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柔性!這個機器人抓手竟然可以在水下抓水母?

2021-01-09 中國機器人網

  海洋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裡,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據估計全球海洋中目前生活著各種海洋生物至少有20萬種,總生物量大約342億噸,這些生物的壽命有時候遠大於人類的預期,但因為沒有太好的海底工具,人類開發難度非常大。

 

  例如水母這種生物,水母約有95%的水,使它們成為地球上最透明,最微妙的動物,但剩下的5%據生物學家稱,目前已經產生了重要的科學發現,如綠色螢光蛋白(GFP),現在能被科學家廣泛用於研究基因表達,以及生命周期逆轉,可以成為對抗衰老的關鍵。水母還可能很好地擁有其他可能改變生命的秘密,但收集它們的難度非常大,這嚴重限制了人類對這種「被遺忘的動物群」的研究。

 

  目前海洋生物學家水下採樣機上可用的採樣工具,主要是為海洋石油和天然氣工業開發的,並且更適合於抓住和操縱巖石和重型設備而不是果凍,這種抓手會經常將它們粉碎成碎片,柔性成為海洋

機器人

抓手必須具備的條件。 

  現在,由哈佛大學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John A. Paulson工程與

應用

科學學院(SEAS)和紐約州立大學巴魯克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的一項新技術以超級形式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柔軟的水下夾持器,使用液壓輕輕但牢固地將其類似於fettuccini的手指纏繞在一隻水母上,然後釋放它而不會造成傷害。夾具詳細情況在Science Robotics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有所描述。

 

  「我們的超級溫和抓手比現有的深海採樣裝置明顯改進了果凍和其他柔軟的生物,否則幾乎不可能完整收集,」第一作者Nina Sinatra博士說。「這項技術還可以擴展到改進水下分析技術,並允許廣泛研究海洋生物的生態和遺傳特徵,而不會將它們從水中帶走。」

 

  插圖展示了連接到遙控車輛的軟機器人致動器(綠色)的設想應用。
 

圖片

來源:Sinatra et al., Sci. Robot. 4, eaax5425 (2019)

 

  夾具的六個「指狀物」由薄而扁平的矽膠條組成,中間通道粘合到一層柔韌但更硬的聚合物納米纖維上。手指連接到矩形的3D列印塑料「手掌」上,當它們的通道充滿水時,在納米纖維塗層側的方向上捲曲。每個手指施加極低的壓力 - 約0.0455kPA,或小於人眼瞼在其眼睛上的壓力的十分之一,相比之下,目前最先進的軟海洋抓手,用於捕捉比水母更精細但更健壯的動物,發揮約1 kPA。

 

  研究人員將他們的超柔軟抓手安裝到一個特製的手持設備上,並測試了它在水箱中抓住人造矽膠水母的能力,以確定成功採集樣品所需的定位和精度,以及最佳角度以及捕獲水母的速度。然後,他們轉向新英格蘭水族館的真實物品,在那裡他們使用夾子抓住「遊泳月亮果凍」,「果凍脂肪」和「斑點果凍」三隻水母,所有這些都和高爾夫球大小相當。

 

  夾子成功地將每隻水母捕獲在裝置的手掌上,並且水母不能從手指的抓握中脫離,直到夾子減壓為止。水母在被釋放後沒有表現出壓力或其他不良影響的跡象,並且在出現磨損跡象之前,手指能夠打開和關閉大約100次。

 

  軟機器人夾持裝置的設計,帶有四個執行器輪轂,插圖:不同的部件,包括可以模塊化安裝六個執行器手掌。
 

圖片來源:Anand Varma

 

  「海洋生物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一種複製人類手部溫和性的工具,與來自難以接近的環境中的水母等微妙動物相互作用,」共同作者David Gruber博士說,他是生物學教授,紐約州立大學巴魯克學院的環境科學和國家地理探索者。「這種抓手是不斷增長的軟機器人工具箱的一部分,它有望使水下物種收集變得更容易和更安全,這將極大地提高對數百年來研究不足的動物的研究速度和質量,給我們一個更全面地了解構成我們海洋的複雜生態系統。「

