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被貼娛樂標籤,美團道歉

2021-01-09 瀟湘晨報

近日,有網友發現,在美團旗下某APP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特色」一欄中,竟被標註為「放鬆身心、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如此「說明」引發一片聲討,紀念館官微也憤怒評論道,「我館是國家公祭儀式所在地,承擔著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責任。放鬆身心、休閒娛樂可它處去!@美團」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慘劇,也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設立遇難同胞紀念館,全力搜集史料文物,認真設計展示環節,都是為了以這樣莊重嚴肅的儀式,表達對同胞的哀思,讓後來者以史為鑑,讓悲劇永不重演。然而,在該APP的介紹中,莊嚴的紀念館卻成為「休閒娛樂好去處」。在該APP中,類似將紅色教育基地標成旅遊娛樂場所的情況還並不少見。

近些年來,國家公祭日的設立和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狠剎了虛無歷史、戲謔歷史之風。「精日」分子遭到痛批,褻瀆歷史者受到法律制裁,亮明了社會的法治底線。如此亂貼「標籤」,到底為了什麼?電商平臺給景點評分獲得流量,引導用戶去附近商鋪消費,坐收推廣費、廣告費。因此,分類算法裡的「標籤」都傾向於娛樂化,而相應的內容監督顯然還沒有跟上。

企業的社會責任,決定了其有義務維護傳播正確的歷史觀。面對洶湧輿情,涉事企業修改了紀念館的錯誤標註,並進行了公開道歉。願相關企業說到做到,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要徹底捋清楚算法與產品設計存在哪些問題,端正態度從歷史嚴肅性的角度進行整改。畢竟,敬畏歷史是做好產品的前提,不是什麼都可以拿來買賣。

