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2020-11-22 騰訊網

今天,白鱘正式宣告滅絕,沒有進入2020年的新聞引起廣泛熱議: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事實上,在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該專家稱,這一結果正在上報IUCN辦公室,隨後將在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

除長江白鱘滅絕外,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仍被評估為「極危」等級(status)。

十年前,2009年,IUCN對長江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

但十六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據報導,2003年大年初一,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最後一次救助一條長江白鱘、放生並跟蹤。但隨後,船觸礁,被放生白鱘的電波信號也消失。

沒人能想到這可能是人們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失去這一條魚,也失去了整個物種。

IUCN前述專家稱,目前沒有包括影像學等在內的任何證據證明白鱘還存在。如果人們再拍到或捕捉到任何一個長江白鱘個體,IUCN將重新考慮調整其物種瀕危等級。

2018年11月4日,在湖北武漢召開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論壇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院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在其報告中透露,白鱘可能已經滅絕,專家們正在評估這一情況。自2003年至今,科研人員沒有再發現過白鱘,也沒有其人工養殖個體存留。但人們還抱有一線期待。「有漁民認為,長江某些水域還倖存有白鱘。」

長江白鱘曾經是當地漁民們最鍾愛的魚,商業價值極高,有句話「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上世紀70年代,每年白鱘的捕撈量在5噸左右,但誰也沒有想到,在幾十年之後,我們會失去白鱘的蹤跡。

不過人類捕撈只是導致長江白鱘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白鱘生存環境的改變,船來船往的長江成為了危機四伏的河流,食物也越來越短缺,白鱘產卵繁殖的地方變成了人類的碼頭、採砂場。

為了保護長江流域的生態圈,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從今年起在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植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2003年,白鱘已不見蹤影

2007年,白鰭豚宣布功能性滅絕

2017年,長江江豚僅存1012頭

過度捕撈,涸澤而漁

在過去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長江付出沉重的環境代價,在越來越嚴峻的形式下,越來越多的人涸澤而漁,開始採取「電毒炸」、「絕戶網」等非法作業方式竭澤而漁,最終形成「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

所以實現禁捕,讓長江休養生息,迫在眉睫。

補充閱讀:

其實在過去這些年裡有很多動物都已經滅絕,而且年代久遠,有些動物,我們能夠參考的只有它們的影像:

袋狼 1936年滅絕

袋狼(Thylacine,Tasmanianwolf)因其身上斑紋似虎,又名塔斯馬尼亞虎,祖先可能廣泛分布於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屬於有袋類,和袋鼠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不成熟的幼仔,並且為夜行性。袋狼棲息於開闊的林地和草原,夜間外出捕食,白天棲身於石礫中。

5000年前,澳大利亞野犬隨人類進入澳大利亞。最後一隻袋狼,是於1936年9月7日死亡的。死於塔斯馬尼亞島上的霍巴特動物園。

雷仙島秧雞 1944年滅絕

雷仙島秧雞(Porzana palmeri)是一種生活在西北夏威夷群島的雷仙島上的秧雞。它們因野兔及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失去棲息地,最終滅絕。

奧亞吸蜜鳥 1985年滅絕

奧亞吸蜜鳥(Moho braccatus)在20世紀初的亞熱帶森林甚為普遍,但自此數量就開始下降。

1987年仍有聽到它們的歌聲,但之後就被認為是已滅絕。滅絕的原因包括黑鼠、豬和帶有鳥類疾病的蚊入侵,以及棲息地的破壞。

金蟾蜍 1989年滅絕

金蟾蜍(Bufo periglenes),又稱環眼蟾蜍,美洲蟾蜍的一種,曾大量存在於哥斯大黎加蒙特維多雲霧森林中一片狹小的熱帶雨林地帶,其雄性個體全身呈金黃色,因此被稱作金蟾蜍。

1989年以後,金蟾蜍再沒有被發現。至2006年,金蟾蜍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狀況為絕滅,由於全世界範圍內兩棲動物數量不斷下減,金蟾蜍絕滅的實例也被許多相關學者研究,一般認為,造成金蟾蜍絕滅的主要原因為全球變暖和環境汙染。

西部黑犀牛 2011年滅絕

西部黑犀(Diceros bicornis longipes),又名西部黑犀牛或西非黑犀牛,是黑犀最稀有的亞種。它們曾一度廣泛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的大草原,但因被大量獵殺而致數量急速下降,並於2006年被認為已經滅絕。2011年11月10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宣布此亞種滅絕。

有人覺得物種滅絕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它們因適應不了環境所以被淘汰了。

但是大家要知道我們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連鎖反應圈,一環扣一環,一旦這個環節消失了,就會牽連著其他的環節出現問題,問題已經發生,只不過還沒有波及到最高層而已。