 

  超軟抓手是使用軟機器人進行水下採樣的最新創新,Gruber和Wyss創始核心教員Rob Wood博士之間的持續合作。這產生了摺紙式RAD採樣器和多功能「柔軟手指」,以收集各種難以捕獲的生物,包括魷魚,章魚,海綿,海鞭,珊瑚等。

 

  「軟機器人技術是解決各種領域長期問題的理想解決方案,因為它採用了靈活的材料,將傳統機器人的可編程性和堅固性與前所未有的溫和性相結合,」伍德說。未來或對工業以及更柔性的機器人都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該團隊正在繼續完善超軟抓手的設計,旨在進行研究,評估水母對抓手持有的生理反應,以更明確地證明它們不會引起動物的壓力。伍德和格魯伯也是施密特海洋研究所「設計未來」項目的聯合首席研究員,並將在2020年研究船Falkor即將進行的遠徵中進一步測試他們的各種水下機器人。

 

  「在Wyss研究所,我們總是在問,'我們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Rob Wood和他的團隊用來解決存在於開闊海域而不是實驗室中的現實問題的聰明才智和開箱即用的思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有助於大大推進海洋科學。「Wyss研究所創始主任Donald Ingber表示,人們對於機器人的研究,目前還是停留在簡單的應用領域拓展,對於行業更加深入,對於部分領域的開拓才能實現根本性突破,而這些,有用一個開闊的思路是非常重要的!

 

