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靜
3月6日,正處於返京隔離期的教職工郝世葉收到了一份難忘的生日禮物——一張由四號樓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的後勤教職工手工製作的生日賀卡,賀卡的結尾還有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和校黨委書記陳旭的手寫籤名。
邱勇與陳旭在生日賀卡上簽名
當天下午,在第110個「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邱勇,陳旭,校黨委常委、工會主席王巖來到三號樓和四號樓教職工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了解觀察點的建設、管理和服務情況,慰問抗疫一線的後勤女教職工,向她們致以節日的祝福與問候。邱勇和陳旭注意到了桌子上女教職工為隔離人員手工製作的生日賀卡,欣然提筆籤名,表達生日祝福。並對後勤教職工細緻入微的服務、踏實肯幹的工作態度、甘於奉獻的精神面貌表示肯定。
除了線上生日祝福、手工賀卡,在這個非常時期,集中觀察點的後勤教職工還要在微信群定時提醒開窗通風、填報體溫,嚴格消毒、送餐上門、隨時在線答疑解惑……用「隔離不隔心」的溫暖,為返京教職工築牢「安全防線」。
非常時期,也要保障服務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清華大學高度重視,上上下下都在密切關注疫情發展,做好應對預案和儲備工作,為疫情防控工作「加量提效」。
2月7號,常務副校長王希勤召開會議,就教職工返校的相關工作進行討論。非常時期,人手短缺,為有效保障學校的疫情防控等各方面工作,重要崗位的教職工在經過嚴格的審批後,可提前返京返校開展工作。因此「機關後勤住集體宿舍的職工、院系沒有居家條件的教工與外協人員的生命健康和隔離住宿問題我們必須解決好。雖然在整個後勤工作中它只是一小部分,但卻是關係到特殊時期學校人員儲備的大問題。」副總務長、後勤黨委書記邱顯清說道。
寒假期間,已經騰空準備維護、但尚未動工的三號樓和四號樓成為了最優選擇。一經確定,當天晚上學生社區中心和接待服務中心就開始了為期僅僅三天的布置工作。在觀察點站長謝晨的帶領下,黨員幹部帶頭組織,所有相關部門緊急出動、協同配合,克服人力單薄的困難,加班加點緊急摸排、清潔消毒、檢修家具、解決供電、安裝電熱水器、配備防護與生活物資……使兩棟樓「火速」達到入住標準。
工作人員整理清掃觀察點房間
2月11日下午,邱顯清牽頭召集機關黨委、人事處、資產處和學生社區中心、接待中心兩個具體實施單位,共同組成教職工集中住宿健康觀察工作小組,整體負責觀察點的統籌和返京人員審批,安排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會議檢查了三、四號樓的工作準備情況,同時宣布2月13日起觀察點正式啟用。
時間緊,但工作要規範。工作小組分別制定了教職工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的管理辦法、返京返校人員審批表及審批流程、入住協議及提醒事項、樓長等相關工作人員的職責和流程等管理運行文件,並做好工作人員培訓。服務保障無小事,甚至返校人員的交通工具是否經過重點關注地區、自駕報到時隨車人員的安排都要經過小組反覆討論。因此哪怕到晚上12點,工作小組微信群的消息通知還是一聲接著一聲。副校長吉俊民更是在準備籌備、工作細節落實、確保工作人員防護到位等各個環節,多次到現場指導。邱顯清說:「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各單位也大力配合,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團結的力量。」
細緻入微,盡顯行勝於言
新的集中觀察點參照新齋學生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的工作方法,以安全防護基礎上的「點對點」溫馨服務為重點,配置2位樓長、4名保潔、3名保安進行輪班,確保樓宇24小時有人值守,配置1名社區德育助理與主管相互配合,在兩棟樓微信群發布生活信息;提供配套基礎設備設施(床、書桌、凳子、簡易衣櫃、晾衣架)和「生活大禮包」(牙膏牙刷、梳子、洗髮水、沐浴露、拖鞋、毛巾、熱水壺、暖瓶以及網線、捲筒紙、掃帚簸箕、垃圾桶、垃圾袋等)。為減少交叉感染,樓長將三餐和物資送到門口,保潔統一回收餐盒。建立入住微信群,涵蓋全部樓內教職工和學生社區中心和接待服務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信息公開透明。工作人員24小時快速響應教職工服務需求,提供為教職工取快遞、洗澡預約、報修等服務。
工作人員正在分餐
三號樓樓長啜向紅在2月1日大年初八看到了學生公寓工作招募工作人員的信息,便主動報名返校。2月7日,學校確定籌備觀察點後,她又「火線上崗」,參與到了籌備與運行工作中。因家距離學校較遠,每天早上5點就要起床,在崗工作12小時,24小時開機回復入住人員微信群內的信息,有求必應。「在這個特殊時期,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挺身而出,紮實工作、經得起考驗。」啜向紅說道,「身邊的同事們也非常鼓舞我,接到任務時沒一個人退縮,在有人員入住後,也是盡全力滿足要求。」從籌備到入住階段,所有物資比如暖瓶、晾衣架、被褥都是她們肩扛上樓,小到物品擺放、鋪床都是親力親為。
防護工作上,每天上午10點、下午5點收集教職工體溫信息並上報,每天兩次在群內組織提醒教職工開窗通風半小時,配置公用消毒液、一次性手套供教職工自助消毒使用,接待服務中心的保潔員嚴格執行每2小時對公共區域進行消毒,淋浴間每用一次都進行消毒。
在此期間,新齋和三號樓分別有一名工作人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希望通過我們每個人的一點努力,最終打贏這場戰役!」啜向紅說道。
攜手同心,我們共克時艱
觀察點外,從校領導班子、中層幹部到基層教職員工,全力解決工作中的困難,時刻關注師生們的情況。觀察點內,返京教職工做好自我隔離、配合學校工作,留下溫馨感謝。
手工製作的生日賀卡
或是群內的一句調侃,或是紛紛為過生日的老師送上線上祝福,或是日常短短的回覆「謝謝」「辛苦了」,抑或是解除隔離後長長的臨別謝言,還有隔離的教職工不時留下的飲用水和水果……門內門外,隔離不隔心,不知是誰溫暖了誰。
微信群內暖心互動
啜向紅說:「我們要像校長說得那樣,做溫暖的清華人。」
謝晨說:「無論是我們工作人員,還是入住的教職工,感覺大家像一家人一樣。這將是一份非常難得的回憶。」
邱顯清說:「工作需要才能申請返校、從嚴把握、統籌合理是我們的三條原則。接下來在這方面,我們還將不斷凝練、總結、優化工作方法,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2020,風和日暄,春已來。
(清華新聞網3月11日電)
編輯:程曦
審核:戚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