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立三院腫瘤科:以病人為中心,精準化治療贏得新生希望

2021-01-20 騰訊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實習生 劉一凡 楊文慧

目前,惡性腫瘤已成為威脅居民健康的「殺手」,腫瘤發病率明顯增高。為做好腫瘤防治、滿足市民就診需求,2020年8月,山東省立第三醫院腫瘤中心應勢組建,打破了腫瘤防治各科室之間畫地為牢的診療局限,構建腫瘤MDT多學科診療體系,堅持以「病人為中心」貫穿治療全程,為患者量身定製最合適的精準化治療方案,提供個性化診療服務,為患者帶來康復新希望。

少跑腿多受益,重獲新生希望

2020年8月,山東省立三院秉承「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將原有腫瘤科、血液科、放療科和核醫學科整合打造腫瘤中心。整合後的腫瘤中心由大內科主任王言森擔任科主任,多學科參與進來,無縫隙制定疾病的最佳治療方案,最大化滿足患者疾病治療需求。

「腫瘤中心的成立,讓患者就診更有針對性,少跑腿甚至不用跑腿,就能享受到全面的醫療服務。」 王言森說,腫瘤中心根據患者病情,以適合的科室作為主導治療,為患者制定精準化的治療方案,在疾病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提供最優治療辦法,進行腫瘤的全程管理,延長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質量,把腫瘤變成慢性病或者是可以治癒的疾病。

目前,手術、放療、化療和免疫治療這四大腫瘤治療方式,在山東省立三院腫瘤中心都可以進行,對於初診患者將通過多學科會診,為其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有的患者可能不適合手術,我們先給與兩個療程的化療,然後再進行手術治療。」王言森說,腫瘤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多措並舉,為腫瘤患者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治療方案,切實將「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變成現實。

腫瘤中心大力推行全部腫瘤患者多學科診療(MDT)模式。「由於腫瘤患者的特殊性、複雜性,以及各專業學科的相對局限性,過去『單兵作戰』的方式,已經不再適合複雜性腫瘤的治療。」

王言森說,為了更好地為患者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案,放療、化療、介入、病理科、影像科、外科等院內科室共同成立MDT,多學科診治優勢強強聯合,為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提供最佳治療方案,以達到臨床治療的最大獲益。

醫院不斷推進完善MDT網絡會診、現場會診、院際會診,讓腫瘤患者得到更大的生存獲益和最優化、最規範的治療。近年來,已有無數患者受惠於MDT診療模式,特別是部分無法手術的患者轉化治療後得到了手術機會,提高了生存率,為患者帶來新生希望。

精準治療方案,肺癌得到控制

54歲的張成(化名)是一位老菸民,有著三十多年的吸菸史,他因為胸悶憋氣、腰背疼痛來到山東省立三院就診,結果一拍胸部CT,竟然發現肺癌的蹤影。「雙肺多發病變,並伴有腦轉移和骨轉移。」

山東省立三院腫瘤中心副主任、腫瘤科主任李鍇男說,肺癌已經發生擴散,不具備手術條件,為了給患者找到最優治療方案,為其多學科會診,腫瘤科給患者進行了基因檢測,在等待基因檢測結果的過程中,考慮到患者家庭經濟等原因,先為患者進行了化療和抗血管治療的聯合治療方法。

「第一周期治療結束後,基因檢測結果也出來了,這位患者很幸運是可以同時應用小分子靶向藥。」 李鍇男說,第二周期治療時,對所用藥物又進行了優化調整,去掉了毒性較強的藥物,保留了低毒高效的藥物。經過了兩個月左右、三個周期的聯合治療後,患者腦轉移情況由原來的四五個、最大的1.5公分的病灶,縮小到只剩一個0.5公分的病灶。

另外,三個周期治療下來,患者肺部的病灶也從最開始的2x2.2公分,縮小到了1x1.4公分,骨轉移症狀從第一周期後就有明顯的緩解,肺癌得到良好控制。

「根據病人基因檢測的結果,為其制定個體化的精準治療,並根據疾病階段隨時調整優化治療方案。」王言森說,腫瘤中心還是國家新藥臨床實驗的基地,可以有一些藥物臨床上市前的研究,適合的患者還可以得到免費的檢查和接觸到最新藥物的治療。

