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婧:人生不設限!重度腦癱患者完成6部翻譯著作

2021-01-09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導

她沒有上過一天的學,卻成為了一名高級英語翻譯;她肢體一級殘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卻用下巴和腳完成了6部翻譯著作——她就是新疆的優秀翻譯工作者胡婧,一名腦癱患者,憑藉自己頑強的意志力和對翻譯的熱愛,自學英語自學翻譯,在雙手失控的情況下,先後用下巴頦和腳趾頭打字,翻譯、審校了上百萬字的資料。

11月9日,36歲的胡婧穿著紅色襯衫、化著淡妝出現在中國外文局翻譯專業資格考評中心舉辦的CATTI優秀考生暨傑出譯者訪談分論壇上,論壇尚未開始,腿腳並沒有那麼靈便的胡婧就已像個小燕子似的穿梭在人群中,與人攀談著。她的媽媽隨影逐行,時不時幫她整理著衣衫和別在腰間的麥克風。

胡婧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是翻譯工作讓她從自卑到自信,從而找到了人生的目標。

一封信找回的人生價值

胡婧,1984年11月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3個月時得了一場大病,6個月時被診斷為重度腦癱,醫生斷言其「長大後生活不能自理,不認識父母,也不會笑」。

但是,胡婧的父母並沒有放棄。據記者了解,胡婧的父母是鐵路普通職工,儘管收入不高,但愛女心切,他們一邊積極尋求治療辦法,一邊培養女兒對知識的熱愛。3歲多,胡婧還不會說話,4歲才能說出只有父母聽懂得的簡單詞句。於是,在家人的幫助下,胡婧開始通過「磚頭塊」錄音機自學漢語拼音,之後通過拼音讀物認識了很多字。8歲時,因病痛折磨等原因,本該上學的胡婧最終只能在家自學。

胡婧和她的爸爸

此後,她用了8年時間,斷斷續續自學了小學到初中的全部課程。1994年,聽說電腦對學習有幫助,父母借錢買回一臺當時堪稱奢侈品的286電腦。此後,胡婧的電腦水平不斷升級,藉助網際網路,她進入了一個浩瀚奇妙的世界,從此電腦就成了胡婧最喜愛的夥伴。

現實生活中自卑膽怯的小姑娘,發現了虛擬世界可以隱藏身份的好處,自此,胡婧便恣意舒展開來,漸漸敢於主動和陌生人聊天,甚至在論壇裡用自學的英語與人交談,由此結交了一大批國內外的網絡好友。其中有一對叫Mary和Ben的加拿大夫妻,時常與她交談並給予鼓勵。同時,Mary主動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訴胡婧,鼓勵她與自己通信。此後,Mary逐漸成為胡婧的良師益友,通過電子郵件分享彼此生活點滴,引導這個特殊的中國女孩勇敢地擁抱生活。

2004年的一天,胡婧在電子郵件中向Mary講述自己的消沉和困惑,不知道今後能幹什麼,找不到人生價值。之後不久,Mary給胡婧郵寄來了兩本英文小冊子,希望胡婧將其翻譯成中文,並表示她會支付一定費用,實際意在鼓勵胡婧勇於找尋人生方向。胡婧認真翻譯成書,不僅被一位英文老師認可,還被Ben贈給了一家圖書館。這件事對胡婧產生了巨大衝擊,她意識到自己是可以對社會產生價值的,從此,胡婧就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翻譯。

從自卑到自信,從自學英語到職業翻譯,Mary的信是重要的契機。但更重要的是,胡婧在對抗巨大命運阻力時,自發地投入了更大的努力、動力和能力。

「殘疾孩子自學哪有那麼容易,但女兒非常刻苦,特別是英語,她覺得學起來比中文還要簡單。不過,由於雙手失控,身體的殘疾讓她只能歪斜著身子坐在椅子角上,用兩個手指敲擊鍵盤,或者,用下巴敲字上網跟人家交流。」胡婧的媽媽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後來,由於頸椎受傷,下巴也無法敲字了,只能用腳。

