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軍隊吃什麼:幾乎沒有肉 常殺人做肉乾

2021-01-09 網易軍事

漢族遠祖四處放牧 田獵為食物

皇帝不差餓兵,軍無糧則散,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國有諸多關於軍糧重要性的警句。無論何時何地,士兵只有吃好睡好,才有能力穿戴沉重的裝備行軍作戰。中國雖然是烹飪大國,但那些花樣繁多的菜餚都是富裕及貴族家庭的專利,普通士兵是享受不到的,軍營裡的夥食就是2個字「單調」。現在我們來說說那些乏味的軍營飲食。

中國漢族的遠祖是半遊牧半漁獵民族,但是自從他們從甘肅青海進入中原內地後,人口逐漸增多,開始發展出原始農業。

在商朝田獵是軍糧的一個主要來源。商代田獵規模很大,一次出動上千人可獲得數百頭野獸動物。甲骨文就記載一次田獵,商人就獲得451隻鹿。到周朝田獵規模更大,周武王曾一次獵殺上萬頭野生動物。正因為此,商周王朝才能不斷開疆拓土,逐漸將國土擴大到陝西,河南,山西,河北,山東,安徽等諸多省份。

經過夏商周時期半農半牧生活後,到戰國以後漢族正式成為一個農耕民族,五穀雜糧和一些品質不多的蔬菜成為老百姓,也是軍隊的主要飲食。

餓著肚子或者營養不良的士兵是無法披甲作戰的。

宋朝以前中國飲食吃稠菜粥最多

中國古代軍隊飲食總體來說是簡陋,粗糙,僅僅是果腹水平。八路軍-解放軍一直自稱是小米加步槍,這是有歷史來源的。粟,通常稱為谷,谷去殼後稱為小米。中國古代軍隊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小米加刀矛的水平。秦朝富有,積粟如丘山,富天下10倍。秦律才敢於記載秦國境內到處都有萬石一積的糧倉,甚至鹹陽的糧倉儲存有10萬石糧食。正在是這樣強大的後勤補給,秦軍才能以數十萬披甲南徵北戰,統一天下。

最早的軍糧做法實際是煮粥,宋朝以前,一般炊具都是陶器,極少有鐵鍋。陶器最適合煮粥,而不適合炒菜。夏商周三代都是煮小米粥,而是還是菜粥。需要在粥裡加入各種野菜,野果,豆類甚至是放入肉類的肉粥。軍隊一到飯點,就架起鐵鍋熬菜粥喝。只是那時的粥非常稠,稱之為厚。

小米做為軍糧從上古時代一直持續到唐朝。主要原因是,當時中國政治和軍事中心都在北方,特別是西北地區。其次是,小米非常容易保存,唐朝文獻說,小米可保存9年,而大米只能5年。實際上小米可以保存更長時間,隋朝滅亡20年後,留在長安的存糧還可以食用。

古代以及近代,農業技術落後,產量很低。

唐朝以前軍糧吃小米 1兵1天1鬥

漫長的保質期,是軍糧所最看重的方面,口感是古代軍隊所最不重視。保質期長的食品,也非常適合古代交通非常落後的情況。古代運輸困難,為避免浪費,國家推出諸多政策。例如隋朝規定,盜邊糧1升以上,斬首,籍沒其家。士兵遺棄米粟者斬首。軍隊需要在可能的戰場和行軍路線設立補給倉庫。可長期保持食品,就不需要經常擔心過期損壞,經常更新。

那古代軍隊怎麼分配口糧呢?秦軍規定,高強度工作,早飯半鬥小米,晚飯三分之一鬥小米。站崗等任務,早晚各三分之一鬥小米。漢軍規定,從事重體力活動士兵,一個月2石9鬥3升糧食,食鹽3升。唐朝規定一名士兵一天發2升糧食為口糧。

宋朝禁軍士兵月糧為2.5石,廂軍2石,到後期禁軍才8,9鬥月糧,繼而糙米充好米,小鬥換大鬥。直到南宋末期開始經常拖欠軍糧。隨著口糧不斷減少,宋軍戰鬥力也相應呈現出一路下降的趨勢。肉蛋等副食品就不用提了,飯都吃不飽,還怎麼披掛幾十斤重甲對戰北方遊牧騎兵?