「部分符合條件的患者有機會提前用到還沒有上市的創新藥物,這對於晚期腫瘤患者,治療意義重大,有可能獲得絕處逢生的機會。」王言森表示,山東省立三院不僅具備創新藥臨床試驗的資質,而且在抗腫瘤新藥臨床試驗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信譽。那些幸運地加入「臨床試驗」的腫瘤患者,很多人有驚無險地打破了「存活期將不超過4-6個月」的魔咒,成功延長生存期限。

精心科學救治,解除生命危機

白血病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疾病,其實除了白血病,血液腫瘤有上百種,診斷難度大,分類複雜,傳統的治療方案往往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隨著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取得的進展,血液腫瘤的治療邁入精準醫療時代。

15歲的樂樂(化名)臀部長了一個15cm大小的包塊,疼痛難忍。2020年11月21日來到山東省立三院急診時,已經高燒到39℃三四天,臀部腫脹了半個月,脾腫大佔滿了整個腹腔,一檢查發現白細胞達正常人30倍以上,立即從急診轉入了血液科。

「考慮到患者出現白細胞瘀滯風險極高,病情重,於是立即進行降細胞治療並完善骨髓穿刺及活檢。」山東省立三院血液科主任餘喆說,骨髓結果顯示患者為慢性髓系白血病,但是臀部包塊腫痛明顯,不能明確是感染還是髓外浸潤,穿刺風險高,患者很有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昏迷、腦出血等危重併發症。

血液科當機立斷對患者進行白細胞及血小板採集。但患者貧血明顯,採集難度大,給予輸注紅細胞後進行白細胞及血小板單採3次,白細胞降至94.6*10^9/L,臀部包塊明顯縮小,未再出現發熱,穿刺病理結果提示為髓系肉瘤。

經過三次去除白細胞後緩解了症狀,再聯合血液科團隊的靶向治療下,患者血象逐漸恢復正常,脾明顯縮小,飲食活動也逐漸恢復,成功解除生命危機。與家屬進行配型準備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

樂樂的經歷並不是個案,在血液科時常會遇到突發的疑難狀況,餘喆團隊憑藉豐富的經驗,多次成功化解風險。

2020年11月10日,血液科病區內一位70歲女性惡性淋巴瘤患者突然出現「發熱、胸悶、憋喘伴血氧飽和度持續下降至70%,心率升至130次/分」。患者年齡大,因胃部惡性淋巴瘤持續飲食差,營養狀態不佳,伴心功能不全,生命垂危。

為此,血液科餘喆主任團隊快速反應、及時觀察病情啟動多學科會診,聯合重症醫學科為患者開通綠色通道,及時將其轉入重症醫學科行急救治療。治療期間,血液科和重症醫學科專家團隊共同探討病情,為患者完善了肺部、腹部CT,感染病原基因組學檢測。最終明確診斷:卡氏肺孢子蟲肺炎。

據了解,卡氏肺孢子蟲肺炎又名耶氏肺孢子蟲肺炎,是一種機會性真菌感染,常見於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並由免疫受損細胞介導。如不及時治療死亡率為90%-100%。山東省立三院血液科、重症醫學科通過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持續高濃度吸氧,對症使用卡泊芬淨、複方新諾明等抗感染、營養支持、增強機體免疫力等治療,配合重症醫學科精心的護理,患者在1周後病情穩定轉回血液科繼續治療。

在血液科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及精心治療護理及重症醫學科的配合下,患者於2周後改為低流量吸氧,肺部感染明顯改善,脫離生命危險。目前,患者正在血液科接受惡性淋巴瘤的後續治療。

