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也有方言 南京的鳥叫暗藏「南京腔」(圖)

2021-01-09 鳳凰江蘇

導讀:科學家發現,鳥兒存在城鄉差別,城中的鳥兒叫的聲調更高,而複雜多變的氣候條件裡更容易造就出音色婉轉動聽的「歌手」。

山雀 新華社發

這幾天,窗外的鳥鳴啾啾是不是讓你感受到了「兩隻黃鸝鳴翠柳」般春的意境?那麼,你有沒有注意到,春天不同的天氣下,鳥叫會有變化?即便是同一種鳥,它們唱歌的能力是不同的?

科學家發現,鳥兒存在城鄉差別,城中的鳥兒叫的聲調更高,而複雜多變的氣候條件裡更容易造就出音色婉轉動聽的「歌手」。記者了解到,鳥兒也有「方言」,領雀嘴鵯的南京腔就曾吸引著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專家進入到深山蹲守記錄。

1

感受:城裡的鳥叫音調更高

市民章小姐是位愛鳥者,春天裡,除了外出觀鳥,她最喜歡聽樹上的鳥兒鳴啾。

她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敏感了,總感覺自家窗外聽到的鳥兒的鳴叫和小時候在老家聽到的不一樣,鳥兒唱歌,調子起得更高,聲音的穿透力更強。而在農村,感覺鳥兒的鳴叫聲更平緩和深沉。難道是鳥兒的鳴叫聲存在「城鄉差別」?

別以為是章小姐敏感,的確有專家發現,城裡的鳥兒的音調明顯比郊區要高。

比如一種叫強腳樹鶯的鳥兒,具有很強的變聲能力。

專家表示,城裡的強腳樹鶯依靠高音調來克服建築物的消音影響,穿透交通噪音,而鄉村的這種鳥兒鳴叫都比較平緩低沉,這種音調更有利於鳥鳴聲穿透樹葉、叢林進行傳播。

2

百靈也有「左嗓子」,唱歌走調

市民於先生更是發現鳥類有方言。他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和鳥結下了不解之緣,臘嘴、畫眉、繡眼、黃雀他都仔細觀察過。在蘇北插隊時,發現當地臘嘴的方言最明顯,它的叫聲似乎和當地人的方言發音有點相似,叫的是jujudadi,但是聲音的弧度非常大,尾音也非常長,大約發的是二聲調和三聲調。而到了南京後,於先生就發現這裡的臘嘴聲調完全不同,有點像南京人說話,聲音直直的,雖然叫的也是jujudadi,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聲調了。

而且於先生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很多人都認為鳥類天生會叫,比如百靈是天生的好歌手,能叫出幾十種不同的音,其實鳥和人一樣,也有「左嗓子」,唱歌也有走調的。以百靈為例,還沒有開腔之前,如果有一個會叫的好老師,那么半年後,它可能會學會幾十種音,叫聲可能就會更悅耳,但是如果它是天生的左嗓子,即便周圍有個再會叫的鳥,那麼它也是叫不出好聽聲音的。

3

鳥類方言受遺傳和環境影響

根據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專家研究,鳥類鳴聲研究已成為鳥類行為與聲學研究新的「邊緣學科」。從上世紀30年代,國外的科學家就已經開展了一些鳥聲研究工作,到1992年為止,全世界所有鳥類的2/3已被錄到叫聲。我國現有鳥類1200多種,被記錄到聲音的還很少。之所以建立這個特殊「聲音庫」,是因為鳥類鳴聲結構的地理變異,有時也稱「鳥聲方言」。

專家發現,鳥聲的方言,不僅與種群的遺傳有關,而且與環境的異質性以及鳴聲學習有關。同一種鳥在不同地方,叫鳴聲就會出現不一樣的情況,記錄下這些鳥鳴,就可尋找鳥類種群的擴散,阻礙種群的基因飄移,從而影響到種群的基因庫的原因。同時,長時間的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很可能導致地方類群(或亞種)的產生和分化,並對新種的形成產生一定影響。基於鳴聲行為,如果幸運的話,就能夠尋找出鳥類新種。