據記者了解,胡婧的媽媽只有60多歲,但已是滿頭白髮,為了女兒,她早早的就辭職在家,只為專心的照顧胡婧。如今,胡婧不管去哪裡演講或者學習,媽媽都會緊隨其後。

用腳敲出來的6部翻譯著作

胡婧出色的業務能力使得天南海北的客戶通過網絡找到她。如今,「坐」在家裡,胡婧已能經濟獨立。胡婧說:「這一路坎坷讓我懂得,永遠不要放棄夢想。」

多年來,胡婧業已形成了自己的翻譯模式,大致如下:先上網找出國內外中英文平行文本,進行快速閱讀和學習,掌握專業表述,形成自己的詞彙庫;當遇到文本理解性問題時,或是發郵件向作者進行詳細詢問,或是請教外國友人加強理解;具體到詞句篇章,長難句最難攻克,反覆推敲反覆讀,直到拿準吃透再開始譯,有時需用幾個小時才能理順一句話。

「無論是兒童文學、國際政治,還是自然科學,我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一幅幅畫面,我要做的就是用另外一種語言描述這些畫面。我在翻譯《萊西回家》時,讀到那條狗奄奄一息地躺在了離家很近的地方,一想到這幅畫面,我就禁不住流下眼淚。在翻譯《一名生態學家的孕育之旅》的結尾部分時,我也深受感動。翻譯對我而言是一次心靈之旅,從字句上升到了情感。這也反映出英語水平好到動了感情,對翻譯來說多麼重要。」胡婧表示,多數和她合作的翻譯公司經理都不知道她的身體情況,而她翻譯速度雖然還比不上老翻譯,但是她和正常人一樣能夠獲得平等的競爭機會,實現人生價值的同時得到自尊。

據記者了解,踏入翻譯行業以來,胡婧相繼翻譯了《萊西回家》、《夢想,在路上——帶著腦癱去生活》、《世界邊緣的橋梁》、《數學家的藝術生活》、《一名生態學家的孕育之旅》5部英譯漢著作,共計112萬字;另有1部12萬字的漢譯英著作,屬於少數民族文化社科類研究成果,已在國外出版。不論從翻譯質量還是數量而言,這都是許多專業譯者難以達到的成績。

2016年,胡婧參加了英國皇家特許語言家學會高級翻譯文憑考試,這是中英文翻譯界最高水準的測試。得知胡婧的身體狀況,英國皇家特許語言家學會上海分會專門派一位監考官在胡婧家裡設立了一個特殊考場。當時,考試分3個單元,考慮到她的身體情況,7個小時的考試為她延時1小時。

半年後,喜訊傳來:胡婧獲得中國區最佳考生獎。那場考試,全國只有23%的考生全部通過。

生活中的胡婧樂觀開朗,熱心公益。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她建立了一個學英語微信群,義務幫助大家提高英語水平。

同時,為感謝殘聯和社會各界的幫助,胡婧有一個心願,希望自己攢錢成立一家為殘疾人服務的基金會,資助、培訓殘疾人,賦予他們機會,讓他們融入社會並擁有精彩的人生。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巖鵬