如果不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最後的缺口只能是我們自己。

—END—

責任編輯/何佳昕

值班主任/何靜

相關焦點

  • 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告滅絕,沒能進入2020年
    今天一早,一個噩耗登上微博熱搜榜「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人類迎來了新年,長江白鱘卻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論文原文截圖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的消息,令人悲傷
    資料圖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Environment)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長江白鱘滅絕,這意味著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消失。不過昨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官方微博表示,最終結果尚未發布,預計將在今年6月發布評估結果。根據目前初步結果,白鱘的情況不太樂觀。
  • 2020長江白鱘終究沒能逃過滅絕
    長江白鱘起源於白堊紀距今已有一億多年,和中華鱘一樣都是這億萬年中物種的佼佼者,在人類對長江的使用千百年後終究還是滅絕了,2020年才剛剛開始就以被宣布滅絕。>這是繼白暨豚和長江鯽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滅絕之後的又一悲痛消息
  • 白鱘滅絕!長江又一物種消失……
    掌上春城訊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白鱘郵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近日,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噩耗。雖然這一消息是最近才宣布,但其實長江白鱘並不是這兩年就滅絕的。
  • 長江白鱘,解密「水中老虎」2020年滅絕原因!
    同是居住在地球上的生物,人類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加速了其他生物消失的進程,如果地球上其他有生物滅絕的話,人類是有責任的。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保護珍貴稀有物種,不只是一句喊口號,更需要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是「中國淡水魚之王」
    楚天都市報1月2日訊(記者陳凌墨)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
  • 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真希望還有「漏網之魚」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圖片來源於網絡白鱘——中國「淡水魚之王」△圖片來源於網絡作為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長江白鱘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一億五千萬年。
  • 時刻知道丨長江白鱘滅絕,長江還有哪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一個噩耗:「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在2020年的開年,聽到這樣一個不幸的消息,著實令人遺憾。  長江白鱘。 圖源:央視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 長江白鱘未能進入2020年,滅絕動物名單加一
    近日,著名國際學術刊物《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張輝等人的研究論文。研究稱,預計2005-2010年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長江白鱘,成魚體型巨大,可達7~8米,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的壽命一般在30年左右,最後發現白鱘是在2003年,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的個體存在,可以推斷已經滅絕。專家指出,白鱘是洄遊魚類,產卵地只在長江上遊。
  • 痛心: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誰將是下一個?|生物多樣性喪失
    中國綠髮會周晉峰秘書長曾在就如何做好長江資源保護時指出:2007年,在《時代周刊》宣布白鱀豚功能性滅絕10年後,綠會還連續三年在野外努力尋找白鱀豚的身影,並於2018年4月在長江拍到疑似白鱀豚照片,現在又一個不好的消息是白鱘,從這些保護經歷來看,我們認為紮實做好旗艦物種棲息地的保護,相對比人工繁育來的更有意義。
  • 長江白鱘滅絕,近年來國內還有哪些滅絕物種?
    事件回顧: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長江白鱘早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在自然狀態下喪失了繁殖能力,甚至喪失生存能力。長江白鱘將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之後,第三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的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它們被滅絕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長江流域的濫捕濫撈,人類的貪慾導致了這些生物滅絕。先前已經有兩種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分別是白鱀豚和長江鰣魚。
  • 中國又一物種滅絕,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的長江白鱘徹底消失
    在自然界中所有物種都會經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適應周遭生存環境的物種,就能在漫長的歲月中生存下來,而不能適應的物種則會慢慢滅絕。而近日學科界又傳出一則噩耗:我國長江特有的白鱘已滅絕。該消息是由我國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所發布的研究論文而透露的,在論文中專家們表示,預計在2005年-2010年這個時間段內長江特有的白鱘以及滅絕。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專家對外界表示長江白鱘以及滅絕,早在2019年9月份的時候,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就已經在杭州舉行的一個學術會議上表示,經評估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新京報訊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長江白鱘滅絕,這意味著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消失。不過昨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官方微博表示,最終結果尚未發布,預計將在今年6月發布評估結果。根據目前初步結果,白鱘的情況不太樂觀。
  • 長江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滅絕!
    近日,我國專家正式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這是自新的十年來,宣布滅絕的第一個物種。 它們曾經是長江的居民,自2003年以來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人們認為它在2005年到2010年間的某個時候可能就已經滅絕了。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最後一次發現是在這一年
    最近兩天,一個壞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長江白鱘已滅絕。
  • 再見了,長江白鱘!白鱘已滅絕 更多長江水生生物生存堪憂
    第三期節目我們請到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說說長江白鱘。長江白鱘已經存在了一億五千萬年,曾經與陸地霸主恐龍水路並肩,曾經躲過了第四紀冰期,被稱為長江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的告白小片長江白鱘已經滅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介紹:長江裡最後一次出現的白鱘,是在2003年,他和專家組在救治後放流長江,隨後進行追蹤。遺憾的是再沒發現白鱘。
  • 繼白鰭豚後,又一號稱「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特有物種滅絕
    長江所正式宣布,「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長江白鱘白鱘,體長為2-3米,體重200-300千克,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又稱作中華匙吻鱘。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
  • 活了1億年,熬過6500萬年前的物種大滅絕,長江白鱘為何會滅絕?
    近日,長江白鱘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作為中國的淡水魚之王,卻沒能逃脫走向滅絕的厄運,這不禁令人唏噓。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長江白鱘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它們生活在長江中(近海也有發現蹤跡)。長江白鱘是一種十分古老的魚類,它們的祖先出現於距今超過1億年前的白堊紀,與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 別了,長江白鱘
    -----------------------------------  2020年到來了,但長江白鱘沒有等到。  2019年12月23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發表的一篇論文說,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中國特有物種長江白鱘已經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