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架飛機,對真正的富豪來說不算難事,真正燒錢的是維護成本。一架灣流飛機,在一年一小時都不飛的情況下,固定管理費用大概是六七百萬元,包括飛機的定期維護定檢、固定的機組費用等等。如果飛行,那麼還有燃油地面等成本,「一年如果飛300~400小時的話,可能就要花2000多萬元左右。」
「核心提示」
私人飛機正在成為中國富豪的「標配」,它既是身份的象徵,也是商業談判的底氣。商業風口上的老闆,尤其愛買私人飛機來裝點門面,不過隨著風口的起落,買私人飛機的群體也在發生變化,從煤老闆到網際網路大佬,反映著時代的風口變遷。
作者|可楊
編輯|張洋
2004年,一位浙江商人自費坐著民航前往新加披看航展,沒成想到了機場,先看了一場私人飛機展。
眼看著那些坐私人飛機來的歐美老闆,個個被專人接到了貴賓室,而自己只能在一邊乾等,他暗自生氣,開始琢磨買一架自己的私人飛機。
這名浙江商人,就是道遠集團的老闆裘德道。那次航展上,他還真當場買下了一架價值6000萬元的私人飛機——「首相一號」,也因此聲名大噪,一些人甚至因為他有私人飛機而找上門來談生意。
裘德道說,「不考慮買勞斯萊斯和賓利了,車程兩個小時以上的路程,我都坐自己的飛機去。」
「首相一號」被認為是中國公務機市場的標誌性事件。讓國內企業和富豪,讓他們對飛機有了直觀感受,知道原來中國也可以有公務機。
1
網際網路大佬最愛灣流
「他就直接帶了一張卡過來,說要什麼飛機,然後就刷卡了」。
從業12年,濟南凌音飛機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兆榮,遇到最乾脆的一個客戶是煤老闆。
疫情期間,沉寂一段時間的私人飛機市場又重新火熱起來。「私人飛機的諮詢量是去年的6倍到7倍, 在包機和買飛機的諮詢上都達到了雙高峰。」
私人飛機展/視覺中國
疫情後出現的「雙高峰」,讓iFlyPlus愛飛嘉的銷售總監李運星覺得,這個市場「終於等來了爆發」。李運星告訴豹變,見客戶的時候,他主要會了解買家的用途、飛行頻次、飛行距離,結合這些信息去給客戶做推薦。
「有的客戶就直接點名要龐巴迪7500或者灣流650,這是現在賣得最好的。」
龐巴迪在中國交付的第一架飛機,買主是趙本山。在他的帶動下,龐巴迪在中國打響了知名度。龐巴迪公司對外宣稱,目前有超過100架龐巴迪公務機,在服務中國大陸高端用戶,佔中國整個公務機市場的三分之一。
在愛飛嘉發布的《2019公務機年度報告》中,最受用戶喜愛的機型Top10裡,有4架來自龐巴迪、4架來自灣流。
灣流是矽谷名流的心頭好,比爾·蓋茲、伊隆·馬斯克都是灣流G650的用戶,國內劉強東、郭臺銘跟他們買的一樣,這款飛機是目前市面上最大、最快、也最貴的私人飛機。另外,王健林、馬雲、李嘉誠都是灣流的擁躉。
灣流公司國際銷售副總裁羅傑曾提到,在大型遠程公務機領域,灣流已經佔據了大中華區65%的市場份額。
北京私人飛機銷售Zack留意到,「內地的老闆比較喜歡灣流,香港的則更喜歡龐巴迪,包括歐洲很多老闆也喜歡龐巴迪。就跟買奔馳還是買寶馬一樣,這東西不好說,咱幾個老闆是一個圈的,然後他就跟你說奔馳好,你可能就考慮買奔馳了。」
隨著中國經濟崛起,2008年以後,中國私人飛機市場迎來短暫的高潮。
2008年,全國私人公務機不超過10架,據2017年胡潤發布的報告,中國113位華人企業家,共擁有163架公務機,十年時間增加了150架私人公務機。
報告認為,如果算上隱形財富,中國大陸未來五年有潛力購買公務機的人數將升至1850人,購置公務機需求將升至2320架,價值將超4600億人民幣。
私人飛機銷售們對潛在客戶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考量。李佳是一家私人飛機銷售平臺的CEO,他從2012年入行開始,跟的客人都是身家百億以上的富豪。郭兆榮沒有過多考慮私人飛機客戶的財富門檻,「只要是有錢的人」。
Zack覺得對於潛在客戶的財富考量沒什麼意義,「如果他買得起,他就是買得起,如果你強調一個範圍的話,這些客戶他肯定是民營企業,在中國500強以內,70%在世界500強。」
