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7月份公募基金市場數據,129家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7.69萬億元。
其中,權益類基金吸金能力強勁,規模繼續上升,達4.97萬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增長5402.1億元,環比增幅超20%。
相比較而言,債券型基金7月末管理規模出現三連降,貨幣型基金在6月縮水8543億元後終於出現反彈,增加406.82億元。
權益基金規模增長強勁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9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85家;另外,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共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
截至7月底,上述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7.69萬億元,較6月底的16.9萬億元增加7851.23億元,增幅為4.64%。此外,截至4月末,公募基金規模達到歷史巔峰的17.78萬億元,5、6月份市場小幅回調,公募基金管理規模有所縮減,7月份市場重新走強,基金規模迅速回升至歷史次高點。
具體來看,權益類基金扛起了規模增長的大旗,相較於6月末,7月末管理規模合計增加7564.49億元,至4.97萬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規模增加2162.39億元,至1.75萬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增長5402.1億元,至3.21萬億元。增幅分別為14.06%、20.21%。
7月份,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上漲10.90%、13.72%、14.65%,權益類基金規模也因此水漲船高。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公司加快發行節奏,據Choice顯示的數據,今年7月份新成立113隻權益類基金,合計募集規模達到3681.18億元。不僅如此,7月爆款基金頻出,有7隻基金首募規模過百億,另有9隻基金吸金超50億元。
債基三連降
權益類基金風起雲湧,「股債蹺蹺板」效應下,7月份債券型基金管理規模再次縮水。
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末債券型基金資產淨值為2.88萬億元,較6月末減少2368.76億元,縮水幅度為7.6%。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以來,債券型基金管理規模年內已經三連降,5月、6月分別減少657.13億元、2483.93億元。
一方面是業績欠佳導致資產淨值縮水,另一方面是監管審批腳步的放慢。華南某公募基金產品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權益類產品可能一個月就下來,但債券型基金可能要三個月,現在有鼓勵發權益類基金的趨勢。
對於後市,平安基金認為,短期來看,債市受供給、資金面等因素擾動,仍會維持震蕩行情,當前收益率水平仍略偏低,繼續下行空間較小。中長期看,經濟持續修復的背景下,債市難有趨勢性行情,但政策並未強刺激,基本面修復的力度趨緩,貨幣政策尚未到收緊時刻。
另外,數據顯示,貨幣型基金7月底規模為7.61萬億元,比6月底增長了406.82億元,稍有恢復。而在5月份,貨幣型基金管理規模掉頭向下,較4月底減少了1942.01億元;6月份,資金大騰挪,貨幣型基金淨值縮水8543.66億元。
QDII基金在7月份規模也出現了小幅上漲,資產淨值為1210.98億元,較6月末增長2.23%。
公募基金市場數據(2020年7月)
數據來源:中國基金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