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電子皮膚:靈感來自警報水母,在受傷時會發光!

2020-12-06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最近,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由警報水母啟發的電子皮膚,如果給它施加的壓力足以引發傷害,它就會發光。

關鍵字

傳感器、可穿戴技術、電子皮膚

背景

電子皮膚是一項非常熱門的前沿創新技術,它模擬真實皮膚,輕薄且具有柔性和彈性,可以非常便捷地貼合於人體皮膚表面,感知人體生理信號例如血氧濃度、血液中的酒精濃度等,以及外界環境刺激例如壓力、溫度等,以實現人工的觸覺感知能力。

電子皮膚應用領域廣闊,例如醫療、機器人、人造假肢、可穿戴設備等。為了讓增進大家對於電子皮膚的了解,先回顧一下筆者以往介紹過的幾個有關電子皮膚的創新研究案例:

案例一: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與美國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開發出的新型電子皮膚微系統,可用於監測心率、呼吸、肌肉運動和其他健康數據,並可將數據無線發送至智慧型手機。相對於現有的健康追蹤器,這種電子皮膚憑藉「三維布局」帶來了一些改進,例如柔性更好、尺寸更小。

(圖片來源: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

案例二: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帶有毛髮的電子皮膚,這種具有毛髮的電子皮膚能夠捕捉到最輕微的風。

(圖片來源:美國化學會)

案例三:沙烏地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智能線,可檢測施加於其上的壓力強度以及位置。他們通過由納米技術:單壁碳納米管 (SWCNTs),給棉線塗上一層奇特材料,從而能製造出這種智能線。這種智能線可編織進壓敏的電子皮膚,用於機器人、醫學假肢、可穿戴設備。

(圖片來源: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

案例四:日本東京大學工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光電子皮膚,它具有耐用及可彎曲的特性,其厚度只有保鮮膜的四分之一,可以穿戴在皮膚上,用於顯示血氧等級,開發人員也正在準備賦予它更多功能,例如檢測情緒、壓力、焦慮的等級。

(圖片來源:東京大學)

案例五:美國史丹福大學開發出的電子皮膚,為人造假肢和機器人帶來觸覺。這種柔韌的塑料皮膚由多層組成,其中一個壓力傳感器,另一個是印製電子電路。嵌入的感知層由小橡膠錐體陣列組成,每一個都充滿了導電碳納米管。當皮膚感受到壓力,這些錐體會發生壓縮,使其內部的納米管向一起更加緊密的移動。

(圖片來源:史丹福大學)

在介紹過各種電子皮膚的案例後,讓我們來思索電子皮膚技術中存在的一個缺陷即:電子皮膚中的傳感器無法有效地回應有害的打擊。

創新

最近,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發表於美國化學會(ACS)《應用材料與界面》(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雜誌的論文中稱,他們開發出一種由警報水母啟發的電子皮膚,如果給它施加的壓力足以引發傷害,它就會發光。

(圖片來源:ACS)

這項研究受到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廣東省前沿與關鍵技術創新專項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專項資金的資助。

技術

電子皮膚技術,幾乎可以模擬所有生物學皮膚的靈敏度,靈敏度非常高,但是它只在比較狹窄的壓力範圍內起作用。如果在會引起傷害的高壓力下,其靈敏度就會退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來自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的 Bin Hu 及其同事們,從警報水母中汲取了靈感。

這種水母處於深海、會發光和感知環境壓力的變化。當感知到危險存在時,它們會通過身體釋放一連串醒目的光線,這樣做就是為了引起更大、更可怕的掠食者的注意,從而使當前的掠食者放棄獵物而逃離。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種視覺警報可以對於物理威脅作為反應,在這個創意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在電子皮膚中集成了電氣和光學系統,讓輕微和重度的壓力都可以被檢測出來。他們通過銀納米線,嵌入了兩層有彈性的甲基矽氧烷(或者PDMS)薄膜。這些薄膜層製造出電氣信號以響應輕微壓力,例如那些與金屬薄片輕微接觸而引起的。PDMS 層含有螢光粉,像三明治一般位於銀納米線電極之間。這一層隨著物理壓力的增加而發生作用,並發出光線。

(圖片來源:ACS)