明軍發明了穿孔燒餅,每人可以背一串餅,行軍作戰。

大餅泡飯和茶水成為宋明軍隊主食

一般來說大餅饅頭這種食品是很晚才成為軍糧的。因為麵粉加工困難,而且那時人們不會發酵技術,所做乾糧全部是死面。從漢朝開始,中國人即開始吃麵,當時叫做湯餅。漢魏以後,煮麵糊糊,麵疙瘩成為最常用吃法。

無論湯餅,還是麵糊糊都不方便攜帶,只有乾糧才是最好的方便食品。正所謂,「夫千裡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況深入敵境,飛挽不通...人持乾糧三鬥,可用數旬」。軍隊作戰攜帶乾糧才是最好的辦法。

後世中國軍隊最鍾愛的軍糧大餅出現時間比較晚,漢朝時期中國才有燒餅,在民間也是偶爾食用。軍隊出徵一般更喜愛乾糧和熟食為口糧,到唐宋年間,燒餅大餅成為軍糧。唐朝為可以對抗突厥,回紇等等各種北方和西北方遊牧民族,建立起一支飲食居止一同突厥的騎兵部隊。減少後勤運輸,攜帶乾糧輔以漁獵畜奶,長途奔襲,萬裡轉戰。宋朝徵戰時,即命令城內分造乾糧,麻餅,量給茶,酒,柴和水錢給士兵。宋軍出戰,則背負糜餅,雜餅,皺飯,硬塊鹽和醬行軍。中國古代最出名的軍用乾糧叫做「鍋盔餅」。

燒餅到了明朝得到更新發展,明軍為可以在山區林地,長途追擊敵人。將圓餅,以炭火烤炙,酥脆鹹香,中戳小孔,以繩串之。方便士兵攜帶食用,這就是明朝的壓縮餅乾。

明軍還有一種做法是,以1石大米做成幹米飯運輸,吃的時候,用熱水泡飯,就可以食用,這就是水泡飯,明朝的方便麵。古代日本軍隊也有吃泡飯的習慣。明軍野戰副食為把三升豉摻以五升鹽搗碎如泥狀,捻作成餅狀曝曬乾。要食用時剝一塊棗核食用,以代替醬菜。

古代打仗拼的就是力氣。圖為一名清朝軍官在練習玩石鎖。

軍隊發軍糧配大醬 出徵有大宴會

從上古開始,中國軍隊主食主要是小米,大米和麥子。看起來還不錯,但古代軍隊最慘的是副食。普通士兵是沒有機會,經常吃到暈菜的。在軍營中新鮮肉類和蔬菜非常稀缺,士兵們的副食主要是兩樣,大醬和醃菜。

醬在中國已經有至少4000年歷史,周天子的食譜就包括「醬用百有二十甕之多」的記載。到漢朝,駐守邊塞漢軍配給為糧食2石搭配醬2鬥,秦朝則是1鬥米配半升醬。醬一直是中國古代軍隊的主要調味品。

鹽是人體力量來源,俗話說得好,「三天不喝鹹菜湯,覺得兩腳晃噹噹」。所以鹹鹽也是軍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軍每兵有3升鹹鹽配給,主要可以製作鹹肉,鹹魚和各種鹹菜。唐軍一天給小米2升,鹽半合。一年糧食七石二鬥。