如果將身家百億的富豪,視作購買私人飛機的潛在群體,那麼2008年時,這個群體的數字是50個;到2009年是60個,而到了2019年,這個數字變成了426個。
2
什麼貴買什麼
私人飛機是富豪的「玩具」,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徵。2017年,蘋果公司CEO庫克「被迫」擁有了自己的私人飛機。
蘋果在提交的監管文件裡提到,公司要求庫克在商務和個人旅行時,搭乘私人飛機。
「基於我們的全球形象和庫克作為執行長的高曝光率,我們在2017年實施了這項政策,以確保庫克的安全和工作效率。」
基於蘋果的全球形象,庫克不得不擁有私人飛機,對於富豪或者大公司來說,私人飛機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個財富標籤。
成龍的私人飛機「成龍號」/視覺中國
在李佳看來,當兩個之前並不熟悉的老闆,需要談一筆幾億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生意時,「雙方都有私人飛機,那就證明雙方的實力都不差」。私人飛機對老闆來說,就像一個信用背書,因為在廠家賣給客人飛機的時候,包括銀行在給客人做融資貸款的時候,都會對客人的背景進行調查。
李運星也認同,對於一部分富豪來說,私人飛機代表了企業形象。「他們當時購買私人飛機,是希望給自己的企業去打造企業形象,形成一個有實力的象徵。我作為一家房地產企業或者金融企業,我有一架或者兩架私人飛機,這在我跟別人合作的時候,是能夠彰顯我實力的,表明我的企業還處在上升勢頭。」
正是因為這樣,身份感成為一些富豪在購買私人飛機時會考慮的原因。「咱們都是企業家或者創業者,我們的飛機都託管在一個機場裡,那擺在一起的時候,肯定大家的身份感還是要的,要跟自己的地位相匹配。」
用中國私人飛機市場一句流傳甚廣的概括就是:「只要買得起,什麼貴買什麼。」
李運星覺得這個觀點依舊沒有過時,買得起的情況下,買最大是最好的。「因為大的確實好,飛行距離長、艙內空間大,我相信如果同時看到兩架擺在那兒,你就會覺得大的更好,小的都不想上去了。」
買貴的還有安全上的考量,「因為你是在海拔非常高的一個緯度上面飛,這個時候你沒有第二選項,沒有替代。所以是越大的越安全,發動機引擎越多越好。」
動輒上億的私人飛機也會為聲名所累,在李佳接觸的客戶中,有近一半人會害怕被貼上「炫富」的標籤,而猶豫是否要買私人飛機。「有的人他越是有實力,他越不敢過度的招搖,可能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李佳覺得,在買得起飛機的這個級別的富豪或富二代,反而會更內斂和低調一些,他們買飛機是因為需要才會買。「你要說他買個車買遊艇玩可能還好,你要真說買個飛機玩玩,一次不用都要花六七百萬元養護,所以我是覺得一般人他不會只憑一腔熱血或者想炫富去買這個東西。」
3
二手機遭嫌棄
確定了機型以後,擺在富豪們面前的問題是:購買性價比更高的二手機,還是新機。
二手飛機和新飛機相比,交付時長短一些。如果買新飛機,運氣好的話可能有現機,不然交付周期可能有5到12個月,甚至長達24個月。特別是買比較熱門的機型,一般需要等10個月左右才能收到飛機。
私人飛機內飾/視覺中國
另一方面,二手機的性價比勢必會高一些。Zack喜歡用買車和買私人飛機相比,「買一輛新車可能二三十萬,你把這車提回去,開半年可能跌價到20萬元左右。」二手飛機的價格一般由使用年限和飛行小時決定,飛行小時越少,價值就更高。
不過,大部分中國富豪不差錢。歐美市場買二手機的情況很普遍,但中國富豪要買就買最好最大的最新的飛機,基本上都是四五千萬美金起步。
富豪偏愛新機,其實還受圈層的影響,比如「你朋友買的是最好的最新的,你買一個入門級的,有十幾年的二手機,可能在這個圈子裡,還不如不買。」
富豪們還對於飛機能否上網、會議室或起居室的大小以及內飾,甚至地毯的材質、沙發的顏色都有自己的要求,李佳曾經遇到過找寶馬或愛馬仕來設計內飾的客人。
