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仍活在90年代

2021-01-13 差評

你是否有想過回到 90 年代?

那個年代沒有做不完的作業,卻有看不完的電視,西遊記、還珠格格、我愛我家……每個時間點的節目在託尼心中都有張明確的時間表。

當年最痛恨的圖形

那個年代王家衛還沒有開始拍爛片,張國榮也還沒有離世,影像店裡總是租不到阿飛正傳、東邪西毒、春光乍洩的碟。

那種眩暈的朦朧感,拍出的風都帶著浪漫的氣息,連過期的罐頭都能被金城武說出不一樣的感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每個東西上面都有一個日子,秋刀魚會過期,肉醬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那個年代還沒有 PS4 、 Switch ,但小霸王學習機開機的語音託尼至今還記得:「 小霸王其樂無窮。」

除了在家打遊戲機,託尼還會跑到遊戲廳去打街機,會波動拳的隆是男生們都在搶的角色,偶爾也會玩一玩春麗,畢竟一抬腿就能看到她的藍色胖次。

那個年代牆上貼的是四大天王、 Beyond 的海報,女生們常為四大天王誰最帥吵得不可開交,而男生們盯著林青霞、張曼玉、王祖賢的掛曆直留口水。

託尼老婆你們少看兩眼

那個年代半個月才敢要一次零花錢,買一包上好佳的蝦片還要舔一舔手指上剩餘的鮮鹹的粉末,蝦條要咬住一頭像小老鼠一樣一點點地吃,一小包能吃上半天。

但進入千禧年後,網際網路的出現讓很多的回憶漸行漸遠。可是別忘了,人類的本質就是複讀機,潮流圈,繞來繞去,終歸就是個圈。

舉個慄子,去年 3 月,東京的一家黑膠唱片工廠重啟,這距離索尼在 90 年代初期停產黑膠唱片已經過去了 30 年。。。

在數位音樂越來越方便的當下,黑膠的復甦給了託尼一種時光倒流的錯覺,本以為大家不會吃這一套,但在日本一年就銷售了 80 萬張黑膠唱片。。。

90 年的經典回溯不只是音樂上,大量出現的懷舊遊戲讓遊戲圈也颳起了一股復古的風潮。

Game boy 這個帶著託尼初中記憶的遊戲機,開始出現在各大電商平臺的界面上,連 Switch 都製作了一款口袋妖怪,燃起了大量復古玩家的熱情。

不過還是比不上最近重新開啟的魔獸懷舊服,當天差評辦公室裡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就是:「 你進去了嗎? 」

進去了還是要排隊領任務

在家居領域, 90 年代的經典也在逐漸佔據主流,宜家發布的 VASSAD 系列,就能看出明顯的工業風。。。

整個系列雖然都是以深水泥灰色為主調,卻完全不是那種所謂禁慾系性冷淡風,VASSAD 系列放棄了井然的秩序,營造了一種 90 年代閣樓、舊倉庫的溫馨。

而託尼覺得最喜歡在 90 年代做文章的,必然是時尚界了。

爸媽曾經愛穿的運動鞋飛躍和回力,去國外轉了一圈後,就被潮流推上了尖端路線,香奈兒品牌宣傳大使都穿著飛躍參加活動。

現在某寶熱銷的小白裙、牛仔外套、背帶褲、格子、條紋,都能在 90 年代的女星上找到影子。

託尼記得在一部記錄 90 年代的電影《 甲方乙方 》的結尾,葛優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臺詞:「 1997 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這句話也適用於今天 90 年代的經典回溯:「 一個時代過去了,我們很懷念它。」

上好佳最近就用了一個短片,帶託尼「 back to 90s 」。

短片的開始就用 「 上呀嘛上好佳~ 」把託尼拉回了 90 年代的電視廣告,上好佳的吉祥物咕咕鳥打破了次元壁,穿越回了 1993 年。

演員們穿的都是短上衣、背帶褲、格子衫都是 90 年代的風潮,託尼在老媽的衣櫃裡都看到過。

而非數位的類比影像也是導演特意找來的古董級 Hi8 磁帶錄像帶拍攝而成,這不像是一段還原 90 年代的短片,而是從 90 年代保存下來的生活場景。

更讓託尼覺得眼前一亮的是短片裡出現了一些幾乎已經消失20年的物品:電子寵物、傻瓜式膠捲相機、工業風扇。。。

整個短片的畫面在 1993 年與 2019 年來回切換,但託尼發現,過去與現在都存在著同樣的元素:

在商城裡玩踩方向鍵玩的跳舞機、租賃旱冰鞋的室內滑冰場、僅按快門就可以留下影像的相機。。。

一切的過去似乎都成了打開現在的新方式,上好佳用同樣的方式,打開了上周在上海舉行的 YOHOOD 全球潮流嘉年華,整個展臺都被打造成了 90 年代的遊戲廳。

一進展臺的跳舞機就讓託尼想起,當年被老媽拽著耳朵從跳舞機上拉下來,一邊拖回家一邊還說:「 給你的補課費,你用來跳舞,你說自己是不是不務正業! 」

從那之後,託尼就沒敢上過跳舞機,或許當年我堅持一下,亞洲舞王可能就不是羅志祥了。

跳舞機的兩邊就是男孩子們再熟悉不過的街機了,小時候為了和小夥伴一絕高下,差點把腳掰上來一起幫著按按鈕,託尼現在玩遊戲的手速可能就是當年按組合拳修煉出來的。

90 年代的遊戲廳怎麼能少了溜冰場,那可是當年的約會勝地,男生最喜歡借溜冰的機會牽女生的手。

親自到了展臺,和上好佳短片的感覺又不太一樣,畢竟 90 年代的元素就擺在眼前時,託尼似乎有種真實的穿越感。

託尼小時候就戴過現場的紅藍 3D 眼鏡,現在看起來雖然只是紙片和兩張透明的薄片,當年可代表著已經接觸過 3D 電影的潮人。。

當年被李陽瘋狂英語磁帶支配的恐懼,讓託尼看到現場的磁帶,就想要大聲朗讀英文。

這些來自 90 年代的經典元素與 YOHOOD 嘉年華碰撞後,並沒有顯得一點突兀,反而成為了 YOHOOD 展會上的一大復古亮點。。。

不過,光重現記憶裡的經典場景對於上好佳來說還不夠,畢竟致敬才是最高級別的回憶方式。

還記得小霸王紅白機裡經久不衰像素畫風遊戲超級瑪麗、勇者鬥惡龍嘛?上好佳為了致敬家用遊戲機,製作了一款像素畫風的遊戲:咕咕鳥大作戰。

而遊戲的主角就是上好佳的吉祥物——咕咕鳥,操縱著咕咕鳥在地圖中前進,就能吃到上好佳的蝦條,全部吃完就可以通關。

而能獲得翻倍分數的,就是上好佳的鮮蝦條、荷蘭豆、玉米卷,反正託尼在現場是邊玩邊留口水。

如果你是大型遊戲的愛好者,借這個機會放鬆一下處理複雜遊戲的大腦,體驗一下像素遊戲的簡單與純淨。

如果你是個有競技心的遊戲愛好者,只要你每周力拼獲得前三名,就能拿到上好佳的復古大禮包,裡面有小時候最搶手的掌上遊戲機等復古小物。(如果沒有信心獲得前三,參加留言活動,託尼也為大家準備了復古禮包)

要是能維持一個月穩居排行榜冠軍,更有任天堂的 Switch 遊戲機,滿足你的遊戲之魂。

回到 90 年代,和咕咕鳥一起享用上好佳吧!