【來源:長安觀察微信公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被貼娛樂標籤 美團致歉
    「美團門票」平臺上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標籤娛樂化遭質疑後,美團門票發致歉聲明。1月3日上午,記者發現,相關標籤內容已更改為:特色?銘記歷史,國家公祭儀式所在地。↑網頁截圖記者發現,被網友曝光的「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室內玩樂」標籤,也已被撤下。
  •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被貼娛樂標籤 美團:道歉並改正
    1月2日,有網友發現美團旗下某APP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頁面的「特色」一欄被標註為「放鬆身心、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截圖自微博APP)另據媒體報導,除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外,該APP在其他許多重要歷史遺蹟與紀念館的介紹中也可發現諸如「室內玩樂」、「無肉不歡」等不當標註。就此,@美團門票 官方帳號1月2日下午發布微博致歉並啟動後續整改計劃。美團門票表示,針對景區標籤自動生成功能,將完善技術手段,改進人工審核機制,並對美團門票業務全面整改。
  • 我遇難同胞紀念館強烈抗議日右翼酒店歪曲史實
    我遇難同胞紀念館強烈抗議日右翼酒店歪曲史實 原標題:   新華社南京1月18日電(記者蔣芳)針對日本某酒店公然置放右翼書籍否認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史實,並在我國外交部回應後仍通過官網聲明不會撤下相關書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8日發表強烈抗議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一開始她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給她做過20餘年翻譯的常嫦說, 松岡環不僅承受著「日本國內右翼分子的攻擊」,還面對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對日本人的戒心」。今年7月,她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遇難同胞紀念館」)時,她的身邊坐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艾義英老人。
  • 南京大學生拍微電影 紀念大屠殺遇難同胞
    《你在哪》主創人員 邵丹攝 在校導演拍《你在哪》,紀念大屠殺遇難同胞王啟源目前還是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的大四在校學生,雖然還沒有畢業,但目前已經算是小有名氣的導演了這一次,王啟源把鏡頭對準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將《你在哪》獻給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同胞。影片講述了一個倖存的老人在路上偶遇了一個年輕的姑娘,姑娘的長相和他當年在大屠殺時失散的戀人十分相似,於是,這個姑娘就幫助老人在網絡上找人的故事。這一舉動得到了眾多熱心市民的幫忙,大家在這個找尋的過程中銘記著這段歷史,並祈禱和平。
  • 閃光的足跡Vlog丨緬懷遇難同胞 好少年走進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
    「閃光的足跡」第八站,新時代湖南好少年何心怡走進益陽南縣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緬懷遇難同胞。廠窖,作為日軍侵華時期製造的第二慘案的發生地,在這裡,日軍三天共殺害我國同胞三萬人。新時代好少年何心怡聽講解員黃啟林講述史實,看著倖存者的影像資料,翻閱館裡製作的LED書籍,一邊走一邊感慨,在當時中日軍備力量差距懸殊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奮起反抗,如今的和平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被曝現搭梯送遊客翻牆入館
    記者接到南京市民呂先生爆料,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外有「熱心」市民,用10元每位的價格給不願排隊的遊客「開後門」,在圍欄外搭梯子和桌子「運送」遊客入館。呂先生稱,他帶領一家老小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因為遊客量眾多,呂先生和其他遊客一起在入口處有序排起了長隊。當人山人海的遊客都在排隊時,隊伍外圍突然有幾個市民看似「好心」地問是否想不排隊入館?
  • 高達1.48米,南京大屠殺史實展62天收到20550條留言
    △2020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百人群像實錄(黑白照為已故倖存者) 11月25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倖存者夏淑琴、葛道榮、石秀英等9家 25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家人 一起在這裡緬懷83年前 遇難的親人和同胞
  • 南京大屠殺英文版網站開通 中文站訪問量近30萬
    新華網南京12月12日電(記者蔡玉高)12日,南京大屠殺史實英文版網站正式開通,網站網址為english.nj1937.org。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真相,揭露侵華日軍當年在南京的血腥暴行,並教育人們以史為鑑,珍愛和平,2004年12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通了南京大屠殺史實中文網站()。
  • 《拉貝日記》演出資料入藏江東門紀念館
    昨天,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來臨前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捐贈儀式,原創歌劇《拉貝日記》、舞劇《記憶深處》兩項作品相關的創作手稿、演出服等27件套實物資料及部分電子檔案正式入藏該館。
  • 掌上公祭、徒步尋訪——國家公祭日前群眾線上線下祭同胞
    ……公祭日前夕,全國各地群眾開展內容多樣、感情真摯的線上線下悼念活動,緬懷同胞,祈願和平。「今日,請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吾輩當自強」……隨著第五個國家公祭日臨近,全國各地的人們紛紛點開國家公祭網,為遇難同胞點亮一支蠟燭、獻上一束鮮花、敲響和平大鐘,表達各自的緬懷與悼念之情。早在一個月前,南京的100組家庭集體種下500株紫金草花苗,共建和平花圃。
  • 勿忘國恥 銘記歷史:戳穿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十大謠言
    六、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日本人出資2013年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同胞遇難76周年之際更是甚囂塵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最初是日本社民黨委員長田邊誠,於1980年代訪問南京時再三要求建立的,當時中方以資金不足為由『消極對待
  • 歌劇《拉貝日記》舞劇《記憶深處》部分演出資料入藏江東門紀念館
    12月5日上午省演藝集團和江蘇大劇院將《拉貝日記》和《記憶深處》部分資料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並於2019年國家公祭前,專門舉辦捐贈儀式。 儀式上,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江蘇大劇院、江蘇省演藝集團分別介紹了兩項作品創作、演出及反響情況,並向紀念館捐贈了籤名劇本、宣傳海報、演出服等創作與演出資料。
  • 南京鼓樓醫院發布大屠殺重要證據鮑恩典日記
    南京鼓樓醫院發布大屠殺重要證據鮑恩典日記 與拉貝日記媲美  來源:中國江蘇網  12月12日,在紀念南京大屠殺70周年之際,南京鼓樓醫院醫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向世人公布了新近發現的記載南京大屠殺的又一證據——鮑恩典(Grace Bauer)日記。
  • 青島市民自費建抗戰紀念館 200多名日本人前來懺悔
    為了方便參觀者,老人還將家裡的電話公布出來,貼到了紀念館牆上,還列印了一些名片,平時只要有人打電話參觀紀念館,他都會仔細地講述當年毛子埠慘案。  「這裡的每一幅圖片,都有故事可講。」趙友海老人說,紀念館是18年前建成的,這裡一共二層2000多平方米麵積,珍藏著5000多幅歷史圖片和展品,幾乎每一張圖片,他都能講述一段故事。
  • 拉貝小傳:南京大屠殺中,保護了25萬中國人的「東方辛德勒」
    【1882年11月23日】拉貝小傳:南京大屠殺中,保護了25萬中國人的「東方辛德勒」 :\Seal\未發布\文章\拉貝小傳:南京大屠殺中,保護了25萬中國人的「東方辛德勒」\0.png 約翰·拉貝,1882年11月23日出生在德國漢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