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川
「早穿皮襖晚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本來是形容新疆晝夜溫差大,需要厚厚的皮襖或者皮草才能畏寒。皮草本來是羽絨服還未發明出來時,北方地區的人民過冬必備衣物,後來在網際網路時代又成為了錢財地位的象徵,如今又衍變為「光頭強」、「土大款」的負面意義。
猶記得當年紅極一時的電視劇《歡樂頌》裡的富家千金曲筱綃在劇中最愛穿的就是皮草,她首次出場的時候因為是夏天沒有穿皮草,包上卻掛了個Fendi的皮草毛球。後來他哥哥出場的時候,也是一身奢華的皮草,低調的炫富。《小時代》電影裡的奔跑戲也是幾個女主穿著各式各樣的皮草狂奔,名媛的身價都是靠皮草烘託出來了。那時候的皮草基本都要兩三萬元一件起步,上不封頂。怎麼讓第一次見面的人都知道自己有錢?冬天穿件皮草啊!
因此那個時候的皮草還是有錢人的象徵,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不惜花幾萬元也要買一件。章子怡在《一代宗師》中旗袍外裹上了黑色皮草更是瞬間氣勢如虹,彰顯了宗師風範,也成就了章子怡最經典的影視形象。然而不知道什麼時候,皮草就慢慢「變味」了。
現在即使在北方的寒冬,也很少見到有穿皮草出行的人了,基本上都穿著輕薄的羽絨服,即使有穿皮草的也是寥寥無幾,而且大多是人工製作的環保型皮草。自從《熊出沒》動畫片火了之後,穿皮草上街更是會被孩子們圍觀起鬨是「光頭強」。熊孩子們打也不能打,吵又吵不過,只能遠遠避開。如今原來價值2、3萬的皮草早已經無人問津,商家為了減少損失,常常打折到幾千塊錢,卻也很少有人願意買。
而專供皮草的動物養殖戶和皮草企業也生存得異常艱難,從2019年開始的九個月內就已經有上千家的皮草企業宣布破產。如今我國的皮草產業真正地邁入了「寒冬」。皮草的動物養殖場也紛紛轉行,但是又遇到了今年的疫情,養殖戶是兩次遇到難處。但是沒有辦法,有需求才有市場,如今供過於求,打折都沒人買,早早轉行說不定還能少賠一點。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皮草如今的滯銷呢?
熱賣是從眾心理
當初的皮草之所以暢銷,還是因為群眾大多數都有從眾心理。從眾心理也來自於內心的慕強和自卑,皮草是有錢人的身份象徵,人靠衣裳馬靠鞍。有錢人需要皮草來襯託自己,而窮人更需要皮草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洞。購買皮草是部分窮人認為能直接縮小貧富差距最具性價比的手段。
因此,當初皮草的暢銷其實也不是源自於需求高。更多的是對皮草附帶的價值的追求,但是隨著皮草的地位越來越低,後更是跌落了神壇,而之後更是有奢侈品牌重上神壇,包包、手錶、腰帶等也能彰顯身份奢華的物質更多了。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皮草就不再是首選了。
對皮草抵制
優衣庫等服裝品牌將所有真皮的製品都改成了PU,而很多明星因為穿了皮草而被罵。一時之間,抵制皮草成為了為世界環保和全球變暖做貢獻。皮草的抵制來得轟轟烈烈,沒有明星敢穿真皮草,都改成了人工皮草,而這種抵制也延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究其根源,應該是一個關於皮草的製作視頻流傳。那個視頻可能是其中的個例吧,視頻中的養殖戶手段殘忍從動物身上扒皮,而動物還在唉叫,因此讓人們動了惻隱之下,認為皮草行業非常不人道。雖然不少養殖戶說事實上並不會如此殘忍,現在大多採用死後處理。
但其實更多的養殖戶是達不到人道主義致死的條件的,為了皮毛的完整性,更多地採用敲擊的方式。而這種方式難免會有「漏網之魚」,可能會有動物只是暈了過去,之後轉醒還是非常殘忍的。因此更多人認為皮草的生產過程過於殘忍,和專業養殖用來吃的動物是不一樣的,就像獵取象牙一樣,能避免的殘忍最好是避免的。
性價比低
皮草的使用時間實在太短了,大幾千甚至上萬的衣服只有在冬天才能穿。而南方的冬天用不到,北方的冬天有暖氣,皮草的使用率就越來越低了。
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進行戶外工作的人也不願意穿皮草,太難清洗,再加上本身的價值也高,根本就不捨得弄髒。皮草對人的身材其實有著苛刻的要求,章子怡穿上是雍容華貴的大美人,但是普通人穿上簡直就是現實版的「熊大」和「熊二」,虎背熊腰。
其實,時尚就是一個輪迴。可能幾年後皮草又重新流行回來了也說不定,不過到那時候流行的皮草,相信一定是人工環保皮草了。
你以後還會穿皮草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系網尚財富原創出品,任何渠道,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