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為一塊裘皮擲千金壓上身家的皮草商,這個冬天不好過。
曾被譽為「軟黃金」的皮草,如今成了燙手山芋,在皮革之都海寧,這幾個月就陸續上演著商家因庫存壓力難以為繼而破產的戲碼。
不管在實體還是電商平臺,今年皮草價格均有明顯下滑,甚至有部分品類出現價格腰斬一半的情況,皮草行業的驟然入冬,在年初香港拍賣會上已能感受一絲涼意,據專業皮草原料買手透露,皮毛原材料價格與去年相比已經下降30%至40%。
在業內人士看來,前幾年皮草價格的瘋狂上漲致使生產過剩是其遭遇「滑鐵盧」的主因,皮草行業去「泡沫化」對消費者來說卻是個好消息,因為今年入手會很划算。
新聞 事件
皮草商「一夜變窮」
在杭州西北的海寧市,每年都吸引著數百萬的客人前來採購皮草。
這個皮革之鄉的市民,有不少依賴皮草產業而生存,姚先生一家在海寧皮革城就經營著以銷售水貂服裝為主的皮草商鋪。前不久,圈子裡的好友告訴他,隔壁一家專做皮草的家族企業宣告破產了。
「前幾年行情好的時候炒皮草,砸了幾千萬進去,今年環境不好,之前囤著的貨出不掉。為了抵押銀行貸款,他家陸續賣了幾個廠,也關了一兩家商鋪,但資金還是周轉不來。」姚先生說,經濟狀況的急轉直下,使得這家家族企業不斷裁員、甩賣,最後走向倒閉。
在海寧,近期因為在皮草上「栽跟頭」的商家越來越多,按照姚先生的說法,「做這行風險越來越大,這種現象已經司空見慣。」
現象
今年皮草價格遭遇「腰斬」
事實上,喜愛皮草的消費者應該不難發現,今年皮草價格有大幅下跌,「去年價格在兩三萬的進口水貂大衣,今年一萬八千塊就能買到;而且之前很難拿到的國產稀有短貂皮草今年也有貨,價格從一萬多掉到了七八千。」海寧皮革城一家皮草零售商店主告訴記者,皮革城各類皮草的價格大多數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除此之外,一些皮草小配件,如貂毛圍領,從去年180元的售價,跌倒了今年100元。「零售皮草的價格大概下滑了30%-50%,部分品類甚至直接售價腰斬。」
而在電子商務平臺,曾經風光一時的皮草銷售商們也多風光不再,「前幾年行情好的時候,淘寶團購平臺一款售價兩萬的皮草,三天能銷售出100多件,銷售商們可以賺得盆滿缽滿。」杭州一家服裝公司的皮草類銷售主管告訴記者,今年,淘寶賣家們上架的皮草數量明顯下降,加上電商平臺的競爭激烈,利潤已近谷底,與此同時,一些海寧、包括杭州本土的服裝品牌直接取消了冬季在淘寶上新皮草的計劃。
拍賣行
皮草泡沫開始破裂
其實,在今年年初香港國際毛皮時裝展覽會上,已經能感受到皮草市場的一絲涼意。
「年初時候去香港參加拍賣會,皮料下跌很厲害。」海寧皮革城某高姓皮草商表示。香港作為國內重要的高檔進口皮料聚集地,每年的拍賣情況也成了國內皮草的風向標,有專業皮草原料買手就在此次拍賣會後透露,去年12月起,皮毛原材料價格已經下降30%至40%。
此前,在中國市場近幾年強勁的需求下,養貂大國丹麥的毛皮出口量,佔到中國毛皮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一。哥本哈根皮草拍賣會的價格,也因中國買家的到來,貂皮均價一度漲到達到每條約600元人民幣,而從今年2月的拍賣季開始,哥本哈根拍賣會的貂皮價格跌到了每條約300元人民幣,哥本哈根皮草拍賣行總裁託本·尼爾森說,中國的皮草泡沫這一季開始破裂。
對此,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海寧中國皮革城董事長任有法說:「哥本哈根皮草拍賣會價格下跌,對一些庫存大的企業來說,壓力會非常大,衣服放在倉庫裡價值就縮水了,而庫存小的的企業,則會迎來一波機遇。」
銷售商
