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而行之 勇挑重擔

2021-01-10 光明網新聞中心

起而行之 勇挑重擔

——各界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

光明日報記者 羅旭

  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對年輕幹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全國各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自覺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時代重任。

  把幹事熱情和科學精神結合起來

  「解決實際問題是領導幹部的重要職責,要始終保持發現問題的敏銳、正視問題的清醒、解決問題的擔當。」福建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楊國豪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後,倍感振奮。他表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都需要黨員幹部付出持續努力。必須要有直面矛盾的勇氣、狠抓落實的能力,瞄準真問題,下足真功夫,在攻克各項難題中錘鍊黨性、提升能力、彰顯擔當。」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把幹事熱情和科學精神結合起來」,並強調「堅持創新思維,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獨具慧眼的問題意識、堅忍不拔的創新精神是科研人員的必備素養。研究真問題,探求真答案,是科學精神的核心要義。」黃維表示,「面對複雜形勢和艱巨任務,科研人員必須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堅持知行合一、真抓實幹、實事求是。」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年輕幹部要提高改革攻堅能力。」四川省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薛敏說,「當前城鄉基層治理面臨各種難題,成都市探索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的成功實踐,證明了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必須具有改革攻堅能力,才能破解難題,實現基層有效治理、系統治理,構建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體系。」

  以過硬本領展現作為不辱使命

  「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幹事創業的金剛鑽。」貴州省人大外事僑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李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彰顯了強烈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問題導向,全面詮釋了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僅為幹部成長指點了迷津,也為幹事創業指明了方向,更為事業發展指出了明路。

  「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始終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動力。貴州省委省政府即將歷史性地解決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其中一條很重要的經驗就是堅持問題導向,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李裴說,「如今貴州省已從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變為全國減貧人數最多的省份。」

  「榆林市作為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正面臨著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歷史重任,迫切需要一大批在改革攻堅一線善於解決問題、破解難題的人才脫穎而出。」陝西省榆林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啟東表示,「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深入實施『科技創新、人才強市』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設一支緊跟時代步伐、符合榆林實際、敢於創新、充滿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隊伍,譜寫追趕超越的新時代篇章。」

  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

  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提高領導幹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調查研究是基本功。」安徽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曾凡銀說,「作為地方黨委政府的智庫,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地方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提供智力支撐,是地方社會科學院的使命和職責。要堅持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掌握第一手資料,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為地方黨委政府提供決策依據,促成科學決策,並轉化為政策措施。」

  「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黨的事業的接班人。」吉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韓喜平認為,「培養一大批可靠接班人,必須幫助其在學生階段打好基礎,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這個過程中,思政課和思政課教師的作用不可小覷。讓青年教師給年輕人講思政課,這不僅對思政事業有利,也是培養黨和國家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特別是給年輕幹部提出了提高『七種能力』的明確要求,既是年輕幹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根本要求,又是彌補年輕幹部弱項和短板的有效途徑,更是年輕幹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健康成長的重要法寶。」陝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巨小弟表示,「面對當前嚴峻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要突出退役軍人中人才面廣量大的特點,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使之在落實『六穩六保』中發揮應有作用,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11日 01版)

[ 責編:李伯璽 ]