價值

研究人員稱,這種方案更接近於人類皮膚可以感知到的大範圍的壓力。這種電子皮膚的最大優點就在於,它可以有效回應過大的外界壓力,在受到損傷時發出視覺警報。

參考資料

【1】https://www.acs.org/content/acs/en/pressroom/presspacs/2017/acs-presspac-november-1-2017/jellyfish-inspired-electronic-skin-glows-when-it-gets-hurt.html

【2】Yanli Zhang, Yunsheng Fang, Jia Li, Qihao Zhou, Yongjun Xiao, Kui Zhang, Beibei Luo, Jun Zhou, Bin Hu. Dual-Mode Electronic Skin with Integrated Tactile Sensing and Visualized Injury Warning.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7; 9 (42): 37493 DOI: 10.1021/acsami.7b13016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受水母啟發發明人造皮膚 可讓機器人知疼痛
    11月4日消息,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從一種水母獲得靈感,研發出一種人造皮膚。這種人造皮膚能夠通過發光對疼痛做出反應。這項研究的發明者稱,這種皮膚能夠用於機器人學和修復學等領域。根據研究團隊稱,這種皮膚能夠模擬生物皮膚的壓力感應功能。
  • 水母|美麗的漂流者
    但每個刺細胞只能發射一次毒液,所以水母需要不斷更新刺細胞來保證自身威懾力。水母並不會放電,海綿寶寶動畫片中水母會電人的場景,只是為了將被水母蜇到時產生的觸電般的麻痛感表現出來而誇張化了。人們在海中遊泳時一定要小心水母,因為有些水母的觸手可長達20-30米,如毒性兇猛的僧帽水母,它的觸手可以延伸到10米以外。
  • 水母百科|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介紹及如何飼養?
    今天給大家聊聊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它們不僅自己會發光,還「拿過「諾貝爾獎,是真正意義上自帶光環的水母。它們主要捕食軟體生物以及一些甲殼類的浮遊動物,也會吃凝膠狀生物,比如櫛水母、尾海鞘綱及其他水螅、水母(甚至包括同種),它們可以吞下其體形一半的食物。
  • 是什麼讓夜光水母發光?解決這個問題的人,後來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是什麼讓水母發光?對於科學家來說,這個簡單的問題的答案造就了一個強大的新工具,它徹底改變了醫學,並讓三個人贏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其中一個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2007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能夠實時觀察乳腺癌細胞的遷移。
  • 日本現會發光的彩虹水母 如精靈般夢幻晶瑩
    會發光的彩虹水母  會發光的「彩虹水母」:晶瑩夢幻似精靈。近日,在日本大阪的水族館內,展出了20隻散發出彩虹般美妙光彩的「瓜水母」,如深海精靈般夢幻晶瑩。  會發光的彩虹水母  會發光的彩虹水母  會發光的彩虹水母
  • 水母|美麗的漂流者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但每個刺細胞只能發射一次毒液,所以水母需要不斷更新刺細胞來保證自身威懾力。水母並不會放電,海綿寶寶動畫片中水母會電人的場景,只是為了將被水母蜇到時產生的觸電般的麻痛感表現出來而誇張化了。人們在海中遊泳時一定要小心水母,因為有些水母的觸手可長達20-30米,如毒性兇猛的僧帽水母,它的觸手可以延伸到10米以外。
  • 新型發光蛋白讓癌細胞肉眼可視
    新華網東京12月15日電 日本大阪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日前研發出一種可自主發光的蛋白
  • 日本現會發光的「彩虹水母」
    據日媒報導,近日,在日本大阪的水族館內,展出了20隻散發出彩虹般美妙光彩的「瓜水母」,如深海精靈般夢幻晶瑩。  據了解,「瓜水母」多棲息於海水中,能發光,以浮遊生物為食。但同大多數水母不同,瓜水母身上並沒有刺細胞。
  • 日本:會發光的「彩虹水母」 晶瑩夢幻似精靈
