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嘴鷸又來海南做客了,這次觀測到4隻!史上最多!

2021-01-08 澎湃新聞
勺嘴鷸又來海南做客了,這次觀測到4隻!史上最多!

2020-11-20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1月18日,在海南儋州灣

護林員觀測到4隻勺嘴鷸

在灘涂尋找食物,

據悉,本次是海南第7次觀測到勺嘴鷸。

它是被IUCN(物種紅色名錄)評為

「極度瀕危」的物種,

全球的數量只有數百隻,

比大熊貓還要稀少。

據儋州灣護林員陳正平介紹,本月15日他先觀測到2隻勺嘴鷸的到來,18日又觀測到了新的2隻。來到儋州灣的4隻勺嘴鷸,隨著潮汐的轉變而走位不同,低潮位時會在灘涂、港邊覓食洗澡玩耍,高潮位時上鹽場棲息覓食。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表示,「這是近年來海南觀測到勺嘴鷸最多的一次。以往勺嘴鷸在海南是零星的出現,儋州灣在今年初觀測了2隻,本月又觀測到4隻,說明儋州灣是勺嘴鷸的重要越冬地,也是勺嘴鷸的穩定越冬場所。」

儋州灣的訪客勺嘴鷸。陳正平 攝

勺嘴鷸是世界上最瀕危的物種之一

全球不足500隻

和大多數生活在沿海灘涂上的鴴鷸類水鳥相似。勺嘴鷸體長約14~16釐米,眼圈較暗,有黑色貫眼紋。眼睛虹膜呈暗褐色,嘴和腳都是黑色。勺嘴鷸羽毛顏色以黑灰白為主,但嘴前端扁平膨大像是在頭部安裝了一個「勺子」。勺嘴鷸圓頭腿短,形態憨態可掬,覓食 「自帶勺子」,極受觀鳥愛好者的喜愛,被稱為「極危萌物」。

1994年,IUCN 將勺嘴鷸定為「易危」物種;2004年,風險升級為「瀕危」;2008年起則升級為「極危」。目前,勺嘴鷸較為保守的種群數量估計是240-456隻個體(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20),數量比大熊貓還要少,在IUCN紅色名錄上被列為極危物種 ,是世界上最瀕危的100種生物之一。

到訪的勺嘴鷸是否會留下越冬?

勺嘴鷸遷徙屬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沿我國東部海岸線遷徙。目前國內記錄到的省份包括江蘇、浙江、上海、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

而本次儋州灣監測到的4隻勺嘴鷸是否會成為留鳥?畢業於泰國國王科技大學保護生態學專業,研究瀕危水鳥越冬生態學專家餘辰星表示,勺嘴鷸的遷徙對策是長期以來根據自身的體型和繁殖對策決定的。但勺嘴鷸的遷徙還不能稱為「隨意飄忽」,通過長期的監測追蹤,勺嘴鷸的遷徙停歇對策已經初步明了。勺嘴鷸一般是從11月開始集群從中途停歇地的江蘇省出發飛往越冬地,直到1月份才算完成遷徙停留越冬,所以現在海南記錄的勺嘴鷸還很難說是否會留下越冬。

勺嘴鷸在儋州灣尋找食物。陳正平 攝

海南,為候鳥保駕護航

作為全球主要的候鳥遷徙通道之一,「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是受威脅最嚴重的一條,海南在這條要道上承擔的角色尤為重要。海南島是這條遷飛路線上,連接東南亞沿海地區和中國大陸的重要的停歇地和中轉站,保護好海南的沿海灘涂和紅樹林,就是在給這條遷飛路線上所有的遷徙候鳥護航。

勺嘴鷸漫步儋州灣。陳正平 攝

勺嘴鷸的「諾亞方舟」

據了解,國際上多個致力於勺嘴鷸保護的相關機構聯合實施的 「諾亞方舟項目」,意指這些被帶回人工孵化的勺嘴鷸是登上諾亞方舟的希望。這一項目持續在進行中,並且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勺嘴鷸的繁殖成功率很大地提高了,而這些人工孵化培養後放飛的勺嘴鷸也已經被遷徙路線上各地的監測人員記錄到。

