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蘇麟的去世讓敗血症又一次走進人們的視野。但到底什麼時敗血症呢?除了牙疼,還有什麼疾病也會引起敗血症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敗血症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環,並在血液中迅速繁殖,從而產生毒素而導致全身急性感染,從而引起全身多器官衰竭。敗血症如未迅速控制,可由原發感染部位向身體其他部位發展,引起轉移性膿腫。膿腫可發生在大腦的表面,導致腦膜炎、在心臟周圍的包膜上,引起心包炎、發生在心臟的內膜上,引起心內膜炎、如果在骨髓中,則導致骨髓炎、在大的關節中,引起關節疼痛或關節炎。
除了眾所周知的牙疼會引起敗血症以外,還有以下5種疾病也會引起敗血症。
一、傷口感染等引起的炎症。皮膚、黏膜發生破損和傷口感染、大面積燒傷、開放性骨折、癤、癰、感染性腹瀉、化膿性腹膜炎。
二、各種慢性病。如營養不良、血液病(特別伴白細胞缺乏者)、腎病症候群、肝硬化、糖尿病、惡性腫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減少、白細胞吞噬作用減弱等,容易誘發細菌感染。
三、各種免疫抑制藥物的影響。如腎上腺皮質激素、抗代謝藥、抗腫瘤藥以及放射治療等可削弱細胞免疫或體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細胞減少或抑制炎症反應而有利於細菌蔓延、擴散。
四、長期應用抗菌藥物。這種情況會導致耐藥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機會。
五、各種入內檢查。如內鏡檢查、插管檢查、大隱靜脈插管、留置導尿管、靜脈高營養療法、各種透析術、臟器移植等均可導致細菌進入血循環,或發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敗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