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1月18日,在海南儋州灣
護林員觀測到4隻勺嘴鷸
在灘涂尋找食物,
據悉,本次是海南第7次觀測到勺嘴鷸。
它是被IUCN(物種紅色名錄)評為
「極度瀕危」的物種,
全球的數量只有數百隻,
比大熊貓還要稀少。
據儋州灣護林員陳正平介紹,本月15日他先觀測到2隻勺嘴鷸的到來,18日又觀測到了新的2隻。來到儋州灣的4隻勺嘴鷸,隨著潮汐的轉變而走位不同,低潮位時會在灘涂、港邊覓食洗澡玩耍,高潮位時上鹽場棲息覓食。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表示,「這是近年來海南觀測到勺嘴鷸最多的一次。以往勺嘴鷸在海南是零星的出現,儋州灣在今年初觀測了2隻,本月又觀測到4隻,說明儋州灣是勺嘴鷸的重要越冬地,也是勺嘴鷸的穩定越冬場所。」
儋州灣的訪客勺嘴鷸。陳正平 攝
勺嘴鷸是世界上最瀕危的物種之一
全球不足500隻
和大多數生活在沿海灘涂上的鴴鷸類水鳥相似。勺嘴鷸體長約14~16釐米,眼圈較暗,有黑色貫眼紋。眼睛虹膜呈暗褐色,嘴和腳都是黑色。勺嘴鷸羽毛顏色以黑灰白為主,但嘴前端扁平膨大像是在頭部安裝了一個「勺子」。勺嘴鷸圓頭腿短,形態憨態可掬,覓食 「自帶勺子」,極受觀鳥愛好者的喜愛,被稱為「極危萌物」。
1994年,IUCN 將勺嘴鷸定為「易危」物種;2004年,風險升級為「瀕危」;2008年起則升級為「極危」。目前,勺嘴鷸較為保守的種群數量估計是240-456隻個體(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20),數量比大熊貓還要少,在IUCN紅色名錄上被列為極危物種 ,是世界上最瀕危的100種生物之一。
到訪的勺嘴鷸是否會留下越冬?
勺嘴鷸遷徙屬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沿我國東部海岸線遷徙。目前國內記錄到的省份包括江蘇、浙江、上海、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
而本次儋州灣監測到的4隻勺嘴鷸是否會成為留鳥?畢業於泰國國王科技大學保護生態學專業,研究瀕危水鳥越冬生態學專家餘辰星表示,勺嘴鷸的遷徙對策是長期以來根據自身的體型和繁殖對策決定的。但勺嘴鷸的遷徙還不能稱為「隨意飄忽」,通過長期的監測追蹤,勺嘴鷸的遷徙停歇對策已經初步明了。勺嘴鷸一般是從11月開始集群從中途停歇地的江蘇省出發飛往越冬地,直到1月份才算完成遷徙停留越冬,所以現在海南記錄的勺嘴鷸還很難說是否會留下越冬。
勺嘴鷸在儋州灣尋找食物。陳正平 攝
海南,為候鳥保駕護航
作為全球主要的候鳥遷徙通道之一,「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是受威脅最嚴重的一條,海南在這條要道上承擔的角色尤為重要。海南島是這條遷飛路線上,連接東南亞沿海地區和中國大陸的重要的停歇地和中轉站,保護好海南的沿海灘涂和紅樹林,就是在給這條遷飛路線上所有的遷徙候鳥護航。
勺嘴鷸漫步儋州灣。陳正平 攝
勺嘴鷸的「諾亞方舟」
據了解,國際上多個致力於勺嘴鷸保護的相關機構聯合實施的 「諾亞方舟項目」,意指這些被帶回人工孵化的勺嘴鷸是登上諾亞方舟的希望。這一項目持續在進行中,並且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勺嘴鷸的繁殖成功率很大地提高了,而這些人工孵化培養後放飛的勺嘴鷸也已經被遷徙路線上各地的監測人員記錄到。
勺嘴鷸漫步儋州灣。陳正平 攝
勺嘴鷸在儋州灣覓食。陳正平 攝
唯有行動,才有希望
著名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曾經說過:「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才有希望。」「所以我覺得首先需要更多的人能了解、關注勺嘴鷸,然後能有更多的志願者加入中國的勺嘴鷸和遷徙水鳥的監測隊伍,以實際行動來支持勺嘴鷸以及更多的瀕危水鳥的保育研究工作,比如在遷徙和越冬季節積極參與觀鳥活動,記錄並匯報相關環志和旗標記錄。」餘辰星說。
勺嘴鷸小知識
勺嘴鷸被IUCN(物種紅色名錄)評為「極度瀕危」的物種,全球的數量只有數百隻,比大熊貓還要稀少。它們每年夏天集中在北極圈附近繁殖,冬季則飛到南亞和東南亞一帶的沿海溼地越冬。
勺嘴鷸,腿短,背部披著灰白色縱紋,最特別的是,它的黑色小嘴是一個扁扁的勺形,長相呆萌。由於身形嬌小,即便是成鳥的體型也不過15釐米左右,而且與它們生活習性相近長相相似的鳥類有好幾種,要在灘涂上找到混跡其中的它們實屬不易。眾多觀鳥愛好者都夢寐以求能一睹勺嘴鷸的真容,但這很多時候需要拼「鳥運」。
來源: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記者:宮池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總監:李國棟
原標題:《勺嘴鷸又來海南做客了,這次觀測到4隻!史上最多!》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