  該研究成果如果能夠順利降低成本,或許能在非常多的領域取得更廣闊的應用前景!該項研究對於目前的柔性抓手,或許也能成為一個不錯的導向和路徑。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發出超軟機器人抓手 可用於安全捕獲水母
    據外媒報導,來自哈佛大學韋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哈佛John A.Paulson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和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分校的研究人員近日開發出了一種超柔軟的機器人抓手,可以在不傷害水母和其他海洋動物的情況下抓住和釋放它們。
  • 水下的發現:在水下被人類發現的6種可怕的事物
    水下的世界對人類來說是極為神秘的,因為人類需要藉助於專業設備才能夠到達水下世界,而且進入越深的區域就越是困難。因此,在水下有許多發現都足夠令人們感到震驚的。從在黑暗中發光的可怕生物,到飛行員屍體,接下來我們就要帶來,在水下被人類發現的6種可怕的事物。
  • 抓海參撈海膽 機器人當起了「海碰子」
    抓海參撈海膽 機器人當起了「海碰子」2018-09-06 08:4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參        瀏覽量: 2688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nbsp想像過這樣的場面嗎?
  • 機器人大會「仿生」家族聚集,老鷹一飛沖天,水母遊動自如
    2017年的機器人大會上,一款可愛的水母機器人被一名好奇的熊孩子拉拽誤傷,沒能完成最後的演出,而這次小朋友們又將有機會與可愛的智能「水母」重聚。老鷹機器人一飛沖天拉動拉杆,推下油門,隨著遙控器上的兩下操作,一隻翼展2米的「老鷹」在D館上空徐徐飛過。「這個機器人就像一隻真的老鷹那麼拉風!」一名五六歲的小朋友喊道。
  • 柔性骨骼列印:製作仿生昆蟲機器人柔性外骨骼的新技術
    而為仿生昆蟲機器人製造人工外骨骼,則是機器人領域的一個關鍵挑戰。儘管研究人員已經提出了幾種製造昆蟲機器人外骨骼的工藝和技術,但其中許多方法極其複雜,或者依賴昂貴的設備和材料。這使得它們不可行,難以在更大範圍內應用。考慮到這一點,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新工藝,用於設計和製造具有外骨骼結構的昆蟲機器人部件。
  • 高速碼垛機器人吸盤式抓手的特點
    碼垛機器人作為碼垛機器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碼垛機械手抓手的工作性能,包括可靠性、結構、質量等參數對碼垛機器人的整體工作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碼垛機可根據不同的產品,設計不同類型的機械抓手,使碼垛機器人具有效率高,質量高,使用範圍廣,成本低等優勢,並能很好地完成碼垛工作。
  • 為深入探索海洋,科學家派出「機器人水母」做測試
    自由靈動的水母向來是人類探索海洋的「楷模」。一直以來,科學家們不斷研究水母,製造出各種仿生機器人,而最近,研究人員直接給水母配備了傳感器,想要製造出一種高效而成本較低的「機器人水母」。據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近日,史丹福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團隊已將低功率微電子器件連接到水母下面,設計出一種「機器人水母」。
  • 受昆蟲啟發的具有柔性骨架的機器人
    昆蟲通常具有各種複雜的外骨骼結構,可以為它們的運動和日常活動提供靈活的特性。受昆蟲的機構所啟發,機器人的製造與這些自然存在的結構相匹配的人造外骨骼,是當今機器人技術領域的關鍵挑戰。研究人員受昆蟲外骨骼的啟發,提出了一種稱為「柔性骨骼」(flexoskeleton)的新的印刷製造工藝,可以快速方便地製造柔性或混合型(剛性/軟性)機器人。」到目前為止,通常使用昂貴的材料和3D印表機以及多步鑄造和機器加工工藝來製造具有剛性和軟性部件的混合機器人。在他們的研究中,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團隊著手創建一種更便宜且更易於使用的新製造方法。
  • 妖魔化的澳洲水母好可怕!我在雪梨看水母
    說到水母,以前只是在水族館裡見過,在幽蘭的水中小小的透明水母就像是一個個水中仙子,飄飄悠悠的緩緩遊動,那畫面美得像童話。來到雪梨,這個被海水圍繞的優美城市竟然看到了真實環境下的水母,讓我大開眼界!9月份正是澳洲的春天,漫步達令港,無意中低頭看向水面,竟然有白色透明的水母就在水面浮遊著,個頭有如桌球大小,數量驚人。然而進入十月後,那些出現大量水母的水域似乎就不見了水母的蹤跡。偶爾清晨跑步中,靠近水岸邊能看到1-2隻小水母在那裡飄搖著。它們都去哪兒了?水母雖美,但是在這小小的身體裡卻藏有劇毒!水母在澳洲絕對是一個妖魔化的東西。
