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夢寐以求的「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到底是怎樣的人生巔峰

2021-01-16 魚羊秘史

文:夢貘貘

年輕人聚在一起喜歡談論自己的理想,有的時候理想過於高大上,可能會引起旁人的不屑。

秦朝末期,陳郡陽城縣,幾位僱工在烈日下勞作了半日,紛紛走到陰涼處的田埂邊閒談,一位來自陳氏家族的庶孽子弟,名勝字涉的年輕人有些悵然地聽著同伴們對未來的打算,突然開口和同伴們相約:「苟富貴,無相忘。」身旁的同伴不禁譏笑道:「我們這種出身,怎樣可能富貴呢?」

面對同伴的質疑,他只能搖頭嘆息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勝或許不會料到,他的這句話成為無數後人睥睨他人的「定海神針」。

相隔多年之後,同樣是有幾位年青人聚在一起談論各自的志向,一位官迷聲稱自己願意成為揚州刺史,一位財迷希望自己家財萬貫成為國內首富,一位道痴則期待自己能夠騎著仙鶴飛升上天。他們高談闊論一番自己的理想之後,才猛然發現那位坐在最下首的朋友,半天都沒有發言。

這位存在感幾乎為零的年輕人看到眾人齊齊望向自己,不禁微微一笑,說道:「我的志向就是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自此以後,「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這句調侃之語紅遍了大江南北,被人引用轉載無數遍,就是到了今天,網絡上還曾經因為「揚州」的歸屬問題而唇槍舌戰無數。

01

這則逸聞最先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南朝梁文學家殷芸所編纂的《小說·吳蜀人》中,從作者的描述可以判斷出,故事中出現的這幾位人物生活在三國時期,而三國時期的揚州並非我們今人所熟悉的江蘇省揚州市。

西漢時期,全國設置13州,揚州正是南方的四州之一,《漢書·地理志》中記載:「淮、海惟揚州」,也就是說淮水和東海之間的土地就算揚州,套用今天的地名,漢時的揚州除了安徽省淮河以南和江蘇省長江以南地區之外,還囊括了今天的上海市以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

在西漢時期揚州並沒有設置固定的治所,到了東漢,揚州的治所最開始設在歷陽,漢末的時候移到壽春,東漢末年劉繇任揚州刺史,又將治所遷到曲阿。

到了三國時期,揚州被分割成了兩個部分,江南的地界劃歸孫吳,治所就定在國都建業,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省南京市。餘下淮南一小部分成為曹魏的領地。治所還設在壽春。

而江蘇省揚州市在歷史上曾經多次易名,春秋名為邗(邗音寒),漢初稱為廣陵國,漢景帝時更名為江都國,漢武帝又將此地恢復舊名廣陵國。

東漢時期廣陵國改國為郡稱為廣陵郡,三國時期,揚州是東吳的根據地,那個時候的廣陵郡並非揚州所轄,而屬於徐州的地界。「願為揚州刺史」的確和今天的揚州沒有多大關係。

南北朝時期開始,城頭變換了多次大王旗,直到隋初才第一次被命名為揚州,後隋煬帝又將之更名為江都郡。唐朝初期此地又先後更名為兗州、邗州、揚州。至此揚州不再是一個州,而成為一座城市的名稱。

02

刺史這一官職初設於西漢時期,原只行使監察的職責,到了東漢時,刺史的職權擴大,逐漸成為一個州的最高行政長官。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刺史之職多由掌握兵權的軍閥頭目擔任,因此刺史之名又改為州牧。

東吳立國前,孫權曾經任命呂範擔任揚州牧,後來孫權遷都建業之後,丞相陸遜和權臣諸葛恪都曾兼任揚州牧。

《宋書·武帝下》亦載,劉裕臨死前手書:「朝廷不須復有別府,宰相帶揚州,可置甲士千人。」說明從三國開始,到後來的東晉及南北朝時期,揚州刺史(牧)作為王畿的地方長官,大多由朝中重臣擔任或者兼治。

那麼如何才能成為揚州刺史呢?縱觀三國至南北朝時期揚州地區最高長官的歷任者,我們可以發現,上位者一般有三種:

第一類人是名士,陸遜、諸葛恪和東晉時期的王導、謝安走的就是這個路線。想要複製這些人的成功之路,朱雀橋旁烏衣巷的房產至少你要搶購一套。

第二類人就是皇家的親戚,陸遜和東晉時期的王敦、庚亮、庚冰借則走這條捷徑。為什麼說這是條捷徑?因為要走這條路線的話明顯要拼顏值,自己的顏值不夠,可能就要搭上家人的顏值。

第三類大概一般人就更難複製了,要想成為揚州刺史,本身就是皇帝的至親,比如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和後期的司馬元顯、劉宋時期的劉誕、南齊時期的蕭嶷等人,無疑都是因為出身皇族才獲此殊榮。

「願為揚州刺史」,年輕人,就看你如何籌謀了。

03

現在大家已經明白,揚州刺史並不是你想當就能當的,那麼「腰纏十萬貫」是不是就容易一些呢?此時我們只能化身包不同站出來回答你:「非也,非也。」

西漢時期用的是五銖錢,到王莽時開始進行幣制改革,廢止五銖錢,使用大小泉幣,大泉以一當五十,而東漢時期又重新開始使用五銖錢。

《晉書·食貨》中記錄「孫權嘉禾五年,鑄大錢一當五百。赤烏元年,又鑄當千錢。」這說明孫吳政權在最初的時候是仿造王莽的大泉幣制,但僅僅過了兩年,又鑄大泉當千,如此隨性的貨幣制度,導致民間物價飛漲,到了赤烏九年(公元246年),因為反對的呼聲過高,孫權只好下令收回大錢。

當時的物價上漲到什麼程度,史料中並無具體的數據,但是我們從《三國志·吳志卷·呂岱傳》中就可以窺見一二:「岱清身奉公,所在可述。初在交州,歷年不餉家,妻子飢乏。」就連貴為交州刺史的呂岱都要厚著臉皮向皇帝哭窮,平民老百姓過的會是什麼樣的日子,我們自然不難想像。

我們推測故事很有可能發生在三國的中後期,如果當時市面上流通的是大泉當千,年輕人或許會說腰纏十萬枚,騎鶴上揚州。不過不管是大泉當千,還是五銖錢,後世的許多好事者都給我們計算出了它們的重量。

就以漢代的五銖錢來計算,古代的1銖大約是現代的0.65克,那麼每枚五銖錢約重3克,一貫為一千枚,重量就有六斤,十萬貫的重量就是300噸。年輕人真的是敢想敢幹,300噸的銅錢纏在腰上,那畫面有多美,我不敢想像。

陶元珍先生所著的《三國志食貨志》中描述:「赤烏元年鑄一當千大錢,徑一寸四分,重十六銖。」這樣算下來,一枚大泉當千大約有10克的重量,十萬枚銅錢重量也不下於一噸,這可比一隻青銅鼎還要重,就算是項羽再世也很難做到將之束在腰上。

也許會有人跳起來說:「我沒有問題,我把它們都換成紙幣即可。」

有人說紙幣是宋朝人發明的,這句話不完全正確,其實在此之前,西漢和唐朝都曾經出現過「紙幣」。

漢武帝元狩四年發行的白鹿皮幣以及唐憲宗時期內部流通的飛錢都有紙幣的性質。但是在三國時期,這些物件都屬於非流通貨幣,遠水解不了近渴,我們還是只能為這堆阿堵物尋找一個堅強的碩腰。

不過老實說,即便你練就了鋼筋鐵骨之軀,勉力在腰間纏上十萬貫銅錢,回頭看著座駕邁著兩隻細長的腿,用優雅的鸞步向你慢慢靠近之時,恕在下冒昧相問,您的羞恥之心是否會油然而生呢?

