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媽都經歷過寶寶「變黃」,在寶寶被確診為母乳性黃疸之後,很多人都會建議寶媽給寶寶停母乳,但是又有人說沒必要停,寶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在母乳性黃疸的認知上,很多寶媽還有許多不解。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呢?母乳性黃疸究竟可不可以餵奶呢?寶寶被確診為母乳性黃疸能不能打疫苗?……
今天我們就這幾個問題做出解答。
正確認清
母乳性黃疸
其實,關於母乳性黃疸是有兩個不同的概念。
01
母乳餵養性黃疸
母乳餵養性黃疸是在出生後一周之內發生的。
它是由於寶媽沒有及時給寶寶餵母乳,寶寶吃的太少、能量生成不足,導致排便減少,膽紅素無法及時排出所引起。
02
母乳性黃疸
一般在寶寶出生後1~2周出現,這種情況的寶寶,絕大多數膽紅素數值不會特別高,但是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
有的甚至要到出生後2~3個月才能完全消退,而且是經過醫生檢查排除了其他病理性因素所引起的黃疸。
這類黃疸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母乳性黃疸。
關於母乳性黃疸的成因,目前普遍的說法是:母乳中含有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將已結合的膽紅素分解了出來,增加了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負擔,但具體發生機制暫未明確。
母乳性黃疸
能否餵母乳
不管是母乳餵養性黃疸還是母乳性黃疸都是可以餵母乳的。
對於母乳餵養性黃疸,寶媽要做的不是給寶寶停餵母乳,而是要堅持按需餵養母乳。
對於母乳性黃疸,醫院檢查出寶寶血清總膽紅素<15mg/dl的時候,建議寶媽堅持按需餵養,讓寶寶多吃多排。
但是如果寶寶黃疸程度較重,當血清總膽紅素>15mg/dl的時候,需由醫生全面評估後可停餵母乳3~5天,改為配方奶餵養,進行觀察。
當血清總膽紅素>20mg/dl的時候,則建議光療幹預,不過在寶寶體內的膽紅素控制之後,仍然是可以繼續給寶寶餵養母乳的。
期間只要寶寶的體重增加正常,精神狀態和成長發育都良好,則母乳性黃疸對寶寶的影響不大。
但是,如果寶寶的手和腳都開始變黃了,那麼寶媽就要帶寶寶去醫院就診,謹遵醫囑就好。
為什麼社區醫院
不給黃疸寶寶打疫苗
大多數的社區醫院在給寶寶接種疫苗的時候,對寶寶膽紅素的數值有著嚴格的要求,超過了規定數值就不給接種。
主要是因為:
1.社區接種疫苗的醫護人員不能準確判斷寶寶的黃疸是不是母乳性的、有沒有併發症。
2.在接種疫苗之後,寶寶黃疸可能加重,很多寶媽會認為這與疫苗有關,其實是因為黃疸在下降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波動,波動期剛好發生在了接種疫苗之後,所以寶寶會出現這種現象。
所以說,對於母乳性黃疸的寶寶來說,只要精神狀態良好,平時餵養與睡眠都正常的情況下,是不影響接種的。
雖然可以接種疫苗,但是因為這些原因,有些社區醫院不給寶寶接種疫苗。
所以寶媽在帶寶寶接種疫苗之前,要及時詢問社區醫院,不能因為寶寶得了黃疸,自行推遲接種時間。
切勿給
母乳性黃疸寶寶做這些
01
禁用茵梔黃注射液
雖然之前說過很多次,但是因為後果嚴重,我還是想再次強調一下。
茵梔黃注射液很容易引起胃腸道出血、腎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
口服茵梔黃也可能會出現腹瀉、嘔吐和皮疹等不良反應。所以,對嬰幼兒來說,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已經明文禁止嬰幼兒使用茵梔黃注射液。
02
不能曬太陽退黃
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寶媽曬太陽來給寶寶退黃,但是曬太陽對寶寶來說是弊大於利的。
曬太陽確實能降低膽紅素,但是這種方法效率低,並且寶寶皮膚稚嫩,還會出現曬傷寶寶的情況。
03
不能給寶寶餵葡萄糖
有謠言稱餵食葡萄糖可以退黃疸,但實際卻是葡萄糖不但不會緩解黃疸情況,還會增加寶寶胰腺的負擔,對寶寶的健康來說,弊遠遠大於利。
母乳性黃疸其實並不可怕,寶媽們只要堅持母乳餵養就好。
同時,細心觀察寶寶的情況,定期去醫院檢查寶寶膽紅素含量,並根據實際情況,醫生會提出正確的治療建議,寶媽們聽從醫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