一般大軍出徵會有一頓大餐。比如唐軍出徵宴會則非常豐富,必有牛酒。酒酣拔劍起舞,鳴笳角牴伐鼓呼。絲竹之類的樂器是不可以使用的,那會讓士兵銳氣沮喪。出徵宴會食譜包括,一人2升酒,2斤牛肉,5合白米,2張薄餅,饅頭1枚,蒸餅1枚。散子一枚,食羹三合,菜5兩,還有牛羊的頭肉和蹄子,醬羊肝,醬豬肝,鹽三分之一合,醬半合,姜1兩,蔥3兩,醋一合。從宴會菜譜上,我們可以看到唐軍主力主要來自山西,陝西,甘肅等西部地區。

普通士兵和下級軍官很難享受到這樣豐富的菜餚。

遊牧民族風乾肉 1頭牛變20斤肉乾

來自北方的遊牧和漁獵民族最主要的軍糧是風乾肉。一頭牛被殺後,上百公斤牛肉經過風乾加工,變成十幾斤二十幾斤的肉乾,隨身攜帶出徵。等於是一個士兵帶著1頭牛的牛肉出徵行軍,可以吃幾個月。具體做法是把鮮牛肉風乾1年,直到把所有的牛肉都塞進一個牛膀胱裡。這時這些牛膀胱就變成了食物包。士兵帶著1包或者幾包牛肉乾即可出發。

這些風乾牛肉乾的蛋白質是普通肉的很多倍,一小塊就可以維持人類生存需要。在可以休息的地方,還以小塊肉乾煮湯,再來一點茶水和奶類食品,整體營養豐富全面。遊牧和漁獵騎兵根本不需要後方後勤運輸糧食,也不需要青菜豆醬之類的副食。

遊牧和漁獵騎兵正是通過這樣富於營養和熱量的快捷食品,才可以屢屢突入中原。長時間大範圍,襲擊各個城鎮。臘肉是中國無論中原王朝軍隊,還是北方遊牧漁獵軍隊都一致喜愛的優質軍糧。只是在中原軍隊中,非常少見。

局限於生產力的落後,就是吃最普通的豆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圖為清朝時期人們在製作豆腐。

斬殺敵人做成肉脯 殺美妾慰勞士兵

古代軍糧最殘酷的就是吃人。東漢末年,袁紹圍困東武陽,城內糧食斷絕,從老鼠到馬鞍都吃光了。最後守將臧洪親自殺死自己的愛妾,以食兵將。這還僅僅是一個小小的開始。到了前秦苻堅時期,在長安的一次戰鬥,守軍斬首了1800名突入城內的敵軍,隨後這些敵軍的屍首就成為軍糧。軍官們也把這些人肉帶回家給自己的妻子食用。

不光是吃敵軍,自己人在最後時刻也能吃。唐朝將軍薛仁貴率領14000名士兵出擊漠北,但是無功而返,在回來路上沒有食物。全軍人相食。最後入塞後,部隊只剩下原來的二十分之一。

最震驚的事件發生在張巡守衛睢陽之役。張巡以數千唐軍在這裡阻擋安祿山大軍圍攻。在持續數月的圍城戰中,城內首先發生糧荒。在糧食吃完後,士兵開始吃馬匹,馬匹吃完後,開始食用3萬多名女人,老人和孩子。令人驚奇的是唐軍雖然知道外無援軍,內無糧草,自己必死在此,卻沒有叛變者。最後城破,城內6萬軍民,只存活400餘人。

893年,李克用攻克天長,殺死敵軍萬人,後將敵人屍首做成肉脯,作為幹肉隨身攜帶行軍。1233年,宋軍圍困唐州金軍,城內糧盡,金軍將領烏庫哩黑漢殺死自己的愛妾給士兵們食用。但是士兵們沒有吃飽,就爭相殺死烏的其他妻子兒女,到最後城破時就連金軍主帥富察某也被自己的部下殺死吃肉了。在古代戰爭人吃人的事例非常之多,這裡只是略舉幾個例子。

