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片報告
片名:《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
導演:大衛·葉茨
主演:埃迪·雷德梅恩、凱薩琳·沃特森、約翰尼·德普、埃茲拉·米勒、裘德·洛
類型:奇幻 冒險
豆瓣評分:7.9分(滿分10分)
藝綻評分:7.6分(滿分10分)
評分理由:非哈利迷可以看片中的炫酷特效和神奇動物賣萌,哈利迷可以看影片對前作的眾多呼應和延續。影片絕不能被簡單定性為兒童片,羅琳將故事拓展到非巫師界,開始探討有關歷史、人性的嚴肅主題,突破很大。
對於全球哈利·波特粉絲、魔法世界愛好者而言,今天是一個令他們沸騰的日子。因為時隔兩年後,哈利·波特番外電影「神奇動物」系列的第二部《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以下簡稱《神奇動物2》)終於上映了。
作為從小躲在被子裡看哈利·波特小說、跟隨哈利一起長大的一代人,藝綻君對這部電影也是無比期待。
昨晚,藝綻君參加了萬達電影百日觀影節系列活動(強行植入廣告)之《神奇動物2》超前點映場,看到了這部萬眾期待的新片。
談觀感的話,先說針對非粉絲的哈。
如果你此前沒看過哈利·波特小說或點映,對《神奇動物》第一部也不太了解,沒關係,這並不影響你看第二部。因為電影可以說具備一切好萊塢大片吸引人的元素。
1
強大陣容:既有現在好萊塢炙手可熱的年輕一代演員比如小雀斑,又有約翰尼·德普、裘德·洛這樣的老牌明星。
2
頂級特效:這應該是一切奇幻電影安身立命的根本吧?《神奇動物2》在這一點上做得讓人無話可說,片頭夜騏(一種鳥類神奇動物)駕著馬車在空中狂奔,一下子就把人拉進了另一個世界裡,片尾的巫師大戰也堪稱氣勢恢弘,非常值得在大銀幕上看。
3
神奇動物賣萌:這年頭會賣萌者得天下,就連超級英雄,也得在電影裡賣萌取悅觀眾。而《神奇動物》電影裡的萌物,就是那些千奇百怪的神奇動物啦,它們一個接一個亮相,可愛指數能和熊貓有一比。比如愛金子的嗅嗅、無比黏人(僅限於男主角)的護樹羅鍋,還有第一次亮相的來自中國的神奇動物騶吾。
如果你是哈利粉,那就更不用說了,也許你會在看電影的時候老淚縱橫……
藝綻君還記得,哈利·波特電影最後一部上映時,看完電影後,藝綻君徘徊在影院大堂的電影海報前,久久不忍離去,內心悵然無比。因為我知道,電影一看完,就意味著要跟哈利和所有故事裡的夥伴說再見,象徵魔法世界入口的九又四分之三站臺,永遠對我關上了大門。
身為一個麻瓜(魔法世界這樣稱呼不會魔法的普通人),我好想再看到JK·羅琳筆下的巫師們揮舞魔杖,念出各種神奇咒語,想看到長大了的哈利是怎麼繼續在魔法世界裡除惡揚善,匡扶正義。這也應該是所有哈利迷的心願。
《神奇動物》系列電影,就是羅琳阿姨對所有哈利迷心願的滿足。電影裡的世界,和哈利的世界是同一個,而且不論在人物、情節還是主題、風格上,都是對哈利·波特體系的一個延續。
在觀影時,好多對哈利·波特的致敬、呼應,都讓藝綻君或會心一笑,或感慨萬分。
比如,片頭那個夜騏拉馬車的鏡頭,一下子就讓我記起這種動物的神奇特徵:只有直接看到過死亡的人,才能看見夜騏。
開場後不久展示倫敦魔法部的場面,家養小精靈(魔法世界裡的奴隸)正在孜孜不倦地擦著辦公室的窗子,走廊上空,貓頭鷹(魔法世界的郵遞員)銜著信件飛來飛去。
一本名為《意亂情迷》(可以類比麻瓜世界的《知音》)的魔法界八卦雜誌亂寫男主角紐特的四角戀,害得紐特被女主蒂娜誤會。讓人想起此前有個特別討厭的八卦記者麗塔,寫什麼哈利和赫敏早戀,被登在《預言家日報》(可視作魔法世界的權威報紙)上。
黑魔法防禦課上,年輕的鄧布利多教授教學生對抗博格特——一種會變成你最害怕東西的神奇動物。博格特在你面前會變成啥?