如果是買二手機,則個性化的裝飾需求就很難滿足。
對於絕大多數的富豪來說,買私人飛機這樣的「大件」,也不是說買就買的。李佳估計,平均下來六成的客戶都「比較沉穩」,從認識一個客戶到成交,她至少要花1到2年時間。
Zack覺得,如果是真想買飛機的人,其實他做決定就是兩三個月以內,「如果他超出兩三個月,那麼說明他的意願沒有那麼強烈。」
跟普通人買「大件」一樣,有些富豪買飛機時,會選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在銷售飛機過程中,李運星有時會遇到,因為考慮現金流而傾向於貸款的老闆,「我們可以把首付降低到30%,這樣的話他的現金流是可以保持健康的。」
李佳觀察,傳統的行業的老闆選擇貸款的更多一點,他們財富積累的過程比較久,而財富積累過程比較快的,付款周期會短一些。「區別應該是看它的行業要不要現金,可能他自己需要往裡面壓錢,他儘量就選擇貸款,如果自己不太需要的話,那就不用貸款。」
4
養一年2000多萬
買一架飛機,對真正的富豪來說不算難事,真正燒錢的是維護成本。
一架灣流飛機,在一年一小時都不飛的情況下,固定管理費用大概是六七百萬元,包括飛機的定期維護定檢、固定的機組費用等等。
如果飛行,那麼還有燃油地面等成本,「一年如果飛300~400小時的話,可能就要花2000多萬元左右。」
李運星給出了飛機運行成本的比例:一手的私人飛機價格高的,持有成本在購機價格的5%左右,如果是二手機,或者一些可能幾百萬的直升機等等,這個的比例在購機價格的10%左右。
這樣的維護成本也會讓一些老闆在經濟情況不好的時候,選擇出售自己的私人飛機。疫情影響下,很多富豪開始出售自己的飛機,原價7000萬美金左右的,可能現價可能就4000多萬美金。
高昂的持有成本下,一些機主也會選擇「以飛機養飛機」。
郭兆榮接觸過一個來自深圳的老闆,因為生意需要購買了公務機,專門找了公務機運營公司來運營。除了滿足自己的使用需求,大部分時間是用於包機,讓它去賺錢。
據《重慶商報》報導,趙本山的架私人飛機除了自用外,還由「中一航空」託管,該公司表示,通過出租做商務包機,趙本山託管的這架飛機已經處於盈利狀態。
「本山號」/視覺中國
正常情況下,真要靠自己的私人飛機盈利,並不容易。
有一個客戶準備買飛機用來包機賺錢,有銷售告訴他,一年能賺五千萬,李佳分析,買一架5000多萬美金的飛機,「包出去一小時可能只賺兩三萬人民幣,你一年要飛多少才能賺回來5000萬?而且飛機還有養護成本,一年兩三千萬人民幣」。
她很認真的去找公司的運控等部門去算成本,算下來最多也就是保住了它的運行成本,另外能最多幾百萬人民幣的收益。」
客戶不相信,結果買了才一年,就發現不根本賺不到很多錢,於是開始轉賣自己的飛機。
在中國,把自己的私人飛機用於包機等等盈利活動的並不多見。富豪們更傾向於覺得飛機是自己的私人物品,不想讓別人去碰。
「因為實際上那些內飾都是很昂貴的,比如說客人抽菸,菸頭掉在地毯上了,整個換一塊地毯就要幾萬美金,有的客人把紅酒灑在沙發上了,清洗沙發也很貴。」
5
結語
私人飛機某種程度上是行業興衰的晴雨表,風口在變,富豪也在變,買飛機的群體就不同。
「一開始是房地產老闆居多,然後是網際網路大佬,再慢慢變成醫藥企業的老闆。」在行業浸潤8年,李佳覺得,私人飛機市場屬於哪個行業好,哪個行業買的就多。
P2P火熱的時候,P2P老闆也是重要買主,爆雷的易租寶、團貸網老闆都買過私人飛機,網信集團的老闆張振新更是一口氣買了4架。風口過去,P2P頻繁爆雷,團貸網創始人唐軍被查封的資產中,就包括一架私人飛機。
李運星發現,現在一些科技公司和網際網路新秀開始找他買飛機。「有的創業公司CEO需要經常跟他的團隊開會,所以他們更注重充分利用飛機上的時間,去為公司產生價值。」
私人飛機購買群體的更替,也彰顯著行業興衰的更替。(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佳、Zack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