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世界|許邵庭:時光不再,只有自己為自己喝採聽李宗盛的音樂故事

2021-01-20 天眼新聞

「我相信今天會有許多愛好音樂或者搞音樂創作的朋友在臺下。」8月11日,「有歌之年」貴陽演唱會上,李宗盛這樣說道。

我可能就是他口中的音樂愛好者之一。作為一個不算是李宗盛樂迷的人,觀看這場演唱會的初衷,是想從他的音樂現場去觀察或者記錄一個音樂人不太為人知的一面。

幸運的是,這場演唱會沒有讓我失望。

千人大合唱、不會特別熱烈的現場……這些都是意料中的情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李宗盛現場對他成長曆程和音樂創作過程一段段講述,加上他用口白式的唱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總有一種原唱沒有的情緒,盪氣迴腸,很通透、很灑脫,給人一種更為深刻的音樂欣賞體驗。

「唱歌就是講話的延伸。」演唱會上,李宗盛又一次說起他的音樂觀點。他說,每創作一首歌曲,其實就是一次訴說。

關於李宗盛的歌詞創作,我和一些朋友討論過多次。李宗盛的歌詞基本都是用大白話,把情感寫得絲絲入扣,沒有假激情和偽痛苦,能讓很多人從不同角度找到共鳴。我一直認為,作為用現代漢語創作的人,表達一定要符合現代人的內心感受,唯有這樣才能得到傾聽者、閱讀者的共鳴。

很有意思的是,這場演唱會,李宗盛把自己的音樂道路分為學習創作、「年年有一首」和「2000年後」三個階段。而關於他的創作風格,他提醒臺下的聽眾,要注意聽這首歌的歌詞。

歌叫《七點鐘》,由臺灣已故作家三毛作詞,齊豫演唱。演唱會上,李宗盛連著唱了三毛作詞的《飛》和《七點鐘》。說實話,兩首歌我沒有聽過,對中學時期特別喜歡看三毛作品的我來說,就算不說是三毛作詞,我也能大致判斷這是三毛的作品,因為風格確實非常明顯。

上世紀80年代末,正是臺灣校園民謠興起的時期。李宗盛說,當時正在滾石唱片探索學習音樂創作的他,接到了《七點鐘》這個案子。歌詞是現成的,需要譜曲。他這樣評價,這是一首關於初戀的歌,三毛用幾個小片短就把女子初戀的感覺寫出來。「一位女子的臉紅勝過一大段對白!」

話語中,能夠明顯感覺到三毛的詞對於李宗盛創作的影響。之後,風格漸成的李宗盛也迎來了創作黃金期。演唱會上,他把1989年到2000年之前的這段時間稱之為「年年有一首」階段,也就是年年能出一首Hit song(爆款歌曲)。

唱完1989年創作的《夢醒時分》,他說,「這個勉強算Hitsong。下首歌比這個更Hit song。」接著,當1990年創作的《我是一隻小小鳥》響起,全場開始大合唱。「這個還算是Hit song吧。」話音一落,1991年創作的《漂洋過海來看你》又是整場大合唱。

「剛開始、剛開始……」接下來1992年的《問》,1993年的《愛如潮水》,1994年的《領悟》,1995年的《為你我受冷風吹》……首首都是高潮,他還打趣地說,要是真把上了排行榜前三的歌都唱一遍,估計得唱兩天半。

唱起《那麼愛你為什麼》,他拍拍屁股,「我小李也是能寫RAP的。」於是「從女性觀點讓我明白地說/無論你是挖心掏肺/呼天搶地/或是熱情如火……」這個61歲的老男人開始了說唱。

「不要白白受苦。」李宗盛說這是他的人生信條。苦確實沒有白受,趕巧又進入了上世紀90年代華語流行樂壇最風光的時期。尤其是在臺灣樂壇,流水線製造的歌曲加上成功的商業包裝,成就了很多流行歌手,留下了許多廣為傳唱的作品。回望那個時期,雖然不少流水線製造存在著很多雷同和先天不足,但鐫刻著時代的印記,成為不少人的情感記憶。