04

鶴,承載了我國古老文化的禽鳥,帝王們認為是祥瑞,士大夫們用來彰顯自己的氣節,文人雅士們喜歡鶴的淡泊名利,老百姓們認為鶴寓意著健康長壽,而道家則以鶴來表達自己逍遙物外的高潔。

騎鵝的不一定就是尼爾斯,但是騎鶴的一定是神仙。

周靈王時期的李浮丘所著的《相鶴經》開篇即云:「鶴,陽鳥也,而遊於陰,因金氣,乘火精以自養……體尚潔,故其色白;聲聞天,故其頭赤;食於水,故其喙長;棲於陸,故其足高;翔於雲,故毛豐而肉疏。大喉以吐,修頸以納新,故壽不可量。行必依洲渚,止不集林木,蓋羽族之宗長,仙家之騏驥也。」

歷史上被人記錄在案的第一位駕鶴的神仙就是浮丘公的弟子王子喬,據傳周靈王的太子晉,擅長吹笙,被道士浮丘公接到嵩山上修煉,十餘年都沒有下山,後來周靈王派桓良上山找他,他就對桓良說:「你回去告訴我的家人,到了七月七日的那一天,我就會在緱氏山和他們相見。」到了那一天,家人們果然看見王子喬乘著一隻白鶴停在山頂,他只是在遠處向家人們揮手致意,不久,就騎著仙鶴飄然離去。就此留下了「乘鶴緱山」的典故。

戰國末期,在我國北方的齊燕之地出現了方士之流,這個團體中的人多聲稱自己有不死藥或者長生術。這就是中國道教的起源——方仙道。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對他們極為信任,他們的名聲因此而廣為傳播。兩漢時期,方士的隊伍逐漸擴大。東漢末年,道教作為一種宗教正式出現,他們尊崇老子為教主,把《道德經》奉為經典。這種早期的道教逐漸在中下層的民眾中傳播,黃巾起義就是它的鼎盛時期,但是隨著起義的失敗,這種民間宗教基本上宣告滅亡。

幸運的是,恰逢三國時期,社會動蕩,推行名節操守的儒學受到冷遇,士族大戶們轉而崇尚起長生不老、逍遙隱逸的生活方式,因此當時的士人們開始以《老子》、《莊子》去解釋《易經》,這在當時被稱為「玄學」,這種學派迅速在貴族階層流行起來。我們後人稱之為「新道家」。

在這種氛圍下,所謂異人受到了世人的追捧,如于吉、管輅、左慈等人,他們或借符咒除鬼去病,或精於卜卦觀相,或以方術傍身炫技,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神仙。

有一個數字上的變化很能說明三國時期士族對神仙的推崇,西漢史學家劉向在《列仙傳》中列舉了七十多位神仙的事跡,到了東晉時期,方士葛洪在《神仙傳》中就將這個隊伍擴大到了一百九十位,唐朝文學家梁肅所撰《神仙傳論》中有載:「按《神仙傳》凡一百九十人,予所尚者,唯柱史、廣成二人而已,餘皆生死之徒也。」但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神仙傳》只有九十二位。

翻開這本書你就會發現,許多在史料中被標註為方士的人物,在葛洪的筆下都由預備役變成了現役。

據說凡人成仙分為兩種途徑,一種是修內功,「內功是凡胎肉骨亦可飛升」,一種為外功:「要度脫凡人成仙,必要此人死於刀兵,可脫凡胎。」這種被稱為「兵解成仙」。《太平廣記》中被王敦殺死的郭璞就藉此得道成仙。

