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天的思考,剛開始可能顧慮到我的年資低,經驗不足,擔不起去武漢支援的責任,這幾天經過在隔離病房的工作,我對新型冠狀病壽肺炎的病人護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深知武災物資盈乏,疫情嚴峻,工作壓大。但是我未婚,沒有牽掛,心理多壓力幾乎為零性格積極向上.因此,我決定去武漢,力所能及,出自己的一傷力!」圖為準備交接隔離病人前,我(右二)和同事們在一起。
我叫潘海燕,今年24歲,是安醫大一附院呼吸內科二病區的一名普通護士,我在2019年7月1日入職工作才半年。大學期間,我輔修了急危重瘟護理學,實習的時候,曾轉科於腦外ICU。在那裡,我對昏迷及氣管切開病人的護理有著一定的往驗;後來還曾轉科於綜合ICU三個月餘,在帶教老師夜手不放眼的情況下分管過病人,也曾給病人上過成邊CRRT、血流灌流、血漿置換……圖為在外旅行的我。
此外,我曾給病人護理過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泵,護理過帶著深靜置管、動脈置管及其他管道的病人,並且熟悉靜脈壓、動脈壓的測量,護理過帶著EcMO的全身器官衰竭的病人……也曾轉科於急診科一個月,對於發生緊急情況時,可以很快的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圖為同事們在給病房打掃消毒。
目前輪轉科室是深吸內靜與危重科學科2病區,對於此次新型冠狀扇腫炎夜情,我們科室成立了隔海病房、1月23日開始,全科病人的轉科與出院、隔離病病的準備,我全程參與,甚至在隔離病房第一次接收病人的時候,我和同事成為第一組護理兩位特殊的病人。圖為穿著防護服的我。
這個新年,我是在呼吸內科的隔離病房中度過的。第一次遠離父母和家鄉過年,第一次面對疫情,雖然我知道在本院也是戰鬥,但我還是兩次寫下了請求支援武漢的申請書。以下都是我幾天來的「戰疫日記」。圖為我(右二)和同事們在一起。
2020.1.29(大年初五):工作真的很繁忙,沒有一絲閒暇。下了班過後的我,想去武漢的念頭成形了。第一次進入隔離區工作的我,戴上N99口罩的那一瞬間,呼吸困難、費力,戴上護目鏡,鏡面上都是霧氣,看不清,只能慢慢調整呼吸……詢問病人主訴,給病人生活護理,消毒,常規治療……圖為同事進入隔離區前穿隔離服,需要花很長時間。
在隔離區的工作真的很繁忙,沒有一絲閒暇。下了班過後的我,想去武漢的念頭成形了,趁著一點空閒,我寫下了這封申請書。圖為大學時代的我。
2020.1.30(大年初六):今天同事們的擔心與恐懼幾乎沒有了,只有自己真正了解過、接觸過,可能對它未知的恐懼就會消減很多。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體溫計,每天測兩遍體溫,均要登記;食堂的大叔,每天準時準點送餐過來;同事們之間互相關心……這一刻,我覺得醫院的每個部門、每個人都是有溫度的,原來有那麼多的人在關心我們,在為我們加油。圖為護理部的同事們。
2020.1.31(大年初七):早上科室群裡發了同事下了班過後的照片,這是我們科室的鮑露露老師,平時的她,很精緻,皮膚超級好。我們大多數人上過班之後都是這種狀況,甚至有同事鼻梁被壓出水泡,我們並沒有抱怨,只是出來消毒,然後休息好,調整狀態,準備下個班次的工作。因為,還有病人在等著我們。圖為脫去防護服和面罩後的鮑露露老師。
2020.2.1(大年初八):護理部決定抽調12個護士來我們隔離病房支援,我申請留下來繼續上班。因為我並沒有什麼牽掛,沒有什麼擔心,狀態超級好,至少不能浪費了我這樣的狀態。這次的決定,我沒有告訴家人,因為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也並不想讓他們為我擔心。圖為在收到護理部送來的花時,同事自己先笑成了花。
下午劉桂霞老師在和我們一對一的談話,進行心理輔導,她說我是狀態最好的,啥顧慮沒有。期待新同事的到來!經過深思熟慮,我寫下了第二封申請書。護士長說,如果醫院安排我們呼吸內科護士去武漢支援,就安排我去。圖為我的第二份申請書。
我這麼做不為了出名,只為了能將所學的知識用在合適的地方。心裡始終牢記,在大學第一次輔修課上老師曾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急危重病人,遇到緊急情況,不懈怠,不說話,一個字,上!」(江默 江雨)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