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發現!德國生物信息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新弱點

2021-01-19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李山

近日,德國的生物信息學家通過計算機模型識別出人體中一種對新冠病毒繁殖至關重要的酶,如果抑制這種酶,病毒就會停止繁殖而不影響宿主細胞。該研究有助於找到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新方法。

除了疫苗,尋找有效的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藥物也是戰勝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現在,來自德國感染研究中心和蒂賓根大學的德爾格博士及其團隊通過一種新穎的方法發現了新冠病毒的一個弱點,可以用來開發針對性的藥物。生物信息學家使用計算機模型識別出了一種對病毒至關重要的人類酶。德爾格博士說:「如果我們關閉這種酶——鳥苷酸激酶1(GK1),病毒就會停止繁殖而不會影響宿主細胞。」

德爾格領導的研究團隊從2020年1月就開始進行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他同時還是蒂賓根大學的青年教授,負責基於計算機的系統生物學研究,重點是優化生物技術過程和分子水平上疾病的發展和進程。他們成功開發出帶有新冠病毒和人類肺泡巨噬細胞的集成計算機模型。巨噬細胞主要負責防禦肺泡中的異物,德爾格說:「(此前)關於這些巨噬細胞已經有一個複雜的計算機模型,為了研究新冠病毒我們進一步進行了開發。」

模型的起點是病毒已經滲透進入宿主(即模型中的人類肺泡巨噬細胞),並且已經對其進行重新編程。假如病毒想要產生新的病毒顆粒並傳播,那麼它必須使用來自宿主的材料並迫使宿主細胞產生新的病毒成分。德爾格說:「病毒在宿主中使用的生化反應已經被整合到了模型中。我們首先分析病毒的成分,然後計算出產生病毒顆粒所需的材料,並查看病毒感染期間宿主細胞中的生化反應如何發生變化。」

在所謂的流量平衡分析中,科學家們系統地測試了在受感染的細胞中與未受感染的細胞中哪些生化反應發生的情況不同。通過這些反應,他們可以開始進一步的實驗。通過專門關閉選定的反應,他們追蹤了對病毒特別重要的過程。例如,在鳥苷酸激酶1關閉時可完全阻止病毒繁殖。在肺泡巨噬細胞中這種酶在核糖核酸(RNA)構件的代謝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對新冠病毒RNA的構成也起著決定性作用。

德爾格解釋說:「沒有GK1病毒就無法複製,但是人類細胞卻可以切換到其他生化代謝途徑。」如果想用活性成分抑制酶而又不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副作用,這是重要的先決條件。目前,德爾格團隊正與弗勞恩霍夫分子生物學和應用生態學研究所的伯哈德·艾林格爾博士合作,測試抑制劑對新冠病毒的有效性。一些酶的抑制劑是已知的,位於漢堡的弗勞恩霍夫研究所有一個完整的庫,包含5600多種活性物質,最關鍵的是所有這些物質都已被批准可以安全地用於人體。

即便如此,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找到合適的活性成分之後,還必須進行嚴格的試驗。先在動物中,然後在人體中。因為只有這樣,人們才可以完整地掌握活性成分和免疫系統之間產生的相互作用。專家們預計,如果一切順利,這種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在經過臨床試驗後,最早可能會在2021年年底獲批。艾林格爾解釋說:「也許我們不能百分百抗擊這種病毒,而只會阻止90%或85%的病毒繁殖。但只要為免疫系統贏得足夠的時間,結果就顯而易見。此外,值得期待的還有,這種針對病毒的基本方法能夠適用於新冠病毒的所有突變。」