相關焦點

  • 瘋狂翻譯胡婧:和命運抗爭的35年 衝破束縛唱響自由
    女孩出生3個月時就被醫生斷言「長大後生活不能自理,認不出父母,不會笑」,父母不願放棄,為了渺茫的希望四處求醫進行康復治療。終於,女孩3歲開口說話,10歲學會站立,12歲能獨立行走……重度腦癱患者胡婧在新疆烏魯木齊市艱難成長到16歲,她驚恐且迷茫,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將來怎麼才能實現自立?
  • ...6年翻譯校審百萬字資料-胡婧 腦癱 校審 殘疾孩子 英語專業八級...
    她叫胡婧,今年27歲,因患腦癱,肢體一級殘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但她卻克服重重困難用兩個手指頭敲打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翻譯道路。  「我深信生命因磨鍊而美麗。」胡婧堅信。  「你就是個奇蹟!」  10月6日,胡婧用流利的英文跟新疆師範大學外教老師菲利普對話的半個小時內,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注目。
  • 她出生僅6個月就不幸患腦癱,如今自學英文用腳打字,成為翻譯
    3月6日周二晚19:30分央視綜藝頻道《向幸福出發》三組嘉賓為我們講述他們的人生故事,讓我們與他們一起感受人世間最真誠的愛。腦癱女孩被診不識字 不畏命運終成翻譯者來自新疆的胡婧在6個月大的時候由於嚴重的高燒導致重度腦癱,在常人看來簡單的吃飯、行走對於她來說都是不可企及的夢想。
  • 翻譯「習著作」
    帶著這些問題,《環球》雜誌記者專訪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阿拉伯語版本主要翻譯人員、中國外文局阿語專家王復。團隊協作  《環球》雜誌:作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的主要翻譯人員,能否介紹一下這兩部著作的翻譯工作是如何開展的?
  • 尼克·胡哲《人生不設限》勵志演講會 荔枝新聞全程直播
    下午14點—16點,家庭教育演講會專場—「愛的表達」,晚上19點30分—21點30分,勵志創業演講專場—「人生不設限」。荔枝新聞、我蘇APP將對兩場主題演講全程直播,為正在迷茫中痛苦徘徊的人帶來力量。
  • 用中醫藥修復腦癱患者腦細胞
    原標題:用中醫藥修復腦癱患者腦細胞由於這個醫院能夠治療小兒腦癱,他們主動承擔了民政部門和慈善機構送來的全國各地腦癱患兒2300多名。不僅要承擔這些患兒的康復治療,還要負責他們的吃喝拉撒睡。「困難的時候,連買奶粉的錢都沒有。」院長宋兆普說。   然而在承擔河南省科技惠民計劃「中醫藥治療小兒腦癱技術示範應用及推廣」項目後,這一切都變了模樣。
  • 《人生不設限》天生沒有四肢,他用堅韌毅力造就不平凡的人生
    沒有四肢他靠堅強意志,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努力,最終收穫了成功的人生,過得十分幸福,你對他的奮鬥歷程感到震撼嗎?他寫下《人生不設限》,講述了他跌巖起伏的人生歷程。01 在有限的人生中,不設限讓人生有更多可能性力克沒有因為他天生缺少四肢而放棄對人生的追求,在13歲和15歲的時候在別人的故事中收到啟發,相信人生充滿無限可能性,相信上帝對沒有四肢的他是一個計劃,立志要成為演講家,給更多的人帶去鼓勵。後來的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不給人生設限,敢於追求夢想,最終他的故事激勵了很多人。
  • 「特寫」重度脊柱側彎患者的摺疊人生:冒死手術,重獲尊嚴
    如果不出意外,堅硬的金屬支架將讓重度脊柱側彎患者、1.38米的傅月身高增加10多釐米——這是她獲得尊嚴的長度。「改造」艱難。10顆長約6cm、直徑約5mm的螺絲釘穿過傅月的皮膚,被醫生擰入她的顱骨外板。兩組長約35cm、直徑約4mm的鋼針則交叉式插入傅月的盆骨。加上四根筷子粗的支撐杆,彎曲的身體被牽引架固定。傅月的頭環。
  • 重度脂肪肝怎麼辦 重度脂肪肝患者要這樣吃
    重度脂肪肝是脂肪肝最嚴重的一種,患了重度脂肪肝通常使患者很恐慌,相關醫生介紹到,重度脂肪肝還是有治療方法的,患者不必太擔憂。那麼,重度脂肪肝怎麼辦?重度脂肪肝食療方法有哪些?重度脂肪肝的危害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重度脂肪肝怎麼辦患了重度脂肪肝通常使患者很恐懼,那麼,重度脂肪肝怎麼辦?能治療好嗎?