4

鳥兒也有南京腔,有個音節叫得長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專家告訴記者,鳥類的鳴叫可分為敘鳴和囀鳴兩種。其中,敘鳴是日常生活中不分雌雄鳥都能發生的鳴叫,是鳥類對環境刺激的一種保護性或防禦性反應,音調很單純。而囀鳴,是雄鳥在求偶季節所特有的一種鳴叫,是鳥類的一種「婚期行為」,如畫眉、百靈、芙蓉鳥等,這類叫聲,婉轉動聽而有一定的韻律。這種鳴叫聲在刺激雌鳥,也有利於互相識別,因而容易進行交配。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餘博士曾躲進南京的深山老林,只為錄製領雀嘴鵯的叫聲。專家曾針對南京、上海等五個城市這種鳥兒的叫聲進行了圖譜監測,發現這種鳥兒在這五個城市中的叫聲是不一樣的,比如在南京,這種鳥兒就有著「南京腔」,主要是鳴叫有一個音節叫的時間比別的地方鳥兒更長。如果掌握了鳥類方言的規律,那麼就可以通過鳥鳴而對鳥類的地理分布進行一個初步的分類。

你知道嗎?

天氣越多變

鳥叫越動聽

有專家研究過,除了鳥叫的地域差異,同一地區的鳥類鳴叫聲也會因為天氣而改變,天氣越多變,鳥叫就越動聽。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研究員,對北美地區44個種類超過400隻雄性鳥的聲音進行了分析,包括黃鸝鳥、山鳥類、鶯亞科鳥、麻雀、北美紅雀、雀科鳴鳥、山雀以及畫眉等。研究員們對每類鳥都建立了聲音數據集合。

當研究員們將這些數據與環境溫度、降水記錄以及棲居地、經緯度相聯繫後,他們發現一個令人驚訝的分布現象。雄性鳥在溼帶以及乾燥地帶經歷更多季節性的氣候變化後,其鳴叫聲也更加多變。

