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歐洲大陸上,哪一個國家是最有戰鬥力的,很多人都會想到地域龐大的羅馬帝國。在其最強盛的時候,羅馬帝國的士兵也是亞歐大陸上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攻城掠地、擴大疆域就是這支部隊最好的證明。
如此龐大的部隊,麾下士兵的日常生活也是讓後人所津津樂道,尤其是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羅馬貴族和軍官們奢侈的生活場景,尤其是宴會上琳琅滿目的食物讓人目不暇接。可普通的羅馬士兵一般都吃些什麼呢?他們是否也能吃到一些優質的食物呢,今天的文章裡,我們就好好地探討一下。
一、好東西都是搶出來的
首先要說一下,本文提到的"羅馬帝國",僅僅單一指沒分裂前的羅馬帝國,後期的東西羅馬不算在該範疇之內。根據現有查到的資料顯示,當時的羅馬軍隊裡面,士兵的夥食配比要求很簡單,主要是"主食7成,非主食3成"。
這裡面的"主食"主要是指各類可食用穀物,如小麥、大麥、燕麥等等,一般來說會被磨成麵粉製成餅乾或者麵團;至於"非主食",就是現在所說的一系列副食品,如蔬菜、肉類、奶製品、酒類、調味品等等,其豐盛程度根據部隊所駐紮地域的環境和自然資源有關。像內陸地區的士兵,吃的肉類主要是牛羊肉,而海邊的部隊就是魚肉。
在行軍打仗時,普通士兵一天只吃兩頓飯。其中的早飯只是為了填飽肚子,食物的豐儉與否完全取決於軍官的態度;只有晚飯的時候,夥食才能稍微豐富一點。如果是在開戰前一天,那麼晚上還能有充足的副食品供士兵來享用,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士兵的士氣,有利於戰爭的實施與開展。
如果戰鬥期間和行軍途中,士兵肚子餓了怎麼辦?羅馬軍團的軍官早就做好了應對——製作簡易的奶酪來充飢。相比於不易保存的鮮奶,製成可長久存放的奶酪是最好的辦法,加上其重量較輕且攜帶方便,奶酪也是羅馬軍隊後勤儲備最多的食物之一,士兵餓了吃上幾口奶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大軍抵達一處新的地點後,指揮官第一件事就是讓手下人籌集食物和水。對於工作分工,羅馬人也是相當重視:負責收集水的隊伍會立刻前往該地去灌滿大軍所需的生活用水;而負責採集柴火的士兵,會在附近收集一切可以用的木柴,極端情況下還會去拆百姓的房子;還有一些人,他們會在指揮官的要求下,尋找肉類來源。
如果在戰鬥激烈的時候,羅馬士兵就會露出他們的另一面——派人去附近村莊和城鎮"索要"糧食,方式一般是低價購買或者強行去搶;對於副食品的來源,羅馬人也會依樣畫葫蘆。所以說當時的百姓面對這樣一群"熱血男兒",除了活命保平安,幾乎沒有別的什麼法子。
甚至在幾千年後的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和軸心國部隊在遇到軍糧短缺的問題時,也出現過強行掠奪和公然搶劫的違法行為。這一點與古代的軍隊可以說毫無二致,畢竟吃飽肚子才能奮勇殺敵,什麼都不如活命要緊;在戰鬥不算要緊時,沿途的居民還可以為士兵提供肉類、奶酪、橄欖油、酒類等副食,有的時候一些小商販也能藉此機會大賺一筆,伺機兜售一些美味的食物給飢腸轆轆的士兵。
二、簡樸的古羅馬軍糧
在那個食物匱乏的年代,古羅馬軍團也存在過現代軍隊的軍糧配給制度。不過從數量上、品種上、味道上跟現代相比都有很大的區別,將領們希望這些食物保證手下的士兵能夠不餓著肚子進行作戰,但也防止手下人吃完部隊的所有糧食。在那個沒有空運及鐵路的年代,一支軍隊能帶多少糧草基本等於一共有多少糧草。
一般來說,士兵們會收到一份夠自己食用的成捆小麥,之後戰友們還要一同處理這些小麥,最後決定這些麥粒該如何製成口糧來食用。一般來說,使用麥粒、橄欖油、水、鹽和動物油脂製成的粥最受歡迎(一般偏幹),另外可以長久保存的麵包也是士兵們的最愛。
跟現在菜餚種類豐富、口味多樣的戰地美食不同,當時的羅馬軍隊夥食十分單一且枯燥。對於一些想吃小灶和自製美食的傢伙來說,結局除了被戰友一通胖揍之外,還有可能受到軍法的嚴厲懲處,為此掉腦袋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所以說在當時的羅馬軍隊裡,在特別的刺頭也得乖乖地吃軍隊夥夫統一製作、按時製作的軍隊夥食,一切人都概莫能外。
行軍打仗途中,古羅馬士兵最為常見的就是各種燻肉、肉乾和硬的要死的餅乾,原因很簡單:可以長期存放,堅硬耐嚼,飽腹感極強。最為常見的就是"Coppiette"(下圖),一種用鹽調味的煙燻鹹肉幹。製作方法也是非常簡單:將牛羊等牲畜的小腿肉切下來,用工具或者徒手撕成肉條,之後再加入鹽和香辛料進行燻制而成,跟現在的牛肉乾一模一樣。
另外一種肉類來源是睡鼠羅馬人最愛的睡鼠肉,除了飼養的版本是新鮮的,其餘時候的睡鼠肉也都會製成肉乾來食用。如果是吃新鮮的,那麼將睡鼠去掉內臟後,在肚子裡加上果仁和水果,之後放在爐子上烘烤而成,味道鮮嫩多汁、表皮酥脆,是士兵們最喜愛的食物之一。
對於大多數羅馬士兵來說,最為常見的主食非"軍團餅乾"莫屬。這是一種用麵粉、鹽和動物油製作的麵包經二次烘烤而成的餅乾,口感極為堅硬但非常易於保存,其製作工藝因為年代久遠已不可考。但一般來說跟現在的餅乾製作工藝異曲同工,只是方法有點簡陋。
直接吃這種餅乾,對於年輕士兵還勉強湊合,一些上了年紀的士兵要是直接吃,非把牙齒崩掉了不可。根據一份留下來的資料顯示,吃"軍團餅乾"的正確方式應該先蘸點果醋汁和肉醬,使其變軟後再大快朵頤,即使這樣估計也很少有人會去吃。
此外鹽和橄欖油也是羅馬軍隊的重要物資,除了能醃製肉類,關鍵時刻還能當藥品來用,比如羅馬人將鹽、蜂蜜和水混在一起當消炎藥來用,有時候鹽還能去掉粘在腿上的螞蟥……總之,羅馬人把一切能利用的食物全都物盡其用,目的就是在戰鬥途中還能保證士兵的士氣不受影響。
結語
從古羅馬軍糧可以看出,耐保存和可食用是作為軍糧最大的特徵。之後的漫長歲月裡,世界各國軍糧也都依賴這一原則進行加工和裝備,或許味道上要比新鮮食物要差上許多,但在營養方面還是可以保證的。還是那句話,戰場上活命比什麼都管用,比吃好每一餐飯還要重要。
參考資料
1.《古羅馬軍事史》
2.《軍糧發展史:古代歐洲篇》
3.《古羅馬士兵一天都吃啥》
4.《羅馬帝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