勺嘴鷸漫步儋州灣。陳正平 攝

勺嘴鷸在儋州灣覓食。陳正平 攝

唯有行動,才有希望

著名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曾經說過:「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才有希望。」「所以我覺得首先需要更多的人能了解、關注勺嘴鷸,然後能有更多的志願者加入中國的勺嘴鷸和遷徙水鳥的監測隊伍,以實際行動來支持勺嘴鷸以及更多的瀕危水鳥的保育研究工作,比如在遷徙和越冬季節積極參與觀鳥活動,記錄並匯報相關環志和旗標記錄。」餘辰星說。

勺嘴鷸小知識

勺嘴鷸被IUCN(物種紅色名錄)評為「極度瀕危」的物種,全球的數量只有數百隻,比大熊貓還要稀少。它們每年夏天集中在北極圈附近繁殖,冬季則飛到南亞和東南亞一帶的沿海溼地越冬。

勺嘴鷸,腿短,背部披著灰白色縱紋,最特別的是,它的黑色小嘴是一個扁扁的勺形,長相呆萌。由於身形嬌小,即便是成鳥的體型也不過15釐米左右,而且與它們生活習性相近長相相似的鳥類有好幾種,要在灘涂上找到混跡其中的它們實屬不易。眾多觀鳥愛好者都夢寐以求能一睹勺嘴鷸的真容,但這很多時候需要拼「鳥運」。

來源: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記者:宮池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總監:李國棟