相關焦點

  • 動物學博士研究發現,鳥叫也有「城鄉差別」
    早前來南京收錄南京地產鳥方言的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餘博士,在近期對於全國各地收集到的鳥類叫聲進行音頻的研究後發現:不僅不同地區的鳥類有著「方言」區別,就是同一城市的鳥類叫聲也有著「城鄉差異」——其中城裡的鳥叫聲更高更尖,而郊區的鳥兒的聲音則更加平緩和低沉。
  • 「鳥記者」楊曉菁:鳥也有方言
    採訪過程中,不善言辭的楊曉菁時不時的給記者播放有關鳥類的影片,鳥叫的音頻文件。她談起鳥時眉飛色舞的表情,如數家珍地說起一種種鳥兒的有趣之處,會讓人突然心生豔羨,對它們的世界產生一種無盡的嚮往。本報記者 周桐如採寫 受訪者供圖走在路上不看人,光看鳥一臺數碼錄音機,一個定向話筒,一架專業望遠鏡和一臺碩大的喇叭,是楊曉菁在野外研究時的基本配備。
  • 鳥也有方言!山那邊的白頭翁到底說了啥?
    相對鳴唱,叫聲短粗、單調,但無論什麼時候,雌雄白頭鵯都會這麼叫。如果對這種鳥不熟悉,很容易會把這種叫聲當成麻雀叫。但當你認識了這種聲音,就可以循著它去找到白頭鵯——找鳥時耳朵常常比眼睛更好用。    十裡不同音,鳥也有方言  鳥叫錄下來可不是為了玩,自然是有課題要做。我們研究的是白頭鵯的方言。
  • 鳥兒並不都在唱同一首歌,它們也有方言
    她是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的生態學家,專門研究一個鮮為人知的科學領域:鳥類方言。雖然有些鳥天生就知道如何歌唱,但許多鳥類需要被成年人學會唱歌--就像人類一樣。這些鳥可以發展地方方言,這意味著它們的歌聲聽起來與它們居住的地方略有不同。想想波士頓和喬治亞的口音,不過是鳥的口音。就像說當地語言可以使人類更容易適應一樣,說當地鳥類方言可以增加鳥找到配偶的機會。
  • 動物也有南腔北調口音 猴子方言差異最接近人類
    此前,有國外研究者聲稱,平時只「嘎嘎」叫的鴨子有它們自己的「方言」。  也就是說,從南昌運送到北京的鴨子,和當地的鴨子是無法溝通的。確實如此嗎?記者查詢資料並通過走訪動物聲音研究者,證實了動物存在方言的事實。
  • 你聽到的鳥叫聲都一樣?新發現,鳥兒們會用不同的方言唱歌約會
    蘿拉·莫爾斯(Laura Molles)對鳥類如此著迷,以至於她只要聽鳥兒的歌就能分辨出某些物種的鳥類在哪裡。她不是現實世界中的Doolittle博士。她是紐西蘭基督城的生態學家,專門研究鮮為人知的科學領域:鳥類方言。雖然有些鳥是天生的,但是天生會唱歌,但許多鳥卻需要像成年人一樣,由成年人來教如何唱歌。
  • 雖寒冬已至,南京情侶園已然變成鳥兒樂園
    圖為太平鳥揚子晚報網12月14日訊(通訊員 武家敏 記者 梅建明)南京的情侶園,不僅是市民賞花觀景的好地方,也成了雪後各種鳥兒在此覓食棲息的好地方。近日,這裡聚集了多種鳥兒,成為不少市民觀鳥的好去處。圖為翠鳥南京野鳥保護協會一位志願者告訴記者,他經常來這裡觀鳥,如今可以看到各類鳥兒,它們飛到情侶園樹林和湖中覓食,引吭高歌,也因此吸引了很多愛鳥市民前來拍攝。
  • 南京舉辦繡眼鳥鳴唱大賽 400鳥兒飆歌賽拳腳
    昨天,南京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繡眼鳥鳴唱大賽,來自南京和周邊城市的400多隻鳥兒參加角逐。經過激烈的比賽,冠軍最後被一隻一口氣能叫50多次,長相也美的繡眼鳥摘得。鳥主人谷俊除了獲得鳥食外,還被獎勵了一輛電動車。當日,比賽現場還設有畫眉、黃騰等鳥類的「武賽」專場。
  • 南京城區常見鳥40多種 - 現代快報
    南林專家告訴你識鳥小竅門  昨天,快報與江蘇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推出了「愛鳥周」專家帶您踏青觀鳥的活動,一天之內報名者就接近百名。今天快報「愛鳥周」活動熱線96060將繼續開通,具體活動時間我們將逐個電話通知。
  • 模擬槍聲 學老鷹叫 南京鐵路驅鳥神器輪番上陣
    在天空中翱翔的,除了鳥,還有飛機。因此,現實版「憤怒的小鳥」,時常在民航領域上演。那麼,「貼地飛行」的高鐵為什麼「怕」鳥呢?    據南京供電段一名接觸網工介紹,當高鐵以300公裡左右的時速行駛時,一隻半斤重的鳥兒撞擊車身,能產生500公斤的破壞力,堪比被子彈擊中,列車被撞後必須立即檢修。而這樣的事故,在高鐵中發生過。