還有站在厄裡斯魔鏡前的鄧布利多。這面鏡子能讓人看到自己內心深處最迫切、最強烈的渴望。也就是說,你最想得到什麼,就會在鏡子裡看到什麼。
以前小哈利在鏡子裡,看到的是他死去的爸爸媽媽;而鄧布利多在鏡子前,看到的是他曾經的愛人、如今的對頭格林德沃(也是全片反派大boss)。
一些哈利·波特裡的人物,也在《神奇動物2》中出場,比如魔法界的「不老神話」、鍊金術士尼可·勒梅,還有年輕時的麥格教授~~
最令人激動的是,全世界孩子最想上的學校——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居然也在《神奇動物2》中重新出場啦!當熟悉的海德薇主題曲(哈利·波特電影最有名的音樂,你肯定聽過)響起,被森林和草坪環繞的學校城堡出現時,估計全球粉絲會集體高潮。
鑑於電影裡出現了很多和哈利·波特的呼應,人物和線索比較複雜,信息量極大(藝綻君已經準備二刷),友情提示沒看過哈利·波特的盆友,看這部新作之前不妨去補一下課,或者叫上一位哈利粉一起看,這樣他能隨時給你掃盲科普~
剛剛說的,都是《神奇動物2》對哈利·波特的延續。但如果一部電影只有延續和致敬,就難免淪為圈粉絲錢的情懷之作,好在羅琳阿姨並不是這樣沒有節操的人。我的感受是,《神奇動物2》在主題和故事上又開闢出了一個不同於哈利·波特的新天地,羅琳有很多自我突破的地方。
首先,如果說哈利·波特是講述兒童成長、寫給小孩子看的童話,那麼《神奇動物2》描繪的,則是成人巫師的世界。男主角紐特一出場,已經是年輕有為的神奇動物學專家,整個系列電影也是圍繞他的視角展開。
相對於哈利·波特主要講校園生活,談戀愛也是那種青澀懵懂的校園戀情,紐特的生活就要豐富多了,他要工作,要世界各地出差,也要談戀愛,還得在鄧布利多的領導下對抗黑魔王。紐特生活裡的麻煩、危險、糾結,比哈利更現實、更生活,比如他有一個模範哥哥,處處都高他一頭,還成功把紐特的女朋友變成了紐特的嫂子,這種生活在哥哥陰影下的弟弟角色,很值得玩味。
某種程度上,你可以把紐特看成長大了的哈利。哈利長大後的職業是一名傲羅(魔法界的警察),紐特雖然沒被傲羅收編,但每天忙活的事兒和傲羅差不多。而且,二人身上最大的品質是一樣的,那就是勇敢、愛冒險,這也是羅琳在整套書裡最強調、最欣賞的品質。身為格蘭芬多學院學生的哈利,擁有「埋藏在心底的勇敢」,其「膽識、氣魄和豪爽,使格蘭芬多出類拔萃」(這是分院帽的話);而紐特在博格特中看到的,也就是他最害怕的東西,居然是坐辦公室的生活,可見他有多麼討厭呆板無聊的日常。
如果說,哈利教我們如何成長,那麼紐特可能會帶給我們怎樣生活的啟示?
在正邪對抗這一魔法世界亙古不變的主題上,羅琳這次也有嚴肅的、深層次的提升。比如,大魔王格林德沃之所以作惡,是因為他想統治麻瓜界,給純種巫師更大的自由。這種和納粹主義一致的口吻,難道不是和伏地魔一樣,同屬於魔法世界的希特勒?
