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芭蕾舞歷史重現 香港文化中心舉辦圖片展

2021-01-09 中國僑網

  可知道芭蕾舞最初是綜合話劇、舞蹈與唱歌的宮廷表演?又知不知道最初只有男人表演芭蕾?還有,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也跳芭蕾舞呢!一個介紹芭蕾舞歷史的展覽,從芭蕾舞起源於義大利、興起於法國,發展於俄羅斯的經過,配合珍貴的圖片介紹給香港市民,同時亦介紹了芭蕾舞如何移植到中國,在內地及香港的發展歷程。

  該「芭蕾簡史」展覽,由香港菁華舞蹈藝術中心、香港芭蕾舞學會及香港創緒藝術團主辦,現於香港文化中心地下大堂展出。

  早期融匯歌唱與臺詞

  香港創緒藝術團團長、菁華舞蹈藝術中心副主席華永康對大公報記者介紹展覽內容說,芭蕾舞起源於14、15世紀的義大利,是當時貴族的一種宮廷宴會表演,那時的芭蕾有唱歌、有臺詞、有面具,宴會中的人都可一同參加表演,表演的都是男性,戴上面具來扮演女角色。由於法國和義大利的皇室貴族互有通婚,芭蕾舞也傳到法國去。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10多歲已跳芭蕾舞,法國更出現了最早期的兩位芭蕾舞作曲家呂律和編舞家博尚。

  其後,貴族不再跳芭蕾舞,找來演員演出芭蕾舞,開始有了職業的芭蕾舞蹈家,第一位女舞蹈家名叫拉芳登。在18世紀,蒲隆地、讓.巴隆、路易.杜普雷等都是早期的芭蕾舞蹈家。而瑪麗亞.塔裡奧尼(Maria Taglioni)更是第一位跳《仙女》和《吉賽爾》的女舞蹈家。

  佩蒂巴編出不朽之作

  隨著歌劇的出現,芭蕾舞在法國走下坡,很多編舞家都到其它地方去發展,如佩蒂巴(Petipa)獲俄羅斯的邀請,到聖彼得堡去,他是法國人,在俄羅斯34年,對芭蕾舞在俄國的發展有深遠影響。他編舞的作品如《唐·吉訶德》、《舞姬》、《睡美人》、《天鵝湖》等都成了不朽的芭蕾舞劇。

  是次展覽中又介紹了幾位俄國芭蕾舞蹈明星,如巴芙洛娃、烏蘭諾娃,以及介紹了一些芭蕾舞教育家如卡洛·布拉西斯、瓦崗諾娃等,他們創立了芭蕾舞教學體系,一直影響至今。

  戴愛蓮帶芭蕾到中國

  第一位中國芭蕾舞者戴愛蓮,出生於1916年,現已90歲;她曾在英國學習芭蕾舞,回國後培育了中國第一批芭蕾舞蹈員。中國第一間芭蕾舞蹈學校──北京舞蹈學校於1954年成立,便是由戴愛蓮擔任校長,華永康也是當時的第一批學生之一。1956年,北京舞蹈學校上演了第一出完整的芭蕾舞劇《無益謹慎》(關不住的女兒),並於1958年演出《天鵝湖》,白淑湘就是中國第一位白天鵝。

  1959年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團成立,是中國第一個芭蕾舞團,舞團於1963年脫離母校,成為中央芭蕾舞團,即現時的國家芭蕾舞團。現在中國已發展至有5大芭蕾舞團,除了國家芭蕾舞團外,還有上海、遼寧、廣州及天津芭蕾舞團。

  香港芭蕾舞的發展要追溯到1922年,俄羅斯的巴芙洛娃來港演出,吸引了當時只有10多歲的何婉宜4姐妹,請來英國老師學跳芭蕾舞。後來,英國芭蕾舞教師卡佩爾在金巴利道開設舞蹈學校,她離開香港後,由何家4姐妹接管執教。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嘉露貝雯和鍾金寶等外籍老師在港教授芭蕾舞,多位本地著名舞蹈家和名人如王仁曼、郭世毅、廖本農、劉兆銘、陳寶珠、毛妹等,都是她們的學生。本地的舞蹈家也開始創立芭蕾舞學校教授芭蕾舞,而本地首個職業芭蕾舞團——香港芭蕾舞團亦於1983年成立。

  這次「芭蕾簡史」展覽,展期至2月12日。(來源:大公報/記者 鍾麗明)