清朝運輸軍糧的牛車隊。

夥食好部隊普遍戰鬥力強反之則弱

我們也可以從飲食數量和質量上,看出各個朝代,各個時期的軍隊戰鬥力。戰鬥力好的部隊,一定夥食數量和質量很好。戰鬥力差的部隊,夥食無論質量還是數量,肯定都很悽慘。中原王朝軍隊一般在建立初期,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時,可以足量甚至精銳部隊可以發雙份口糧時,戰鬥力就很突出。到了王朝末期,政府腐敗,災荒連連時,軍隊夥食一落千丈,士兵面有菜色,食不果腹。拉弓拉不動,行軍走不動,披甲披不動,揮舞刀矛揮不動時。就會發生各種被敵軍以少勝多,兵潰如山倒,王朝覆滅的種種事情了。

本文來源:網易軍事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古代行軍打仗吃什麼?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古代行軍打仗吃什麼?中國自古就流傳著一句『民以食為天』可見吃飯是一個每時每刻都得考慮的問題,那麼古代當兵的肯定也不會有我們現在的這種條件,那麼古代行軍打仗時他們吃的是什麼真的是電視中說的大軍沒有出發軍糧已經送到前線?下面我們就一一道來。
  • 古代沒有午餐肉罐頭,也沒有壓縮餅乾,那行軍打仗都吃些什麼?
    但說實話,跟我們日常現燒現吃的炒菜比起來,午餐肉、紅燒帶魚、四喜丸子之類的罐頭食品,吃起來味道都不算好,即使是什麼紅燒肉罐頭,也比不上家裡面「媽媽的味道」。畢竟嘛,這些軍糧是行軍打仗時用的,量大、耐放才最重要,口味什麼的都排在其次了。
  • 狗可以吃什麼零食 肉乾是優質的寵物零食
  • 古羅馬士兵打仗吃的啥,肉乾與餅乾最常見,新鮮事物可遇不可求
    所以說當時的百姓面對這樣一群"熱血男兒",除了活命保平安,幾乎沒有別的什麼法子。甚至在幾千年後的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和軸心國部隊在遇到軍糧短缺的問題時,也出現過強行掠奪和公然搶劫的違法行為。這一點與古代的軍隊可以說毫無二致,畢竟吃飽肚子才能奮勇殺敵,什麼都不如活命要緊;在戰鬥不算要緊時,沿途的居民還可以為士兵提供肉類、奶酪、橄欖油、酒類等副食,有的時候一些小商販也能藉此機會大賺一筆,伺機兜售一些美味的食物給飢腸轆轆的士兵。二、簡樸的古羅馬軍糧在那個食物匱乏的年代,古羅馬軍團也存在過現代軍隊的軍糧配給制度。
  • 貓狗吃的肉乾根本不是肉,而是廉價內臟,肉粉,穀物和巨多誘食劑
    ,國內沒有什麼法律法規能管到他們在有人管的美國,寵物零食的召回居然比乾糧的召回還多其實有些貓狗的病都是吃零食吃出來的,並不是吃貓狗糧!只是大家習慣性的去怪貓狗糧而已8年的時間,美國召回了一億多斤的零食和乾糧,但是中國,1克乾糧和零食都沒有召回過,都被中國的貓狗吃進了肚子裡所以我們在精心挑選主糧的時候,也要多考慮買什麼零食因為我是幾乎不給貓狗吃什麼零食的,所以很多國產零食我是第一次見他們的配方表,真的是血坑
  • 古人為何對肉乾情有獨鍾?除了便於存儲,還有哪些因素
    加工後的肉乾富含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營養,適合血管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適量食用。老人和孩子吃少量肉乾,能夠促進肌肉生長,提高免疫,增強體質,促進食慾。 受加工技藝的影響,2-2.5斤肉類在滷製時,重量減少一半,再經脫水,揮發熟肉中10-20%的水分,最終才能製成1斤肉乾。
  • 市面上最好吃的三款寵物肉乾,你家狗子沒吃過太可惜了!
