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管理規模重返17萬億,債基三連降

2021-01-17 第一財經

8月26日晚,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7月份公募基金市場數據,129家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7.69萬億元。

其中,權益類基金吸金能力強勁,規模繼續上升,達4.97萬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增長5402.1億元,環比增幅超20%。

相比較而言,債券型基金7月末管理規模出現三連降,貨幣型基金在6月縮水8543億元後終於出現反彈,增加406.82億元。

權益基金規模增長強勁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9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85家;另外,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共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

截至7月底,上述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7.69萬億元,較6月底的16.9萬億元增加7851.23億元,增幅為4.64%。此外,截至4月末,公募基金規模達到歷史巔峰的17.78萬億元,5、6月份市場小幅回調,公募基金管理規模有所縮減,7月份市場重新走強,基金規模迅速回升至歷史次高點。

具體來看,權益類基金扛起了規模增長的大旗,相較於6月末,7月末管理規模合計增加7564.49億元,至4.97萬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規模增加2162.39億元,至1.75萬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增長5402.1億元,至3.21萬億元。增幅分別為14.06%、20.21%。

7月份,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上漲10.90%、13.72%、14.65%,權益類基金規模也因此水漲船高。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公司加快發行節奏,據Choice顯示的數據,今年7月份新成立113隻權益類基金,合計募集規模達到3681.18億元。不僅如此,7月爆款基金頻出,有7隻基金首募規模過百億,另有9隻基金吸金超50億元。

債基三連降

權益類基金風起雲湧,「股債蹺蹺板」效應下,7月份債券型基金管理規模再次縮水。

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末債券型基金資產淨值為2.88萬億元,較6月末減少2368.76億元,縮水幅度為7.6%。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以來,債券型基金管理規模年內已經三連降,5月、6月分別減少657.13億元、2483.93億元。

一方面是業績欠佳導致資產淨值縮水,另一方面是監管審批腳步的放慢。華南某公募基金產品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權益類產品可能一個月就下來,但債券型基金可能要三個月,現在有鼓勵發權益類基金的趨勢。

對於後市,平安基金認為,短期來看,債市受供給、資金面等因素擾動,仍會維持震蕩行情,當前收益率水平仍略偏低,繼續下行空間較小。中長期看,經濟持續修復的背景下,債市難有趨勢性行情,但政策並未強刺激,基本面修復的力度趨緩,貨幣政策尚未到收緊時刻。

另外,數據顯示,貨幣型基金7月底規模為7.61萬億元,比6月底增長了406.82億元,稍有恢復。而在5月份,貨幣型基金管理規模掉頭向下,較4月底減少了1942.01億元;6月份,資金大騰挪,貨幣型基金淨值縮水8543.66億元。

QDII基金在7月份規模也出現了小幅上漲,資產淨值為1210.98億元,較6月末增長2.23%。

公募基金市場數據(2020年7月)