編輯:張爽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從科學努力到科學弱點,科學如何戰勝新冠病毒?
    文/陳根2020註定會因新冠疫情而被載入史冊。疫情的大流行成為影響全球經濟走勢、國際政治等最重要的變量,讓社會的不確定性有增無減。不同的問題在各個領域不斷地湧現出來,從教育到醫療,乃至社會意識形態均面臨大考。同時,疫情作為一個醫學事件,也引發了現代科學史上最大的轉折點。
  • 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近親|新冠病毒|蝙蝠|柬埔寨|-健康界
    與曾在本世紀初引發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疫情的冠狀病毒類似,新冠病毒可能同樣源於菊頭蝠屬蝙蝠,但同時也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在感染人類之前可能寄宿在另一種動物體內。報導稱,尋找與新冠病毒相似的其他冠狀病毒有助於解開謎團,幫助我們理解新冠病毒是如何完成從蝙蝠到人類的跳躍,從而引發當前疫情的。有病毒學家告訴《自然·新聞與評論》記者,他們已經在柬埔寨發現了這樣的冠狀病毒。
  • 美國首次在養殖貂體內發現新冠病毒
    > (圖源:美聯社)海外網8月18日電 當地時間17日,美國農業部宣布,在猶他州的兩個大型貂養殖場中發現5隻貂體內有新冠病毒,這是美國國內首次有水貂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據美國ABC新聞報導,美國農業部報告說,工作人員在接到農場報告近期貂死亡率異常高后開始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這兩家貂養殖場此前有工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農業部稱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類可以在密切接觸時將新冠病毒傳染給動物,但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動物可以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農業部官員目前正在調查新冠病毒是如何傳播到了這兩家養殖場。報導指出,農業部已經隔離了這兩家貂養殖場。
  • 中國科學家發現:貓對新冠病毒高度易感
    自3月4日香港確診患者的寵物狗確認感染新冠病毒後,關於新冠病毒是否能夠感染寵物、是否能從寵物感染到人的討論不絕於耳。如今,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新冠病毒在狗、豬、雞和鴨中複製能力微弱,但在雪貂和貓中可以有效複製。
  • 英國專家再宣一壞消息:新冠變種病毒一新發現,所有疫苗或失效
    在南非和英國先後發現變異新冠病毒傳播後紛紛向世界預警,目前針對變異病毒的研究還在進一步深入,而日前有外媒報導,英國科學家擔心病毒會出現新的變化,並導致疫苗失效。目前新冠疫苗正開始接種,而病毒還沒有和疫苗展開正面的交鋒,但人們對於病毒「免疫逃逸」的擔心已經很嚴重了,這主要還是源於病毒的變異速度加快。
  • 女子體內發現18種變異新冠病毒!!
    女子體內發現18種變異新冠病毒!!  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  以下文章來源於網際網路熱點 ,作者王晶華    今天,俄羅斯突然宣布:在一名47歲的女子體內發現了18種變異新冠病毒,部分變種與英國出現的新型變異病毒相同,還有2種同丹麥水貂所攜帶的變異新冠病毒相吻合。  俄羅斯專家對此認為,這表明「新冠病毒在一個生物體內長期存在,即會導致大量突變的出現」。
  • 新發現新冠病毒可傳貓、不傳狗
    當很多人矚目蝙蝠、穿山甲的時候,最新研究發現,病毒在狗,豬,雞,鴨中複製能力微弱,但在雪貂和貓中,具有有效的複製能力。這些結果有很大的意義,首先什麼是中間宿主成為更複雜的問題;其次,如果更多研究能夠驗證新冠病毒確實可以感染貓等家養動物,那麼不吃野生動物就不一定能避免新冠病毒產生。
  •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發現:貓比狗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發現:貓比狗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在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貓有較大概率感染新冠病毒,而狗則比較難感染。哪些動物最適合作為實驗模型來評估新冠藥物及疫苗對人體的療效,仍是一大難題。科研人員在實驗中將新冠病毒通過動物鼻腔接種,發現貓和雪貂更容易感染,幼貓的感染情況比較嚴重。
  • 變異新冠病毒貂傳人有多嚴重?丹麥共發現5種貂類變異新冠病毒,網友...
    虎撲11月15日訊 近日,有研究顯示,丹麥共發現5種貂類變異新冠病毒。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丹麥變異新冠病毒貂傳人#有多嚴重?】6月至今,丹麥已發現214人感染與貂養殖場有關的新冠病毒,其中12人感染了「獨特的」變異病毒。
  • 德國:感染新冠病毒或影響胰腺功能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代謝》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病例研究,德國基爾市一名19歲的男性患者在確診為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並康復後,被診斷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雖然這份報告並沒有確立新冠肺炎與糖尿病之間的因果關係,但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會對人類控制血糖水平的器官——胰腺的功能產生負面影響。新冠病毒通過結合ACE2糖蛋白進入人體細胞,ACE2糖蛋白也存在於人胰腺β細胞上。胰腺β細胞在胰島素的生成中起著關鍵作用,而ACE2被認為對β細胞功能很重要。