相關焦點

  • 中馬友好合作紀錄片發布會及圖片展在馬達加斯加舉辦
    新華社塔那那利佛8月8日電(記者文浩)由中國駐馬達加斯加大使館舉辦的《中國與馬達加斯加友好合作成果豐碩》紀錄片發布會暨《中國發展歷程與中馬合作》圖片展8日在塔那那利佛舉行。  中國駐馬達加斯加大使楊小茸在活動上致辭說,建交47年來,中馬兩國人民結下兄弟般深厚的情誼。
  • 香港名人建教育中心 增加對中國文化與國情認識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香港一些知名人士23日宣布成立一個教育中心,希望以此增加年輕人對中國歷史、文化及國情的認識。香港《信報》24日報導稱,該教育中心全稱為「勵進教育中心」,由全國人大常委範徐麗泰出任中心主席。理事會成員包括民政事務局前局長曾德成、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前警務處長李明逵、鮮魚行學校前校長梁紀昌等7人。
  • 東莞城市圖片展首次走進歐洲 向世界講述灣區故事
    來源:經濟日報法國巴黎時間12月9日,「製造與世界相連——多元的城市文化」東莞城市圖片展在法國的巴黎東方中心正式開幕。法國文化藝術界代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代表、中資企業代表及新聞媒體等近百人出席活動。此次圖片展通過70多幅中外攝影師的精彩作品,向世界展現東莞的城市之美和製造之美,講述東莞這座灣區都市追求品質、擁抱世界的精彩故事。這是東莞首次主動走進歐洲舉辦城市圖片展,其中法國站將於12月9日—13日在巴黎展出,德國站將於12月11日—15日在烏波塔爾展出。
  • 申遺成功17周年 走進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感知六百年歷史 (7/9)
    申遺成功17周年 走進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感知六百年歷史泱波 攝 發布時間:2020-07-04 10:37:10 【編輯:李駿】 申遺成功17周年 走進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感知六百年歷史
  • 柏林中國文化中心推出中國四川(雲端)大熊貓文化旅遊周
    中新網柏林8月7日電 (記者 彭大偉)記者6日從柏林中國文化中心獲悉,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和旅遊辦事處等聯合舉辦的2020中國四川(雲端)大熊貓文化旅遊周日前在全球正式上線,柏林中國文化中心亦推出相關活動,讓「大熊貓熱」走進德國。
  • 中墨文化元素對比圖片展「鷹與龍,共同的天空」在外交學院舉辦
    10月29日,展現中國與墨西哥文化元素對比的「鷹與龍: 共同的天空」圖書發布和圖片展在外交學院舉行,該活動由外交學院和墨西哥CETYS大學共同主辦。  墨西哥駐華大使何塞?路易斯?伯納爾出席開幕式並發表演講。
  • 我區舉辦保護野鳥攝影圖片展
    11月5日上午,由紹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上虞分局、區人民檢察院、區野鳥保護者協會聯合舉辦的保護野鳥攝影圖片展在驛亭鎮五夫村舉行,趣味十足的30多幅野鳥攝影作品吸引了眾多村民群眾駐足觀賞。同時,用鏡頭拍攝記錄下這些可愛的小生命,用於舉辦野鳥攝影展覽,進學校、進社區,參與野鳥保護宣傳活動。區野生鳥類保護者協會會長邱忠海表示,鳥類是人類最親密的朋友,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自然資源。千百年來,鳥與人類一直互為依存,休戚與共。此次舉辦保護野鳥攝影圖片展,也是為了呼籲更多的人能關注鳥類、保護鳥類,徹底杜絕濫捕濫食野生鳥類的不文明行為。
  • 《魔域》聯手國風舞見 重現六百年乾清宮燈會
    百年故宮,再迎國潮湧動新時代!見證過王朝的興衰起落,經歷過歷史的沉澱與洗禮,有著六百多年華夏歷史的故宮依然令人著迷又心動。在那莊嚴巍峨的紅牆黃瓦之中,知名國風舞見"走路搖ZLY",揮動衣袖跨入這歲月長河之中,成為了百年前乾清宮內的祈福舞姬。
  • 「莞香花飄臺」圖片展在臺灣臺中世貿展覽館舉行
    7月24日上午,由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東莞市臺胞臺屬聯誼會、東莞市莞臺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莞香花飄臺」圖片展在臺灣臺中市世貿展覽館舉行開幕儀式。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前會長謝慶源、監事長翁瑞珍等三十多名臺協幹部,臺中市經濟發展局局長張峰源,議員李中、黃馨慧參加了開幕儀式。  「莞香花飄臺」圖片展於去年12月在桃園首次舉辦,反響較大,廣獲好評。
  • 香港軍地河生態成功修復 絕跡百年螢火蟲重現
    香港軍地河生態成功修復 絕跡百年螢火蟲重現 2016-10-11 11:03: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 香港作家葛亮在京舉辦個人作品影視版權推介會
    香港作家葛亮在京舉辦個人作品影視版權推介會 2017-05-27>     右起分別是編劇史航、導演滕華濤、作家崔曼莉和作家葛亮 主辦方供圖 攝   中新網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 應妮)一場名為「雙城記:在這裡讀懂葛亮」的葛亮專場影視版權推介會日前在北京文化產權交易中心舉行
  • 虹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果圖片展在江灣鎮街道展出
