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猛禽救助中心志願者肖麗卿
居民小區自行車庫旁,正在勞作的環衛工撿到一隻受傷的怪鳥,引來一群孩子圍觀。怕它死掉,環衛工買來鳥食和礦泉水,試圖餵養它,可是怪鳥不吃也不喝。無奈,環衛工只好求助於瀋陽市猛禽救助中心,專家趕到現場,辨認出這是一隻丘鷸,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於是趕緊給它餵食蟲子。隨後,猛禽專家還講了一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科普課。9月22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採訪了這件事。
怪:受傷小鳥說啥也不吃小米
「真沒想到,撿到一隻叫不上名字的小鳥,卻引發一連串的故事。」環衛工人胡榮富回憶,9月18日7時左右,身為皇姑區文水社區保潔員的他像往常一樣,來到文水街74號樓前進行清掃。這時,他在一小區自行車庫旁發現了一隻昏迷的怪鳥。
他告訴記者,一開始,以為是雞崽,近前一看,大長嘴,原來是一隻鳥。「這鳥的樣子很特別,我從來沒見過。」此時,一旁圍過來幾個八九歲的孩子,「這是什麼鳥啊?長得好奇怪!」「它咋不飛呢,是不是受傷了?」「咱們找點小米喂喂它!」
怕小鳥挨餓,他買來一點小米,又拿來一瓶礦泉水,試圖餵小鳥。可是,小鳥不吃也不喝,一直瑟瑟發抖,這可把大傢伙兒急壞了!
辨: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丘鷸
胡師傅立刻找來一個泡沫箱子,將鳥裝進箱子裡後,便送到文水社區,請求社區工作人員幫忙救助。可是,社區工作人員拿來水和食物餵它,這隻鳥仍然不吃也不喝,社區工作人員上網一查,得知這隻怪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丘鷸。
社區工作人員馬上聯繫瀋陽猛禽救助中心。當天12時左右,瀋陽猛禽救助中心志願者肖麗卿來到文水社區,經辨認,這隻鳥的確是丘鷸。
「難怪它不吃不喝,因為這種鳥只吃蟲子。」肖麗卿馬上從背包裡找出幾隻蟲子餵小鳥,小鳥果然吃起來。
解:「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就講它
「它受傷了,傷口在翅膀上,看樣子是新傷,好像是被撞傷的。」肖麗卿說,丘鷸是遷徙鳥,屬於夜行鳥,應該是撞擊到住戶玻璃或建築物上而昏迷掉落的。「你看,它現在很虛弱,如果不及時進食,有可能餓死。」待其恢復體力後,將抱到野外樹林裡放飛。
她介紹,9月初至10月末,丘鷸一般從東北地區向南遷徙。該鳥多在夜間活動,白天常隱伏在林中或草叢中,夜晚和黃昏才到附近的湖畔、河邊、稻田和沼澤地上覓食,一般白天很難見到。該鳥多以昆蟲為食,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屬於我國三有保護動物。
聞訊,孩子們紛紛鼓起掌來。於是,她又給孩子們講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成語故事。
讀報幫助
鷸蚌相爭
漁翁得利
這是戰國時謀士蘇代遊說趙惠王時所講的一則寓言故事。當時趙王想要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的時候,經過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張著殼曬太陽。有一隻鷸鳥,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連忙把殼合上,緊緊地鉗住了鷸鳥的嘴。鷸鳥就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死。』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就會死!』兩個誰也不肯放。漁夫看到了,就把它倆一齊捉去了。現在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趙兩國相持不下,日子久了,雙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厲害。我擔心強大的秦國成為鷸蚌相爭中『漁夫』那樣的角色。」惠王聽了恍然大悟,便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行動。今天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在各種紛亂複雜的矛盾鬥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爭持不下,結果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高級記者
唐葵陽主任記者李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