  • 珍稀黑鸛光臨南京引鳥友轟動 全球僅3000隻(圖)
    [提要] 近期一些常年不易見的北方鳥頻頻現身南京,長江溼地陸續發現黑鸛、楔尾伯勞、黑臉琵鷺等罕見鳥種,鳥友組團探尋,更有人拍攝到了一隻罕見黑鸛幼鳥,目前全球僅存3000隻左右,在不少國家已絕跡,這在鳥界引起了一片譁然。
  • 南京市民鳥蛋放窗臺半個月 「曬」出小鳥(圖)
    南京市民鳥蛋放窗臺半個月 「曬」出小鳥(圖) 在南京高淳,一市民在網上貼出照片,稱自己放在窗臺的鳥蛋竟然自己孵化了,小鳥破殼而出;在河南鄭州,也有媒體報導,當地小區一位市民從老家帶來的旺雞蛋,竟然孵出了小雞!  雞蛋、鳥蛋究竟能不能在自然條件下孵化,這事靠譜嗎?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七旬老人模仿20多種鳥叫,人和鳥兒都被「騙」了
    「咕咕,咕咕…...」11月13日下午,解放碑民權路上,突然傳來清脆的鳥叫聲。路人紛紛抬頭望向路旁行道樹,尋找叫聲出自什麼鳥兒,卻一無所獲。人群中一位老人不動聲色,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路邊賣報紙的大爺捂著嘴笑道,「哎呀,你看,又有好多人被你騙了!」
  • 瀘州:半夜鳥兒叫居民睡不著 原是夜鷹在求偶
    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和家人去年入住世紀港灣小區,當年春天也曾聽到同樣的鳥叫聲在夜間響起,不過當時叫聲比較小,不影響睡眠。今年鳥叫聲突然變大,且聲音斷斷續續從不同方向傳來,讓他和家人不堪其擾。陳先生和家人想知道能否採取某種措施,讓這些鳥兒不在夜間擾民,為此,他特意用手機錄了一段鳥叫聲,希望得到專業人士的幫助。
  • 南京秦淮河邊,各類鳥兒捉魚忙
    揚子晚報網8月6日訊(記者 梅建明 通訊員 武家敏)8月6日上午,在在南京鼓樓區秦淮河的水面上,附近不少市民看到,一群群鷺鳥和老鷹忙著捉魚、嬉戲和飛舞。據介紹,自夏季以來,就有一群鷺鳥開始在秦淮河岸邊棲居,並時常在河裡捕魚。圖為河邊的鳥兒捕魚。
  • 一年四季,南京這些地方可觀珍稀鳥
    在此,揚子晚報記者為你搜羅了一年四季之中,南京一些有不少珍稀鳥類停留的地段,成為城市裡的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告訴你——南京常年可看到珍稀鳥。   南京的十二月份,戀戀不捨留住了南京越冬的珍稀鳥兒,主要有紫金山鴛鴦、六合鳳頭鷉、鳳頭麥雞、浦口橋林白琵鷺、濱江溼地大雁、綠水灣赤麻鴨、石臼湖白天鵝。
  • 中國最小的鳥現身南京植物園
    今天立春,在南京紫金山植物園裡,數十隻體型虎頭虎腦小巧可愛,體型約桌球大小的小山雀光臨臘梅花樹林中,
  • 農村市場鳥兒價格便宜,很多是常見菜鳥:養這鳥有什麼用
    2019年6月,攝影師來到皖北城市郊外的一個農村狗市上,發現這裡雖然名義上叫狗市,但其實就是一個雜貨市場。除了狗兒之外,幾乎所有的小商品在這裡都能買得到,比如萬能膠、寵物身上帶的銅鈴、痒痒耙等,各種小商品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給。
  • 漳州碧湖有個鳥的樂園,這鳥叫什麼?感謝設計這麼一個人工島
    漳州城市建設綠化越來越好了,越來越容易看到鳥兒。家裡的陽臺上,就常常有小鳥飛來唱歌。漳州的樹林多綠化率高,江河水質變好,環境越來越好。白令絲圖中的鳥兒,漳州本地人叫它是&34;,其實與廈門(鷺島)所稱的&34;是一樣,老廈門人也應該叫它白令絲
  • 鳥!你可能不相信南京竟有300多種
    南京各中小學將開展愛鳥主題課堂巡講,鼓勵青少年走進大自然,了解生活在我們身邊的鳥類。南京有野生鳥類300多種江蘇省觀鳥會專家庫克介紹,根據他們的長期觀察,南京一共有野生鳥類約300種。城市中有很多鳥兒,我們經常看到,卻不能叫出名字或是不了解它們的特點,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城市中常見的鳥,便於大家了解這些城市中的精靈,父母可以教給孩子哦!麻雀麻雀又名家雀、琉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