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預計長江白鱘滅絕 專家呼籲關注「極危」物種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武漢1月3日電 (記者 馬芙蓉)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長江白鱘預計在2005年-2010年時已滅絕。

  該論文通訊作者、農業農村部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3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證實這一信息。

危起偉展示長江白鱘圖片 馬芙蓉 攝

  白鱘號稱「中國淡水魚之王」

  他透露,白鱘壽命預估一般在30年左右,中國最後發現白鱘自然繁殖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2003年至今,科研人員沒有再發現過白鱘,也沒有其人工養殖個體存留,可以推斷其已滅絕。

  白鱘號稱「中國淡水魚之王」,主要分布於長江水系,可在長江口鹹淡水區生活,在近海區也偶有發現,但以淡水生活為主。它和長江中華鱘一樣,是距今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

  危起偉指出,白鱘是洄遊魚類,產卵地只在長江上遊。受人類活動、長江魚類資源持續衰退等因素影響,加之其本身屬於珍稀物種,且不是每年繁殖,因此滅絕速度較快。

  危起偉說,1993年以前,每隔一兩年還會看到漁民誤捕白鱘的記錄,但此後白鱘蹤跡越來越少見。危起偉最後一次見到活體白鱘是2003年1月份在四川宜賓南溪江段,專家救助一頭白鱘後,給其裝上超聲波跟蹤器放流長江,但是因為水急灘險,跟蹤船不慎觸礁,信號丟失,此後再未找到信號。

  據介紹,如果一個物種已沒有自然繁殖,又過了該物種正常壽命期限,期間也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即判定該物種滅絕。

  針對長江白鱘滅絕的結論,也有媒體報導3日公開報導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國代表處工作人員表示,目前IUCN官方還沒有發布和更新關於長江鱘滅絕的消息,「後續還需要討論」。

  為何沒有實現人工繁殖?

  危起偉介紹說,白鱘體型大、不容易養活,早期受科研技術及條件限制,沒有掌握人工繁殖、飼養技術,等到技術成熟可以養活的時候,已經無法收集到樣本。

  「白鱘滅絕再一次敲響長江生態保護的警鐘。」危起偉表示,希望大家關注那些「極危」、但還有機會挽救的物種,不要讓白鱘滅絕的悲劇在中華鱘、長江鱘等珍稀物種身上上演。

  危起偉表示,一個物種種群的維護需要一定的後備數量、合適的繁殖場地和充足的食物等條件。從2017年至2019年,科研人員連續三年未在宜昌監測到中華鱘自然繁殖,長江鱘也在2000年後未發現自然繁殖。儘管中華鱘、長江鱘已建立人工繁殖技術,但是其自然繁殖仍不可替代。

  危起偉建議,在水文條件比較適合的、洞庭湖與長江連接的支流營造中華鱘的自然產卵場地,確保其自然繁殖。長江鱘因個體較小,在其產卵地長江宜賓江段恢復自然繁殖的可能性較大,此前科研人員已經放了一些樣本下去,希望近幾年可以看到自然繁育的長江鱘。(完)