相關焦點

  • 挑重擔 啃硬骨 勇當開路先鋒
    挑重擔,起而行之。作為新時代的年輕幹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實現挑重擔,起而行之的執著追求。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與生俱來的,而是在腳踏實地、奮鬥拼搏、擔當作為中獲得的。如果一遇到事情就繞著走,久而久之就會使自己挑不起重擔。
  • 【抗擊疫情公安在行動】「大夫」警察,為疫情防控築起第一道堡壘
    【抗擊疫情公安在行動】「大夫」警察,為疫情防控築起第一道堡壘 2020-01-31 18:3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代表心聲|白叔河:不忘初心勇挑重擔 牢記使命服務群眾
    防疫期間全社區推遲喜宴6起,簡辦喪事5起。為了確保社區居民少跑路少接觸,安排專職人員代辦復工復產證明,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條件。考慮到老弱病殘生活起居不方便等因素,我安排了2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生活用品代購,供其生活所需,徹底解決了他們出行難、購物難的問題。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採取有力措施,有序組織種糧大戶做好春耕備播和田間管理等生產工作,為今年農業增產增收打好堅實基礎。
  • 「巾幗十行百星」巾幗工交之星:用技能應對新挑戰
    車上的便民箱裡有暈車藥、創口貼等,東西雖小,卻急乘客之所急。980路全線有33個站點、42個信號燈路口、65條斑馬線路口,一趟約65分鐘。哪裡路口堵,哪裡路況差,哪裡乘客多,劉麗瞭若指掌。王曉彤:科學研判,應對行業變局「身為基層黨員幹部就要勇挑重擔,衝鋒在前,勇於擔當。」這是南通汽運集團南通站務分公司總經理、黨總支副書記王曉彤常說的一句話。汽車客運站作為交通樞紐,人員密集、流動性大,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
  • 「逆險而行的你是我心裡最明媚的陽光」——家人、同事眼裡的...
    「逆險而行的你是我心裡最明媚的陽光」——家人、同事眼裡的「建工最美青年」鄭能量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信松 通訊員 嶽倩如 何力傑 邵紅秀「小鄭:你是湖南建工三萬員工的榜樣!我們是你堅強的後盾!你在武漢期間,要保重身體,有任何困難請與我們聯繫,盼你早日凱旋!」
  • 基督《凡勞苦重擔的人,可以來到主那裡,祂使我們得安息》
    經文:凡勞苦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我負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必得享安息。有了這平安就可以承受這世上的各種壓力和重擔。親愛的家人們,我相信我們每個來到神面前的人,曾經都是陷在失望、痛苦和恐懼中,感謝神使我們來到了祂的面前,並放下了我們的勞苦重擔,使我們得到了平安。但也只是得到了平安,沒有真正的享受這平安給我們帶來的福氣,我們該怎麼做,才能享受這平安呢?就是學習主耶穌的柔和謙卑,那什麼是主耶穌心裡的柔和、謙卑呢?
  • 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疫情發生以來,新時代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奉獻了青春力量,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當國家和人民需要之時,廣大青年走出安逸的生活,用實際行動彰顯了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他們活躍在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各個環節、各個崗位,盡職盡責、全力奮戰,把愛國情付諸實際行動,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貢獻青春力量。當前,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這是全黨全國全社會共同努力、團結奮鬥的結果。
  • 建築工匠陳小茹:巾幗不讓鬚眉 非凡樓宇築起不平凡的人生
    陳小茹:勇挑重擔創高優。的確,能用耐心、細心、恆心、信心、慧心澆築起一座座地標性的建築,這個女人不簡單。面對更高的要求與期望,陳小茹勇挑重擔接下了這塊難啃的硬骨頭。為此,雙方為了幾個數字而起爭執是常有的事情。
  • ...呂翠虹一人扛起照顧三位老人的重擔,家婆誇她:「我家媳婦比我...
    「那時,家庭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我不能倒下,還得擔起這個重擔。」呂翠虹說,孝順不僅僅是讓老人吃好穿好,還要給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懷,讓老人氣順,心情好比什麼都重要。與左鄰右舍和睦相處「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孝老敬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呂翠虹說,她的家庭是溫馨的十三口之家。她和丈夫結婚20年來,在生活中相互信任、照顧。
  • NPPT—學子陳宇|榮獲貝斯特金貓店11月私教冠軍:千裡之行一步起...
    02千裡之行一步起首先,我要求自己比他人花更多時間來工作,以便更快地積累經驗。當同事們都在休假的時候,我選擇放棄假期,整月無休;雖然公司允許我們調班來平衡工作與生活,但我仍堅持做到早晚全勤。我知道這樣做會積壓我的生活時間,但它換來的是個人經驗的快速成長、會員數量的提升和他們對我的絕對信任。成功之人走過的路,大多是先遇到困難,後得到美好前途的!
  • 【阿壩巾幗建新功】 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羌山盛開
    【阿壩巾幗建新功】 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羌山盛開 2020-10-09 2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等著我:再受打擊也要扛起養家的重擔,再落魄也要憐憫媽媽的愛
    本期第一個尋人故事,是關於一個屢受生活打擊,依然扛起養家重擔,堅定信念尋找丟失26年兒子的故事。再受打擊也要扛起養家重擔的徐軍今年50歲的徐軍在江蘇連雲港做水產生意,承包了700畝水塘,每天都將養殖的蝦送往全國各地,生意紅紅火火。在《等著我》錄製現場,這位漢子在訴說自己故事時,卻幾次落淚,泣不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