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單首次突破了10萬個物種的大關,因為名單上多了9000多個新物種,使得瀕危物種總數達到了105732。在這些物種中,有28338種已經在生死存亡的邊緣了,佔所有評估物種的三分之一。
自1964年以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一直在評估世界生物的現狀。這份紅色名單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地球物種狀況。
圖片來源www.haoweixin.net
其中淡水魚類的情況尤為嚴重。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資料,日本特有的淡水魚類有一半正面臨滅絕的威脅,墨西哥的三分之一也是如此。罪魁禍首如下:農業汙染、城市汙染、自由流動的河流、水壩、堰、漁業和入侵物種的流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淡水生物多樣性部門負責人William Darwall說: 「為了延緩這種趨勢,我們迫切需要針對人類如何使用淡水的政策,以滿足這些生態系統中許多其他物種的需求。」
可悲的是,我們的海洋朋友也在減少。犀牛鰩是一個包括楔形魚和吉他魚的群體,現在是世界上處境最危險的海洋魚類家族。在經受評估的16種物種中,有15種現在被列為極危物種。這意味著它們很有可能就永遠地消失了。犀牛鰩之所以陷入困境,原因在於人們的捕食; 它們在不受管制的沿海捕魚活動中飽受折磨,最終常常成為副漁獲物。雖然從技術上講,它們不是鯊魚(但是近親) ,但它們的魚翅也成為了人們的目標:畢竟售價很高,可用於製作魚翅湯,這是一種傳統的亞洲美食;而這道美食背後是數不盡的冤死的鯊魚。
IUCN物種存續委員會鯊魚專家組聯合主席Colin Simpfendorfer說: 「為了挽救這些魚類,各國政府應立即建立並實施物種保護、副漁獲物減緩計劃。海洋保護區和國際貿易管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這些沿海物種外,還有500種深海硬骨魚類也被列入名單。面對深海捕撈、海底採礦和石油天然氣工業,深海魚類正在走向滅絕。它們可以藏身於1000米以下,這使得研究和監測它們變得異常困難;它們往往生活在國家管轄範圍之外,而這妨礙了對他們的保護。
圖片來源www.haoweixin.net
放眼陸地,棲息地的破壞和對野生動物肉類的需求迫使7種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其中6種生活在西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指出,在西非和中非,多達40%的靈長類動物面臨滅絕的威脅。其中一種叫做roloway猴,在它的起源地加納和象牙海岸都被當作肉食目標,現在在象牙海岸,已經被列為極危物種。來自180個國家的5000多種樹和79種真菌也被列入名單。至少有15種原產於歐洲鄉村的真菌,如生機勃勃的紅色壯麗蠟帽,正面臨生存危機。
圖片來源www.haoweixin.net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代理總幹事Grethel Aguilar博士說: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現在評估了超過10萬個物種,這次更新清楚地顯示了世界各地有多少人類在過度『消費』野生動物。我們必須認識到,保護自然的多樣性符合人類自身的利益,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根本的、絕對性的意義。國家、企業和社會必須採取緊急行動,制止自然過度剝削,並且必須尊重和支持當地物種,做到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