  • 長得像蟑螂的機器人,功能很強大,可以在水下自由行走
    不過蟑螂雖然很討厭,但是它們的生理構造還是很有借鑑意義的,因為蟑螂可以在水下存活很久,這在昆蟲裡是比較少見的,所以就有科學家想,能不能借鑑蟑螂的結構來製造機器人。在這樣的思路下,Ambulatory Microrobot就被研製出來了,它的功能很強大,不僅可以在陸地上靈活地移動,還可以在水下行走。
  • 水下機器人的種類及國內現狀
    水下機器人是一種具有智能功能的水下潛器,國內外專家學者根據其智能化程度和使用需求,將水下機器人分為四類:即拖曳式水下機器人TUV (Towing UnderwaterVehicle)、遙控式水下機器人ROV(RemotelyOperated Vehilce)、無人無纜水下機器人UUV (Unmanned UnderwaterVehicle)和智能水下機器人AUV
  • 大花蛇水下機器人 看著挺恐怖但水下維修很靠譜
    Eelume水下機器人可在水下執行對設備或建築的檢查、維護和維修等任務,並能夠自動返回基站充電,充滿後繼續執行任務。Eelume蛇形機器人外觀看起來很恐怖,但是它可以在水中自由的穿梭,能以達到普通人類或設備無法到達的水下區域,可長時間在水下執行維修檢查任務。
  • 科學家參透瓢蟲翅膀「玄機」,造新型柔性可摺疊機器人
    智東西1月12日消息,近日,韓國首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瓢蟲翅膀得到靈感,設計出一款柔性可摺疊機器人。摺疊可以使機器人結構緊湊、重量變輕,許多研究者都曾做過類似研究。瓢蟲的翅膀上有帶式彈簧(tapespring)形狀的翼脈,翼脈的橫截面曲率和柔性使其翅膀既能彈性儲能,也具有自鎖能力。在翅膀處於摺疊狀態時,橫截面曲率使翼脈產生了較高的初始剛度,也保證了翅膀的自鎖。同時,在翅膀摺疊過程中,大量的能量被儲存在翼脈中。這一點給了研究人員啟發:可以利用柔性材料實現機械的儲能、自鎖功能。
  • 新型「機器蟑螂」可探索水下環境
    新華社華盛頓7月4日電受蟑螂啟發,美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水陸兩棲」的小型機器人,將來有望用於水下探索,這拓寬了機器人的應用環境。蟑螂因其超強的生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給科學界特別是機器人研髮帶來不少啟發。
  • 庫卡機器人鋁合金柔性浮動去毛刺應用案例
    工業機器人鋁合金烤爐柔性浮動去毛刺應用目前機械加工後的零件,鋅合金、鋁合金、鎂合金等壓鑄件,由於種種原因,產品中普遍存在著毛刺。這些毛刺不僅影響零件的外觀,影響某些工序的定位和產品的裝配,而且還會影響產品的性能、造成機械設備損壞等嚴重事故。
  • 新型電子皮膚:靈感來自警報水母,在受傷時會發光!
    電子皮膚應用領域廣闊,例如醫療、機器人、人造假肢、可穿戴設備等。相對於現有的健康追蹤器,這種電子皮膚憑藉「三維布局」帶來了一些改進,例如柔性更好、尺寸更小。這種智能線可編織進壓敏的電子皮膚,用於機器人、醫學假肢、可穿戴設備。
  • 淑明女子大學《ACS 大分子快訊》超聲驅動的水凝膠柔性夾持器
    儘管軟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已得到廣泛擴展,但由於選擇性低,大多數外部觸發系統的實用性仍然有限。此外,作者描述了通過引入氧化鐵(Fe2O3)鐵凝膠使柔性夾持器的磁運動。通過集成這些超聲波和電磁雙重控制系統,證明了柔性夾持器可以在水性迷宮環境中對生物鮭魚卵進行主動和安全的拾取和放置任務。作者希望這項研究可以為創建超聲響應形狀可編程和多功能智能軟機器人的進一步重要進展提供基礎。
  • 美研究人員發明新型「壁虎靈感粘合劑」手爪 有助於柔性機器人的...
    日前,美國加利福尼亞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機器人「手爪」(又稱「抓取器」),這種手爪結合壁虎腳趾的粘附特性與空氣動力柔性機器人的適應性,抓取範圍比現有技術能做到的更廣泛。研究人員將於5月21~25日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舉行的「2018年機器人與自動化國際會議」上發表研究成果。
  • 詳解魔獸世界水下坐騎深海水母獲得方法,趕快收藏吧
    魔獸世界深海水母深海水母是魔獸世界7.0版本的一款水下坐騎,因為造型獨特,所以受到一些熱愛收藏玩家的歡迎,但是很多玩家對深海水母的獲得方法卻一頭霧水,在遊戲中只能看到是饑渴的庫蘇莫斯掉落,卻總也找不到怪物,其實深海水母可以算是一款隱藏坐騎,需要完成前面一系列的探索才可以獲得。
  • 北航校友打造柔性機器手:輕鬆抓取蛋黃,中國唯一量產商用
    通通沒問題,盡顯柔性之力。而且在機器人領域,懂行的朋友大概都知道,來軟的可比來硬的,要難得多得多。之前在軟體機器人技術領域,中國幾乎出於空白。接下來,這個柔性機器人技術,還會被用於醫療等領域,比如幫助中風偏癱患者進行手部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