  • 寶寶出現這些怪異症狀,小心是腦癱作怪!
    腦癱對孩子的危害巨大,給患兒造成諸多不便,使活動受到限制,需長期、終身康復治療。社會上對腦癱患者的歧視和偏見,使患兒緊張、焦慮、恐懼,擔心被人譏笑,感到處處低人一等。而且治療小兒腦癱要達到最好的效果,早期發現至關重要,腦癱孩子的最佳幹預時機是出生後6個月內,這一時期腦的可塑性大,代償能力高,恢復能力強。新生兒腦癱表現都有哪些呢?
  • 小兒腦癱早發現:過分安靜易受驚嚇
    小兒腦性癱瘓又稱小兒大腦性癱瘓,俗稱腦癱。  小兒腦癱可通過5種症狀早期發現:  1.出生前、出生時及出生後,有腦癱的高危因素,如孕期感染、風疹、嚴重妊高症;小兒出生時窒息,早產兒,嚴重黃疸;小兒出生後顱內出血等。  2.小兒出生後哺餵困難,如吸吮無力,哭聲弱或多哭,易受驚嚇。  3.過分安靜,主動運動少。  4.運動發育落後。
  • 新生兒腦癱表現都有哪些呢?蔣貴明主任:寶寶這些症狀要小心
    而且腦癱形成時期廣泛,影響形成的因素眾多,這也是為什麼腦癱患兒越來越多的原因。腦癱對孩子的危害巨大,給患兒造成諸多不便,使活動受到限制,需長期、終身康復治療。社會上對腦癱患者的歧視和偏見,使患兒緊張、焦慮、恐懼,擔心被人譏笑,感到處處低人一等。
  • 中國中重度高血壓患者治療的困境與出路
    中重度高血壓患者數量龐大, 臨床治療亟待優化 此項China PEACE分析研究共納入31個省份、261萬人,其中高血壓患者約120萬,中重度高血壓患者約38萬,佔全部人群的14.5%,佔高血壓人群約31.7%。
  • 「海豹人」尼克·胡哲來南京啦 荔枝新聞全程直播「人生不設限...
    8月24日下午14點和晚上19點30分,尼克·胡哲將帶來「愛的表達」、「人生不設限」兩場演講會,為在家庭教育和創業過程中迷茫、痛苦、徘徊的人送去溫暖和力量。荔枝新聞、我蘇APP將對兩場主題演講全程直播,敬請期待。
  • 英國一腦癱患者成為健身達人
    據英國《都市報》報導,一位依賴輪椅行動的腦癱患者Jay Moir成了健身達人,打破了人們對殘疾人的傳統看法。憑著對健身的熱愛,他克服了腦癱症狀。「在健身房的時候我很放鬆,忘掉了所有的壓力和憂慮,什麼都不去想。最重要的是健身時我很快樂,我覺得人們低估了體育鍛鍊的力量,它不僅能讓你身體健康,也有助於你的精神健康。」  此前,Jay曾因考試感到焦慮,他畢業時幾乎沒有合格的科目。焦慮期間暴飲暴食令他體重飆漲了18公斤。
  • 寵物攝影師、漢服造型師、密室設計師……「新職人」的不設限人生
    美團點評到綜事業部總經理張晶分享不設限的新職業從高鐵工程師轉行的密室設計師、專業犬類攝影出身的寵物攝影師、讓老行當有新玩法的線上餐廳裝修師……新的業態、新的職業在不斷誕生,助力美好生活建設。9月3日,多位新職人在北京分享了自己的「不設限人生」,據美團點評7月發布的《2019年生活服務業新職業人群報告》顯示,從2004年到今年,在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消費需求的催生下,正不斷湧現出更多的「新職業」。報告還顯示,這些生活服務業的新職業人群,具有高學歷、高收入、高自我要求、高專業技能的特徵。
  • 從兒童腦癱康復到神經康復,泊康醫療藉助新一輪數千萬融資布局康復...
    去年下半年,泊康醫療的創始人成嘉源一直很忙,一邊是康復項目發展勢頭良好,需要考慮未來新的擴展空間,另一邊是連續與數十家投資機構溝通,「對康復領域感興趣的機構不多,能看懂並願意投資兒童腦癱康復、神經康復的機構就更少。」
  • 花腔女高音胡婧演唱會 欲拯救「音樂偏食」(圖)
    聲音的主人叫胡婧,而這場演唱會的名字叫「穿T恤,唱花腔」。  「如果話劇能在小劇場起死回生,為什麼花腔不能從小劇場走向大眾?」鄧偉標說。這位中國新世紀音樂代表人物是這次演唱會的監製,是他從胡婧身上看到了將殿堂級高雅音樂帶給更多觀眾的可能性。在他看來,胡婧是這次新嘗試的唯一人選,「她年輕,漂亮,活潑,而且在中國花腔女高音中是最棒的」。
  • 家有腦癱寶寶怎麼辦?怎麼幫助小兒腦癱患者成長?蔣貴明主任:科學認識
    一、科學認識「腦癱」 腦癱不可怕,態度很重要。臨床上經常可以看到,當小兒「腦癱」降臨到不幸的家庭時,很多父母會採取一些不冷靜不科學方式。其一是不信。盲目認為孩子只是發育較晚,或者僅是餵養問題,過一個階段會自動追趕上來,尤其是一些早產兒家長會重視不夠。其二是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