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湛江溼地再次發現34隻極度瀕危鳥類勺嘴鷸

2021-01-08 環球網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陽春三月,天氣回暖,正是大批遷徙候鳥往北回遷的季節。近期,大批在廣東越冬或中轉的候鳥在廣東自然保護地覓食、補充能量,發出了回遷訊號。3月17日,在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34隻極度瀕危鳥類勺嘴鷸,這是近年來第二次在湛江沿海溼地發現大批瀕危勺嘴鷸。

勺嘴鷸對環境非常敏感,對棲息地環境要求非常高。近年來,在廣東沿海溼地被記錄到的勺嘴鷸數量逐步攀升。監測人員發現,34隻勺嘴鷸在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灘涂上聚集覓食。在集群的勺嘴鷸中,帶有環志編碼的有10隻,它們在這待了一整個越冬季節。特別是其中一個淺綠色的87勺嘴鷸,從去年秋季第一次被發現到最近一次,在保護區內足足待了179天。還有淺綠色M4勺嘴鷸,從2016年起,每年冬天都不遠萬裡,如約而至,從未缺席。集群的勺嘴鷸時而聚集、時而散開,或用它們勺子般的喙頻繁地點進淺水裡、或在灘涂上快速地小跑著,幾乎都在瘋狂進食,為接下來返回繁殖地的遷徙之旅儲備足夠的能量。

勺嘴鷸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鳥類之一,目前世界上可繁殖的勺嘴鷸大概只有210對到228對,數量遠少於大熊貓。這是一種在俄羅斯東北部凍土層地帶上繁殖,並在東亞及東南亞的溼地越冬的小型涉禽,成鳥長約15釐米,體型大概與麻雀相近,其外表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它那湯匙形狀的嘴,國內觀鳥人喜歡稱呼它為「勺子」。(總臺央視記者 張琦)