流行歌曲創作本身就是有套路的,業界有人說,歌曲流傳靠歌詞,流行靠旋律。以現在的審美來看,李宗盛那個時期的不少創作,雖然很多旋律有了歷久感,但詞還是依然能夠引起很多人共鳴的。

關於「2000年後」這第三階段,李宗盛說得不多,他反覆說,男人到60以後才算成熟,接著他又說,「開演唱會嘛,就是快退休了,攢點老本」……說完沒有多久就唱起了「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一點也不覺得違和。

確實,總要學著自己長大,創作者的有個困難就是突破自己。想起了作家阿來,早期的《塵埃落定》,講述的是人與社會的關係,到了現在的《蘑菇圈》等,開始探尋人與自然的關係,進入了另外一個層次。

老李2000年後創作不多,也不太引人注意,但那些為數不多的作品,倒真的能夠看到他的轉變,從寫情歌轉為寫親情、人生、社會變遷……這為數不多的2000年後的作品,似乎多了一份歷練和成熟,更能打動我,也更能打動現場的觀眾。

《新寫的舊歌》帶著深深的反思,從為人父的角度看曾經的父子關係。演唱會現場,這首歌演繹的過程十分安靜,但最後卻是獲得掌聲最大最長的一首歌。

《山丘》是他2000年後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也是我很喜歡的作品。講的是他自己的人生故事,「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這樣的生命體驗,飽經滄桑,令人不禁打個冷顫。

不禁感嘆:李大爺依然是李大爺。

回家路上,我把演唱會的視頻片段發到我的微視上,腦海中總閃過他演唱會上說的話。

他說,小李只是一個寫歌的,這些歌曲,有著一個時代人的喜怒哀樂,只希望我的創作在那麼多年後,能夠給別人留下一點印象和共鳴,這就很不錯。

朋友圈裡,有人說:今天的朋友圈,一半的青春年華在看李宗盛的演唱會,慨嘆自己已成老炮兒。

我沒有慨嘆什麼,只是在「時光不再/時光不再/只有自己為自己喝採/只有自己為自己悲哀」歌聲中祝福自己——能夠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文/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許邵庭