相關焦點

  • 資料:70、80、90年代的偶像變遷
    偶像,是我們曾經有過的,後來又失落的那些榜樣;偶像,是過去的雷鋒、張海迪,也是現在的周杰倫、王菲。同樣被稱作偶像,卻又彼此少有相似之處。  在這四五十年中,從社會道德的楷模到個人愛慕的對象,從學習其精神到模仿其造型,從全民崇拜到一盤散沙,偶像從神壇跌落到了人間,也在某種意義上從精神落實到了實際。
  • 「重返90年代」:婚姻內的騷動和迷思
    夾在80年代和新世紀之間的,是一個被低估的十年;當「90後」一詞從老一輩對年輕人的指代變成更年輕一輩對「老人」的稱呼,我們似乎還沒能停下對80年代的追憶和惋惜,給予1990年~2000年這巨大變動的十年以足夠的關注。
  • 蛇叔的黑化歷程,某種意義來說,他都是為了生命
    今天就讓我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吧。在火影忍者這一部現象級的日漫裡面,其實看曉組織裡面的每一個反派都能夠看出來故事線的悲劇。類似於帶土,雖然導致了最後忍者大戰的產生,但是事實上也是因為她對於愛情的執著,後面的劇情很多是被宇智波斑的利用之後才會出現。
  • 卡車那些事兒(5)90年代重型車舉步維艱
    在80年代末我們國家和日本關係比較好,日本也對我國進行了大力援助,所以在這一時期,日系卡車的設計路線開始進入國內,尤其是日產、五十鈴、三菱扶桑等。1995年解放又在CA150P的基礎上,又研發出加長版CA1120PK2L2車型,這款車也是解放的六平柴首款車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CA151車型,同年開始在長春本部投產,在5月份正式上市後不斷收穫好評。很多年輕的卡友可能不太理解「六平柴」是什麼意思,這其實指的是六噸級、平頭、柴油車。
  • 經典懷舊老歌50年代到90年代,用心聆聽逝去的時光故事
    500首經典老歌50年代到90年代,用心聆聽逝去的時光故事烏蘇里船歌打靶歸來紅梅贊洪湖水浪打浪唱支山歌給黨聽-才旦卓瑪馬兒啊,你慢些走-馬玉濤情深誼長-鄧玉華誰不說俺家鄉好《紅日》我們走在大路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翻身農奴把歌唱-才旦卓瑪70年代知音-李谷一泉水叮咚響-卞小貞太陽島上-鄭緒嵐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於淑珍再見吧媽媽-李雙江我愛北京天安門-兒歌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卞小貞北京頌歌-李雙江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 【重返90年代之三峽大壩】一個超現實的中國奇蹟
    當懷念80年代蔚然成風,另一種聲音也出現了,不斷提醒我們80年代激情的不可能重複與不值得重複,人類學家項飈用魯迅的「心裡不禁起疑」形容他對於80年代的感情。夾在80年代和新世紀之間的,是一個被低估的十年;當「90後」一詞從老一輩對年輕人的指代變成更年輕一輩對「老人」的稱呼,我們似乎還沒能停下對80年代的追憶和惋惜,給予1990-2000這巨大變動的十年以足夠的關注。
  • 90年代日本經典動漫良心推薦
    作為80年代出生的我,經歷了90年代最繁榮鼎盛的日漫時期,那時候的圖書店,最火的就是日本動漫。接下來介紹90年代我最喜歡也是當時最風靡全球的幾部經典動漫。龍珠,人生第一次接觸動漫就是它,雖然取材於西遊記,並且漫畫初期還有抄襲西遊記的嫌疑,但是漫畫越到後期,故事完全跳出西遊記這個框架,獨立於新的故事之中,人物個性鮮明,故事內容豐富,情節動人,圈粉了一大票龍珠迷,全世界銷量突破3.5億冊,推薦指數四星。
  • 3位90年代的時尚icon,各有各的風格,時尚圈因為她們而多彩
    每個年代都有當時的時尚icon。90年代的時尚icon就太多了,下面這3位更是90年代時尚圈當之無愧的時尚偶像。伊莉莎白·赫莉(Elizabeth Hurley )她可是90年代最會穿衣服的女人之一。範思哲著名的「別針禮服」就是被她帶火的,當時還岌岌無名的伊莉莎白·赫利與影星休·格蘭特攜手出席電影《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的首映式。
  • 90年代的玩具都有哪些,你們還記得它們嗎?
    90年代的玩具都有哪些,你們還記得它們嗎? 童年總是能夠勾起人們幸福甜蜜的回憶,一說到童年時光玩具那可是必不可少的,那時候不論家庭條件怎麼樣,我們手上或多說少總有那麼一兩件自己喜愛的玩具。
  • 這屆年輕人,愛上了90年代影視劇穿搭