    日本:會發光的「彩虹水母」 晶瑩夢幻似精靈 2016年03月16日09: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在日本大阪的水族館內,展出了20隻散發出彩虹般美妙光彩的「瓜水母」,如深海精靈般夢幻晶瑩。
  • 水母都是如何入侵人類的?
    而這種生活在七百米以下深海的警報水母,最初在日本的海域被發現,顏值也不錯。雖然它的外觀像警報器,但是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警報水母」的原因,卻並非是他們的外觀,而是它們的確具有發出警報的特異功能。在通常情況下,警報水母都是不發光的,他們像深海中的其他生物一樣,默默的躲在黑暗裡,如果警報水母被其他的海洋獵食者襲擊並且身體受傷,那麼他們就會發出耀眼的光芒。而這種在黑暗中突然發出的光芒,會很有效地嚇跑一批捕食者。這真是一種美貌與才華兼備的水母!
  • 除螢火蟲和發光水母,人體也會發光?
    無論是在陸地上還是在海洋中,都存在一類特殊的生物,這類生物能夠在黑暗的環境下發光,人類熟知的生物就有螢火蟲、發光水母等等。經過昆蟲學家的研究發現,螢火蟲之所以能夠在黑夜中發出螢光,是因為它們的身體將食物中的某種元素轉化為了能發光的化學物質,水母也有類似的發光原理。
  • 組圖:日本現會發光的彩虹水母 誘人拍照留念
    組圖:日本現會發光的彩虹水母 誘人拍照留念 (5/5) 發布時間:2016-03-16 20:12支持方向鍵←和→瀏覽 會發光的彩虹水母
  • 日本發現會發光的彩虹水母:超漂亮
    近日,在日本大阪的水族館內,展出了20隻散發出彩虹般美妙光彩的「瓜水母」,如深海精靈般夢幻晶瑩。 此次展出的這些水母系工作人員從大阪灣捕撈而來。它們身體上的特殊纖毛經燈光及日光照射後,呈現出一種類似彩虹般的獨特視覺效果。
  • 哪些海洋動物能夠發光?
    哪些海洋動物能夠發光?神秘的海底世界一直是人們嚮往的地方,其中有很多生物造就了海底繽紛的色彩,它們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種群呢?我們一起看看。警報水母警報水母警報水母身體可呈現令人驚異的光線。該屬動物浮囊體由幾十個細的同心環和幾十條放射肋組成,其內部有輻射隔片,充滿氣體。
  • 「人工水母」在美問世
    研發>>> 賞水母生靈感4年造出「美杜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將人工合成材料和鼠的心肌細胞整合起來,製造出了「人工水母」,並為它取名「美杜莎」,這是根據希臘神話中的女妖來命名的。研究人員使用幼年水母作為模型。
  • 最後一種自帶「警報」
    最後一種自帶「警報」】手槍蝦:擁有一對一大一小的螯,身長約5釐米,但巨螯卻有2.5釐米長。警報水母:警報水母的防禦機制很獨特。受到攻擊時,它們會通過生物螢光作用放出耀眼的光線並逃走。發光的目的是造成捕食者的迷惑和互相攻擊。
  • 那些會發光的生物會發光,你知道為什麼嗎?
    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並沒有使用螢光素酶,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叫做光蛋白的蛋白質,它是一種特殊的水母素。當鈣離子增加時,快速的催化作用會產生短暫的閃光,這與螢光素酶所產生的持續發光不同。  有生物發光現象的物種在整個進化過程中獨立出現過四十多次。
  • 科普知識:發光生物
    螢火蟲的「發光秀」主要是為了求偶和吸引獵物。螢火蟲體內具有被稱為螢光素的化學物質,在螢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會發生氧化,產生藍綠色的光。它們的螢光來自其體內的一個小器官,這種蝸牛生活在東南亞的森林和花園中。這是唯一自身發光的蝸牛。科學家推測,這種發光現象可能是某種自衛的方式,抑或是用於互相交流。生活在深海中的鮟鱇魚無疑是世界上最嚇人的魚類之一。
  • 原來你是這樣的水母!科學家發現,水母能用來修復人類的受損皮膚
    說起水母,可沒有人願意去碰這玩意兒,被它們蜇一下會痛得夠嗆。海洋裡還有一種被稱為「海黃蜂」的箱形水母,是地球上已知的對人類毒性最強的生物。它們的身上長著60條3米長的觸鬚,每條觸鬚上有數十億個毒囊和毒針,這些毒素足以讓20個成年人在4分鐘內丟掉性命。
  • 海水會扎人?那是水母在扔「手榴彈」
    不需要任何肢體接觸,這些水母就可以攻擊獵物或者讓人中招——因為它們會扔「迷你手榴彈」。 在這些仙后水母棲息的海域,流傳著「蜇人的水」(stinging water)的傳說——浮潛者們明明沒有與水母直接接觸,但卻會突然感受到水母蟄一般的刺痛。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不知道這種「幽靈攻擊」究竟來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