「千金裘」成了「燙手山芋」
「其實江浙大多數皮草企業的皮料來源地除了本地、香港外,還有東北地區,以往一張價值500元的貂毛皮料,從水客手中拿到貨的價格在800-1000元,加工成成衣後,價格上漲100%-200%,但是現在利潤開始下滑,新皮料做成的衣服價格利潤壓縮至20%左右。」海寧某皮草商向記者透露,在皮草最瘋狂的時代,很多海寧服裝商會砸重金從皮料商中大批量訂購皮草,「出價高還不一定買得到,需要等著,所以也就有了之後囤皮草的現象。」
「但是沒想到市場突然變得不好,囤著的貨根本沒有銷路。」據海寧本地皮草商表示,自去年至今,為了快速消除庫存,已有不少工廠停止新的來料加工,今年的形式變得尤為嚴峻。「很多工廠已經停工,不少商家甚至急需把以往囤著的貨虧本甩賣來盤活資金。」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大多數皮料商只能低價走量,而恐慌情緒也似乎在發酵,一些廠商特別是小型企業、經營戶的心態是「趕緊甩貨變現」,所以今年上半年以來出現了一些企業「抱團」在中小型商場進行各種「皮草特賣會」的現象。
深度 分析
錯判市場使得行業驟然「入冬」
多年以來,毛皮的價格一直成快速上漲趨勢,很多人覺得這種上漲會一直持續下去,對「報復性下跌」完全沒有任何預判,其實,這一切早有跡象。
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前幾年皮草價格的瘋狂上漲,致使中國毛皮生產過剩現象已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香港毛皮業協會會長趙淑源此前接受媒體採訪表示,數年前內地奢侈品市場急速發展,對皮毛產品需求大,拉動皮毛原料價格上升。但目前內地市場已出現飽和。
除此之外,哥本哈根皮草首席拍賣官皮爾·克努徳森在今年2月的拍賣會上說,「暖冬」直接導致銷售出現停滯,嚴重的庫存現象意味著廠家不需要太多的採購行為,直接導致各個拍賣會場的原料皮以較低的價格出售;而英國《衛報》則認為中國政府的反覆加速「刺破了皮草泡沫」;此外,烏克蘭危機也阻滯了裘皮的國際貿易,對於景氣下滑的裘皮行業無疑「雪上加霜」。
對此,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海寧中國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有法認為,裘皮行業出現深度回調,固然有諸多客觀原因,但是裘皮行業自身相對粗放的增長方式也需反思。
瘋狂的皮草也該冷一冷了
其實在2006年以後,貂是每個女人衣櫃的衣王已經成為國內大多數女性的共識。加上中國服飾類消費升級的歷史性機遇,中國裘皮產業進入了持續6年以上的「上升通道」。
中國這一世界裘皮業「發動機」持續給力,再加上東歐、俄羅斯等市場消費也一路走高,使得皮草行業越來越「瘋狂」。以貂皮為例,2010年起,貂皮原料成本費一直在漲,國產貂皮的價格以每年15%速度上漲,進口貂皮的價格以每年20%的價格在上漲。據海寧皮革城數據顯示,各種市場需求促使水貂皮的價格漲幅每年均達到兩位數,至2013年上半年累計漲幅超過100%。
但是此後「瘋狂的水貂」終於低下了高昂的頭,北美裘皮協會、美國傳奇毛皮拍賣行、芬蘭世家皮草拍賣行、俄羅斯聯合皮草拍賣行等機構傳出的信息也顯示:與2013年的拍賣價格峰值相比,不到半年時間水貂價格已經「腰斬」。
「接下去幾個月皮草價格或會小幅上漲,不過幅度不大,皮草品種繁多,根據本身的庫存情況而呈現出的漲幅情況不一。我以為目前的價格已經回歸合理,就消費者而言,是入手皮草較為划算的時機。」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