遠程病例會診,造福無數患者

15歲骨肉瘤患者,左腿部膝蓋腫得像皮球一樣大,疼痛難以忍受。在其他醫院做的化療、免疫治療,效果不明顯,病情進展非常快,隨後患者轉到了山東省立三院。

「經過筆形束消融放療,腫塊明顯減小,疼痛減輕。」 山東省立三院放療科主任張慎貴說,患者伴隨著肺部轉移的情況,對肺部兩個相對大的、固定的位置做了sbrt放療,治療半年左右後,肺部腫瘤明顯縮小,腿部的腫塊周徑從78縮小到了72。

有了放療科,腫瘤中心才是完整的,為更好的滿足患者就醫需求,山東省立三院放療科由之前的60張床位擴展到了90張。「放療科擁有專業的醫療隊伍、精良的治療設備和精湛的治療技術,可以對全身各部位、各種類型腫瘤進行精確放射治療,並和其他治療方法結合,進行各種新輔助、根治、輔助、姑息放療。」

張慎貴表示,專業每周都會進行嚴格的靶區勾畫和計劃討論,每個病人的靶區計劃一起經過全專業審核,確保每一個病人都得到最優的規範化放療方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山東省立三院放療科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放療設備:美國Varian Halcyon(速銳刀)直線加速器。該加速器可實現對全身腫瘤的常規放射治療、三維立體定向精確放療、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俗稱X-刀治療)、適形調強放射治療(諾力刀治療)等。可保證各種不同深度的腫瘤治療劑量,能最大限度殺死腫瘤。可準確地治療大腦、脊椎、肺及其他傳統外科難以治療的部位的腫瘤。

另外,醫院還通過國內首套放療智雲系統,與北美放射治療協會合作整合國內外優勢資源,實現遠程病例會診,遠程計劃設計,多站點交流,確保為每位患者實施最佳、最規範的治療。

2021年1月7日,山東省立三院精準放療中心正式加入美國放射外科協會(RSS)授牌儀式,在醫院放療科遠程會診中心隆重舉行,這也標誌醫院腫瘤中心、放療科醫療水平均得到國際相關權威組織的認可。

「可以運用國際會員海量的醫療數據,獲得全球最前沿的診療技術,得到包括各種疑難危重病例在內的最優質的治療方案,造福廣大腫瘤患者。」張慎貴表示,山東省立三院精準放療中心將依託國內首套放療智雲系統以及遠程智能專家服務系統,不斷探索與國際新進平臺的合作發展之路,每周定期開展中美腫瘤大專家學術交流、遠程多學科會診、遠程放療計劃設計、遠程質量控制檢測以及多站點交流,真正做到國內國際無縫連接合作,尋求最佳、最合適的診療方案,讓患者在家門口即可享受高端、國際、優質的腫瘤醫療服務。

