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或對胰腺功能產生負面影響

2020-11-24 手機鳳凰網

參考消息網9月3日報導 埃菲社馬德裡9月2日發表了題為《一病例顯示,新冠病毒可能會對胰腺產生負面影響》的報導,根據《自然·新陳代謝》雜誌當地時間周三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所述的一名患者的情況,SARS-Cov-2病毒感染可能會對胰腺的功能產生負面影響。胰腺是控制血糖水平的器官。相關內容摘編如下:

由德國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的這項研究,記錄了一名19歲男性病例的情況。該男子從Covid-19中康復後被診斷出患有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該論文稱,該研究並非在新冠肺炎與糖尿病之間建立任何因果關係,但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會對胰腺功能產生負面影響」。

SARS-CoV-2通過與糖蛋白ACE2結合而進入人體細胞。ACE2也存在於人體的胰島β細胞中。

胰島β細胞在胰島素的產生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目前通過研究已知,ACE2對胰島β細胞的功能非常重要。

《自然·新陳代謝》雜誌補充說,最近發表的幾項研究表明Covid-19與糖尿病之間存在「可能的聯繫」,但目前掌握的數據「還不足以支持該疾病會直接導致人類罹患糖尿病的說法」。

由馬蒂亞斯·洛德領導的這項研究分析了一名年輕男性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案例。他因身體機能衰竭、過度口渴、尿頻而被送入醫院急診室,並在幾周內體重減輕了12公斤。

血液分析顯示,除糖尿病的其他特徵外,這名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儘管該患者沒有高風險的人類白細胞抗原基因型。

然而,他的基因型與1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患病風險略有升高有關。

分析表明,他在入院前的5至7周內感染了SARS-CoV-2病毒。當時他的父母剛從澳大利亞回國並出現了Covid-19的典型症狀。

研究論文作者得出的結論是,「這並不能表明Covid-19導致該患者罹患糖尿病」,也不能排除他可能患有罕見的隱匿性1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可能性。

但是,他們認為,「SARS-CoV-2感染可能通過病毒對胰島β細胞的直接作用而對胰腺功能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確定感染與糖尿病之間的可能聯繫。(編譯/田策)

資料圖片:工作人員8月8日在德國科隆-波恩機場對入境旅客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歐洲新聞圖片社)

