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報導》中文站4月15日報導(作者:Stephen Dalton)
本周五上映的真人實景電影《奇幻森林》(The Jungle Book),大量使用CGI電腦特效,除了這部電影以外,好萊塢還有十部影片堪稱真人/CGI電影的裡程碑之作。
《電子世界爭霸戰》
1982年的《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算是CGI技術早期階段的裡程碑作品,為了拍好這部科幻驚悚電影,迪士尼公司當時請來了四家領先的計算機圖形公司。由於原始的電腦只有2MB的內存,因此這部影片的背景細節不得不大量塗黑,這也導致該片的技術特點非常鮮明,那就是黑色的外觀。
《終結者2》
1991年上映的《終結者2》(Terminator 2: Judgement Day),作為導演的詹姆斯·卡梅隆推動了電腦特效技術的發展,不過當時計算機圖像技術仍受到諸多限制,因此這部影片中的反派液態金屬機器人T-1000,真正上鏡的時間加起來只有5分鐘。
《侏羅紀公園》
藉助電腦技術,史蒂文·史匹柏1993年執導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在對恐龍的模擬上,實現了巨大的突破。在喬治·盧卡斯的「工業光魔公司」的努力下,這部影片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欣賞了恐龍所帶來的震撼和恐懼。
《黑客帝國》
1999年,沃卓斯基兄弟執導、基努·裡維斯主演的《黑客帝國》(The Matrix),展現出了強大的CG視覺效果,無論是慢動作的「子彈時間」還是「萬向捕獲」的過程,都通過電腦特效給觀眾帶來了驚掉眼球的效果。
《少數派報告》
2002年,史匹柏根據《銀翼殺手》(Blade Runner)作者菲利普·K·迪克的短篇小說拍出了《少數派報告》(Minority Report),這部電影的視效團隊通過Photoshop和3D特效軟體,打造出了很多特效場景和動畫角色。
《罪惡之城》
2004年,羅伯特·羅德裡格茲、弗蘭克·米勒以及昆汀·塔倫蒂諾製作的《罪惡之城》(Sin City),是一部完全通過電腦技術來打造外景的影片,演員們在綠幕布前表演,然後再通過後期製作添加各種背景,這種技術的創新,從此可以讓人類從未見過的背景出現在銀幕上。
《金剛》
在拍完《指環王》(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以後,彼得·傑克遜執導了著名的猩猩愛上人類女孩兒的科幻片《金剛》(King Kong)。安迪·瑟金斯通過表情捕捉的方式扮演猩猩,傑克遜通過後期的電腦特效將這些表情「複製」給大猩猩,同時這部影片也通過CGI技術再現了上世紀30年代曼哈頓漂亮的城市景觀。
《阿凡達》
為了擁有足夠出色的電腦特效來拍攝《阿凡達》(Avatar),詹姆斯·卡梅隆整整等待了10年,彼得·傑克遜和Weta Digital公司和喬治·盧卡斯的工業光魔公司聯合為這部大片製作特效,同時這部影片也發展出了一種新的「動作捕捉」軟體,通過這套軟體,能將演員的表演直接融入動畫角色。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用電腦特效打造的3D老虎、無邊無際的海洋……這就是李安2010年執導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這部影片的特效團隊也藉此獲得了奧斯卡。
《地心引力》
阿方索·卡隆的3D太空科幻驚悚片《地心引力》(Gravity),將電腦特效製作電影的水平推進到了一個新高度,這部影片中80%的部分都是由電腦特效製作,而《阿凡達》才只有60%。最終《地心引力》獲得了七座小金人,其中就包括最佳視效獎。
(翻譯:嘟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