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考縣緊靠母親河黃河,相傳黃帝蚩尤曾途經縣境,黃帝的兒子青陽氏死後埋葬在青陵崗,即今本縣紅廟鎮青龍崗村。再根據縣境及其附近的伯牛崗(杞縣崔林河東岸)、牛牧崗(民權縣雙塔東)、竇固堆(東明縣境內)等地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化遺蹟證明,遠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這一帶繁衍生息。
蘭考,是河南省直管縣,地處北方中原地區,境內風景名勝各具特色,主要有:焦裕祿烈士陵園、東壩頭黃河灣風景區、張良墓、請見書院(歷史上曾流傳孔子周遊列國途經此處)等。另外,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還有著一些地域文化鮮明的飲食。
儀封西瓜醬
西瓜醬是黃河故道沙土地的西瓜特製的,青花瓷的小瓶子裡,裝的不是醬,裝的是歲月!
蘭考豆腐乳
蘭考豆腐乳醬紅透明、細膩粘軟,鹹中透香,香中透甜。其始創於明代,當時朝中有一蘭陽縣籍的梁姓御史,隨神宗皇帝出京巡遊,來到汴梁(開封),順便回蘭陽縣帶回「崔福興醬菜園」製作的豆腐乳,皇帝食後大加稱讚,日「臣孝於孤,迎風十裡香」。從此,蘭考「迎風十裡香」的美名傳遍全國。
脂油火燒
以死面摔打成寬條,抹上蔥花,板油丁、捲起後再烙成餅,入爐烘烤,邊烤邊抹油。民國以來,以王景泰製作的最著名。
蘭考蜜薯
蘭考蜜薯,紅心紅皮,香甜粉糯,細膩無絲不噎嗓,烤的焦香還會有糖汁流出來。哪怕只是簡單蒸熟,也完全沒有多莖的劣質口感。軟糯無筋的肉質在嘴中化開,暖暖綿綿,順著食道輕輕地往下滑,連同整顆心都要被化開了一樣。
鍋面
早在清末汴市已有。它以雞蛋、鹼、鹽和面,擀成薄片,切成帘子棍,以清湯煮熟,放入叉燒肉、魷魚絲、冬菇、玉蘭片等即成。
燙麵餃
用精白粉作皮,豬前胛後臀肉作主餡,配適量大蔥、韭黃、白菜心、生薑、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鹽、味精等。把面燙好,擀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麵餃,上籠清蒸,十分鐘即可。
綠豆渣餅
提起用綠豆做的美食,大部分人都會想起綠豆餅。在蘭考有種美食也是用綠豆做出來的,製作手法很少見,據說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綠豆渣餅是一種顏色微黃,看起來有些像饃片的綠豆食品。對於綠豆渣餅,蘭考人尤為偏愛。在大小節日聚會的餐桌上,更是用它做成了各種各樣的美味。
綠豆渣餅過油炸至表面金黃,炒糖做成拔絲渣餅。裹滿了糖色的渣餅看起來很誘人,夾起時還有晶瑩剔透的糖絲纏繞著筷頭,入嘴外甜內糯,後味裡透著淡淡的綠豆清香,別有一番滋味。除了拔絲渣餅,還可以做成酸辣渣餅湯、椒鹽渣餅、糖醋渣餅等。看似普通的食材,竟有這麼多的做法,可見當地人對它的喜愛程度有多高。
焦燒羊肉
以羊肉為主要材料,烹飪以酥炸為主,口味屬於炸燒味。利用熟料,掛糊後再炸,豫菜稱為焦燒。佐以蔥段、面醬食用,焦香利口,風味絕佳。
做法:
1. 將新鮮羊肋肉500克焯水洗淨,改成大塊,下入羊肉老湯3千克中,放香料包(花椒、小茴香、八角、香葉、豆蔻各10克),用小火煮製60分鐘至熟撈出瀝乾。
2. 將澱粉150克、蛋黃液10克、色拉油5克,加清水138克調勻,攪成小酥糊。
3. 羊肉切長條,掛上小酥糊,下入燒至五成熱的油中,浸炸至外焦裡嫩、色澤金黃,撈出瀝油裝盤,配上甜麵醬、泰式雞醬各10克即成。
蘭考縣地區歷史悠久,西周時期,其西部屬衛國,東部屬戴國;東周王朝春秋時期,春秋五霸首霸齊桓公在葵丘會盟諸侯,即為:盟葵丘強答齊稱霸,其中葵丘即在今蘭考縣境內。歷來分別設置了東昏縣和谷縣版;清代,蘭陽、儀封二縣合併,稱蘭儀,以二縣首字為名。因諱皇帝溥儀之「儀」字,改「蘭儀」為「蘭封」;1954年,蘭封、考城二縣合併,稱蘭考縣,又以二縣首字為名。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