相關焦點

  • 德國:感染新冠病毒或影響胰腺功能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代謝》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病例研究,德國基爾市一名19歲的男性患者在確診為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並康復後,被診斷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雖然這份報告並沒有確立新冠肺炎與糖尿病之間的因果關係,但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會對人類控制血糖水平的器官——胰腺的功能產生負面影響。新冠病毒通過結合ACE2糖蛋白進入人體細胞,ACE2糖蛋白也存在於人胰腺β細胞上。胰腺β細胞在胰島素的生成中起著關鍵作用,而ACE2被認為對β細胞功能很重要。
  • 新冠病毒研究迎來重大進展!最新發現新冠疫苗或不引發ADE效應
    有關新冠疫苗可能會引發ADE效應的問題,一直都是公眾關注的焦點。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即便直接把在體外有很強ADE作用的抗體打進小鼠和猴子體內,也基本不發生感染增強作用。這為國內正在全面接種的新冠滅活疫苗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個有力證據。
  • 新研究發現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倫敦7月13日電 英國研究人員13日在學術期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發表論文說,實驗室研究顯示,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有望用於開發新冠治療方法。大羊駝等一些駱駝科動物體內會天然產生大量結構簡單的小型抗體,這類抗體可用於製備更微小的納米抗體。納米抗體不僅分子量小,還非常穩定,常被應用於藥物開發、臨床診斷等領域。
  • 中國科學家發現:貓對新冠病毒高度易感
    自3月4日香港確診患者的寵物狗確認感染新冠病毒後,關於新冠病毒是否能夠感染寵物、是否能從寵物感染到人的討論不絕於耳。如今,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新冠病毒在狗、豬、雞和鴨中複製能力微弱,但在雪貂和貓中可以有效複製。
  • 重要發現!德國生物信息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新弱點
    科技日報記者 李山近日,德國的生物信息學家通過計算機模型識別出人體中一種對新冠病毒繁殖至關重要的酶,如果抑制這種酶,病毒就會停止繁殖而不影響宿主細胞。該研究有助於找到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新方法。除了疫苗,尋找有效的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藥物也是戰勝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 新的研究發現,狗狗可能不會傳播新冠病毒,但貓可以
    研究人員發現,狗和貓都能被引起人類新冠的病毒感染,但在研究觀察的10隻動物中,沒有一隻出現咳嗽、打噴嚏或發燒等臨床症狀。並且,狗似乎不會傳播病毒,但感染了冠狀病毒的貓會傳播。隨後的實驗顯示,被感染的貓可以將病毒傳染給住在同一房間的其他健康貓,貓在感染後會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儘管家畜很少被用作實驗動物,但貓的免疫反應可能使它們成為獸醫疫苗研究的候選對象。
  •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發現:貓比狗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發現:貓比狗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在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貓有較大概率感染新冠病毒,而狗則比較難感染。哪些動物最適合作為實驗模型來評估新冠藥物及疫苗對人體的療效,仍是一大難題。科研人員在實驗中將新冠病毒通過動物鼻腔接種,發現貓和雪貂更容易感染,幼貓的感染情況比較嚴重。
  • 新發現新冠病毒可傳貓、不傳狗
    當很多人矚目蝙蝠、穿山甲的時候,最新研究發現,病毒在狗,豬,雞,鴨中複製能力微弱,但在雪貂和貓中,具有有效的複製能力。這些結果有很大的意義,首先什麼是中間宿主成為更複雜的問題;其次,如果更多研究能夠驗證新冠病毒確實可以感染貓等家養動物,那麼不吃野生動物就不一定能避免新冠病毒產生。
  • 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近親|新冠病毒|蝙蝠|柬埔寨|-健康界
    研究項目負責人、金邊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學家韋斯納·東說:「我們就在找這個,然後找到了。既讓人興奮,又出乎意料。」據介紹,這項研究仍在進行當中,研究成果尚未發表在科學刊物上。韋斯納·東的研究團隊在捕獲於2010年並被冷凍保存的兩隻扁顱菊頭蝠體內發現了一種冠狀病毒。為確認這種病毒與新冠病毒的關係,科研人員重點研究了病毒基因組的一個片段。
  • 人類能對新冠病毒終身免疫嗎?
    近日,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研究發現,新冠病毒(COVID-19)基因序列已發生改變,並於6月在日本境內擴散。疫情之初,西方國家打出「全民免疫」的口號,旨在誘導人體對新冠病毒產生免疫功能。如今,群體免疫策略已被證實徹底失敗,而新冠疫苗研發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有些疾病,人類一經感染治癒或注射疫苗後就能終身免疫。
  • 清華大學又有新發現!從蝙蝠上面發現新冠病毒的抑制劑!
    蝙蝠具有很強的飛行能力,同時也是多種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夠攜帶數十種病毒,自身幾乎不受感染。因為蝙蝠的「百毒不侵」,它為什麼能夠攜帶數十種病毒,但是自己卻一點沒有影響?這是醫護人員一直在探究的問題,如果在這上面取得進展,我想會推進我國的病毒防治技術。
  • 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易感染貓和雪貂 對狗豬等感染性微弱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華盛頓4月9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科學》雜誌8日發表的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容易感染貓和雪貂,而對狗、豬、雞、鴨等感染性微弱。目前,對於新冠病毒起源以及中間宿主等還沒有定論,哪種動物最適合作為實驗模型來評估新冠藥物和疫苗對人體的功效仍是一大難題。在這一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研究了不同動物對新冠病毒的敏感性,包括貓、狗、豬、雞、鴨等家畜。 研究選取了兩個病毒株:F13-E和CTan-H。
  • 南非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是否更危險?BBC這樣說
    中新網1月6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6日報導,近期,在南非發現的一種新的變異新冠病毒毒株,已傳播到包括英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專家們正在緊急研究,希望了解這一變異毒株帶來的風險。對此,BBC刊文梳理了有關這種變異新冠病毒的六個關鍵問題。資料圖:當地時間2020年7月22日,南非約翰尼斯堡,顧客在一家藥店內選購消毒用品和口罩等防疫用品。
  • 日本一研究團隊:茶水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
    【環球時報記者 西山】日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宣布,市面上銷售的瓶裝茶和茶包等茶類產品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達到「滅活」新冠病毒的「神奇」效果。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研究人員在實驗中使用了約10種產品,包括市面上銷售的瓶裝綠茶、紅茶茶包、還有奈良本地產的「大和茶」茶包等,然後將裝有新冠病毒的液體倒入這些茶中,並按時觀察病毒含量。研究結果發現,最能有效「消滅」新冠病毒的是衝泡出來的紅茶,茶水裡的病毒能在1分鐘內減少99%,10分鐘後減少99.99%。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一項新研究發現:武漢有貓群感染新冠
    只貓中,15隻貓的血清樣本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呈陽性 一項新研究發現,貓能夠在自然狀態下感染新冠病毒並產生抗體。 4月3日,來自華中農業大學、中科院武漢病毒學研究所的研究者在預印本平臺bioRix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從武漢的貓群中收集了一組血清樣本,發現疫情暴發後取樣的102隻貓中,15隻貓(佔比14.7%)的血清樣本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RBD)呈陽性,有11隻貓(佔比10.8%)的血清具有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 石正麗等人新研究:武漢的貓群感染了新冠病毒,可能由人傳播
    他們通過貓血清調查發現:武漢地區新冠疫情暴發後採集的102隻貓的血清ELISA檢測顯示,來自15隻貓(14.7%)的血清對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域(RBD)呈陽性。在陽性樣品中,有11份具有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其中主人為新冠患者的3隻貓的中和滴度最高,這表明高中和滴度可能是由於貓與新冠患者之間的緊密接觸所致。
  • 研究:雪貂和貓對新冠病毒易感 可發生"貓際傳播"
    然而,除該項研究之外,此前的4月3日,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動物醫學院教授、農業部獸用診斷製劑創製重點實驗室主任金梅林院士,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高致病性病原生物學與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石正麗研究員帶領的團隊也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通過貓血清調查發現:武漢地區新冠疫情暴發後採集的102隻貓的血清ELISA檢測顯示,來自15隻貓(
  • 大羊駝體內抗體能中和新冠病毒?最新研究讓人大跌眼鏡......
    研究顯示,羊駝可產生消滅新冠病毒的抗體新冠病毒目前在全球已肆虐大半年了,雖然部分國家在疫情防控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面對強大的敵人在這種情況下,羊駝向人類拋出了橄欖枝,消息令人振奮:學術期刊《細胞》5月5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發現,羊駝身上可產生對抗新冠病毒的抗體,羊駝血或是治療新冠肺炎的關鍵;而7月13日,《自然》子刊上又一項研究顯示,大羊駝體內的兩種納米抗體或能起到預防病毒感染的作用。
  • 女子體內發現18種變異新冠病毒!!
    目前,該女子體內出現的18種變異新冠病毒,一部分同此前觀察到的免疫功能弱的患者的突變病毒相同,一部分同英國出現的新型變異病毒相同。  此外,還有2種突變病毒與丹麥水貂所攜帶的變異新冠病毒相吻合。  世界頂級生物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