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 11月21日特稿(記者 周勤燕)如何學好英語?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的英語學習者。由於語言環境缺乏,學習方法不當,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口語方面存在先天劣勢。很多人在學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年的英語後,聽說能力依然很差。
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語音識別技術的發展,行動裝置的語音互動性與英語口語領域也碰撞出燦爛的火花,「英語流利說」就憑藉自主研發的打分引擎切入英語教育市場。
以興趣驅動
「英語流利說」是一款移動端的英語口語學習產品,內置矽谷的語音評估技術以及上百個主題對話,用戶對著手機麥克風進行跟讀對話之後,英語流利說會對用戶的口語進行實時打分,類似於手機K歌的智能打分系統。通過不斷地練習,模仿,可以提升英語口語水平。
英語流利說聯合創始人王翌認為,英文不只是Knowledge,更是一個Skill,老師的作用只有15-20% ,練習才是關鍵。「練口語就像攤煎餅。每天給你麵粉、雞蛋和必備材料。隨便你怎麼攤,一個月之後肯定會攤好。」
但單純的口語練習,很容易讓學習者失去興趣。對於自發性學習英語的用戶來說,如何引起他們的興趣,是產品設計中重要的一環。所有的用戶都對遊戲感興趣,英語流利說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將頁面設計的卡通,親和,簡單,在每個版塊中設置關卡,用戶可以選擇「修煉」和「闖關」。
「修煉」是指每一句對白有原音重現,用戶跟著它復讀,對比自己發音和原因的差別,可以反覆收聽,反覆練習,通過後臺打分引擎,無需網絡識別即可打分,並且用不同顏色區分出有待提高或者很好的發音。只有當單詞的發音標準、句子連貫性和語調都和原音相近時,用戶才能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數和金幣獎勵。
「闖關」指的是用戶必須分別扮演A或B的角色,完成整段對話,由應用打分。超過60分才算闖關成功,得到一顆星;70到80分得到兩顆星;80分以上得到三顆星。同angry birds等闖關遊戲一樣,必須解鎖第一關,才能進行下一關。
王翌曾在Google擔任產品經理職位,流利說整套語音分析算法是他之前的Google同事,從事語音和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的林暉完成,課程由美中口語教學專家針對中國用戶特點編寫。內置了上百個主題,每個主題被分為十段一對一的對話,長度多在一分鐘之內。內容覆蓋生活、商務、職場、旅遊等各類場景和不同的難易程度。
不同於市場上其它直接針對雅思、託福等考試的口語產品,流利說並沒有給某類人群針對性設計,而是提供儘量多的主題供用戶自己選擇,不論是新手上路還是資深英語愛好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素材。這無疑擴展了流利說的用戶群體和適用範圍,它沒有把自己局限在學習軟體這一框架中,而是延伸為人人都可玩的一個互動遊戲。
不急於商業化
網際網路領域正在面臨「工具的沒落和服務的崛起」,即工具類產品要產生價值,就不能只是工具,而是要提供服務。網際網路學習型應用要想盈利,自然也不能只把自己當作學習工具。英語流利說的優勢在於產品設計之初就沒有把自己框定為針對考試、出國或被迫學習英語等人群的專用產品,它的教育碎片化,交互趣味性及對用戶群的覆蓋面也讓它擁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英語流利說實現了不錯的用戶黏性,但如何把黏性轉化為盈利尚沒有好的模式。雖然曾經佔據 iOS 中國區收費榜第二名,但隨著安卓版免費發布, iOS版也調整為不需要付費。英語流利說的下一個目標也許是增值服務——目前它只會告訴用戶句子的哪個單詞發音標準、哪個詞還不行,需要用戶自己改進。但很多用戶沒法自己糾正錯誤。王翌此前接受採訪時曾說,「我們正在對數據分析改進打分算法,將來有可能針對用戶所遇到的不同問題,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目前我們還是將精力專注在產品和用戶上。打磨好產品,服務好用戶,商業模式的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
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呼籲增加對教育科技的投入,創建出像最出色的電子遊戲一樣富有吸引力的教育軟體。市場也證明英語流利說這種以興趣驅動的做法是成功的。根據後臺數據顯示,有部分用戶一天錄音的時間可以達到兩三個小時,重度用戶每天會定時打開app進行闖關。英語流利說就像一款令人上癮的遊戲,闖關和評星模式激發了用戶的挑戰欲。據悉,目前英語流利說的用戶活躍度比iOS平臺全球教育類應用的平均值高出兩倍以上。
英語流利說於今年2月在蘋果App Store上線,目前已覆蓋iPhone和Android平臺,並已接入微信及易信公眾帳號。已獲得來自矽谷和中國的頂級VC和天使的種子輪投資,至今已累積超過幾百萬用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