中國傳統戲曲猴戲的表演」。  這裡說的猴戲,不是街頭耍猴,而是戲曲舞臺上的「孫悟空戲」。猴戲的發展有一百多年歷史,其中,以京劇、紹劇為多,還有南北猴戲之分。
  • 六小齡童大學時照片爆出,你們給六小齡童老師年輕時候打幾分呢
    2016年1月26日,六小齡童在微博曬出自己再扮孫悟空的照片,稱自己正在參與中央電視臺春節戲曲聯歡晚會的排練和錄製,引起網友瘋轉。2016年1月,針對網友呼籲六小齡童上央視春晚和有關六小齡童上央視春晚節目被斃一事,六小齡童通過人民網回應:目前,他共接到遼寧衛視、山東衛視、北京衛視和中央電視臺戲曲春節晚會共四家春晚的邀請,屆時會有各種形式的精彩節目展現。
  • 中美合拍《西遊記》開拍,六小齡童出演孫悟空,中美能否兩開花?
    1986年,楊潔導演的《西遊記》正式登陸螢屏,這部電視劇播出後可謂萬人空巷,成為了難以超越的經典。這部電視劇播出至今33年了,重播次數也高達3000多次了,足以看出大家對這部電視劇的喜愛。86版《西遊記》播出後,六小齡童等幾位主演也隨之走紅,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演員。
  • 六小齡童又招黑?(圖)
    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是我們心中最經典的孫悟空,是我們童年美好的回憶,我們敬佩他做出的貢獻以及奉獻的這精彩表演。但是關於六小齡童的為人言行方面近年來卻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這些都是為什麼呢?
  • 六小齡童德高望重,卻遭網友質疑,他是否霸佔了孫悟空這個角色?
    之前看過很多人講,經典電視劇《西遊記》的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經常發表評論說當今的翻拍《西遊記》是對經典的不尊重,看到這樣的評論,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當然有的人會說六小齡童霸佔了孫悟空這個角色,即便他演的很好,把孫悟空給演活了,但畢竟過去了這麼久,經典不是不可以改,只要不忘記經典,能讓經典以一種其他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其實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六小齡童可能內心最深處的那種想法就是好好維持那段經典,不被隨意改動,所以他不希望看到經典被隨意篡改。
  • 六小齡童於虹夫妻食堂用餐,普通盒飯菜式簡單,卻仍津津有味
    前幾日,網友偶遇六小齡童於虹夫妻和朋友一起在食堂吃飯。六小齡童老師衣著樸素,穿著T恤和長褲,帶著金色邊框的眼鏡,精神狀態非常不錯。他十分平易近人,還和網友進行了友好交流。六小齡童的妻子於虹曾飾演《西遊記》中的天竺國王后,她和六小齡童也是在劇組中相識,最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有了一個十分可愛的女兒,生活美滿。相比於六小齡童老師的家喻戶曉,於虹老師則很少出現在人們視線內。但於虹老師也是保養的非常好,頭髮烏黑,面容姣好,臉上絲毫沒有歲月留下的痕跡。
  • 明星玩臺詞傳聲筒《西遊記》片段,六小齡童的言行瞬間打臉小鮮肉
    新一期的《王牌對王牌》已更新,本期作為神秘嘉賓的六小齡童也來了,本名章金萊。因為在86版電視劇《西遊記》中扮演孫悟空被億萬觀眾熟知,那隻「美猴王」孫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為螢屏上的一個經典形象。有人說孫悟空身上流淌著吳承恩的血液,而六小齡童的身上,流淌著孫悟空的血液。
  • 六小齡童曬與「鐵扇公主」合照,引得觀眾集體回憶,被贊國際巨星
    六小齡童曬與「鐵扇公主」合照,引得觀眾集體回憶,被贊國際巨星央視86版《西遊記》是影響了幾代人的一部神話題材電視劇作品,改編自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這部劇承載著幾代人童年的回憶,這部《西遊記》的大火,也讓劇中的很多主創得到了認可,相比現在的明星來講,老藝術家們拍戲的初衷更加的「純粹」,這也是大家喜歡他們的原因,其中觀眾最熟悉的就是扮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孫悟空形象被六小齡童刻畫的入木三分,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 六小齡童,醒醒吧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孫悟空依然是那個孫悟空,六小齡童卻不是那個六小齡童了!,此舉動也讓很多人感覺六小齡童還是有情有義的一人。 一次,六小齡童拍戲時從10米高的樹上不慎跌落,腳部受傷。為了不影響拍戲進度,看過徐霆雷表演的楊潔導演便讓他試著代替六小齡童做吊威亞、翻跟頭之類的高難度武打特技動作。徐霆雷沒有讓導演失望,動作完成得非常完美,使拍攝得以順利進行。 然而六小齡童非常不滿,並對徐雷霆的替身身份進行了堅決否認。
  • 六學家六小齡童是什麼梗?文體兩開花什麼意思?