    11月,一個名為「泛90年代影視劇時尚美學」小組(以下簡稱:90年代美學小組)成立,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3000餘名成員聚集進來,欣賞並分享90年代影視劇髮型、妝容和穿搭。——連上我的名字一起說,你愛我。——莉香,我愛你。鏡頭拉遠,他們相擁而吻,屬於東京年輕男女的浪漫,就這樣纏綿在冬日的夜。「90年代美學」小組成員@小樹被深深觸動了,甘冽的劇情之外,她更關注莉香的穿搭。這一幕中,莉香著一件藏青色牛角扣大衣,鵝黃色圍巾散在肩頭,配上標誌性笑容,眼睛笑成彎彎的月。
  • 90後的一代人:他們以為我們活得很好,其實我們真的很累
    這就是很多90後的真實現狀,不是那麼好,很多人都以為我們90後一代活得很瀟灑,其實我們都是在咬牙前行。在這個偌大的城市,我們能幹些什麼?前進的我們每次一回家,總是有父母問我們,都畢業幾年了吧,怎麼一分錢都還沒存。估計過了幾年,他們也會問我們,都這麼大了,還沒耍女朋友,該耍了。不是我們不想耍,而是實在不堪承受這樣的壓力啊。
  • 老照片:80、90年代的廣東,很有懷舊感
    當年的的士,現在的你可能感覺這種轎車很普通,但在八九十年代,這種車可是非常珍貴的 80年代初期的一德路,交通路口要靠人來指揮。
  • 真正的OG,Supreme 元老級滑手講紐約90年代的真實滑板生活!
    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的紐約是各種亞文化蓬勃發展的黃金年代,當時的曼哈頓下城區是各種亞文化愛好者的聚集地——包括滑手、樂手、畫家、演員、設計師、藝術家等等。
  • 如果Instagram出現在90年代是什麼樣?
    俄羅斯的一家動畫公司Petrick Studio就設計了一組圖片,模擬了Instagram出現在Windows 95上的樣子,而Windows 95正好發布於1995年。下面是Instagram的Logo,是不是很Win 95?下圖是模擬的個人主頁,可以發現無論是字體還是對話框,完全都是90年代的味道。
  • 全職獵人:蟻王提早出生,某種意義來說是救了凱特!
    而且富奸借彼特的口,說出了靈魂不在了的關鍵詞螞蟻篇一開始小傑和奇牙就猜想金有某種預知能力。後來看到凱特的念能力,他們一共問了兩次為什麼要修煉這種能力,凱特每次都避而不談,凱特的能力確實很奇怪,一般具現化者的能力都附帶特殊能力,然而凱特戰鬥的時候一直都沒表現出來,而且還要受到奇怪的制約。
  • 90年代著名臺灣男歌手有哪些
    90年代著名臺灣男歌手周華健:臺灣歌王代表作品:花心、朋友、讓我歡喜讓我憂、愛相隨、風雨無阻、孤枕難眠、忘憂草、刀劍如夢、明天我要嫁給你情歌王子,超一流實力派歌手代表作品:難以抗拒你容顏、愛如潮水、別怕我傷心、過火、愛就一個字、信仰、白月光、從開始到現在90
  • 這部90年代的《新不了情》,即使有俗套癌症情節也無礙成為經典!
    90年代的香港電影還是有很大看點的,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就是一部文藝片《新不了情》。想必大家都有聽過《新不了情》這首歌,當年這部電影也是火遍大江南北,「不是所有人都很幸運,可以過理想中的生活,有房子有車當然好,沒有難道要哭嗎?」這句話至今還是經典!
  • 這幾部80到90年代的經典動畫片,95後之後也很少人看過
    最早發源於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興盛於美國,中國動畫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現在很多人都說給小孩子看的,甚至看動畫片的小青年還被鄙視為幼稚,而隨著國產動畫片的崛起,動畫在國內的發展中已經發展到了不僅僅是小孩子喜愛的東西,很多80後也把看動畫片當做一種休閒娛樂的日常項目。
  • 不吹不雷,90年代的明星穿衣盤點,完爆現在流量小花
    說道80年代的話那些的女明星可都是一個個美的讓人窒息了,在那個年代大家都知道沒有整形,每一張臉都是那種純天然的,然而不僅僅是她們的顏值讓大家美的窒息,她們的穿衣打扮方面更是讓我們覺得真的是太美了,甚至是現在流行的這些那個年代也都是有的。下面就跟著我來看看吧。
  • 90年代奇書:家庭按摩堪比三級片
    最近發現了一本90年代的高能雜誌《家庭按摩》,內容乍看都是科普保健性的宣傳示範,但配圖實在令人把持不住,令人佩服的是男女模特的那份從容平靜。下面用此書,回顧那個美好的90年代。這本雜誌還是正規出版社出版,並不是什麼「獨立雜誌」,突然很感慨當時的開放程度,是不是比如今更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