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藍是什麼意思?
伽藍又稱為僧伽藍,是梵文samghārāma僧伽藍摩音譯的簡稱,意為「眾園」,即大家住的地方,特別指的出家人所住的園子。慧苑《華嚴音義》中記載:「僧伽藍,具雲僧伽羅摩。言僧者,眾也;伽羅摩者,園也。或雲眾所樂住處也。」
最早僧眾都是露天或樹下而居,或住在護法主的院落裡,比如祈樹己孤獨園。後來才有人發心想要蓋房子,請示了世尊,搭建房屋,每人一間,於是才有了僧眾專有的庭院,伽藍也就成為寺院的通稱。
《僧史略》中記載:伽藍「為眾人園圃,園圃生植之所,佛弟子則生植道芽聖果也。」園圃是植被生長的地方,即形容這裡是佛弟子修行生長道種、道芽,結聖果的地方,是佛弟子歡喜居住的地方。
伽藍菩薩是誰?
伽藍菩薩,狹義而言,是指守護伽藍的諸位菩薩;廣義而言,泛指所有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
伽藍菩薩早期的三位代表
早期佛教中,通常以給孤獨長者、祇陀太子和波斯匿王作為伽藍菩薩的代表。
佛陀時代,舍衛國有一位大富長者叫須達多,因為他常常幫助貧苦孤寡的人們,所以人稱給孤獨長者。
有一天,長者到王舍城訪友,剛巧遇到佛陀在那裡說法。當他在寒林見到佛陀與眾不同的莊嚴相好,又聽聞佛陀宣說微妙法音後,感動莫名,歡喜踴躍,當下就表達了自己皈依的意願,並且懇請佛陀到?薩彌羅國舍衛城去說法。
佛陀沒有拒絕,但也說出了客觀的局限,那就是僧團人數眾多,而舍衛城卻沒有一座足夠大的精舍可以容納僧眾居住。
為了禮請佛陀來傳教,長者決定在舍衛城建立一座新的精舍。再三挑選後,他選中了祇陀太子的花園,這裡山明水秀,林茂花香,是一個最佳的地方。
然而,祇陀太子非常珍愛這座花園,並不願意讓出來作精舍。但礙於面子,又不好直接拒絕,於是,他心生一計,半開玩笑地對長者說:「只要你用黃金把整個園子鋪滿,我就將園子賣給你。」
沒想到,長者滿口答應,然後就命人打開家中的金庫,將儲存的黃金一車一車拉來鋪園子。這樣的至誠,終於使祇陀太子感動,他向長者說道:「長者!我園林的土地是賣給你了,但我園中的樹木沒有承認賣給你,請你允許我也布施給佛陀好嗎?」
長者聽到太子如此一說,心裡自是萬分歡喜,即日便趕往摩竭陀國竹林精舍,請求佛陀選派一位弟子到舍衛城去指導工程,佛陀便派了舍利弗尊者前往。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精舍很快就完工了。因為是祇陀太子的樹,給孤獨長者的園,為了紀念二人的護法功德,這座精舍便命名為「祇樹給孤獨園」。
後來,衹陀太子的父親波斯匿王知道了這件事,對於佛陀的威德感到很好奇,就率領群臣拜訪住在祇園精舍的佛陀。受佛陀智慧與慈悲的感召,波斯匿王后來皈依了佛教,並大力護持,功德影響極為深遠,成了佛教史上的一位大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