    六學家六小齡童是什麼梗?文體兩開花什麼意思?   六學家六小齡童什麼梗?文體兩開花什麼意思?六學和六學家非常火了,在網上不少地方都能看到有人在玩六學的梗,玩六學梗的被稱為六學家。那六學到底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 《西遊記》師徒四人合拍新片定檔,六小齡童變謙虛:我還是個新人
    在眾多的版本中,六小齡童等主演的86版《西遊記》至今仍是難以超越的經典。時至今日,每年暑期《西遊記》都會與觀眾見面,與《還珠格格》、《新白娘子傳奇》並稱重播率最高的三大神劇。《西遊記》得到觀眾的認可同時,也讓劇中「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豬八戒」的扮演者馬德華等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尤其是六小齡童,他所飾演的孫悟空早已深入人心。《西遊記》之後,六小齡童也參演過其他的作品,或許是孫悟空的角色太過經典,每次他出演其他角色,總感覺像是猴子變的。
  • 西遊師徒電影"財迷"定檔 六小齡童自稱"電影新人"
    電影《財迷》劇照電影《財迷》師徒合體 網易娛樂7月24日報導 經典版《西遊記》老班底主演的現代喜劇電影《財迷》終於官宣定檔7月25日院網聯映,影片由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領銜主演,豬八戒扮演者馬德華、唐僧的扮演者汪粵、續集沙僧的扮演者劉大剛聯合主演。
  • 六小齡童女兒30歲未婚,正面照流出那一刻,網友:怪不得!
    現在已經被陸續翻拍成為電影電視劇,搬上螢屏,個個堪稱經典。而讓糖豆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西遊記》。那可是糖豆整個青春的回憶。一到寒暑假,《西遊記》就在電視上滾動播放。關鍵他就是有一種魔力,上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下到牙牙學語的兒童,都可以對他百看不厭。除了作品的強大之外,演員的功底也是可見一斑。
  • 「美猴王」六小齡童的黑料不止借師弟忌日和導演的追悼會做文章!
    甚至是它的主題曲和片尾曲都成為了一代經典曲目,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哼唱兩句。其實,86版《西遊記》能夠成為一部經典影視劇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劇中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形象深入人心。即使是張衛健、李連杰、郭富城等幾位影帝級別的大佬都演不出孫悟空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的石猴感覺。而六小齡童給觀眾的感覺則不同,很多人第一眼看到他就覺得他是一隻真正的猴。
  • 「美猴王」六小齡童慶祝粉絲666萬,卻遭嘲諷:當自己國際巨星?
    4月18日上午,消失在大眾視線已久的「美猴王」六小齡童先生,在社交平臺慶祝自己粉絲數達666萬,表達了自己對網友以及粉絲的感謝。作為60歲的老人,能夠跟進現在年輕人的娛樂方式,不得不說六小齡童心態比實際年齡年輕。
  • 文體兩開花,中美合拍它終於來了,這回六小齡童真沒騙人
    說起六小齡童六老師,大家印象最深刻的除了當年那個上天入地的孫悟空,應該就是喊了無數年的那個老梗了吧?這個老梗的由來其實來自於六小齡童本身,大家都知道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可以說是熒幕裡最經典的猴哥形象了。而六小齡童一直以正統的孫悟空自居,多次站出來反對過度改變西遊記,給猴哥加感情戲之類的。
  • 我就想到了和她拍過戲的六小齡童老師...合拍..開花...
    驚聞[1]近日網絡上有大量沙雕網友濫用六小齡童老師的語錄玩梗,我深感痛惜[2]!我曾有幸在2016年北京春晚現場看過六小齡童老師的節目,好不歡喜(兩手翻花)[3]。六學(sixology),正是一門研究六小齡童言行的新興學科,是對六小齡童言行的批判和總結。這是一門潛力無限的學科,只要你能努力將六學演繹到極致,你就可以變成六小齡童的化身,最後成功變成孫悟空。這是符合六學第一定理的。
  • 六小齡童心PK陳道明,猴子的特性完全不同!網友:誰說的對?
    但是個人感覺六小齡童似乎是一輩子都走不出角色的樣子,看他在節目中大談悟空論,就有一種人猴合一的感覺。個人認為本身《西遊記》就是一個虛構的神話故事,古人用自己的意念和想法,構造了這個傳奇的故事!這就好比第一個製作衣服的人,他發明了外套,後人也因它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