原標題:《勺嘴鷸又來海南做客了,這次觀測到4隻!史上最多!》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極危萌物」勺嘴鷸來海南啦!
    12月5日下午,在海南省儋州灣覓食的勺嘴鷸。石中華 攝12月5日下午,勺嘴鷸正灘涂上在自由飛翔。石中華 攝  據悉,勺嘴鷸體長約14至16釐米,嘴基平扁,先端擴大呈鏟形,猶如「勺子」,圓頭腿短,形態憨態可掬,頗受觀鳥人群喜愛,被稱為「極危萌物」。
  • 世界極危珍稀鳥種勺嘴鷸又來海南島做客
    南國都市報4月4日訊 (記者 胡誠勇)還記得3年前南國都市報曾刊發過《他發現一隻鳥,引起聯合國關注》這篇報導嗎?最近,這篇報導的主人翁羅理想再次記錄到「極危物種」勺嘴鷸一隻,這一次是在位於儋州的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附近的銀灘。據悉,這是海南第5次記錄到勺嘴鷸,其中3次是由羅理想一個人記錄的。
  • 儋州出現一隻稀有的勺嘴鷸,是極危物種之一,全球已不足500隻
    近日在海南省儋州灣,就發現一隻稀有的勺嘴鷸,在沿海灘涂上用著像「勺子」似的嘴巴在尋找食物,勺嘴鷸也屬於全球極危物種之一。據工作人員介紹:勺嘴鷸比較稀有,也很少出現在儋州灣,但這個月已觀測到四隻勺嘴鷸出現灘涂上覓食,至於是不是同一隻還有繼續觀察,而這次也是海南第7次觀測到勺嘴鷸。
  • 罕見勺嘴鷸又來廈門度假啦 其中一隻幼鳥來自俄羅斯
    陳浩說,這是今年在監測網絡裡首次監測到勺嘴鷸幼鳥遷徙,在全球應該也屬首次。他表示,「L7」遷徙被觀測到意義非常特殊。在此之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今年繁育的勺嘴鷸幼鳥能否獨自遷徙。此次「L7」的發現,無疑證明了勺嘴鷸幼鳥具備獨立遷徙的條件,能按照以往的路線正常遷徙。
  • 極度瀕危鳥類勺嘴鷸再現溪頭鎮
    只極度瀕危的野生鳥類——勺嘴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對勺嘴鷸的保護等級評估是極度瀕危——在目前的評估體系中,極危的下一個等級就是「野外滅絕」。  在陳杰拍到的7隻勺嘴鷸中,有三隻腳上帶著環志,分別是白標「1H」、綠標「LO」和綠標「8M」。它是研究者給鳥兒佩戴上的特殊標記,以對鳥類個體的追蹤、記錄來研究整個鳥類群體的生存、遷徙狀況等。
  • 北海連續5年發現勺嘴鷸身影
    梁元泉 攝 本報訊 2月21日,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監測人員梁元泉在觀測工作中,發現了一隻極度瀕危動物——勺嘴鷸。這是北海連續第5年發現勺嘴鷸的身影。梁元泉說,為證實自己的判斷,他換了一個角度繼續觀測,最終確認這隻跟紅頸濱鷸相似度極高的鳥,正是極危動物勺嘴鷸。據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北海鳥類專家孫仁傑介紹,勺嘴鷸,因其嘴巴基部平扁、寬厚,形似勺子而得名,是一種小型的涉禽。據2007年國際鳥盟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勺嘴鷸的數量少於100對,比大熊貓數量還要少,且數量仍在下降。
  • 世界極危鳥類勺嘴鷸連續3年遷徙停歇廣西北部灣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續3年,迎來「舊友」勺嘴鷸光顧。勺嘴鷸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CUN)瀕臨滅絕物危急清單中被列為「極危」物種,目前全球勺嘴鷸種群數量不足150對。由於數量稀少,國際鳥盟對該物種僅有零星記載。據介紹,勺嘴鷸主要繁殖於西伯利亞東北部海岸東原地帶,每年遷徙季途徑中國廣西北部灣、香港進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南亞沿海地區過冬。
  • 湛江發現橙色旗標勺嘴鷸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記者從廣東林業局獲悉,近日,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率先捕捉到橙色旗標勺嘴鷸。近日,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環志時拍攝的一張照片引起了全球鳥友的關注。照片的主角是一隻全球數量僅為600餘只的瀕危物種勺嘴鷸,它腳上標有「K6」字樣的橙色旗標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率先捕捉到橙色旗標勺嘴鷸。通訊員 蔡志揚 攝 在此之前,全球鳥友觀測到的勺嘴鷸旗標顏色只有三種,其中綠色和白色代表是在該物種的繁殖地(如俄羅期楚科奇等地)環志;黃色則代表其在遷徙中轉地(如中國條子泥等地)環志。
  • 閩江口溼地來了貴客——勺嘴鷸
    更為珍稀的是被國際鳥盟列為極危的鳥種勺嘴鷸(yù)。勺嘴鷸與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被稱為「閩江口三寶」。 在2007年的一次由國際鳥盟進行的統計中,全球勺嘴鷸的數目少於100對,IUCN紅色名錄將其保護現狀由瀕危提升到極危。1月23日,作者在閩江口溼地拍到5隻珍貴的勺嘴鷸,其中一隻戴著標有「32」字樣腳環的勺嘴鷸,是俄羅斯鳥類保育研究會給在俄羅斯繁殖的勺嘴鷸帶上的特有的標誌。
