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不知大家最近有沒有在移動端使用 YouTube 觀看視頻,如果有,那你可能會時長被一個略顯「低俗」的直播產品廣告所困擾。當然,由於 YouTube 使用的是 TrueView 的廣告形式,所以用戶一般可以在 5 秒之後跳過廣告。但是,考慮到 YouTube 平臺一貫以來在廣告內容上的優質,還是有不少用戶對此表示了驚訝。
比如我們極客公園內部就有不少同事向我們吐槽,表示「最近 YouTube 上出現的廣告真的很 Low」。
(頁面上方的 15 秒視頻廣告看上去略顯低俗,與 YouTube 之前的風格似乎不太搭)
Low 不 Low,我個人不好下決斷,下面給還沒看過這些廣告的朋友看看這些廣告: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Y0MDkxMTMwOA==.html#paction
看,是不是非常的性感呢?
在 YouTube 這個廣告的視頻下面,眾多的外國網友都紛紛「點讚」,被點讚最多的那條評論表示「這是一個我不會跳過的廣告…」也有不少網友表示「這個廣告真不錯」…
總之,似乎和我們對這條廣告的意見不同,看慣了優質廣告的外國網友們似乎都挺喜歡這種簡單、直接,卻又充滿了感官刺激的性感廣告內容。
於是,問題來了,究竟是哪款產品做了這個廣告呢?
點進去下載下來,原來是一個名叫「Live.me」的直播 App。打開之後,你會發現,除了註冊、社交分享等功能是西式的之外,其他的基本直播功能完全與國內的各大直播應用如出一轍。不管是「戳屏幕點讚」,還是發彈幕、送禮、連麥等等,你幾乎不用花費任何的學習成本就能適應這款來自海外的直播應用。
(連麥這種功能也是必須有的)
出於好奇,我們也使用了一下這款在海外發光發熱的直播 App。也發現了一些頗為值得一提的亮點:
第一, 同國內相比,這款應用最大的不同就是「國際化」裡面當然也有少數大陸和港臺地區的直播在用中文,但更多的則是英文和其他小語種的直播,比如東南亞地區、俄語、西班牙語等等。但在直播內容上則與國內大同小異,基本上也是「秀場」模式,不是美女在鏡頭前唱歌跳舞,就是一些男男女女在和彈幕中的人聊天。
第二, 互動模式主要也是用戶在應用平臺購買虛擬禮物送給主播,價格差不多,禮物的內容也差不多,價值較高的「跑車」和「遊艇」均需要花費 70 美元以上。經鑑定,美國女主播在收到禮物之後也會「謝謝哥」。
第三, 比較大的亮點則是在「實時翻譯」這個功能上。由於這款產品是國際化的產品,所以裡面主播和粉絲的語言很可能不通,因此,Live.me 很貼心地加入了「智能翻譯」的功能,幫助用戶更好地和主播進行交流。當然,根據實測,翻譯的準確性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上面就是實時翻譯的情況,紅框圈出來的就是翻譯的部分,可以看到,雖然在準確性上還有待提升,卻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
一款「copy China」的直播應用
那麼,如此一款「中國風」的產品是美國人從我們這邊抄過去的嗎?
事實當然不是如此。到搜尋引擎上搜尋一下這款產品,你會發現它完全來自一家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獵豹移動。對,就是那個以手機清理類工具產品成功出海的獵豹。
在美國,Live.me 於去年 4 月份上線,不到 100 天就躥升到美區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社交類排行榜的前五名。其後,Live.me 相繼在日本、印尼、阿拉伯等地區上線。根據相關信息,Live.me 目前已經在全球 50 個國家和地區實現覆蓋,下載量超過 1000 萬。目前,它 80.2% 的用戶來自美國。
(可以看出,憑藉獨特的模式,Live.me 在美國的上升趨勢還是挺明顯的)
這還沒完,2016 年 11 月 5 日,Live.me 在臺灣地區上線,獵豹也借著這個機會主辦了臺灣第一屆直播產業大會,公司 CEO 傅盛也親自出席。
知道了這款產品的「血統」,你就能理解 Live.me 為什麼和國內的直播產品如此相像了。從 2012 年開始,因為將 360 在國內做的事搬到了國外,獵豹成功地在紐交所上市,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出海的代表,秘訣之一就是將國內的成功經驗在國外成功落地。這次的邏輯也不例外。
正如科技自媒體「科技雜談」所分析的那樣:
雖然市場上已經有 Twitter 收購的 Periscope,有 Facebook Live,有 Snapchat、有 Twitch,都主打直播或帶有直播功能,但它們此前或大多以體育賽事、演唱會或事件為直播的主體,直播者的變現也更多以廣告分成為主,所以激勵力量有限。
而獵豹的模式,是留住主播。
Live.me 以中國的秀場形式,在一開始就將主播作為直播主體,更突出個人的才藝和表演內容,並允許觀眾在應用商店付費購買虛擬禮物後,將禮物直接送給主播,主播收到禮物後提現為收入。這個簡單直接的變化,讓主播和粉絲之間的互動熱情迅速提升。
(所有的一切都和國內的直播如出一轍)
在去年 10 月,根據其披露的信息,Live.me 上麵粉絲送出的虛擬禮物價值總額已經超過了 100 萬美元。
當然,爭議也不是沒有,如同在國內一樣,這種直播應用的觀眾人數也同樣有很大的水分,有美國網友就在 YouTube 上聲討這件事。不過這種事從來都很難說清楚,比如也有人網友認為這種水分能幫助更多真實的用戶進入你的直播間。
同時,回到他們引起爭議的 YouTube 廣告上來。在去年 8 月的 China Joy 上,我們也採訪了 Google 商業合作部移動業務總監王一飛,他向我們表示,Google 在廣告上的產品設計理念就是「以用戶為中心」。
「除了設計上或者產品上來說,我們有很嚴格的廣告審核機制,為用戶體驗把關。從幾個方面說,我們從廣告創意,包括推廣的網站和帳戶,有 360 度的審核,確保用戶的體驗是最好的。」
我不知道在美國人看來,Live.me 那種美女扭動的身軀究竟算不算「以用戶為中心」,不過,美國人好像覺得還不錯,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龜途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