魚公子認為,成仙之路應該是極為坎坷的,畢竟古代的許多皇帝都將小命搭在這個上面,五歲就開始修道的李白回想那些歲月,也不禁對世人搖頭哀嘆著:「難於上青天」。年輕人還是想想該怎麼腳踏實地更務實一些吧。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夢貘貘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中,「無賴」到底什麼意思?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歷史悠久,文化璀璨,自古天下聞名。瘦西湖,大明寺,茱萸灣,縱有無數美景令人心生嚮往,流連忘返,都抵不過揚州的月亮。揚州月亮有多美?「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只為一睹揚州月亮的風採,連隋煬帝都「但求死看揚州月,不願生歸架六龍」。
  • 「古詩詞裡的城市」揚州:清明踏青好去處,煙花三月下揚州!
    揚州是江蘇省地級市,位於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的北岸,與鎮江隔江相望。揚州歷史悠久,隋唐時期因交通之便成為繁華大都市,無數的文人墨客在此攬勝抒懷,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圖為連接鎮江揚州兩地的潤揚長江大橋。
  • 古代最高文官朝服為何選鶴做圖案 古人最喜歡的鳥還有哪些
    鶴,古人眼裡的「一品鳥」南朝梁殷芸《小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對鳥的喜好,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選擇,古代官宦眼中最尊貴者是鶴,稱之為「一品鳥」。明清官員所著朝服前後飾有一塊方形圖案,稱為「補子」,文官中最高的一品官補子就是一隻鶴,「一品鳥」由此而來。
  • 都是讓古人給慣的
    每當唐玄宗和別人下圍棋的時候,楊貴妃便抱狗在一旁觀戰,有一次貴妃眼看著玄宗即將輸棋,就暗示著寵物狗跳上了棋盤,攪了局。貓在古代也被當作寵物來飼養,但其馴化的歷史比狗短很多,普遍認為三四千年前的埃及人開始馴化貓。 貓在埃及當初是被當作神來看待的,古代的中國貓的地位也很高,甚至在祭祀的時候也是主角之一。另外貓還能抓老鼠,所以貓也有祈求滅鼠的意思。
  • 王蒙:《論語》教會我們人生六階段和三境界,讀懂走向人生巔峰
    對於做官,王蒙說」人生永遠不會滿足,自己也不例外,做官久了,就會嚮往更高的權利力,忍不住去嚮往,從而忘記了當年創作的初心」,這也是很多人在權力道路上漸行漸遠的原因之一。曾經有一件事情讓王蒙記憶猶新,在一次盛大的會議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因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候選名單上遺漏了自己的名字而泣不成聲,當眾失態。在欲望的驅使下,每個人可能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如何取捨考驗的是人生的智慧。王蒙一生著作等身,晚年潛心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從中得到了關於人生的真諦。
  • 小智夢寐以求的御三家到底是誰,妙蛙種子還是傑尼龜小火龍?
    大家好,前幾天有網友在小編瞎掰的文裡面反映,說小智出道前的夢裡,妙蛙種子不是第一個夢到的神奇寶貝,而且如果不是遲到的話,他本來也沒打算挑妙蛙種子,那麼小編再整理一下各種細節,看看小智夢寐以求的御三家到底是哪個,會是傑尼龜或者小火龍嗎?
  • 明日之後:擁有鋼琴之後是怎樣的生活?玩家:感覺人生達到了巔峰
    這款電視機並不能與舊式電視機相提並論,按照當下來說的話,這款電視機可是「液晶觸控螢幕「並且還是「超薄」的設計,掛在牆上那是非常的高大上!至於他的功能和舊式電視機一樣,通過打開電視可以查看以及遠程購買或者上架交易物品到交易中心!
  • 小弟弟的人生巔峰
    ----------------------------這可能是這位小弟弟的人生巔峰
  • 局長擼貓,卻沒想到被 「賴上」了,貓咪: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局長擼貓,卻沒想到被 「賴上」了,貓咪:從此走上人生巔峰文/一邊擁有一邊失去貓咪可以說是屬於一種治癒系的動物,寵物這種生命充滿了不可思議的地方,給人們帶來的感覺和陪伴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幾乎所有的貓咪都是溫順的,但是相對而言,也就有調皮的一面,而且還會有很多搞笑的事情
  • 古人往井裡放2隻小烏龜,到底是為什麼?看完真佩服古人的IQ!
    把酒當歌,人生幾何;滄海橫流,百鬼夜行;池魚籠鳥,唯我縱橫。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歷史沙龍!中國的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有意思的習慣,都頗為講究,有些現在看來是迷信,但是有些非常的有科學,是他們在當時艱苦的條件下創造出的既簡便又科學的方法,就比如說古人們打井的時候都會放兩隻烏龜在井裡,他放兩隻烏龜,到底要幹什麼呢?小編來告訴大家。