  • 勺嘴鷸擬增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成鳥數量不足500隻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此次《名錄》調整擬將勺嘴鷸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兩部門在關於《名錄》的說明中指出,勺嘴鷸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物種名錄列為「極危」物種,根據瀕危性原則,本次調整考慮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勺嘴鷸。
  • 「省直」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率先捕捉到橙色旗標勺嘴鷸
    照片的主角是一隻全球數量僅為600餘只的瀕危物種勺嘴鷸,它腳上標有「K6」字樣的橙色旗標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此之前,全球鳥友觀測到的勺嘴鷸旗標顏色只有三種,其中綠色和白色代表是在該物種的繁殖地(如俄羅期楚科奇等地)環志;黃色則代表其在遷徙中轉地(如中國條子泥等地)環志。而代表越冬地的橙色旗標則由于越冬地區鳥類環志工作開展較遲等原因,一直未使用。
  • 全球不足400隻,勺嘴鷸進入告別倒計時
    ,有的瀕臨滅絕,如勺嘴鷸。從東臺到如東東凌的這片灘涂,幾乎是所有成年勺嘴鷸遷徙的必經溼地。他們在此覓食,休息,換羽,為下一段數千公裡的飛行積蓄體力。每年春秋,勺嘴鷸在這片灘涂上停歇的時間總計超過六個月。
  • 第一隻秋遷勺嘴鷸飛臨如東
    第一隻秋遷勺嘴鷸飛臨如東 發布時間:2014-07-28 20:53 查看數: [列印] [大 中 小] 前入論壇討論水鳥秋季遷徙已經開始,如東沿海陸續飛來了南遷的水鳥,本月26號,鳥類保護調查人員在如東發現了今秋第一隻勺嘴鷸
  • 湛江溼地再次發現34隻極度瀕危鳥類勺嘴鷸
    3月17日,在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34隻極度瀕危鳥類勺嘴鷸,這是近年來第二次在湛江沿海溼地發現到大批瀕危勺嘴鷸。通訊員供圖勺嘴鷸對環境非常敏感,對棲息地環境要求非常高,近年來,在廣東沿海溼地被記錄到的勺嘴鷸數量逐步攀升,這是廣東實施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建設各類溼地公園取得新成效的一個重要體現。監測人員發現,34隻勺嘴鷸在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灘涂上聚集覓食。在集群的勺嘴鷸中,帶有環志編碼的有10隻,它們在這待了一整個越冬季節。
  • 瀕危野生動物勺嘴鷸,被市政協委員提議為湛江市市鳥!
    是的,目前我市尚未明示市鳥,不過,近日我市召開湛江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有市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建議我市定勺嘴鷸為市鳥。市政協委員周勇:我這次帶來的提案是,建議把勺嘴鷸作為湛江市市鳥,市鳥是一個城市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城市的形象。市鳥在國際、國內的大中小城市都有。
  • 2019,極危萌鳥勺嘴鷸在中國過得好嗎?
    大家熟悉的成語「鷸蚌相爭」並不是特指勺嘴鷸,可能是指某類鳥。但「勺嘴」是勺嘴鷸等少數幾種鳥類的專屬,只有勺嘴鷸的嘴巴在鷸科鳥裡是勺子形狀的。 勺嘴鷸愛吃哪些食物,其實科學家也沒有完全搞懂。從江蘇這邊做的研究來看,它會吃指甲蓋大小的螃蟹、小蝦之類的。也可能吃一些人肉眼觀測不到的東西,比如我們猜測的叫「生物膜」的有能量的食物。
  • 廣東湛江發現28隻全球極度瀕危鳥類勺嘴鷸
    中新網廣州2月10日電 (程景偉 林蔭)廣東省林業局2月10日通報,為了解勺嘴鷸和黑臉琵鷺2020年越冬分布狀況,在1月17日至19日全球同步開展的勺嘴鷸和黑臉琵鷺冬季調查活動中,記錄到中國境內有48隻勺嘴鷸,其中在廣東湛江沿海灘涂記錄的數量是28隻。勺嘴鷸。
  • 黑腹濱鷸:為勺嘴鷸放哨
    不久前,本報報導了「世界極危鳥種勺嘴鷸重返雷州灣越冬」的消息,引起了許多觀鳥愛好者的興趣。日前,他們滿懷熱情前往雷州灣紅樹林保護區,想對勺嘴鷸進行遠距離拍攝,卻被一大群黑腹濱鷸攔住去路。為了不幹擾鳥兒們,攝影師們最終放棄了拍勺嘴鷸,並稱黑腹濱鷸為「勺子的義務哨兵」。    是日,觀鳥攝影師們來到發現勺嘴鷸的雷州灣紅樹林保護區。
  • 八年成功孵化「兩」只鳥!瀕危勺嘴鷸有希望了,100萬物種待拯救
    當時世界上僅剩下幾百隻勺嘴鷸,環保組織野生鳥類和溼地信託(WWT)得出結論,他們拯救這個物種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自這次營救任務以來,已經過去將近十年了,現在圖片中的鳥是第一批出生在英國救助站的勺嘴鷸。也許你會問,如此辛苦救助兩隻小鳥值得嗎?想到防止物種滅絕,沒有什麼是不值得的!2019年即將結束,這一年我們正在經歷物種滅絕危機。
  • 海南越冬水鳥調查:17年裡首次發現普通秧雞
    「在東寨港發現了4隻越冬的黑臉琵鷺,這是十多年來觀測到最多的一次。」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介紹,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物種之一,全世界數量僅有4000多隻,喜歡濱海鹹淡水溼地,近年來在東寨港少有發現,「以前一年最多發現一兩隻,15日下午發現4隻,說明東寨港區域環境愈發適宜黑臉琵鷺等越冬水鳥生存。」在儋州灣監測到的黑臉琵鷺。