    1月6日至1月12日,由虹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虹口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虹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果圖片展」在江灣鎮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展出。2020年5月以來,虹口區作為上海市「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單位之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努力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成群眾學習理論政策的學校、豐富文化生活的舞臺、倡導移風易俗和開展志願服務的平臺。
  • 財源街道社區巨變篇|車站社區:百年老街區正重現風採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茂寅 通訊員 金利民 劉位英社區歷史沿革清代末期,泰山火車站的開通及成立,作為從泰山火車站進入城內的最近及主要通道之一,車站街由此而來。老街承載著歷史記憶,據老人們講:車站街曾是泰安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清代末期,第一輛火車從泰安城邊隆隆開過,宣告了津浦鐵路的開通。作為從泰山火車站進入城內的最近通道之一,車站街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商業活動迅速發展起來。在解放前,車站街最早是賣糧食的市場,每天都有來自泰安周邊的人到這裡購買糧食,人來人往一派熱鬧的景象。
  • 第一屆中國城市圖片展在日本東京橫濱亮相(圖)
    圖一為「第一屆中國城市圖片展」實行委員會主任藤木幸夫與橫濱市副市長本多常   圖二為橫濱市副市長本多常高等日本友人在現場觀看成都城市照片展區   圖三為「第一屆中國城市圖片展」實行委員會主任藤木幸夫與橫濱市副市長本多常
  • 芭蕾舞演員在抵抗重力中展示香港,真的是太美了
    要提升香港的美麗城市景觀需要很多,所以我們必須為香港芭蕾舞團提供道具。不知何故,他們設法超越了五彩繽紛的背景,其中包括九龍天際線和香港仔的珍寶海鮮餐廳。這些照片出現在新季節的小冊子中 - 正確的名稱是「Never Stand Still」 - 由華盛頓芭蕾舞團前任藝術總監新藝術總監Septime Webre策劃。 它在7月18日開播,製作了「愛麗絲仙境」。
  • 保育與傳承——香港戲曲文化開新局
    位於香港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的中庭的棚頂。新華社記者李鋼 攝新華社香港10月17日電(記者丁梓懿)即將啟用的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以粵劇演員為背面圖案的百元鈔票、連續舉辦八年的中國戲曲節、散布在香港各區的老戲院……中國戲曲文化這塊藝術瑰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至今仍深深吸引著香港的廣大觀眾。
  • 融創白象街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將辦發呆大賽 另有「森林系」音樂會...
    據了解,4月29日、30日,這場別開生面的發呆大賽將在融創白象街歷史文化風貌街區舉行,眾多選手放空比呆,看誰最後能成為「呆神」。發呆大賽即將呆萌來襲,迷你音樂會滿足你的耳朵融創白象街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在這個美好的四月裡舉辦一場以「慢•趣白象街美好生活節」為主題的趣玩市集,陸續舉辦了各類有趣的活動,迎來眾多市民與遊客的參與
  • 豫園南翔饅頭店已重新迎客 重現「一籠一茶」場景
    圖片說明:豫園南翔饅頭店升級改造後重新迎客。均 記者海沙爾攝  老店有了全新品牌標誌  走進南翔饅頭店,眼前是一面古樸典雅的文化牆,簡潔易懂的文字展現了老店的百年曆程;乳白色為底的清新內飾,配上老店本身暗紅色的復古裝飾;南翔饅頭六代傳承的歷史故事,被完美融合到餐巾紙、筷子套、外賣食物盒、手提紙袋、菜牌封面等設計中,盡顯歷史底蘊。
  • 從「深圳墟」到國際消費中心,沉澱百年歷史,東門步行街再起芳華
    清康熙時任新安知縣靳文謨主持纂修的《新安縣誌》顯示,"深圳墟"是對深圳最早的歷史記載。直到1979年,"深圳"成為市名,"深圳墟"則改稱"東門老街"。在東門步行街不起眼的角落裡,坐落著一家百年老店。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的東生源,是深圳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字號"。今年92歲的老掌柜梁柏合向記者回憶起他的祖輩與"東門老街"的故事。
  • 文化小康的大瀝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落地生根
    2020年,大瀝鎮鹽步社區以「老龍禮俗文化精神」為核心,通過建設老龍廣場、老龍禮俗傳習所,活化一批舊建築,收集村史,重現「鹽步八景」等方式弘揚老龍文化,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打造家美、景美、人美的和諧農村社區,點綴佛山的「百裡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