文字編輯/邱奕

視覺實習編輯/楊簡

編審/李纓

相關焦點

  • 李宗盛的每一首歌,你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
    說到李宗盛,我們總能想起一句話: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一首李宗盛,一晃幾十年,從他的歌裡可以聽到少年、聽到愛情、聽到老去,聽李宗盛的歌就像是經歷一生,只有在體驗過這一切之後,你才能從他的歌聲中找到那種感同身受的共鳴!
  • 年少不聽李宗盛 聽懂已是不惑年|李宗盛作品音樂劇《當愛已成往事...
    >失意要聽李宗盛,勵志要聽李宗盛談情說愛,更要聽李宗盛作為「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他的歌貫穿著整個華語原創音樂時代。李宗盛作品音樂劇《當然已成往事》2020年全國巡演淄博站,你,會來嗎?一30首經典串燒+全新故事享受百老匯點唱機音樂劇什麼是點唱機音樂劇?
  • 從扛瓦斯罐的窮小子,到音樂教父,李宗盛成就了眾多明星的音樂夢
    李宗盛的音樂生涯長達40年,在這條道路上,他將自己對生活、愛情的感悟,全部編織到一首首的歌曲中,達到了其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明日之子》中,很多人將毛不易示為新一代的「少年李宗盛」,其實,二人的差距並不是一點點。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李宗盛,李宗盛為何能被稱之為臺灣的「音樂教父」。
  • 60歲李宗盛唱《新寫的舊歌》:那些寫給父親的歌終究是寫給自己的
    分享成長故事,一起在不確定的年代成為更好的自己!小時候聽李宗盛唱歌,聽的是旋律。忽然有一天,發現歌裡的每句詞都能聽懂,便覺得字字句句唱的都是自己。初聞不識曲中意,聽懂已是不惑年!經歷了童年的天真、青年的無畏,30幾歲,40幾歲的人們,在經受了聚散離別之後,更能在李宗盛的歌曲中領悟人生的起起伏伏。
  • 再聽《為你我受冷風吹》,還是會為李宗盛與林憶蓮的愛情嘆息!
    這首歌曲已經過去好久了,擱置在記憶深處也未曾被翻閱過,初聽此曲並不知道故事來由,只有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激情久久縈繞在心頭。今日打開抖音,這首歌又再次勾起了回憶,想起過往李宗盛與林憶蓮的愛情,惆悵之餘竟有些感慨。
  • 60歲的李宗盛發布《新寫的舊歌》,和過去的自己講和!
    鬧市之中有你的發聲之地張艾嘉曾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打開音樂APP,下面的評論都說「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李宗盛就像一位知心老大哥,把世間男女情感看得通透,你總能在歌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尋找到慰藉。繼2013年發布歌曲《山丘》後,時隔5年,李宗盛再發新歌《新寫的舊歌》。
  • 心若累了,聽一聽李宗盛的《凡人歌》,就當給自己加油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未到不惑已入味,是否滄桑早侵身。無數次,你跟自己說,那些得不到的,就忘了吧,那些等不來的,就算了吧。但有的人,再看一眼,也還是想要擁有,走得再遠,也還是忍不住回頭。也許我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一邊遇見,一邊失去。
  • 她被李宗盛捧紅,認李宗盛作「父親」,李宗盛卻拒絕為她寫歌
    不得不說,梁靜茹的成名和在流行音樂取得的成就,都離不開恩師李宗盛。然而,梁靜茹成名後,李宗盛卻拒絕再為她寫歌。舞臺上,梁靜茹問李宗盛為什麼不再給她寫歌,李宗盛說:我寫的歌都是苦情歌,不適合你唱。李宗盛不想讓梁靜茹唱苦情歌,一句話包含了諸多情緒。有李宗盛對自己感情的心酸,也有對梁靜茹的美好祝願。林憶蓮之後,李宗盛一直保持著單身,曾經流行樂壇的才子佳人「已成分飛燕」。越來越接地氣的李宗盛把自己的經歷寫成歌詞,唱進了自己的歌裡。
  • 李宗盛說:這歌你能跟著我唱,你的音樂課就及格了
    歡迎大家來到小樓的娛樂世界,小樓雖然致力於寫各類娛樂文章,但是小樓卻一直秉承著保持獨立思考和獨特視角的原則。在這個繁華喧囂的世界,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我想,總應該有一些不一樣的娛樂文,保持清澈保持向上保持溫暖。
  • 李宗盛馬世芳音樂對談:流行歌曲是年代的腔調