相關焦點

  • 北醫三院:夜間手術對病人不便,我們安排在周末白天
    以患者為中心,落實到醫院管理的方方面面走進北醫三院門診大廳,曾經需要頭天晚上排隊登記、一號難求的局面已不復存在,提前在網上進行精準預約,按照相應時間節點前來就醫的患者井然有序。通過五年努力,北醫三院全面啟用電子就醫卡,取消當日窗口掛號,實行全預約就診,大大提高醫療質量安全,減少患者等候時間。
  • 罕見病醫療援助工程山東專項服務中心成立
    11月25日,由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主辦,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水滴公益聯合主辦,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MMA&PA關愛之家、小胖威利罕見病關愛中心、低血磷性佝僂病病友會協辦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罕見病醫療援助工程山東專項服務中心成立暨內分泌與代謝罕見病多學科義診活動暨
  • 中國醫師節 北醫三院徵集了近4萬字患者留言
    在第三個中國醫師節來臨前夕,為進一步構建和諧醫患關係,讓醫學充滿人文關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宣傳中心在自媒體平臺發起了「中國醫師節,我想對醫生說留言」徵集活動,面向全社會徵集患者最想對醫生說的心裡話。期間,醫院共收到來五湖四海、跨越老中青三代人的千餘條近4萬字留言。
  • 蘇州同濟醫院設三甲醫院腫瘤科病房,與蘇州市立醫院醫聯體醫聯心
    蘇州市立醫院丁志良院長為揭牌儀式致辭,他說,「蘇州市立醫院腫瘤中心是市立醫院的省、市重點專科,在科主任錢軍教授的帶領下,科室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長期致力於手術、放療、化療、微創、介入、生物治療等技術相結合的規範化、個體化診療,在蘇州地區及省內均享有較高的聲譽。
  • 北醫三院崇禮院區:為冰雪運動提供強有力的醫療保障_新聞中心_中國網
    2019年10月24日,北醫三院崇禮院區被批准為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運動創傷)試點項目。2020年7月20日,由敖英芳擔任主任、楊渝平擔任執行主任,崇禮院區正式組建成立運動醫學科。參照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的醫、護、康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和診療流程,開展肩、肘、腕、髖、膝、踝關節各類運動損傷和相關疾病的診治、手術和康復。
  • ...省立醫院藥學部主任沈承武:教你應對大腸癌治療中的「四隻狐狸」
    藥師有話說|山東省立醫院藥學部主任沈承武:教你應對大腸癌治療中的「四隻狐狸」 2020-09-09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北醫三院與義大利維羅納大學附屬醫院舉辦新冠肺炎臨床救治技術線...
    應義大利維羅納大學附屬醫院邀請,為進一步交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驗,在國家衛健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指導下,4月29日,「一帶一路」醫學人才培養聯盟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主辦了線上「命運與共,全球戰『疫』——中意新冠肺炎臨床救治技術交流會」。
  • 山東省立醫院急診外科協辦的骨創傷培訓成功舉行
    本次會議由山東省醫學會骨科分會創傷學組承辦,山東省立醫院創傷急診外科協辦。會議邀請了山東省醫學會骨科分會主任委員李建民教授(齊魯醫院),以及國家衛生健康委骨外科委員會項目專家團隊成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創傷學組名譽組長孫月華教授(上海九院)、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湯欣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創傷骨科王鋼教授、山東省立醫院周東生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創傷骨科桑錫光教授等多名國內專家。
  • 北醫三院崇禮院區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8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崇禮院區完成了成立以來首批四例手術,作為主刀醫生之一的楊渝平,心中感慨萬千。從白手起家到漸入正軌,從沒有關節鏡微創手術器械到運動醫學關節鏡手術常態化,一年多的時間,張家口市崇禮區人民醫院從一所縣級二甲醫院到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蛻變。
  • 山東省立醫院2018年護理工作總結會圓滿召開!
    1月22日,山東省立醫院2018年度護理工作總結會在婦兒綜合樓六樓學術報告廳圓滿召開。黨委書記趙升田出席會議並講話,黨委委員、副院長李樂平主持會議。趙升田詳細解讀了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一二三四五」的總體工作思路,就是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推進「醫療服務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兩個顯著提升,健全「優質醫療服務、醫學科研創新、卓越醫學人才培養」三大體系,實施「人才強院、精管治院、質量立院、人文興院」四大發展戰略,開展「疑難危重提升、學科攀登、基礎設施建設、智慧醫院建設、幸福省醫建設」五大工程。