相關焦點

  • 白鱘滅絕!長江又一物種消失……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
  • 中國又一物種滅絕,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的長江白鱘徹底消失
    在自然界中所有物種都會經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適應周遭生存環境的物種,就能在漫長的歲月中生存下來,而不能適應的物種則會慢慢滅絕。而近日學科界又傳出一則噩耗:我國長江特有的白鱘已滅絕。該消息是由我國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所發布的研究論文而透露的,在論文中專家們表示,預計在2005年-2010年這個時間段內長江特有的白鱘以及滅絕。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專家對外界表示長江白鱘以及滅絕,早在2019年9月份的時候,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就已經在杭州舉行的一個學術會議上表示,經評估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事實上,在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專家: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很多 白鱘滅絕只是開頭
    2020年1月2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表的一篇名為《白鱘的滅絕給長江生物保護留下了什麼教訓》的論文預校樣(pre-proof)引發公眾關注。該論文指出,長江白鱘約於2005年、至少不晚於2010年滅絕。 網友紛紛感嘆,第一次聽聞白鱘之名,卻恰恰是與之永別之時。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是「中國淡水魚之王」
    楚天都市報1月2日訊(記者陳凌墨)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
  • 長江白鱘滅絕,我們需要反思什麼?
    論文指出,白鱘在2005年到2010年時已經滅絕。  一時間,一直沒什麼存在感的白鱘得到了大量關注,「白鱘滅絕」的話題在熱搜上掛了一天。不過,很多媒體在配圖時,還是錯誤地配成了長江白鱘的近親匙吻鱘。畢竟,我們對白鱘太不了解,白鱘留下的影像也太少。
  • 時刻知道丨長江白鱘滅絕,長江還有哪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一個噩耗:「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在2020年的開年,聽到這樣一個不幸的消息,著實令人遺憾。  長江白鱘。 圖源:央視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 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告滅絕,沒能進入2020年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近年來國內還有哪些滅絕物種?
    事件回顧: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長江白鱘早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在自然狀態下喪失了繁殖能力,甚至喪失生存能力。長江白鱘將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之後,第三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的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它們被滅絕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長江流域的濫捕濫撈,人類的貪慾導致了這些生物滅絕。先前已經有兩種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分別是白鱀豚和長江鰣魚。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近日,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噩耗。雖然這一消息是最近才宣布,但其實長江白鱘並不是這兩年就滅絕的。
  • 長江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滅絕!
    生活特別閱讀: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大家好,這裡是「青柳悅生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最後一次發現是在這一年
    最近兩天,一個壞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長江白鱘已滅絕。
  • 痛心: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誰將是下一個?|生物多樣性喪失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編者按:生活在長江的鱘魚,通常都在長江上遊或者金沙江下遊繁殖,然後到長江中下遊發育成長。然而,長江上建造的重重水壩硬生生地隔斷了它們繁殖與長成的生境。水利專家、中科院院士陳祖煜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白鱘影響最大的就是葛洲壩」。
  • 雙語|長江白鱘宣告滅絕,網友: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
    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這是繼白鱀(jì)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shí)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It represents another animal declared extinct in the Yangtze River in recent years.
  • 白鱘滅絕!而長江裡的它們也瀕臨消失……
    長江珍稀物種白鱘近日被宣布滅絕。白鱘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它的滅絕,令人深感痛心。目前長江裡還有哪些瀕危物種?保護現狀如何? 【白鱘被宣布滅絕 敲響生態警鐘】 長江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十幾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
  • 白鱘真的滅絕了嗎?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博物館裡的白鱘標本 張星海 攝一時間,一直沒什麼存在感的白鱘得到了大量關注,「白鱘滅絕」的話題在熱搜上掛了一天。不過,很多媒體在配圖時,還是錯誤地配成了長江白鱘的近親匙吻鱘。畢竟,我們對白鱘太不了解,白鱘留下的影像也太少。當一個物種被認定滅絕,除了哀悼和紀念,更需要的,是反思。
  • 別了,長江白鱘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閱讀提要  長江食物鏈頂端的一個物種滅絕了,這是2020年開年之初的一個壞消息。關注它,更要讓它的命運不再降臨在其他物種身上。人類最後一次見到白鱘,是2003年,跟蹤一條白鱘,希望找到產卵場,開展人工繁殖,但最終跟丟。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來源:新京報長江白鱘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發布研究,估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科研人員2003年以來沒有再發現過白鱘。新京報訊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長江白鱘滅絕,這意味著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消失。不過昨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官方微博表示,最終結果尚未發布,預計將在今年6月發布評估結果。根據目前初步結果,白鱘的情況不太樂觀。
  • 繼白鰭豚後,又一號稱「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特有物種滅絕
    長江所正式宣布,「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同屬匙吻鱘科的物種。另名為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因為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為象魚。「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 白鱘為何會滅絕?
    危博士介紹,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