而且,不同於伏地魔黑化有其個人童年悲慘經歷的原因,格林德沃這樣的觀念,是有其「理論」支撐的。在電影裡,他可能是通過某種預言手段,看到了人類世界的未來(這一部的時間線是192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火幾乎波及全球,給無數人帶來苦難,原子彈更帶來可怕的殺傷力……預測到二戰的格林德沃,為人類的傲慢自大感到寒心絕望,因此想通過統治麻瓜界阻止悲劇誕生。
這樣的設計,就大大拓展了《神奇動物2》的格局,因為此前的故事,都只是在魔法世界裡自己打個天翻地覆,但這次,除了魔法界,麻瓜界也被牽扯起來,那就是涉及整個人類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了。
格林德沃的觀點,也能促使我們去反思歷史。但同時,他想通過統治麻瓜界阻止歷史悲劇,就擁有正義性嗎?而且正如我們所經歷的那樣,歷史最終沒有被他改變,二戰仍然爆發了。
藝綻君大膽預測一下,在後續電影中,真實歷史裡的二戰極有可能成為魔法世界裡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因為在小說中,格林德沃被打敗於1945年,有媒體曾問羅琳,這個時間點是否屬於偶然,她的回答是:「這並不是偶然,當麻瓜爆發世界大戰的時候,魔法界也在進行著世界規模的戰爭。」如果真這麼拍,那就太不得了了。
片中一些情節,也有非常強烈的政治隱喻。比如有一段魔法界豪門秘事,法國一個巫師名門的男主人,搶走了塞內加爾一個巫師名門的女主人,並最終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家庭悲劇。這個國別設置就很有深意。非洲國家塞內加爾在多達百年的歷史裡都是法國殖民地,這個法國巫師憑藉自己的勢力擄走別人的妻子,其實就是在隱喻法國對塞內加爾曾經的殖民掠奪。類似主題,在哈內克的《隱藏攝像機》中也有體現,那部電影影射的是法國對阿爾及利亞的殖民。
提這個是想說,《神奇動物2》遠非一部充滿奇思妙想的兒童片,羅琳阿姨還是很有野心的,希望能通過電影貫通巫師界和麻瓜界,傳遞出她對人類歷史發展、人性善惡等更嚴肅深刻的主題。《神奇動物2》只是一個開始和鋪墊,未來應該會有更全面細緻的展開。
誇了這麼多,其實電影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一些問題。我認為最突出的還是人物塑造嚴重薄弱,尤其是跟前輩哈利·波特相比。主角紐特的性格就非常單一和模糊,除了知道他愛冒險,面對心愛的女孩會害羞,別的就再也看不出來了,也無法感受到人物的成長。女主蒂娜的個性更是不討喜,衝動莽撞,幹事不經大腦,而且法力還很弱,完全不理解紐特為什麼會愛上她。
相比之下,哈利·波特裡哪怕只是一個出場不多的醬油角色,都個性鮮明,讓人過目難忘,比如曾遭遇校園欺凌躲在女廁所的鬼魂「哭泣的桃金孃」、因為被哈利解救而對他一輩子效忠的家養小精靈多比,還有剛剛提到的毫無職業操守的八卦記者麗塔……
而且《神奇動物2》裡,有的人物行為動機不足,前後斷裂感強烈,讓人難以信服。也許是情節線索太多,電影沒有足夠的篇幅去刻畫人物吧。但是別忘了,偉大的電影一定得有偉大的人物,哈利·波特之所以風靡全球,影響力至今未見衰減,正是因為小說出色的人物塑造能力。倘若神奇動物不在這方面加強,恐怕最後只能淪為空有曲折情節、無法真正打動人心的魔幻電影。
另外,電影的節奏過於平鋪直敘,缺乏起伏,也有點乏味。
但這次電影給的驚喜還是非常大的,尤其值得點讚的是主題的拓展和深化。
怎麼辦?現在就開始期待下一部了。想看羅琳阿姨怎麼填這麼多坑~~
-End-
你覺得《神奇動物2》好看嗎?
來源:藝綻
編輯: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