相關焦點

  • 湛江溼地再次發現34隻極度瀕危鳥類勺嘴鷸
    近期,大批在廣東越冬或中轉的候鳥在廣東自然保護地覓食、補充能量,發出了回遷訊號。3月17日,在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34隻極度瀕危鳥類勺嘴鷸,這是近年來第二次在湛江沿海溼地發現到大批瀕危勺嘴鷸。
  • 廣東湛江發現34隻極度瀕危勺嘴鷸 是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存在
    廣東湛江發現34隻極度瀕危勺嘴鷸 是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存在時間:2020-03-26 18:17   來源:老夫聊寵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廣東湛江發現34隻極度瀕危勺嘴鷸 是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存在 眾所周知,每年只要到了一定的季節,為了種族的延續和生存,許多鳥類都會進行長途跋涉的遷徙。
  • 廣東湛江發現28隻全球極度瀕危鳥類勺嘴鷸
    中新網廣州2月10日電 (程景偉 林蔭)廣東省林業局2月10日通報,為了解勺嘴鷸和黑臉琵鷺2020年越冬分布狀況,在1月17日至19日全球同步開展的勺嘴鷸和黑臉琵鷺冬季調查活動中,記錄到中國境內有48隻勺嘴鷸,其中在廣東湛江沿海灘涂記錄的數量是28隻。勺嘴鷸。
  • 廣東湛江發現28隻地球上最瀕危鳥類勺嘴鷸
    中新社湛江2月5日電 (梁盛 陳凱傑 張杰君)記者5日從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據該局最新調查發現,湛江沿海灘涂記錄到28隻勺嘴鷸。據了解,勺嘴鷸是地球上最瀕危和稀少的鳥類之一。2008年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其保護現狀由瀕危提升到最高瀕危等級—極危。它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尤其是濱海溼地的旗艦物種,具有重大保護和象徵意義。為了解勺嘴鷸和黑臉琵鷺2020年越冬分布的狀況,1月17日到19日為全球勺嘴鷸和黑臉琵鷺的冬季同步調查時間,中國東南沿海的多個省份以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參與此次調查。
  • 湛江發現橙色旗標勺嘴鷸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記者從廣東林業局獲悉,近日,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率先捕捉到橙色旗標勺嘴鷸。近日,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環志時拍攝的一張照片引起了全球鳥友的關注。照片的主角是一隻全球數量僅為600餘只的瀕危物種勺嘴鷸,它腳上標有「K6」字樣的橙色旗標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率先捕捉到橙色旗標勺嘴鷸。通訊員 蔡志揚 攝 在此之前,全球鳥友觀測到的勺嘴鷸旗標顏色只有三種,其中綠色和白色代表是在該物種的繁殖地(如俄羅期楚科奇等地)環志;黃色則代表其在遷徙中轉地(如中國條子泥等地)環志。
  • 停靠於中國的候鳥勺嘴鷸,世界將又少了一種色彩
    想必各位都已經了解到,在17日,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34隻極度瀕危鳥類勺嘴鷸,其實這已經是近年來第二次在湛江沿海溼地發現大批瀕危勺嘴鷸。現今勺嘴鷸已經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鳥類之一。勺嘴鷸,為鷸科,勺嘴鷸屬的鳥類,它與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被稱為"閩江口三寶"。
  • 極度瀕危鳥類勺嘴鷸再現溪頭鎮
    近日,攝影愛好者陳杰在陽西縣溪頭鎮一處名為散頭咀的沙灘,同時拍攝到7隻極度瀕危的野生鳥類——勺嘴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對勺嘴鷸的保護等級評估是極度瀕危——在目前的評估體系中,極危的下一個等級就是「野外滅絕」。  在陳杰拍到的7隻勺嘴鷸中,有三隻腳上帶著環志,分別是白標「1H」、綠標「LO」和綠標「8M」。它是研究者給鳥兒佩戴上的特殊標記,以對鳥類個體的追蹤、記錄來研究整個鳥類群體的生存、遷徙狀況等。
  • 陽江影友追拍四年,極度瀕危勺嘴鷸終於入框
    現身陽西北寮紅樹林溼地的鐵嘴沙鴴。靈巧敏捷的鳥類,一直被公認為是拍攝難度較高的題材,對器材要求高,但更難的是孤獨又漫長的守候,還可能一次次無望而歸。有人開玩笑說:「鳥啊,鳥啊,真是想說愛你不容易!」可偏偏有人非要「追」鳥,連「追」四年後,還一不小心就上了央視新聞。他是誰?南方+記者今天就給你說說他的故事。
  • 「省直」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率先捕捉到橙色旗標勺嘴鷸
    近日,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環志時拍攝的一張照片引起了全球鳥友的關注。照片的主角是一隻全球數量僅為600餘只的瀕危物種勺嘴鷸,它腳上標有「K6」字樣的橙色旗標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此之前,全球鳥友觀測到的勺嘴鷸旗標顏色只有三種,其中綠色和白色代表是在該物種的繁殖地(如俄羅期楚科奇等地)環志;黃色則代表其在遷徙中轉地(如中國條子泥等地)環志。而代表越冬地的橙色旗標則由于越冬地區鳥類環志工作開展較遲等原因,一直未使用。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今年與其他東南亞國家同時開展環志工作,並率先捕捉到這隻現已被命名的「K6」的勺嘴鷸。