  •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龍崗中心醫院腫瘤科引入姑息舒緩...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畢國學 通訊員 唐細生2021年1月6日,患者劉某某安靜地離開了人世,她的親屬和龍崗中心醫院腫瘤科的醫護人員一起陪伴著她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時光。郭予武主任委員在查房。2020年7月因腹痛不適到醫院檢查,診斷為「原發性肝癌並肝內多發轉移」。患病後她一直在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腫瘤科接受治療。治療期間先後進行了了超選擇性肝動脈造影+栓塞術,肝腫物微波治療,口服索拉非尼靶向治療等。但病情未見明顯好轉,由於疾病快速進展,腫瘤壓迫胃部,大量腹水,患者劉某開始出現完全無法進食,體重急劇下降,精神萎靡低落等現象。
  • 山東電力中心醫院脊柱外科,守護健康的「頂梁柱」
    婁奶奶聽說在山東電力中心醫院脊柱外科有一種先進的「不開刀」治療方法,於是找到於明光主任,經過詳細的診治後在局麻下給予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聯合局部化療技術,將低劑量的表阿黴素與骨水泥混勻並調和至「拉絲期」,經旋進式注射器緩慢注入椎體,既增加了成形椎體的強度和剛度,又起到了局部化療的作用。
  • 北醫三院崇禮院區:為冰雪運動提供強有力的醫療保障
    2019年10月24日,北醫三院崇禮院區被批准為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運動創傷)試點項目。2020年7月20日,由敖英芳擔任主任、楊渝平擔任執行主任,崇禮院區正式組建成立運動醫學科。參照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的醫、護、康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和診療流程,開展肩、肘、腕、髖、膝、踝關節各類運動損傷和相關疾病的診治、手術和康復。
  •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兒童實體腫瘤 3歲女童重獲新生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18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 陳元能)6月18日,在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海南省兒童醫院)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的患兒小雪,經過整整30天的無菌隔離後,終於順利出倉了。
  • 北醫三院護理團隊:溫暖新冠肺炎患者的「三米陽光」
    「關心、關愛、關注出現在視野三米之內的所有人,用專業的護理為其營造溫馨氛圍,幫助患者儘快恢復健康。」在此次援鄂抗疫戰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護理團隊秉持這一護理理念,被視為溫暖武漢的「三米陽光」。1月26日至4月4日,北醫三院先後分三批共派出137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開展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 龍田金秋「感恩公益行」 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專家來青義診
    基於山大生殖線上門診的順利推進,島城越來越多患者享受到專業治療的便利。為了造福島城患者,2020年1月4日8:00到17:00,龍田金秋婦女兒童醫院特邀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專家到李滄區青島龍田金秋婦女兒童醫院三樓生殖中心義診,主要內容涵蓋孕前諮詢、不孕不育及婦科微創手術等。
  • 北醫三院崇禮院區聯合999急救中心開展「備戰冬奧」航空醫療救援演練
    早已準備好的醫務人員,推著轉運車迅速衝上去……這是8月26日下午,北醫三院崇禮院區聯合北京市紅十字會999急診搶救中心、緊急救援中心開展「備戰冬奧」航空醫療救援演練暨崇禮院區創傷中心停機坪試飛驗收的情景。北醫三院院長喬傑說:「北醫三院本部、延慶院區、崇禮院區是2022年北京冬奧定點指定醫院,是北京冬奧會唯一一體兩翼特色定點醫療集團。
  • 「大笨熊」的朋友圈——深圳三院院長劉磊記錄的「主戰場」抗疫...
    感謝市領導和衛健委領導多次親臨三院,為三院抗擊疫情提供了堅強的後盾;感謝全省以及全市支援三院的專家和醫生,為成功救治確診病人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感謝社會各界對三院的鼎力相助,給三院醫護人員源源不斷提供精神和物資方面的支持。劉磊說,他們真的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無數的力量支撐鼓舞著三院 1000 多名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地衝殺在與病毒搏鬥的最前線。
  • 山東省啟動建設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董昊騫 通訊員 盧驍 濟南報導中國慢性腎臟病(CKD)疾病負擔沉重,尤其是作為人口大省的山東,CKD患病率高約10.8%,知曉率低約12.5%,治療率有待提升。為提高人民對CKD的認知,12月25日,山東省慢性腎臟病防控項目啟動會暨山東省立醫院慢性腎病全程管理中心(CKDMC)成立儀式在濟南舉行。項目啟動現場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副院長王榮表示,山東省CKDMC體現的是規範化管理,更是一種臨床與科研相融合的模式。
  • 腫瘤學界「阿爾法狗」支持8種癌症治療,已在滬參與病人診斷
    腫瘤學界「阿爾法狗」支持8種癌症治療,已在滬參與病人診斷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實習生 肖慧 2017-09-05 15:42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