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劇或日漫的小夥伴們一定對「被爐」這個物件不陌生,在各種題材的冬季劇中,基本都能看到它。▼
甚至被戲稱為「世界遠離戰爭的秘密武器」,可見它的魅力有多大!▼
對於這件日本人每家幾乎都有,每個冬天必用的家具,到底有多奇妙呢?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
01起源和演變
被爐,日語寫作こたつ,日語中用漢字「炬燵「火燵」「火榻」表示。是由一個木頭架子、一個實木桌子、一個發熱機、一床毯子和一床被褥組成的。▼
從語源看,被爐的木頭框架部分,來源於古時候從牛車上下來時,類似踩踏的凳子。這個凳子曾經被稱作「火榻子」,所以推測有所關聯。▼
相傳被爐是在室町時代(1336~1573年)登場,那時候主要用作給圍爐裡的炭火降溫而存在。當時在上面覆蓋的是衣物。
到了江戶時代(1603~1868年),覆蓋的衣物換成被褥。
明治時代(1868~1912年),變成了在地板下面挖一個洞,把跟地板同高度的火榻子放進去,把腳放在裡面的形式。▼
這一時期的熱源以木炭或碳團為主,但這種材質不僅容易失火,一氧化碳中毒等引起小孩死亡的事情也比較多。▼
用電供暖的被爐是在大正時代後期開始售賣,但當時並沒有普及。
戰後才開始銷售現代用的被爐家電,不再需要挖洞,隨意放在想要的場所就可以。
利用紅外線的輻射熱取暖,同時,同色的光線也能增加視覺上的溫暖感。▼
用被爐就像是正式入冬的象徵,很多人都會挑一個吉日把它們拿出來。可以說是超有儀式感了。▼
02被爐的形式
被爐可以任意擺放了,但因為體積還是挺大的,很多人會在意美感和收納。所以市面上的被爐越來越注重實用性和時尚感。▼
從桌子到被褥,從材質、顏色、形狀到圖案,都有很多創新和選擇。即使放在房間的客廳裡,也不會有看起來土氣的問題。▼
除了外觀上的改變,被爐也有大小之分,單人用或一家人用的都有,每一個小家庭和個體的需要都能被滿足。▼
另外,被爐的配置也從毯子,到坐墊、無腿椅;▼
再到現在與許多矮沙發的配套,坐臥時間長一點,也不會太疲勞。▼
自己用靠墊或懶人沙發等鬆軟小物自製也是非常棒的。▼
也正因為它已經變得時尚,所以不少店鋪也在冬天用起了被爐座位,吃頓火鍋什麼的,坐下了根本不想起啊。▼
一般來說,被爐會從溫度在15度以下開始,到次年的15度,大約5月黃金周時才收起來。被褥和毯子,以及加熱器需要收納,桌子可以繼續使用。▼
最後,被爐和桔子搭配,就是冬天最高級的幸福了!▼
總的來說,這件家具非常實用,支撐人類度過漫長嚴寒,還完全不增加存儲負擔,這麼好的物品,太需要了!▼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