    小編決定向市面上公認的、最好吃的三款寵物肉乾,MeatyWay爵宴、多格漫和鮮御下手,看看這些讓狗狗沉迷不拔的肉乾到底是什麼「貨色」! 先來一波嚴刑拷打,再對「屍體」進行解刨,原料溯源及審查,力求讓鏟屎官們看明白,沒吃過這三款肉乾是多麼的遺憾。
  • 市面上最好吃的三款寵物肉乾,你家狗子沒吃過太可惜了
    小編決定向市面上公認的、最好吃的三款寵物肉乾,MeatyWay爵宴、多格漫和鮮御下手,看看這些讓狗狗沉迷不拔的肉乾到底是什麼「貨色」!  先來一波嚴刑拷打,再對「屍體」進行解刨,原料溯源及審查,力求讓鏟屎官們看明白,沒吃過這三款肉乾是多麼的遺憾。
  • 二戰時法國軍隊的野戰口糧,簡單又營養,不時來點洋菜
    一、二十世紀初法國野戰口糧的起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軍隊引入了野戰廚房的概念,分為連和營兩級,為法國士兵提供日常營養和熱量。為了緩解士兵的身心壓力,法軍還為官兵精心設計了許多不同的菜餚,確保每名士兵都能愉快地吃上三頓熱騰騰的飯菜。
  • 肉乾是寵物狗狗的愛好,但不能長期吃,看看狗狗吃肉乾的利與弊
    有些食物狗狗不喜歡,但很有營養,狗狗吃了有好處,可有的食物,狗狗很喜歡,但是狗狗卻不能長期吃!就那肉乾來說,相信所有鏟屎官都知道,狗狗對於肉乾是情有獨鍾,沒有狗狗不喜歡吃肉乾的。當狗狗挑食的時候,你會把食物中拌一些肉乾碎片,來餵給狗狗吃,有時,還會作為零食餵給狗狗,雖然肉乾營養也很豐富,但是,肉乾也存在利與弊,我們不能長期餵給狗狗吃。其實,在我們餵養狗狗的時候,所有食物都不能單獨長期餵食,這樣,很容易引起狗狗偏食而造成營養不平衡,狗狗會引起疾病。
  • 我家肉乾從來不買,都是自己做,不分季節,只用蒸鍋,特別好吃!
    我家肉乾從來不買,都是自己做,不分季節,只用蒸鍋,特別好吃!只要是不吃素,每個人都喜歡吃肉乾,肉乾特有的嚼勁和香味很受人喜愛,休閒的時候當磨牙零食,很過癮,同時肉乾都是瘦肉製成,脂肪含量也很少,都是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等,經常吃一些對身體很有好處。
  • 做肉乾不用滷,煮一煮,拌一拌就能完成!超級好吃,學起來
    宅家的時候最寂寞的莫過於貪吃的嘴,什麼都想吃卻又出不了門,就算出了門很多美食店也沒法開門營業。想吃卻又求而不得的時候,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自給自足,買了食材自己做。很多懶人美食就應運而生,在各大平臺火了一把,大家全都學著做,簡單的做法很容易上手操作也不用害怕失敗,做出來的成品也不會讓自己失望,吃起來味道還挺不錯。在疫情期間,很多廚房小白都被熬成了廚藝大神。豆媽也想為那些不會做飯的小夥伴們提供一些簡單好操作的菜譜。今天就想給大家推薦超級容易做的川味雞胸肉乾。很多人說做肉乾都要先滷一下,而這個滷的過程實在有些難為廚房新手了。
  • 老話說: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騾子肉咋了?為啥不吃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老人說: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這樣的一句話有道理嗎?其實仔細想想有道理也沒有道理,而這個道理和沒有道理,只源於古代人對於某些方面的思維認知罷了。今天就著這樣的一個機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為什麼古人一直在說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呢?一、驢肉香馬肉臭。