數據來源:中國基金業協會

相關焦點

  • 7隻券商資管公募化大集合產品PK公募基金!券商資管公募化改造之路...
    73隻公募化改造券商資管產品落地 12月17日,證監會政務服務平臺顯示,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華泰證券資管」)關於旗下產品「華泰紫金天天發貨幣市場基金」變更註冊的申請材料已被接收。而這隻400多億元產品的亮相,也標誌著保證金產品公募化的序幕正式開啟。
  • 前十月國金基金2隻混基虧損 權益規模低副總變動頻
    截至三季度末,該公司旗下的國金鑫新、國金民豐回報、國金量化多因子規模均都低於5000萬元清盤紅線。  成立於2011年11月的國金基金,至今年三季度末總規模為390.73億元,但該公司的規模過多依賴固收類產品,其中,三季度末貨基規模達293.70億元,債基規模為80.35億元,而股混型基金規模合計不足17億元,佔總規模比例不足5%。
  • ...純債基金最高收益率超8%,一級債基、二級債基收益冠軍分別達到...
    公募基金前11月業績放榜,最牛產品大賺126%;Wind數據顯示,前11個月,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達到33.37%,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31.86%,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也超過10%。截至11月30日淨值更新,廣發高端製造今年以來收益率達到126%,位居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榜首。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規模近1500億
    在規模收縮的同時,券商資管的公募化轉型正在逐步加速,無論是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還是成立獨立的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財富管理大潮來臨之時,券商資管正努力應戰。Wind數據顯示,截至近日,累計有93隻券商集合產品完成了公募化改造,資產淨值總計約1500億元。華泰資管旗下的華泰紫金天天發貨幣市場基金以超過400億的總規模成為霸主。
  • 債基踩雷,投資者怎麼辦?本只想圖個穩健投資卻一周跌去一年收益
    具體來看,東方永興18個月A和C,當日淨值下跌4.61%和4.62%;11月16日,博時富誠純債,淨值下跌7.78%。截至11月17日,梳理近一周債基表現,有26隻中長期純債基金和短期純債基金的跌幅超過2%。對於純債基金而言,去年全年表現最好的基金,年度收益也沒有超過10%,市場收益中位數在4%~5%。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 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先行
    在規模收縮的同時,券商資管的公募化轉型正在逐步加速,無論是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還是成立獨立的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財富管理大潮來臨之時,券商資管正努力應戰。  券商資管公募化轉型之後,券商資管將與100多家公募基金管理人、7000多隻公募基金同臺競爭,這對於券商的產品開發能力、投研能力、客戶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 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先行 銀保監會對國開...
    公募行業集中度提升   從基金管理規模來看,根據數據,截至2021年1月7日,在有可比數據的143家基金公司中,管理規模在千億元以上的有44家,合計管理規模為16.30萬億元;管理規模在100億元至1000億元的有60家,合計管理規模為2.39萬億元;還有39家基金公司管理規模不足百億元。
  • 首批5隻公募MOM終獲「準生證」 有望成長為萬億元級細分市場
    直到年末收官,公募MOM才塵埃落定。2020年12月31日下午,《證券日報》記者從多家公募基金處獲悉,全市場首批5隻公募MOM正式獲批。MOM在境外市場是一款成熟的投資產品,該產品規模近年的增幅說明,其業績已得到機構投資者、零售投資者的高度認可。隨著國內公募基金的不斷發展和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不斷提高,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和美國經驗來判斷,在我國發展零售MOM基金正當其時。」
  • 基會| 嘉實基金祭出新混基譚麗一拖七 任職2隻基金漲幅不敵同類平均
    不過,部分中小型公司基金經理離職率的高企確實引發了一定擔憂,公募基金行業是高度人才密集型行業,基金經理離職率高企的確能反映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近期所面臨的一些挑戰。  5、私募總規模近16萬億上海規模「領跑」,證券私募增長最顯著  12月16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了11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及產品備案月報。
  • 網紅中短債基美女掌門:別慌,債牛還沒結束!
    「網紅債基」華寶中短債基金的基金經理高文慶表示:「國內債券牛市仍在繼續,短期震蕩行情時,短久期的債券資產相對安全,未來走勢仍會繼續受益於流動性寬鬆格局。」實際上,2020年,中短債基金確實呈現出明顯的業績比較優勢。2020年一季度,上證指數深跌9.83%,而同期華寶中短債基金A則斬獲了1.54%的正收益,跑贏大盤11.37個百分點。
  • 私募管理規模創歷史新高 證券類產品規模駐足不前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存續備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合計13.4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私募基金僅花了3年時間,實現了規模翻倍增長。Wind數據顯示,2016年9月底,私募基金整體規模為6.6萬億元;2017年2月底,私募基金規模急速下滑至5.3萬億元;2017年3月之後,私募基金規模恢復穩健增長,直至2019年9月份,其整體規模擴大至2016年9月份的2.03倍,並逐步逼近公募基金最新規模13.84萬億元。
  • 首批5隻公募MOM正式獲批 基金公司火速解讀投資機會
    時隔一年後,2020年12月31日,首批5隻公募MOM正式拿到「準生證」。產品包括鵬華精選群英一年持有期靈活配置混合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建信智匯優選一年持有期混合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創金合信群力一年定期開放混合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華夏博銳一年持有期混合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招商惠潤一年定期開放混合型發起式管理人中管理人(MOM)。
  • 這類基金去年悄然走紅,公募今年還要加大布局!投資者該怎麼挑產品...
    目前主要有兩類基金使用這種策略,分別是部分偏債混合型基金和二級債基等,其他部分混合基金和一級債基也在推出這種策略。2021年初,多家機構和業內人士對全年行情展開預測,業內一致認為,隨著不確定性事件的增多,2021年的投資預期較前一年應有所降低,個股之間的分化還將加劇。
  • 基金早知道|A股行情不穩定,債基三季度份額增超3000億份!
    份額佔各類基金總份額比也由20.51%提升至22.89%,規模也有6月末的27854.10億元增至9月末的31790.41億元,規模佔比由20.77%提升至9月末的23.07%,債券基金份額、規模已佔全部基金的四分之一左右。從份額增加靠前的債基來看,基本都是純債基金,其中不少還是定期開放式產品,還有部分中短債基金。
  • 美國經驗啟示:ETF將成公募中堅力量
    根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數據,過去19年美國ETF規模從1999年末的340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末的3.37萬億美元,增長98倍。雖然從存量上看ETF佔比尚不足20%,但從增量上看,ETF已超越共同基金,成為股票基金規模增長的最重要動力。ETF規模在美國市場上的持續快速增長,得益於ETF本身的特性、指數化投資的盛行和財富管理行業收費模式的轉變。
  • 公募基金添量不添員 雛鳥基金經理掌管30%基金
    目前這五位新人管理泰信天天收益 、泰信藍籌精選、泰信優質生活、泰信先行策略和泰信保本五隻基金,管理基金佔據了泰信公募陣營的半壁江山。  基金行業在原基金經理離職之後,或外聘基金經理擔綱,或提拔研究員上位。由於研究員一般按照行業分配研究領域,如果是研究員上位,一般都需要外聘研究員補缺。
  • 公募重大創新首批MOM正式獲批!最全解讀來了
    具有多元管理、多元資產、多元風格特徵MOM(Manager of Managers),即管理人中管理人產品,是海外發展非常成熟、規模體量很大的一類資產管理產品,具有「多元管理、多元資產、多元風格」的特徵,既可以實現管理人大類資產配置的能力,又能發揮不同資產管理機構在特定領域的專業投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