  • 北海連續5年發現勺嘴鷸身影
    梁元泉 攝 本報訊 2月21日,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監測人員梁元泉在觀測工作中,發現了一隻極度瀕危動物——勺嘴鷸。這是北海連續第5年發現勺嘴鷸的身影。梁元泉說,為證實自己的判斷,他換了一個角度繼續觀測,最終確認這隻跟紅頸濱鷸相似度極高的鳥,正是極危動物勺嘴鷸。據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北海鳥類專家孫仁傑介紹,勺嘴鷸,因其嘴巴基部平扁、寬厚,形似勺子而得名,是一種小型的涉禽。據2007年國際鳥盟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勺嘴鷸的數量少於100對,比大熊貓數量還要少,且數量仍在下降。
  • 瀕危野生動物勺嘴鷸,被市政協委員提議為湛江市市鳥!
    據統計2018年到2019年,勺嘴鷸從西伯利亞遷移在中國,有45%在湛江。總的數目是29隻,這兩年湛江有13隻,那就證明湛江環境大大改善了。所以勺嘴鷸作為湛江市市鳥,有利於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也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
  • 全球不足400隻,勺嘴鷸進入告別倒計時
    溼地消失以及遷徙中的其他危險造成勺嘴鷸死亡 李靜攝由於環境汙染,鳥類棲息地不斷被破壞,以及盜獵,很多鳥種數量銳減
  • 八年成功孵化「兩」只鳥!瀕危勺嘴鷸有希望了,100萬物種待拯救
    當時世界上僅剩下幾百隻勺嘴鷸,環保組織野生鳥類和溼地信託(WWT)得出結論,他們拯救這個物種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自這次營救任務以來,已經過去將近十年了,現在圖片中的鳥是第一批出生在英國救助站的勺嘴鷸。也許你會問,如此辛苦救助兩隻小鳥值得嗎?想到防止物種滅絕,沒有什麼是不值得的!2019年即將結束,這一年我們正在經歷物種滅絕危機。
  • 閩江口溼地來了貴客——勺嘴鷸
    N鄭傑 文/圖 入冬以來,大批的候鳥由北向南遷徙飛臨閩江口溼地。在這裡棲息的候鳥多達數十種上萬羽,其中被國家列為一級、二級保護動物的鳥種有十幾種。更為珍稀的是被國際鳥盟列為極危的鳥種勺嘴鷸(yù)。勺嘴鷸與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被稱為「閩江口三寶」。
  • 勺嘴鷸又來海南做客了,這次觀測到4隻!史上最多!
    它是被IUCN(物種紅色名錄)評為「極度瀕危」的物種,全球的數量只有數百隻,比大熊貓還要稀少。據儋州灣護林員陳正平介紹,本月15日他先觀測到2隻勺嘴鷸的到來,18日又觀測到了新的2隻。來到儋州灣的4隻勺嘴鷸,隨著潮汐的轉變而走位不同,低潮位時會在灘涂、港邊覓食洗澡玩耍,高潮位時上鹽場棲息覓食。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表示,「這是近年來海南觀測到勺嘴鷸最多的一次。以往勺嘴鷸在海南是零星的出現,儋州灣在今年初觀測了2隻,本月又觀測到4隻,說明儋州灣是勺嘴鷸的重要越冬地,也是勺嘴鷸的穩定越冬場所。」
  • 珠海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珠海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20-12-24 09:00:34 據廣東省林業局23日消息,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近日在珠海市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 世界最稀有鳥類之一、極危物種勺嘴鷸現身溫州灣!
    2019-04-17 07:14 | 溫州新聞客戶端眼下正值候鳥春季遷徙季節,多年未見的國際明星候鳥、世界極危物種勺嘴鷸再次現身溫州灣。16日,溫州野鳥會秘書長王小寧和常年關注勺嘴鷸保育的勺嘴鷸國際工作小組專家董文曉,驚喜地告知了記者這一他們共同的發現,兩人是在上周六於溫州灣一處灘涂發現勺嘴鷸的,且僅發現一隻。勺嘴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涉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鳥類之一。
  • 儋州出現一隻稀有的勺嘴鷸,是極危物種之一,全球已不足500隻
    在鳥類中,根據鳥類遷徙的行為,可以分為留鳥和候鳥這兩大類,其中候鳥是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這些鳥類是隨著季節變化而南北遷移的。近日在海南省儋州灣,就發現一隻稀有的勺嘴鷸,在沿海灘涂上用著像「勺子」似的嘴巴在尋找食物,勺嘴鷸也屬於全球極危物種之一。
  • 世界極危珍稀鳥種勺嘴鷸又來海南島做客
    南國都市報4月4日訊 (記者 胡誠勇)還記得3年前南國都市報曾刊發過《他發現一隻鳥,引起聯合國關注》這篇報導嗎?最近,這篇報導的主人翁羅理想再次記錄到「極危物種」勺嘴鷸一隻,這一次是在位於儋州的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附近的銀灘。據悉,這是海南第5次記錄到勺嘴鷸,其中3次是由羅理想一個人記錄的。
  • 世界瀕危鳥類現身晉江,全球僅661隻
    臺海網11月21日訊 據福建日報·新福建APP報導 冬季,正是鳥類遷徙的高峰期,也是賞鳥的最佳季節。連日來,在泉州晉江金井圍頭灣,迎來了多隻世界瀕危鳥類——勺嘴鷸的美麗身影,吸引愛鳥人士紛紛前往觀賞、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