  • 幾乎什麼都吃的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早已給出答案!
    其實,早在古代,就已經早已有人試過吃貓肉了,而這件事,甚至記錄到了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不吃貓這一事的原因吧。 一、不忍心 中國古代時農業大國,在秋收之後,人們都會把多餘的賣掉,留下自己的口糧,將其存放起來。存放起來的糧食自然會招來老鼠,而這時,就到了貓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 幾乎什麼都吃的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早已給出答案
    其實在中國古代,我們的先人就有了養貓養狗的經驗,大文豪黃庭堅就作了《謝周元之送貓詩》來描述自己養貓的情況:「養得貓奴立戰功,將軍細柳有家風。一簞未厭魚餐薄,四壁常令鼠穴空。」其實,早在古代,就已經早已有人試過吃貓肉了,而這件事,甚至記錄到了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不吃貓這一事的原因吧。一、不忍心中國古代時農業大國,在秋收之後,人們都會把多餘的賣掉,留下自己的口糧,將其存放起來。
  • 蛤蜊肉乾怎麼做才好吃?加上這個菜,味美湯鮮,清涼去火
    今天收拾冰箱冷凍層的時候發現了一包蛤蜊肉乾,已經開封沒有吃完。這個還是過年的時候單位發的福利,之前吃過一次我記得是和韭菜炒的,當時沒有做好不好吃,就這樣一包蛤蜊肉乾就被擱置了。我看了一下保質期是九個月,再不吃就過期了。這蛤蜊肉乾怎麼做才好吃呢?
  • 多種美味肉乾來襲,讓你過個毫無抵抗的春天
    很多寶寶愛吃肉,對於零食,我們依然選擇肉。而這麼多肉乾類小零食,有哪些值得吃貨們去嘗試的呢?今天我們就為大家推薦那些讓你毫無抵抗的肉乾美味,讓你享受肉的大餐。越吃越有味。這裡的牛肉品質高,而牛肉乾採用自然工藝進行曬乾,沿襲了古代的製作工藝。俏香閣五香牛肉條,優選用牛後腿肉,加入香料燻制,鮮香爽口,越嚼越有味。它的口感略微的甜,不會太硬,即使是老人也可以放心享用的五香牛肉乾。讓口感具備了自然的味道。通過風乾加烘烤,牛肉條紋理清晰,質地緊密,吃這有嚼勁,而且不添加大豆粉,保證純牛肉口感。
  • 歷史上最殘忍的部隊,俘虜數萬少女做糧食,行軍路上就吃掉一半
    歷史上在戰亂年代人吃人的事件有很多,比如我們經常聽說的黃巢起義軍吃人的故事,黃巢為了保證軍隊有強大的戰鬥力,在糧草不濟的情況下發明了一種機器,把活人絞碎,供給前方的士兵食用,聽起來就慘不忍睹,令人作嘔。
  • 香辣肉乾、麻辣肉乾,孜然羊肉的做法
    麻辣肉乾 主料:精豬肉1000克。 (2)鐵鍋方法:如果家裡沒有烤箱可以用鐵鍋烘烤脫水。 將醃製好的肉片放在篦子上,最好鋪一層吸油紙,可以防止黏連和油脂滴入鍋中冒煙現象。 鋪好後將篦子放入乾鍋中,蓋上蓋子,一直用小火烘烤至用手可以輕易掰斷即可。
  • 貓宴肉乾貓糧是虛張聲勢還是更勝一籌?
    菜:每次測評之前,我都會認真做功課看一下品牌,貓宴產品正式上市是在今年初 (老狐狸更正:正式上市時間是去年10月份) ,主打的肉乾貓糧,採用低溫風乾工藝小銀袋材料厚實,袋子上沒有天窗,避光性很好。封口是易撕設計,密封條可以閉合的很嚴。  茜:400克的小包裝對貓咪超級友好!這種肉乾糧貓咪吃的量會減少,太大包容易受潮,小包裝吃的快,自帶密封條,非常方便,不怕吃不完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