  • 丹麥在養殖貂體內發現新冠病毒!出現症狀的貂死亡,怎麼傳染的?
    丹麥獸醫和食品管理局17日發表新聞公報說,上周末在一家貂養殖場對34隻貂採樣檢測後發現,貂體內有新冠病毒。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公報說,這家貂養殖場在北日德蘭島。因一名與養殖場有關聯的人員近期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獸醫和食品管理局對貂群也進行了採樣檢測。
  • 清華大學又有新發現!從蝙蝠上面發現新冠病毒的抑制劑!
    蝙蝠具有很強的飛行能力,同時也是多種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夠攜帶數十種病毒,自身幾乎不受感染。因為蝙蝠的「百毒不侵」,它為什麼能夠攜帶數十種病毒,但是自己卻一點沒有影響?這是醫護人員一直在探究的問題,如果在這上面取得進展,我想會推進我國的病毒防治技術。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或對胰腺功能產生負面影響
    參考消息網9月3日報導 埃菲社馬德裡9月2日發表了題為《一病例顯示,新冠病毒可能會對胰腺產生負面影響》的報導,根據《自然·新陳代謝》雜誌當地時間周三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所述的一名患者的情況,SARS-Cov-2病毒感染可能會對胰腺的功能產生負面影響。胰腺是控制血糖水平的器官。
  • 法國首次發現養殖水貂感染新冠病毒
    法國政府22日發表新聞公報表示,該國西北部厄爾-羅亞爾省一個養殖場發現水貂感染新冠病毒,這是法國首次發現此類情況。法國國家食品、環境及勞動衛生署於11月中旬進行的調查發現,厄爾-羅亞爾省的一家水貂養殖場的水貂感染了新冠病毒。法國政府隨即要求撲殺該養殖場內的一千多隻水貂,並銷毀相關動物製品。 法國共有4家水貂養殖場。另外3家養殖場中,已經有一家對水貂進行了病毒檢測,未發現新冠病毒。相關部門正在對剩餘兩家水貂養殖場進行檢測,如果發現有水貂感染病毒,將採取和第一家養殖場相同的措施。
  • 新冠病毒到底來自哪裡?科學家發現一種動物或是傳播者
    不過,任何病毒都無法單獨存在,它們需要寄生在生物身上。也就是說,在人類感染新冠病毒之前,已經有其他生物感染了這種病毒,它們再跨物種傳染給人類。 目前,科研人員的一大研究方向是進行病毒溯源,尋找新冠病毒的根源。 冠狀病毒從動物傳染給人類已經有其他先例,例如,在2003年爆發的SARS冠狀病毒,在2012年爆發的MERS冠狀病毒。
  • 丹麥變異新冠病毒「貂傳人」:已發現5種變異
    據世衛組織消息,6月至今丹麥已發現超過200人感染與貂養殖場有關的新冠病毒,其中10餘名患者感染了一種「獨特的」變異新冠病毒,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可能在養殖水貂體內發生變異,又回傳給人類。
  • 比利時首例寵物貓咪確診新冠病毒,貓咪也能感染新冠病毒嗎?
    2020年3月27日,據比利時官員稱,位於比利時列日市的一位市民確診新冠肺炎後,發現其家中貓咪新冠病毒檢測結果也呈陽性。而據彭博社報導,4月6日,美國首例出現動物感染,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的一隻四歲老虎,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對此,世衛組織表示尚無證據表明貓、狗等寵物會把病毒傳染給人。
  • 檢測病毒新手段!德國軍犬助陣,嗅出新冠患者的準確率高達94%
    根據德國漢諾瓦獸醫大學的一份報告,一組研究人員聲稱,德國軍犬訓練後可以識別新冠肺炎感染者。這項突破有望極大地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 這項由德國武裝部隊、漢諾瓦醫學院和漢堡-埃彭多夫大學醫學中心聯合進行的試點項目,通過對德國武裝部隊的8隻狗實施針對性的訓練,讓這些狗從1000多名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唾液中嗅出新冠患者。
  • 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易感染貓和雪貂 對狗豬等感染性微弱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華盛頓4月9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科學》雜誌8日發表的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容易感染貓和雪貂,而對狗、豬、雞、鴨等感染性微弱。目前,對於新冠病毒起源以及中間宿主等還沒有定論,哪種動物最適合作為實驗模型來評估新冠藥物和疫苗對人體的功效仍是一大難題。在這一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研究了不同動物對新冠病毒的敏感性,包括貓、狗、豬、雞、鴨等家畜。 研究選取了兩個病毒株:F13-E和CTan-H。
  • 新冠病毒起源於印度?《柳葉刀》發現新線索
    終於還中國一個清白自從疫情在全球爆發以後,有關於新冠病毒出現時間就被不斷地向前推,然而始終沒有一個相當權威跟嚴謹的完整論文在證明相關的事情,近段時間以來也有著許多相關的醫院專家給出了自己的推斷,都表示中國不是新冠肺炎病毒最開始出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