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登上了當天熱搜。這塊萬億級的「市場蛋糕」隨著下沉市場的擴大逐漸露出水面。電商快遞進農村,按理來說對農資產業是個大利好。
10年路漫漫,農資電商從旌旗招展的元年到丟盔棄甲的沉寂,再到如今的穩步崛起,歷經血域拼殺,真正的扛旗人已經出現!它不再是單純的農資電商,已然發展成為專業的網際網路農業服務平臺!
1、傳統經銷商模式必然變革
傳統經銷商,代理商的層層分級模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越來越多客戶在想辦法跳過他們,近年來,經銷商業績總體呈下滑趨勢。
而農資藥劑在線上渠道則保持了80%左右的高增長,如果線上渠道在農資領域持續發力,無疑將很快奪走傳統渠道最大的一塊蛋糕。
2、用戶主權時代,用戶說了算
被淘寶天貓寵過了的用戶已經明白,現在是自己說了算的時代。隨著越來越多以商品化為目的的年輕返鄉創業者加入了種植行列。他們對生產效率,對投入產出比有了更精細化的需求,他們想要更一次性買齊所需,想要更便捷的服務,一旦傳統農資渠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時,他們必然轉向農資電商。
3、一條評論可以推動行業發展
網際網路能快速反饋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當你通過電商購物後,可以留下使用效果和購物感受的評論,這能成為他人購物的參考,你也可以參考他人評論。商家為獲得更多客戶,也會根據客戶評價改進產品。而這一系列動作產生的大數據既可以減少傳統「口頭承諾」造成的糾紛,又可以支持供應鏈、商業模式改進,讓整個行業發展更好。
4、網際網路還藏著更可怕的力量
當你問一個農戶知道哪些農資品牌,他可能會提到拜耳、巴斯夫,但其他的呢?雖然「品牌農業」已經唱響,但農資品牌打造仍然艱難,這是因為網際網路在農資品牌打造上的力量還未充分展現。目前中國農資品牌格局很像當年手機品牌的格局,小米、華為、vivo和 OPPO等新品牌能迅速崛起,正是藉助網際網路進行營銷,才能廣泛觸達城鄉用戶,而他們的快速更新迭代也正是基於網際網路的數據反饋。我們不難想像,不久的將來,地方農資小品牌的混戰局面逐步結束,看到先機的品牌將能夠打破舊秩序的束縛,快速崛起,而真正優秀的農資品牌將為全國人民所知。
今年3月,先正達的新品在大豐收平臺進行了首發,這已經不是大豐收平臺第一次幫助廠家推廣新品,打響品牌名氣。雲圖控股、金正大、諾普信、巴斯夫等早已與大豐收在品牌、產品、技術、網際網路服務等多方面開展合作。
5、農資電商扛旗人出現了?
大豐收作為一家已深耕農資電商6年的專業農業服務平臺,足以擔當農資電商的扛旗人!它不僅擁有整個農業行業粉絲量最多的新媒體矩陣,還形成了成熟完善的產品推廣和銷售機制,以及強大的供應鏈體系。
大豐收通過一年4次的大型網上農資購物節,從春季的「321春種節」 、夏季的「618農資網購節」、到秋季的「923豐收節」,冬季的「雙11」,不斷推進供應鏈改進以保障發貨,深度探尋農戶對活動的喜好,培養用戶習慣,幫所有進入農資電商的人鋪路,也讓所有合作廠家都能獲得多次集中曝光機會。
為了讓各大合作廠家的產品都能獲得更多曝光機會,大豐收平臺已鋪設好眾多直達用戶的流量渠道,也再一次拿出高額補貼,開展秒殺、眾籌、滿減等多項活動,讓更多農戶以優惠價拿到好產品,同時讓更多廠商實現快速出貨,提升周轉效率!
農資電商、快遞進村,對於農民來說確實是一個好消息,對於整個農資行業來說卻有幾家歡喜幾家愁。這場「618農資網購節」活動的發起方正是國內農資電商的領頭羊——大豐收農資商城,從一個網站到APP、微信商城、小程序、淘寶、京東、拼多多全面覆蓋,從線上幾個的隊伍發展成包含線上線下的數百人團隊,自研生物有機肥豐菌龍上市一年銷量過萬噸,單個公眾號一年上帳超過5000W,這不僅僅是因為一個風口興起而獲得的成就,是長期摸索,一路堅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