  • 《食物語》揚州炒飯介紹 揚州炒飯技能一覽
    揚州炒飯是江蘇揚州經典的美食,成品顆粒分明、粒粒鬆散、軟硬有度、色彩調和、光澤飽滿、配料多樣、鮮嫩滑爽、香糯可口 。梅放雪初霽,願不負月明是對它最好的評價,在食物語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揚州炒飯是江蘇揚州經典的美食
  • 雄獅:哥哥過世,弟弟登上人生巔峰,這部電影引人深思!
    於是,求自己的哥哥帶上他,一起外出,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小薩羅為了尋找自己的哥哥誤上了一輛火車,從此走上漫漫的尋親之路。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意外,薩羅一家人的命運就發生了改變,哥哥在小薩羅走失之後,尋找小薩羅時被火車撞死,而小薩羅在一經周轉之後,被富足的澳大利亞夫婦收養,從此踏上了人生巔峰之路,長大後的薩羅,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學習了酒店管理專業,並且有了十分美麗的女友,這些優越的環境都不是薩羅原生家庭能提供的起的。對於哥哥的去世,是不幸的;但是對於薩羅的發展,是三生有幸!
  • 洗腦神曲「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峰」用英語怎麼說?
    好長一段時間裡,都被一首短視頻裡的背景音樂給洗腦了——「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高潮,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峰」。簡直讓人「無法自拔」,恨不得給自己來一招「雙風貫耳」。那洗腦神曲「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高潮」或者是「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峰」用英語怎麼說?咱們來捋一捋。
  • 戲說揚州餃面,陰陽和諧包裹其中
    因為喜歡餃面,常常去揚州各麵館吃,尤其是蔣家橋,尤其是蔣家橋本部老店。蔣家橋餃面特有的重口味,濃濃的胡椒香與蝦籽的鮮,是其獨佔鰲頭的最主要特色。去的次數多了,自然而然觀察環境與人。老店在老蔣家橋的舊址差不多位置,門臉的方向轉了個身。蔣家橋現在開了好幾家連鎖店。據說每一家生意都不錯,它代表了揚州小吃的平民化特質。我幾乎將每個分店都吃了,還是最喜歡到本部這家。
  • 這8家「揚州」必吃名店,值得專程坐高鐵去,瘦人專享,肥人免看
    揚州的早茶是民間的一種飲食風俗,沿襲了淮揚菜的風格,據說曾令乾隆皇帝念念不忘。「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揚州美食的代表首推早茶。揚州早茶又稱為早宴,叫早宴,足以從文字上就可以窺見這餐的規模。趣園是揚州首家淮揚菜體驗店,百年名園,是大眾點評上揚州僅有的三家黑珍珠之一,可見它的功力。南朝宋人殷芸的《殷芸小說·吳蜀人》中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 不賞揚州牡丹花,怎知春色如許?
    揚州瘦西湖的牡丹花奼紫嫣紅洛陽的牡丹天下聞名。特別的時期,除了洛陽,在江蘇揚州的瘦西湖也可以賞到牡丹花。揚州瘦西湖南門揚州瘦西湖五亭橋景2020年4月8日,揚州瘦西湖花卉展開幕。自2008年以來,「萬花會」每年都在瘦西湖舉行。而牡丹花正是萬花會中的主角。
  • 古人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什麼意思?為何上半句無人提及?
    文 | 淺弋道歷史在物質匱乏、階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古人結合現實規律把他們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生活經驗編成詩句,這些詩句流傳至今,具有極高的學習價值、參考意義。第一種:碌碌無為、醉生夢死、得過且過之人這類人安於現狀、不計後果、不顧他人,對未來沒有一個計劃,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言語安慰自己「活著已難能可貴」,絲毫不顧及家人的生活怎樣?這種盲目的樂觀其實是最大的愚蠢。
  • 「鵝」主題IP亮相 與揚州有怎樣的故事?_揚州網
    據悉,本次藝術季亮點頗多,囊括國內首次「鵝」主題IP、揚州首次VR雲展等時尚、科技元素,從而開啟「一隻鵝的2020療愈之旅」。雙展模式融入「鵝」主題IP12月6日,「揚州華僑城2020創想藝術季」將在華僑城創意展示中心(瘦西湖路與花園西路交叉口)盛大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