    但是無意之中也留下一些印象,所以接下來想講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跟我童年的記憶有關係,我們家來來去去很多民歌手,多半是大學生,我們都知道齊豫跟鄭怡都是臺大的學生。那麼李宗盛,當時聯考成績並不太好,進了明新工專。他自己曾經說過:除了作音樂,真覺得這輩子不會有什麼出息了,所以拼了命要把音樂作好。我印象最深刻,當時年紀很小,小時候看那些叔叔阿姨──現在要改口叫大哥大姐了(笑)。
  • 又聽李宗盛|寥寥數語的歌詞,道盡了人間百味
    2019年,由白百何主演的「李宗盛作品音樂劇」宣布,正式名稱為《當愛已成往事》,並定於2019年11月22日在上海文化廣場演出,而後將在全國進行巡演。2019年,7月19日,一直自稱小李的李宗盛迎來了自己61歲生日,正式步入了花甲之年,也已是耳順之年,青春儼然不再。
  • 音樂故事:《為你我受冷風吹》
    幾乎聽過李宗盛歌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終人是的,我們到了現在這個年紀,經過社會的磨礪之後,對李宗盛寫的歌總會感覺將自己的確實,李宗盛將他的情感經歷,通過音樂的形式表達出來,通過音律的變化與配合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
  • 李宗盛2020有歌之年巡迴演唱會即將開始,看看有你的城市沒?
    李宗盛是在1980年進入樂壇的,在1982年正式進軍唱片界。1989年的時候,為陳淑樺製作專輯《夢醒時分》,成為臺灣唱片業第一張銷售過百萬的華語專輯,將華語流行音樂發展推上了高峰。不了解李宗盛的人肯能不知道,趙傳的《我是一隻小小鳥》 、智娟《漂洋過海來看你》、張信哲的《愛如潮水》、梁靜茹的《勇氣》等華語經典曲目都是出自李宗盛之手。
  • 趙傳、李宗盛竟為一句歌詞「互相下跪」 薛之謙、劉維定下音樂之約
    本周五晚22:00,《金曲撈之挑戰主打歌》,原唱者趙傳、金曲大使薛之謙、金曲守護人黃綺珊就分享了他們音樂創作過程中的趣事。趙傳還爆料稱,自己與李宗盛甚至因為一句歌詞而「互相下跪」,驚呆眾人。 亦師亦友 趙傳、李宗盛為一句歌詞「互相下跪」 趙傳和李宗盛,一個低調內斂,一個感情細膩,性格上雖然大不相同,卻因為音樂上的志同道合而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 李宗盛:10首歌,10個故事,10種感情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我是聽到《當愛已成往事》,才去搜索李宗盛的,然後一發不可收拾,喜歡他的歌,一直單曲循環,喜歡他在歌裡講故事,好像說的就是自己的故事。每個人聽李宗盛,都有自己的感觸,有人說他的歌裡有太深的情,有太憂傷的回憶,有太難忘的過去。
  • 來聽李宗盛吧!讓這臺音樂劇中的夢想和愛溫暖經年後的你
    有人說,「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他的《山丘》《真心英雄》《我是一隻小小鳥》《凡人歌》等膾炙人口的作品,陪伴一代人走過青春年少。串聯起近30首李宗盛作品的音樂劇《當愛已成往事》在深圳保利劇院兩天演三場,將再次震撼人心。
  • 【男聲】年父私藏的幾首老歌,伴您2020年的最後一些時光靜靜度過……
    為什麼越大越愛聽老歌?其實不只老歌,還有人愛看老電影、老照片等等……這就是懷舊。 一個人長大了,要應對的事情很多,於是自己慢慢被套牢;路,越走越孤獨。懷舊就是在這種際遇下產生的情愫。常常,我們聽老歌時,感受到的不只是歌曲本身,而是被喚醒的某段回憶;然後,一邊聽,一邊潸然淚下。
  • 李宗盛作品音樂劇來慈谿了!還有這位「聲入人心年度首席」出演
    大眾熟知的《想把我唱給你聽》《越單純越幸福》《對你說》都來自於她。第九屆音樂風雲榜內地最佳女歌手、內地最佳製作人和內地最佳專輯三項大獎;music Radio 音樂之聲最佳女歌手,中國音樂流行榜年度傑出女藝人。曾為譚詠麟、範冰冰、韓紅等歌手創作歌曲;擔任範冰冰、柳巖、劉濤等聲音製作人。
  • 李宗盛最具代表性的十首歌曲,全部聽懂的都已不再少年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人。作為華語樂壇的音樂教父,經由他製作的金曲數不勝數,而由他捧紅的歌手更是不在少數。本文就盤點了他最具代表性的十首金曲,全部聽懂的恐怕都已不再年少。一.《凡人歌》《凡人歌》是一首中國風的歌曲,由李宗盛作詞作曲並演唱。
  • 多情才子李宗盛:被張艾嘉「調戲」、與林憶蓮離婚,60歲再娶嬌妻
    這樣一個「音樂心理醫生」,用音樂療愈別的同時,也在慢慢地療愈著自己。過人的音樂才華,也讓他從寂寂無名的「笨小孩」變身樂壇大哥,在音樂的世界中,體會那愛情的恩與愁。01、音樂,讓笨孩子找回了自我1958年7月19日,李宗盛出生在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